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凤云  吕智华 《农技服务》2010,27(2):225-226
为比较诱芯配比之间的差异,及粘胶诱捕器和夜蛾通用型诱捕器的差异,筛选和优化草地螟性信息素诱芯和诱捕器,进行了草地螟不同性诱监测工具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夜蛾通用型诱捕器诱不到草地螟成虫,PP纸粘胶诱捕器虽能诱到草地螟成虫,但不抗风刮,诱测效果不如佳多虫情测报灯。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对二点委夜蛾的最佳监测方法,2012—2013年在江苏省丰县进行了二点委夜蛾成虫田间诱捕试验,对性诱捕器及佳多虫情测报灯对二点委夜蛾的监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佳多虫情测报灯诱蛾量大,能准确反映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且操作简单,可用于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性诱捕器诱蛾量小,可作为虫情测报灯的补充,用于二点委夜蛾的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对二点委夜蛾使用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监测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使用测报灯的诱虫量明显大于性诱捕器的诱虫量,使用虫情测报灯进行二点委夜蛾监测方便简单,能准确反映二点委夜蛾的发生情况,可用于二点委夜蛾的监测及防治。性诱捕器诱捕虫量偏少,可在预测预报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9年大理州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第一大虫害。笔者根据草地贪夜蛾成虫趋光性、趋化性等生物学特征,设置性信息素和虫情测报灯监测点,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在大理州发生情况。结果发现,成虫诱蛾量性信息素明显大于虫情测报灯;全年有2个明显的诱蛾高峰;1500 m以下低海拔热区诱蛾量大;低温霜冻致诱蛾量骤降;诱蛾量性信息素诱捕器距地面2.5m的明显高于诱捕器距地面1 m的。  相似文献   

5.
使用闪讯TM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开展斜纹夜蛾田间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诱蛾量大,峰期明显,能较准确地反映斜纹夜蛾的田间消长动态,其监测效果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性诱捕器。系统远程监测实时准确,监测数据能及时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反馈给用户。该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可为今后开展"互联网+病虫监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更加准确测报预报玉米螟发生情况的方法。[方法]设玉米螟性诱剂试验田,并在附近设虫情测报灯,对比利用性诱剂和虫情测报灯对玉米螟的诱捕效果。[结果]性诱剂诱捕玉米螟较虫情测报灯所诱蛾量多,且两种测报方法测出的各代成虫高峰期与历期推算的吻合度高。[结论]利用性诱剂诱捕玉米螟丰富了病虫测报预报手段,提高了预报测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用标准化害虫性诱监测器—飞蛾类通用型诱捕器开展二点委夜蛾性诱监测,并与太阳能杀虫灯诱捕效果作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对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预测都较准确,作为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工具,皆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性诱监测成本低,操作安全、简便,针对性强,节省劳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弥补了灯诱监测的不足;但若与灯诱监测相结合,可起到更好的互补性,能更及时、准确分析二点委夜蛾等害虫发生与危害规律,为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浙中地区不同玉米害虫的发生规律,在东阳市同时使用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对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东方蝼蛄和斜纹夜蛾进行种群监测。结果表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监测的种群动态基本一致,但峰值数量存在差别,高空测报灯诱集的成虫数量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小地老虎、劳氏黏虫、黏虫和斜纹夜蛾在浙中地区每年均可发生4—5代,东方蝼蛄每年可发生1代;高空测报灯监测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黏虫的春季高峰均比自动虫情测报灯提早2—6 d。利用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峰值的时间差可有效指示迁飞性昆虫的迁飞行为。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春夏季,在安化县江南镇阳二村春玉米试验示范地安装应用飞蛾类性诱自动计数系统监测器、FMT-通用型性诱监测器和测报灯,研究了性诱监测器对玉米螟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飞蛾类性诱自动计数系统监测器和FMT-通用型性诱监测器灭虫效果好,可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同时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上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3a佳多虫情测报灯的应用和研究,明确嘉定区林业主要趋光害虫4目28科131种。经分析,鳞翅目昆虫为佳多虫情测报灯主要诱集昆虫,共20科114种。还对我区主要成灾性害虫淡剑袭夜蛾和黄杨绢野螟成虫全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确定各代蛾峰发生时期。佳多虫情测报灯的应用,提高全区林业有害生物预报准确率和测报工作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取二化螟性诱监测器监测在水稻田间从秧苗到成熟期间的雄性二化螟成虫的数量变化,通过雄性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生育期间的数量变化反映整个二化螟成虫在水稻田间的数量变化,并将试验结果与二化螟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田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监测器在水稻田间安装方便,监测效果与自动虫情测报灯相当,且具有预测时间提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合肥地区斜纹夜蛾群体动态及三种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斜纹夜蛾性诱捕剂诱集成虫,结果表明:合肥地区斜纹夜蛾成虫每年主要发生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6月份之前蛾量少,不同年份间发生轻重有较大差异.3种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较表明:日均诱蛾量桶型诱捕器(223.89头)和筒型诱捕器(217.67头)诱捕效果极显著优于三角形诱捕器(5.22头),筒型诱捕器与桶型诱捕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二化螟性诱剂及配套诱捕器对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宁波纽康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及水盆诱捕器具有较强的引诱二化螟雄蛾能力,与佳多虫情测报灯下诱蛾的动态趋势是一致的,蛾峰日或峰历期都比较接近,吻合度最高,诱测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二化螟的羽化高峰及发生动态,且安装方便,操作安全,可作为基层测报点人员监测二化螟应用于预测预报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并在防治二化螟上应大力推广这项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改进型夜蛾诱捕器与普通夜蛾诱捕器诱捕斜纹夜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夜蛾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宁波纽康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效率,平均每个诱捕器每天诱蛾量为55头,比普通夜蛾诱捕器(诱芯同上)多41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生产上推荐将改进型夜蛾诱捕器作为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的载具用于监测和控制斜纹夜蛾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出经济、环保、有效的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进行了性诱法与测报灯诱集二代玉米螟成虫数量消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法诱捕玉米螟成虫雄蛾蛾量消长数量与佳多牌测报灯诱捕成虫雄蛾数量消长基本一致,且发生盛期及末期均吻合,收到较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二化螟标准化性诱监测器试验与应用探讨,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应用技术规范的测报专用性诱监测器,推进二化螟监测简易、自动化、多元化,不断提高二化螟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结果表明,性诱剂诱蛾较测报灯的诱蛾时效长,数量多,灵敏性好,效果显著,而且也省去了测报灯维护的麻烦。  相似文献   

17.
葡萄园应用性诱剂诱捕斜纹夜蛾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为葡萄园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隔4 kn的两个葡萄园分别设置性诱剂诱捕区和化学防治对照区,诱捕区于2011年4月10日~9月20日挂诱捕器,期间每40d更换一次诱芯,对照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调查记录诱捕区诱虫量及两个试验区斜纹夜蛾在葡萄叶片上的产卵数及幼虫数.[结果]应用性诱剂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可使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减少71.3%,减少75%的杀虫剂使用量,节约29.3%的成本.[结论]性诱剂可有效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效果,为葡萄园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相隔4 kn的两个葡萄园分别设置性诱剂诱捕区和化学防治对照区,诱捕区于2011年4月10日~9月20日挂诱捕器,期间每40d更换一次诱芯,对照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调查记录诱捕区诱虫量及两个试验区斜纹夜蛾在葡萄叶片上的产卵数及幼虫数.[结果]应用性诱剂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可使田间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减少71.3%,减少75%的杀虫剂使用量,节约29.3%的成本.[结论]性诱剂可有效诱捕葡萄园中的斜纹夜蛾成虫,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掌握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规律,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河北省滦县设立了高空测报灯监测点。分析对比2015年高空测报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监测数据,高空测报灯在迁飞性害虫的监测上明显优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有效监测期长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可为预测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大田发生情况提供有效虫源数据支持。高空测报灯监测粘虫等迁飞性害虫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的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高空测报灯诱蛾量高,害虫消长曲线更明显。高空测报灯诱集虫量受迁入虫源数量影响较大,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则受天气影响较大。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更适合本地害虫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2015~2017年连续3 a在邵阳县应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对稻纵卷叶螟成虫开展性诱监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诱蛾量均远大于灯诱但远低于田间赶蛾,成虫始见期、高峰期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其监测效果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普通性诱捕器;但自动计数系统存在计数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改进后可用于卷叶螟动态监测及预测预报,以便提高测报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