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青椒品种"35-619"为试材,通过温室内桶栽滴灌试验,基于2年试验数据,采用Jensen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获得青椒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敏感指数,确定了青椒的水分生产函数;进而利用遗传算法以相对产量最大为目标,利用C#.net编制优化程序对青椒的滴灌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室秋冬茬滴灌青椒生育期内的灌溉水量为190mm,水分生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南疆苹果水分利用率和制定高产高效的灌溉模式.[方法]2019-2020年以5年生矮砧密植皇家嘎拉为研究对象,设置W1(13.5 mm)、W2(18 mm)、W3(22.5 mm)、W4(27 mm)及W5(31.5 mm)5个灌水定额,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苹果生长、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设置单次灌水量分别为75、150、225、300、375m~3·hm~(-2),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合理节水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指标对灌水量处理的反应具有阶段性。在番茄需水量较大的盛果期株高、Fv/Fm和光合速率显现缺水限制效应,荧光反应显现进入采收期以后,而叶片数则在第5穗果坐果到摘心前显现。灌水量与番茄产量及田间耗水量均为二次曲线关系,灌水量低于75m~3·hm~(-2)显著降低产量,低于对照26.72%;随着灌水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高,与对照相比增高16.19%~121.62%。综合考虑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秋冬茬温室番茄覆膜沟灌方式灌溉以灌水量为930~1 230m~3·hm~(-2)。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不同灌溉方式及保水剂对大白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时,早熟北京新三号比北京新三号大白菜的产量高,水分生产效率也提高;采用隔行交替灌溉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保水剂处理可以促进大白菜生长,提高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对品质影响不大.因此,建议采用早熟北京新三号品种、隔行交替灌溉,配合施用保水剂的大白菜综合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水次数对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为600mm时,研究了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次数达18次时,黄瓜耗水强度整体随着生育期的延后逐渐增大,在结果盛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土壤贮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水分的消耗则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灌水15~18次,既能满...  相似文献   

6.
李晨  代艳侠  曾烨  郭月萍 《蔬菜》2015,(1):15-18
为了探明滴灌条件下适宜番茄生长并促进高产的灌溉制度,设置3种灌溉模式,研究“少量多次”和“多量少次”(对照)灌溉制度对番茄生长势、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生长势上,以灌水量18 mm、7~10 d灌水1次的处理株高表现最好,各处理茎粗和叶面积的差异不大。在产量和水分生产率上,都以灌水量12 mm、5~7 d灌水1次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4.22%,水分生产率比对照提高了59.93%,真正实现了节水高产,推荐在番茄滴灌生产中运用。  相似文献   

7.
以日光温室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为试材,在结果期共设5个灌溉下限,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95%FC(田间持水量)、90%FC、80%FC、70%FC及60%FC,系统研究了对产量、果实品质、水肥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实现自动水肥一体化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95%FC时,会导致灌水施肥频次增加,水肥投入量增加并不会引起番茄增产,而会导致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下降,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富集;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60%FC时,虽然灌溉频次和水肥投入量均下降,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会显著提高,并改善果实品质,但可能会造成番茄一定量的减产,施肥量不足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80%FC和70%FC 2个处理水肥投入相对合理,既可保证番茄较高产量、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还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实品质,但70%FC处理在冬春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产量下降;综上所述,当土壤含水量灌溉下限为80%FC时,番茄全生育期灌水总量秋冬茬为147 mm,冬春茬为291 mm,可作为秋冬茬和冬春茬番茄自动水肥管理的合理灌溉参数。  相似文献   

8.
以农大602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3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膜上沟灌、膜下沟灌分别提高2.04kg·m-3和1.81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京郊春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以黄瓜"中农16"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其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沟灌处理黄瓜产量最高为90443kg/hm2,与传统灌溉相比,增产8.6%,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11kg/m3,处理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次是膜上沟灌处理,与传统沟灌相比,增产7.5%,水分生产效率提高6.23kg/m3,处理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灌水带处理与传统灌溉相比,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是处理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综合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沟灌和膜上沟灌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是春大棚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农大602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3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膜上沟灌、膜下沟灌分别提高2.04 kg·m-3和1.81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