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表饮品"茶"义的词语中,单音词主要以"茶"为主,双音词主要以"茶叶"为主。其中词语"茶"的书写形式有两个,即"荼"与"茶",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陆羽《茶经》以前均写作"荼",陆羽《茶经》以后逐渐被"茶"字代替。"荼"被"茶"代替,与"荼"在古代所承担的语义功能相对过多有关,也与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茶叶"组合最初是一个词组,表"茶树叶子"之义,直至明代文献中"茶叶"才完全凝固成一个表"茶"义的双音词,"茶叶"一词的使用真正成熟时期是在清代。清至现代汉语中,单音词"茶"与双音词"茶叶"共同担负起表"茶"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春秀 《农业考古》2012,(1):154-156
枷同"耞",是我国农家常用的农具之一,一种手工脱粒工具。始见于先秦。汉代有"佥"、"摄殳"、"度"、"棓"、"柫"、"柍"、"桲"等称呼。晋代前后称"连枷"(或"连架")、"连耞"。明代何孟春《余冬序录》卷50:"打稻具,古谓之拂,今吴人谓之连枷,楚人谓之掉花"。  相似文献   

3.
孔子向内构建认知结构,以"德"、"才"、"行"为核心支撑因素,设立了"君子"的个体德育目标。"君子"内化于"仁",外化于"礼"。由"君子"上推,"君子"向外协调社会关系,以"仁"与"礼"治人,完成建立社会秩序的历史使命,从而设立了"有道"的社会德育目标。如此层层递进,自下而上地构建了一个个体德育目标和社会德育目标密切联结的德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教"与"育"是两个有联系但内在意蕴大不相同的概念。"教"主要是一个知识灌输的过程,而"育"则包含道德养成、思维开启等更为深刻的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长达百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教"、"育"、"教育"三者之间的意蕴界限及其各自的真正内涵并不完全清楚,以至于"教育"弱化为"教",以"教"代"育"、重"教"不重"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削弱了教育的质量。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词源学分析为手段,结合西方近现代教育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初步梳理了"教"、"育"、"教育"三者之间的意义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本真内涵。  相似文献   

5.
动物称谓是每种语言中必不可少的,古汉语中关于雌性动物称谓的词语较多,如"雌"、"母"、"牝"、"草"、"骒"、"(牛字)"、"女"、"羭"、"牂"、"羠"、"沙"、"牯"、"阴"、"娄"等。这些词语体现了汉语共时分布与历时更替的关系,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这些词语的用法及发展变化情况,并以此探讨汉语雌性动物称谓词的更替情况。下面具体来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用工荒"和"农民荒"愈演愈烈。"用工荒"意味着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不足,"农民荒"意味着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供不应求。"用工荒"和"农民荒"同时出现是否是因为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带着这样的疑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实"刘易斯转折点"并没到来,并深入分析了"用工荒"和"农民荒"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话说端午     
《中国农资》2012,(24):27
<正>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  相似文献   

8.
“粔籹”考     
周爱东 《农业考古》2012,(6):221-224
"粔籹"是战国时期的食品,见于《楚辞·招魂》篇,原文为:"粔籹蜜饵,有餦餭些。"自汉以后,研究《楚辞》的很多,为其作注者也很多,其中不乏大学问家。很多人将"粔籹"释为"馓子",但是"馓"字的意思古今是有较大变的。人们对于"籹"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事实上,作为食品的名称,"粔籹"这个名字存在了很长时间,后来的"粔籹"与《楚辞》中的"籹"未必就是一回事。时间越是晚近,对于"粔籹"的描述也越不准确。那么粔籹究竟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正>"嫦娥奔月"是一个在我国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2007年,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直冲云霄,奔向遥远的月球,使我们千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嫦娥"得以奔月,牛顿"功不可没"。要使"嫦娥"能与月球"相会",就要按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让"嫦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准确地安排飞行路径到达月球。那牛顿到底是如何帮助"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观点有三,一是动词、形容词后的"着呢"不是一个词,不能把形容词后的"着呢"和动词后的"着呢"相提并论。二是动词后的"着呢"是动态助词"着"和语气助词"呢"的结合。三是形容词后的"着呢"中的"着"已经转化为不独立的语助词。  相似文献   

11.
幽默     
《农家致富》2012,(10):62
杀价父亲:"儿子,你去买瓶酒回来,不管老板开价多少,杀他一半价。"儿子:"收到。"儿子:"酒多少钱一瓶?"老板:"80!"儿子想了想:"不行,40。"老板:"60吧。"儿子:"不行,30。"老板:"那就40吧。"儿子:"不行20!"老板:"30总可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206-207
从主客体关系中不难发现,爱国主义包含两个视角,即"个人本位"的"爱国"视角和"国家本位"的"主义"视角。从传统社会到近代以来,我国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以"国家本位"为主,但在"个人本位"意识兴起的今天,"国家本位"的爱国主义无论是在意识形态教育中还是在"爱国之行"的实践中都遭遇困境。对爱国主义的认知和实践应该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将"爱国"与"爱己"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爱国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框架下,提出了"农村承包经营户"是否等于"农户"的问题,进而以《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农村土地承包法》诸条文为分析对象,具体检讨了学界区分"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农户"的三个理由。得出了"农村承包经营户"并非自然人,"农村承包经营户"等同于"承包经营的农户"的结论。揭示出"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农户"的关系,其实是一个"白马非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改良上海"梨枣"品质,从而促进上海"梨枣"产业发展,进行了"梨枣"嫁接"冬枣"试验,探索了"冬枣"接穗和"梨枣"砧木的亲和力和嫁接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两者的亲和力较高,嫁接成活率达95.4%,且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名牌是支柱,不仅能支撑"自己"还能支持"别人"。上海信谊制药厂是国内著名的药厂。该厂早期产品如"维他赐保命"、"消治龙"、"妙力生"、"食母生"等,都行销国内外,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16.
白天"笑"晚上"哭"的树巴西生长着一种名叫"奠尔纳尔蒂"的灌木。这种灌木在白天不停地发出一种委婉动听的乐曲声,晚上,它又会连续不断地"哀怨啜泣"。一些植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这种灌木能够白天"笑"晚上"哭",与阳光的照射有密切联系。实际上这些树木也怕黑,并会在无光的暗夜里"伤心流泪"。  相似文献   

17.
谈到"失败"和"成功",每个企业管理者和产品的具体参与者都存有"避之不及"与"翘首期盼"的双重心态。被冠以"成功"还好,可以上下振奋、内外俱荣。一旦被冠以"失败",便推搡躲闪。其实定义所谓的"成败"很容易,销量、口碑、利润率、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业界认同、第三方评价等,都可以加冕"成功"的称号,或被冠以"失败"  相似文献   

18.
走马楼竹简〔叁〕中有反映"波"即陂"枯兼"现象的简文。"兼"的字义,或与"溓"有关,即所谓"深泥"薄水"。求其原义,亦可以发现和"浅"的关系。"波"枯兼"现象,既反映了地貌变化,也体现了水资源状况。这一现象与气候变迁的密切关系,尤其值得生态环境史研究者的关注。人们自然会注意到,走马楼竹简所见相关现象,为东汉以来气候转为干冷的判断提供了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稿约     
《古今农业》2014,(3):29-29
正一、《古今农业》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古代农业史研究"、"农村社会史研究"、"农业经济史研究"、"农业遗产与民俗研究"、"世界农业史研究"、"古农书研究"、"农业国情研究"、"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与生态环境"等。二、来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缜密,材料翔实,行文简洁流畅。篇幅最好不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利用、开发不能适用"经济资源"的"资源配置"方式,因为它不属于纯经济性"生产资源"主体,而更多的属于"历史资源"范畴,是以"存在"方式为其价值形式、以超"经济性贡献"方式为其意义形式,最具有的性格内涵更多是"非经济性"。世界遗产旅游资源运用"市场化经营"的经济模式,必然发生旅游经济"市场经营"的"经济性目的"与"不可再生性遗产"旅游资源的"原生保护性目的"如何统一;旅游经济市场的"经营风险性"与"不可再生性遗产"旅游资源的"资源确保性"如何统一;旅游市场经营者的"经济素质"与"不可再生性遗产"旅游资源的"历史素质"如何统一等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