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张家口地区生产上常用的燕麦品种坝莜一号为试材,以当地尿素追施量300 kg/hm2为基准(100%全量化肥处理),采用微生物菌肥拌种(菌肥施用量15 kg/hm2)然后减少化肥施用量(即试验设化肥施用量100%、75%、50%和0)的方法,研究了菌肥拌种+化肥不同追施量处理对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用微生物菌肥15 kg/hm2进行拌种,而后配合追施尿素150 kg/hm2(三叶期追施60%、拔节期追施40%)效果最好。该处理能够促进燕麦籽粒灌浆,株高、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5681.25 kg/hm2),较传统的全量化肥处理增产显著(增产率10.18%)。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量黄腐酸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用量,为黄腐酸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温室中进行盆栽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共设6个施肥处理,测定玉米株高、茎粗、叶绿素值(SPAD)、干物质量、养分积累、苗期光合特征,分析不同用量黄腐酸微生物菌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 黄腐酸施用量为150~225 kg/hm 2配施15 kg/hm 2微生物菌肥,玉米农艺性状表现最优,当黄腐酸施用量为225 kg/hm 2,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达最大值,干物质量较CK增加28.81 g/株,增幅138.9%,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138.9%、276.2%和117.8%。FA150处理和FA225处理苗期Pn、Tr、Gs值均高于其他处理。 结论 黄腐酸+微生物菌肥(150 kg/hm 2+15 kg/hm 2)和黄腐酸+微生物菌肥(225 kg/hm 2+15 kg/hm 2)处理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养分积累,增强苗期光合作用,最佳施用量为黄腐酸150~225 kg/hm 2配施15 kg/hm 2微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微生物菌肥对冀西北坝上地区生菜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生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10个处理,在生菜收获时取土样测定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多于CK,真菌数量则少于CK,以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2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2Y2)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处理M1Y2),二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CK分别增加了58.81%、63.93%和117.55%、95.91%,二者真菌数量较CK分别减少了68.98%和65.56%;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处理M2Y2最高,M1Y2次之,底施木美土里复合微生物菌肥1 800 kg/hm2+苗期喷施育苗宝贝菌剂(浓度1∶200)(M3Y2)位居第三,且三者均显著高于CK,其他处理酶活性或高于CK,或低于CK,只有菌肥和菌剂配比适宜(浓度1∶200)时,对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在不同氮肥梯度下生物菌肥拌种和喷施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燕麦(林纳)为材料在西藏拉萨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梯度下生物菌肥拌种对燕麦的株高、轮层数、有效成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A2处理(菌肥拌种、喷施+67.5kg/hm~2)的燕麦籽粒产量最高,达到0.57kg/hm~2,比对照高9.62%;生物产量与对照基本持平,为2.24kg/hm~2。在减少常规化肥用量的25%,用生物菌肥拌种22.5kg/ha,喷施15kg/ha的条件下,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不减产,说明生物菌肥可以替代25%的化肥施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对芥菜生长及菜地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芥菜栽培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设单施100%化肥(T1)、7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2)、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3)和10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T4)4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芥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及菜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T3处理芥菜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单株重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公顷产量(29 390 kg)最高,较CK显著提高107.45%,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粗纤维含量为0.7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总酸含量(0.10 g/100g)低于其他处理,总糖含量(1.33 g/100g)显著高于T2和T4处理。T3处理菜地土壤中的3种酶活性均最高,其中蔗糖酶活性为110.1 mg/gDW,土壤脲酶活性为0.125 mg/gDW、酸性蛋白酶活性为67.9μg/gDW,与CK和T1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629.14%和80.79%、135.85%和35.87%及63.22%和5.43%。T3处理菜地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水解氮含量为136 mg/kg,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较T1处理降低9.33%;有效磷含量(19.7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29.64%;速效钾含量(176.0 mg/kg)较T1处理显著降低57.89%,较CK降低58.97%;T3处理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减少土壤磷的潜在污染风险。【结论】芥菜栽培采用85%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600 kg/hm~2)施肥模式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环境、降低水体和土壤磷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微生物菌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在连作晚稻上实施了"海晟宝"微生物菌肥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肥中减少常规化肥用量1/3,施用"海晟宝"微生物菌肥1 L/667 m2+商品有机肥250 kg/667 m2,可适当增加水稻产量,且可培肥地力,其比基肥中单纯减少化肥用量1/3+商品有机肥250 kg/667 m2的施用方法更能增产肥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hm2);处理A1:紫云英(22 500 kg/hm2,下同)+100%化肥+100%磷肥;处理A2:紫云英+8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3:紫云英+6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4:紫云英+40%氮、钾肥+100%磷肥。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紫云英利用后化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CF相比,处理A2的早稻产量提高了7.7%,处理A3的水稻产量基本持平;紫云英利用后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可以增加水稻产值,与CF相比,处理A1的水稻产值增加了5.92%,处理A2的水稻产值的增加效果次之,增加了4.08%;处理A4提高水稻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处理CF,A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比CF显著降低。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翻压紫云英可以代替部分化肥,增加水稻产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hm2);处理A1:紫云英(22 500 kg/hm2,下同)+100%化肥+100%磷肥;处理A2:紫云英+8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3:紫云英+6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4:紫云英+40%氮、钾肥+100%磷肥。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紫云英利用后化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CF相比,处理A2的早稻产量提高了7.7%,处理A3的水稻产量基本持平;紫云英利用后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可以增加水稻产值,与CF相比,处理A1的水稻产值增加了5.92%,处理A2的水稻产值增加效果次之,增加了4.08%;处理A4提高水稻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处理CF,A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比CF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丛山  孙瑶  王志典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20-122
[目的]探讨微生物菌肥用于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能性,以确定在设施番茄栽培上的合理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酸化土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设施番茄施用该菌肥后可增产,处理(3)(微生物菌肥用量为1 200 kg/hm2)的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7.98%。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微生物菌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番茄单果质量和Vc、可溶固形物、番茄红素含量。另外,该菌肥能明显增加土壤p H和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结论]微生物菌肥用量在1 200 kg/hm2时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土壤状况较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在黑比诺葡萄生长过程中化肥减量配施不同用量微生物菌肥的可行性,明确适宜的化肥减量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化肥减量配施不同用量微生物菌肥处理(T1处理:90%化肥+10%微生物菌肥;T2处理:80%化肥+20%微生物菌肥;T3处理:70%化肥+30%微生物菌肥;T4处理:60%化肥+40%微生物菌肥;T5处理:50%化肥+50%微生物菌肥)对黑比诺葡萄生长、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100%化肥,CK)相比,60%化肥+40%微生物菌肥处理(T4处理)黑比诺葡萄的叶面积增加了22.13%,SPAD值提高了69.3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花青素含量、总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31.49%、17.12%、90.15%、11.76%、20.13%;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0.94%、40.09%、37.44%;土壤中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9.63%、134.24%。综上,化肥减量配施不同用量微生物菌肥可实现黑比诺葡萄品质的提升,并可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以化肥减量40%配施40%微生物菌肥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600 kg/hm~2,再减少10%~20%的化肥用量,可提高土壤肥力、确保水稻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2.
选择5种不同的施肥模式进行了苹果标准化施肥肥效对比试验,从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树生长发育、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以及产量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分析出,施用配方肥1800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增产效果次之,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排名第三,3种施肥模式比常规施用二铵1 500 kg/hm~2苹果产量分别提高23.08%、7.69%、2.58%,而苹果施用复合微生物2 400 kg/hm~2,苹果产量比二铵减产10.27%。优先选用配方肥1 800 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作为甘肃省礼县苹果标准化施肥和苹果连作土壤障碍治理的主推模式,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2种模式作为搭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100%化肥、绿肥+100%化肥、绿肥+85%化肥、绿肥+70%化肥、绿肥+55%化肥6个处理),研究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可提高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农学效益。在翻压15 t/hm2光叶苕子鲜草条件下,减少化肥用量45%,玉米产量也能达到当地常规产量水平,减少化肥用量15%~30%,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幅达13.52%~25.70%,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1%、6.9%、5.4%,氮钾农学效益提高7.3 kg/kg,磷农学效益提高10.9 kg/kg,养分利用率和农学效益以化肥减量15%为最佳;连续3年翻压光叶苕子并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保持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翻压光叶苕子15 t/hm2的条件下,化肥用量最多可减少45%,但要提高玉米产量,化肥减量水平以15%~30%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了5个不同用量的微生物菌肥处理,比较了各处理花生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适量微生物菌肥的施入可提升花生产量及品质,增加种植经济效益。在微生物菌肥施入量为900 kg/hm2时,花生荚果及果仁产量、品质即高于全化肥处理,在微生物菌肥施入量为1200 kg/hm2时,荚果及籽仁产量、品质最佳,种植经济效益最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黄瓜产量的影响,为黄瓜生产中化肥减量及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黄瓜“甘丰袖玉”为试材,设置100%化肥(2 400 kg/hm2,T1)、60 kg/hm2微生物菌肥+80%化肥(T2)、60 kg/hm2微生物菌肥+60%化肥(T3)、60 kg/hm2微生物菌肥+40%化肥(T4)、对照(T5,不施任何肥料)、单施微生物菌肥(60 kg/hm2,T6) 6个施肥处理,于黄瓜拉秧后采集土样,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对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及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及其相对丰度进行比较,并基于细菌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主成分分析,基于细菌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比较不同处理的黄瓜产量。【结果】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同,其中T4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也有差异,随着微生物菌肥比例的增加,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科、乳球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3处理优势菌的相对丰度占比总体较高。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属水平组成,而门水平基本组成保持稳定。各处理黄瓜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4>T1>T6>T5,表明微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黄瓜产量。【结论】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促进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消除化肥对土壤的不良影响;在黄瓜生产中用微生物菌肥(60 kg/hm2)替代20%~40%的化肥,能够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型促硝氮有机肥提升滇中烤烟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适合滇中地区烤烟生产的有机肥类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硝态氮比例的有机肥对烤烟性状与品质的影响.试验共分常规纯化肥处理(CK,N用量为113 kg/hm2)、化肥+常规有机肥处理(1H,N用量为79 kg/hm2+34 kg/hm2)、化肥+促硝氮有机肥处理(2H,N用量为79 kg/hm2+34 k...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用量的蚯蚓粪和化肥配施,研究了蚯蚓粪对秋冬茬番茄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粪+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增产幅度达10.3%;同时促进了番茄品质提升,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0.1%、15.5%和19.4%;蚯蚓粪部分替代化肥可有效实现化肥减量,氮(N)、磷(P2O5)、钾(K2O)纯养分总用量由486 kg/hm2、441 kg/hm2和684 kg/hm2降至364.5 kg/hm2、130.5 kg/hm2和571.5 kg/hm2,减肥幅度分别达到25%、70.4%和16.4%。  相似文献   

18.
探计施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莴苣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莴苣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莴苣品种“永安飞桥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Y1(对照,单施化肥)、Y2(有机肥氮20%+化肥氮80%)、Y3(有机肥氮30%+化肥氮70%)、Y4(有机肥氮40%+化肥氮60%),研究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莴苣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Y1)相比,2个试验均为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Y2)处理效果最好,试验A、B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2000.10 kg/hm2、1750.09 kg/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3018 yuan/hm2、2518 yuan/hm2,还原型Vc、可溶性总糖分别提高了50.30%、30.56%和10.36%、17.92%,硝酸盐、粗纤维分别降低了5.14%、9.09%和5.72%、9.25%。综合分析认为,施用N 252 kg/hm2、P2O5 150 kg/hm2、K2O 285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氮1530 kg/hm2是尤溪县莴苣种植较为适宜的施肥措施。关键词:莴苣;有机肥氮;化肥氮;替代;产量;品质作者简介:张秉涯(1970-),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紫云英配施不同量化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紫云英配施不同量化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仅施100%化肥(即当地常规施肥量),紫云英(22 500kg/hm2)分别与当地常规施肥量的100%、80%、60%、40%配施6个处理,连续3a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008年紫云英+6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9 540kg/hm2,比CK增产18.2%;其次是紫云英+80%化肥处理,产量达到9 315kg/hm2,比CK增产15.4%。2009年紫云英+8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到9 424.5kg/hm2,比CK增产39.6%。2010年紫云英+100%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紫云英+80%化肥处理。紫云英与80%、60%、40%化肥配施,其总净收入均高于仅施100%化肥处理和CK。从稻谷产量、净收入和产投比及环境友好性综合来看,紫云英(22 500kg/hm2)与当地常规施肥量的60%配施最优。  相似文献   

20.
为寻求合理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探索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山东典型农区,采取大田小区试验,设5个施肥处理:(1)100%有机肥(M),(2)75%有机肥+25%化肥配施(MNPK1),(3)50%有机肥+50%化肥配施(MNPK2),(4)25%有机肥+75%化肥配施(MNPK3),(5)100%化肥(NPK),以不施任何肥料的地块为对照(CK)。结果显示:以MNPK3处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最高,达12 565.95 kg/hm2(其中,冬小麦6 188.15 kg/hm2、夏玉米6 377.79 kg/hm2),较对照提高1.20倍(其中,冬小麦90.5%、夏玉米1.59倍),与NPK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处理,冬小麦-夏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以成熟期籽粒粗蛋白含量为例,75%有机肥与25%的化肥配比处理效果显著,冬小麦粗蛋白含量较对照提高1.29倍,较化肥提高3%,夏玉米粗蛋白较对照提高53%,较化肥提高7%。100%有机肥处理冬小麦籽粒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沉淀值均明显改善,较全化肥处理分别提高3.95%、4.32%、降低2.55%。在兼顾产量和籽粒品质等因素下,利用常规化肥用量的75%其余亏缺的养分用有机肥补充,能获得比单施化肥处理更高的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作物品质,减少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