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插秧机是把适龄水稻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机具。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有利于加速水稻栽培技术全面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插秧机具有:工作效率高,缩短插秧时间;质量好,株距、行距一致,秧苗均匀一致,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等优越性。判定插秧机作业质量的指标有:漏插率,要求不大于5%;伤秧率,要求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要求大于85%。作业时要求临界行距一致,不压苗,翻倒少,漂秧少,插秧均匀,深浅一致。插秧机的相对均匀度是插种机作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并作计算说明。插秧机均匀度是指所测…  相似文献   

2.
正一、基本要求机械化插秧总体上要做到插深一致,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插秧机作业常用指标有:全漂率不大于4%,翻倒率不大于4%,漏插率不大于5%,勾秧率(指机插后茎基部有90%以上弯曲的秧苗)不大于4%,伤秧率(指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的秧苗)不大于4%,均匀度合格率(指所测各穴秧苗株数与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不小于85%。一般插秧深度在10mm左右(以秧苗土层表面为基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原理,建立了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质量测试方法,确定了秧苗条件、试验地条件和作业质量的测量指标和方法。依据提出的测试方法对2Z-6型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结果表明:(1)产品的漂秧率为0. 5%±0. 2%,翻倒率为0. 6%±0. 4%,平均栽秧深度为20. 5 mm±1. 2 mm,能够满足作业质量要求;(2)产品的伤秧率为3. 5%±1. 0%,均匀度合格率为80. 6%±3. 5%,漏栽率为2. 8%±1.9%,基本满足或不能作业质量要求;(3)建立的测试方法能够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产品的移栽装置的结构参数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钵苗移栽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电驱动水稻插秧机相比传统水稻机械结构具有更加简化、质量减小、低噪环保、传动效率高和相应迅速等优点。为了研究电驱动水稻插秧机田间工作技术参数优化,选取机器行进速度、移栽机构转速和秧苗移栽深度为影响因素,以水稻秧苗株距、漏插率及伤根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试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最佳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机器行进速度为1.8m/s、移栽机构转速为320r/s、秧苗移栽深度为25mm时,作业性能最好。结果表明:水稻秧苗株距为16.5cm、漏插率为3.04%、伤根率为2.73%。试验结果与优化结果相符,满足水稻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VP6型水稻插秧机作业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根据GBT6243—2003《水稻插秧机试验方法》和GB/T20864—2007《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及当地农业技术要求,在辽宁省辽中县六间房乡淮海农场对洋马VP6型水稻插秧机的作业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在对秧苗和水田作业条件检测分析的基础上,测试分析该机的主要工作性能,并提出改用秧苗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与90°之比表示秧苗直立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每穴株数合格率为80.0%,每穴株数相对合格率为90.9%,穴距变异系数为4.38%,秧苗直立度合格率为86.0%,伤秧率为5.07%,漏插率为2.0%,这些主要工作性能指标符合当地农业技术要求;但插秧深度偏大(34.0mm),变异系数较大(27.5%),且漂秧率偏高(5.64%)。为此建议提高农艺水平,按照机插秧的技术要求培育秧苗,保证秧苗盘根充分且有合适的株高;在保证地表平整的同时,注意耕深一致、沟底平整;泡田用水和沉淀时间要适当,保持地表水层深度在0~30mm条件下插秧。研究成果将为水稻插秧机推广应用和人员技术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秧的秧苗质量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插秧机推广的成败.机插秧壮秧(质量)指标:秧龄15~20天,株高12~17cm,叶龄3.5~4叶,苗基部茎宽> 2mm,单株白根量10条,苗齐苗均;根系盘结、提起不散,才不会造成机插卡滞、断秧或漏插. 在大面积推广时,有些农户育秧时总出现僵苗、烂秧、弱苗及完整率低等现象;使用这些秧苗机插作业时势必造成漏秧、漂秧、断秧等情况,增加农户补秧难度,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打击了农户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秧苗、田块的条件不适合插秧机作业时,会导致插秧机效率下降,秧插后的成长产生障碍等现象,所以要使插秧机高速高效作业,必须将秧苗和田块调整到合适的作业状态。  相似文献   

9.
机械插秧的质量要求是: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合格率大于85%以上,每穴(蔸)一般插3—5株,插秧深度约10mm,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1)插秧作业路线。合理安排装秧地点及插秧机作业路线,可提高插秧作业的效率。第一种作业路线:插秧时,先在田埂周围留下一排即4行宽的余地,插秧机从田块的左侧下田,插第1排、第2排……;最后沿田埂四周插完留下的一排的4行,插秧机再出田。  相似文献   

10.
对于水稻机插秧初学者来说,当遇到机插秧作业质量问题时,一定要从简单处着手,从简便易行方法开始,首先看秧苗是否达到机插秧苗的要求,再看本田准备是否符合要求,最后从插秧机调整操作、使用维护不当方面认真分析原因,从而解决水稻机插秧作业中易出现的漏穴、漂秧、折根、断根、带秧、倒秧、推秧、送秧不畅、送秧不均、陷车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与关键环节。机械插秧的质量要求是: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以上,每穴(蔸)一般插3—5株,插秧深度约10mm,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插秧前1~2天.要检查秧苗长势及大田的耕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插秧机进行全面的技术状况检查。基本苗由田块地力、水稻品种和种植习惯来确定。一般每亩为5~8万株。  相似文献   

12.
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商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其衡量指标主要是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钩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等:影响插秧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育秧与整地情况、插秧机的制造质量、调整与操作等。  相似文献   

13.
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其衡量标准主要参数是: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勾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制造质量差、操作不当等。  相似文献   

14.
杨新春 《中国农机化》2010,(3):56-58,63
水稻浅植能提高水稻低节位的有效分蘖以实现增产.水稻摆秧机吸收了水稻抛秧种植的浅栽增产优势与水稻机插的成行成距有序移栽的优点,其原理是将规格化的带土毯状秧苗分秧切块,有序浅植于田中而不入土;既实现了有序浅植,又简化了插秧机易损件较多的多组传动栽植臂分插机构;是一种新型高效高产的水稻种植机具.本文将介绍其研究成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稻浅植能提高水稻低节位的有效分蘖以实现增产。水稻摆秧机吸收了水稻抛秧种植的浅栽增产优势与水稻机插的成行成距有序移栽的优点,其原理是将规格化的带土毯状秧苗分秧切块,有序浅植于田中而不入土;既实现了有序浅植,又简化了插秧机易损件较多的多组传动栽植臂分插机构;是一种新型高效高产的水稻种植机具。本文将介绍其研究成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其衡量标准主要是: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勾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制造质量差、操作不当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ADAMS的高速插秧机三插臂分插机构运动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分插机构提高转速后,增加作业效率而导致取秧针针尖速度过快,取苗时触碰秧苗后造成伤秧率较高,影响水稻的成活、生长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高速分插机构——椭圆齿轮行星系三插臂。增加一个栽插臂后可以在不降低插秧机插秧效率的情况下减小转速,降低秧针尖的速度,减小伤苗率,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秧针运动数学模型,通过SolidWorks进行了三插臂的三维建模,利用ADAMS对其运动学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表明,相同作业效率下,秧针尖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们从韩国引进1套工厂化育秧播种流水线设备和2台东洋P600乘坐式插秧机。在早稻机插作业过程中,发现插秧机出现取秧量不匀的现象,影响了机插质量。综合在作业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应从下面4个方面进行检查分析,找出取秧不匀的原因,采取对应措施。 1.检查秧苗质量 检查秧盘上的秧苗质量,是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水稻插秧机应运而生并且应用的十分普及;但是秧苗的补给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影响了插秧机作业效率。为此,设计了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车,采用乘坐式独轮驱动,以小马力柴油机为动力,一次完成水稻秧苗从田埂到运秧车的输送、田间的运输以及运秧车与插秧机秧苗的对接输送,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阐述了该设计的关键技术、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工作机构与部件设计。  相似文献   

20.
5月20日,邵武市拿口镇下吾墩村拥有插秧机的农户在自家机插水稻秧田里起苗,为机插作业准备秧苗,该育秧户育秧1亩可满足近100亩大田机插作业所需的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