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北京苹果、梨、桃和葡萄48个果园0~40 cm土层土壤养分、pH和微生物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典型相关、多元统计分析与线性规划等方法分析土壤养分、pH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影响的主要因子、相关性和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有效铁和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以及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数量以苹果园最高,葡萄和桃园次之,梨园最低。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全氮、有效钾和CEC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细菌和真菌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线性规划求出了8—10月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最大的土壤养分和pH因子优化方案为:土壤有机质为55.0 g.kg-1、全氮为1.50~3.00 g.kg-1、有效磷为20~200 mg.kg-1、有效钾为120~600 mg.kg-1、有效锌为0.5~20.0 mg.kg-1、有效硼为10 mg.kg-1、CEC为300 mmol.kg-1、pH值为6.5。北京地区果园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降低果园土壤pH值来调节锌、硼等微量元素含量是土壤管理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生长120 d的辣椒植株上采集叶子,经风干后制成20 g/L、40 g,L和80g/L浓度的水浸提液,处理2叶1心的辣椒根系土壤,30 d后测定辣椒根区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群落数量以及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辣椒叶浸提液处理后的辣椒根区土壤的脲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在辣椒叶浸提液作用下,土壤中细菌、真菌有所增加,而放线菌有所减少,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辣椒叶浸提液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长120d的辣椒植株上采集叶子,经风干后制成20g/L、40g/L和80g/L浓度的水浸提液,处理2叶1心的辣椒根系土壤,30d后测定辣椒根区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群落数量以及土壤脲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辣椒叶浸提液处理后的辣椒根区土壤的脲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在辣椒叶浸提液作用下,土壤中细菌、真菌有所增加,而放线菌有所减少,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甜瓜设施栽培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设施甜瓜连作0(对照)、1、3、5、7、10 a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指标、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并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和容重不断降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持续上升,连作3 a和10 a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6.97%和90.90%。速效氮含量不断上升,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连作3 a或5 a达到峰值,而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则持续下降。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连作10 a的数量高出对照16.08倍。3种细菌的生理类群数量变化与总的细菌相似,2种真菌致病菌的数量变化与总的真菌相似。相关分析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显呈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设施甜瓜连作后土壤逐渐酸化并伴随盐渍化趋势,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3~5 a后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开始下降,土壤真菌数量快速增加,土传病害病原菌不断累积,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5.
以种植3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以露地土壤为对照(CK),采集种植1 a(年)、3 a、5 a、7 a、9 a、11 a、13 a、15 a、17 a、20 a以及20 a以上的0~20 cm设施蔬菜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并与种植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K相比,种植13 a的蔬菜样地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地增加;连续种植20 a以上,设施蔬菜土壤含盐量比对照土壤显著地增加了486.49%。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都在种植年限为11~13 a时达到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脲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转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保持不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综上所述,种植年限不同的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失衡,呈现酸化趋势,盐分含量逐年增加,土传真菌病害潜在发生,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土壤修复菌剂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3种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硝酸盐、全盐含量、电导率的变化及小白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土壤修复菌剂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小白菜产量,抑制真菌的生长,降低土壤硝酸盐、亚硝酸盐、全盐含量及电导率,并且促进小白菜生长,有利于保持和促进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以2005—2021年发表的84例连作试验中的926组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了连作障碍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农田土壤的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连作障碍提高了土壤真菌数量(28.20%),降低了土壤细菌数量(19.85%)、放线菌数量(16.05%)及微生物Shannon指数(6.01%);与耐连作和不耐连作作物相比,忌连作作物连作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25.10%)和放线菌数量(26.86%);连作年限与连作农田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年均温度和降雨量不同的地区,连作都会导致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连作障碍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显著变化,作物类型和连作年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以草木炭、珍珠岩、化学松土剂3种土壤改良剂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改良剂不同施量条件下对土壤紧实度、土壤养分及作物株高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满足多重目标的土壤改良剂的最佳施配比例.结果 表明:最优的株高试剂为6%化学松土剂,最优的紧实度试剂为2%珍珠岩,最优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分别为4%草木炭、1O%化学松土剂、8%草木炭和2%化学松土剂.每种试剂在针对不同的检测指标时,指标的指示值不尽相同,检测指标值在3种改良剂的作用下,变化波动较大,单一改良剂不能满足多种指标的期望值,后续需进行不同种类、配比的改良剂效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土壤质量和健康直接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科学评价不同类型土壤的质量和健康,对科学利用土壤资源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荒漠土壤是荒漠区的地带性土壤类型,直接影响荒漠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探索荒漠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的概念、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我国荒漠土壤质量和健康做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草莓重茬10年的温室大棚土壤为例,研究缓苗期、现蕾期、幼果期和盛果期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动态特征,探究其与重茬的关系。结果表明:重茬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在缓苗期和现蕾期的活性(2.21、3.26mg/g)都显著低于同期的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3.08、4.97mg/g),二者在幼果期和盛果期无显著差异,都在0.33mg/g以下;重茬草莓根际土壤脲酶的活性在缓苗期与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现蕾期的酶活性(0.40mg/g)显著高于非重茬土壤的峰值(0.29mg/g),在幼果期和盛果期的酶活性(0.20、0.18mg/g)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酶活性(0.35、0.34mg/g);重茬根际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值(2.23~2.88mg/g)在4个生长期无显著差异,除盛果期外都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5.54、6.91、7.56mg/g)1倍以上。结果表明,重茬土壤可以显著抑制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农田栽参主要土壤类型白浆土为研究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根据白浆土田间持水量的40%、60%、80%分别设置低、中、高水分处理组,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水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处理下(白浆土相对含水量为80%),物种丰富度指数、AWCD值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最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水分处理,同时土壤酶活性较高,对人参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5.
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芝麻菜吸收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木本泥炭3种土壤调理剂,采用酸性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光照培养箱内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3 g · kg~(-1)和13 g · kg~(-1))对土壤砷的钝化效果及芝麻菜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可显著提高土壤pH,而施用13 g · kg~(-1)木本泥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施加1.3 g · kg~(-1)木本泥炭时,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显著降低了5.17%。与不添加任何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促进芝麻菜生长,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时芝麻菜地上部鲜质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加了51.3%,且施用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降低芝麻菜地上部的砷含量。  相似文献   

16.
生草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寒富’苹果园行间生草区不同草种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实验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行间种植6种草后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苹果园生草后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从而为生草制苹果园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草处理提高了0~30cm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而对30~60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生草处理提高了0~30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脲酶活性则整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生草处理30~60cm土层的脲酶、转化酶活性有略升高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各生草处理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单元之一,城市土壤入渗能力的提升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从城市绿地土壤结构改良、入渗功能提升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借助人工措施、动物资源以及植物根系,构建土壤大孔隙优先流网络体系,促进降雨高效入渗、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为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地膜和小麦秸秆为覆盖材料,研究了黄瓜地面覆盖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的效果大于秸秆覆盖,覆盖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平均温度,且对最低温度的提高作用大于最高温度;秸秆覆盖延缓了土壤温度变化的速度,对土壤增温作用小,且土壤最高温度低于对照而最低温度高于对照,温差最小,土壤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因此,秸秆覆盖作用更为稳定,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土壤酸化是耕地退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制约土壤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壤上连续两季种植蔬菜,研究了"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pH值、CEC、硅铝率及蔬菜产量和相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以提升土壤pH值、CEC和硅铝率,提高蔬菜的产量;与对照相比,两季连续施用"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50~200 kg/667 m~2时,可使土壤pH值提升0.06~0.49个单位、CEC提高0.1~0.6 cmol/kg、硅铝率增加0.05~0.16,蔬菜产量增加4.26%~11.71%,同时"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提高蔬菜整齐度,促进萝卜伸长膨大、白菜增高增粗,使白菜结球更加紧实。研究发现,"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在试验区域的合理用量为100~1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20.
李科  韩萍 《北方园艺》2016,(20):178-182
为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庆阳市不同区域生草覆盖、黑膜覆盖和清耕(对照)3种管理方式,对90个苹果园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和黑膜覆盖0~30、30~6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提高了果园土壤的基础肥力,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生草覆盖对增加土壤养分更为显著,在苹果园管理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