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效军 《齐鲁渔业》2003,20(6):39-39
鱼类中毒主要有农药中毒、水质中毒及鱼药使用不当造成的中毒。这些中毒症中尤以鱼药中毒发生率较高,应成为渔业生产中防范的重点。 一、农药中毒 农药中毒主要由农田用药导致水源污染引起,常见农药品种有甲胺磷、溴氢菊酯类等,这些农药性质比较稳定,因而一旦污染养殖用水,将直接导致鱼体中毒。另外,农药对鱼类的毒性随水温、水质、酸碱性等而异。中  相似文献   

2.
<正> 鱼类的中毒主要有农药中毒、水质中毒及鱼药使用不当造成的中毒现象。这些中毒症中尤以鱼药中毒发生率较高,应为渔业生产中防范的重点。 农药中毒主要由农田用药导致水源污染,常见品种有甲胺磷、溴氰菊酯类等,这些农药性质比  相似文献   

3.
污染造成鱼类死亡的调查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濛 《河北渔业》2003,(4):47-50
<正> 鱼类的死亡有多方面的原因,除病害、缺氧、毒藻、机械损伤等都可能造成死亡外,污染中毒也是死鱼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污染中毒死亡又包括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非金属无机物或有机物中毒等,因此死鱼原因的诊断是十分复杂的。 农业部渔业局组织有关单位编制的《污染死鱼调查方法》和《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诊断标准》是调查和诊断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的主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养鱼池大批鱼类死亡的情况。发生大批鱼类死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鱼类中毒;二是泛塘。如何准确判断鱼类中毒和泛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民使用农药时,常有农药流入河塘,造成鱼类中毒死亡。也有不法之徒故意用农药毒死鱼类,然后在市场上出售。吃了被农药毒死的鱼会严重损害身体建康。因此,购买时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6.
常见有机磷农药对鱼类养殖危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有机磷农药(OP)的不断使用,其残留大量进入水体中,严重污染了水质,而农业生产上常用的马拉硫磷、敌百虫、草甘膦、久效磷、乐果和敌敌畏等几种有机磷农药对水产养殖的发展产生威胁,尤其是对鱼类养殖的危害很大。鱼类对水质的变化非常敏感,水中污染物达到或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鱼类中毒反应,造成鱼类行为异常、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病变,甚至死亡。本文简单概括有机磷农药在鱼类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鱼类养殖过程中水质监测及合理使用渔药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淡水渔业》1975,(5):14-15
鱼类中毒实验,是水生生物捡测水污染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实验中常由于试验液缺氧或重要成分具有剧烈的挥发性,或由于试验液与实验鱼的代谢产物相结合等,造成有效成分降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采用自流装置(或称恒流装置),实行自流地稀释废水或配制药液,是鱼类中毒实验时(特别是慢性中毒实验)时,进行增氧与防止毒性降低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且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发病不很普遍,也很少有过这方面的报道,因黄曲霉毒素中毒性疾病发病前鱼类一切活动正常,对养殖户具有一定的麻痹性,不轻易被发现,呈慢性中毒症状,但到后期发病时,就很难控制。鱼类一旦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死亡率极高,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含有元素磷的水体中鱼类的血清胆碱酯酶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元素磷对上述两类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抑制率为40%~70%时,即可导致鱼类亚急性中毒死亡。结果表明:元素磷不但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而且是一种稳定的可积累的毒物,它能破坏鱼类的肝细胞,抑制正常代谢,造成神经毒性,以致引起鱼类的亚急性和慢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0.
池鱼药害是鱼类误食有毒物质或有毒污水进入鱼池,使鱼中毒而死亡,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将两种现象区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有毒鱼类     
未然 《海洋渔业》1988,10(2):70-70
<正> 据鱼类学家统汁,世界上大约有2万多种鱼类,其中1100多种鱼有毒,称作“有毒鱼类”,而我国有270多种鱼类,也属于有毒鱼类。有毒鱼类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毒鱼类,其肌肉、皮肤、血液或内脏含有毒素。二是刺毒鱼类,体有毒棘和毒腺。三是毒腺鱼类,体无毒棘,但皮肤有毒腺组织。提起有毒鱼类,人们自然会想起河豚鱼。河豚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温带和热带海域,我国从辽宁到广东一带沿海均有分布。河豚是一类涸游性鱼类,每年3月,河豚由深海向近岸作生殖涸游,在江河产卵。一到秋天,重返大海越冬。世界上许多国家报道了因误食河豚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事  相似文献   

12.
1特征 1.1鱼类急性化学中毒死亡是由于有毒化学物质排入渔业水域造成水体毒物的高浓度和高毒性所致,因而急性化学中毒死鱼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没有任何前兆,鱼会在短期内大批急性死亡,死亡速率很高。1.2化学中毒死鱼一年四季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与气温、水温关系不大,而与有毒化学物质排入渔业水体的时间相关,因此发生的时间和季节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3.
娄忠玉 《内陆水产》1995,21(1):20-20
饲料变质引起的鱼病一例娄忠玉饲料是鱼类赖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饲料的投入也是池塘养鱼的重要手段。但是如饲料质量发生问题,会引起饲养鱼类中毒死亡。本文对一起由饲料主质引起的鱼类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希望在养殖生产中重视这个问题。一、鱼类发病情...  相似文献   

14.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5,7(3):139-139
<正> 据英国《皇家海军医药处杂志》报道,英国已发生肉素鱼类中毒事件,这是人们食用了有毒的鱼肉后引起的。现已知有400多种鱼类,主要是食肉性鱼类被认为含有肉素鱼类中毒。肉素鱼类中毒的患者在几小时内会得病,毒害神经效应可持续达3个月,而且吃了其他无毒鱼类也会使旧病复发。这种疾病特别难于处理,在处理前要严格区分是否由于其他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 ,前不久湖北省武汉市某水产养殖基地在给鱼池消毒时因超量使用漂白粉而引起鱼类大批死亡。近年来 ,因盲目使用含氯消毒药剂而造成鱼类大量中毒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为此 ,专家提醒 :鱼池水体慎用含氯消毒药剂。下面将几种常用的含氯鱼用杀菌剂的科学使用方法介绍如下。常用含氯消毒剂的正确选用  含氯杀菌剂是渔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的水体消毒药 ,常用药物有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其有效氯不应少于 2 5 %。漂白粉对细菌、真…  相似文献   

16.
戴子坚 《内陆水产》2002,27(5):34-34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发生死亡很常见,如何判断死亡原因则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只有在正确判断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死亡继续,并防患此类事故再度发生。总的来讲鱼类死亡主要有这几种原因,鱼病、缺氧、化学药物中毒。以下我们着  相似文献   

17.
<正>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具有广谱、高效、用量小、安全等优点,对生物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高效驱杀作用。由于其效果良好、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特别是防治斜管虫病效果很好,常被作为杀虫剂用于治疗水生生物体表的寄生虫。但随着伊维菌素应用的日益广泛,近年来使用伊维菌素治疗鱼体寄生虫时造成养殖鱼类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以下是一起养殖鳗鱼使用伊维菌素杀虫造成中毒的原因分析及救护措施,以供同行及养殖生产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谢刚  海波 《齐鲁渔业》2007,24(8):38-38
好的水体是夺取养鱼高产的保证。如果水体中发生溶氧超标、金属超标、缺氧和种种污染,鱼类就会发生“毒水症”。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由于养鱼池塘经常施肥、用药、捕捞、遭遇涝灾等更易发生“毒水症”。鱼类中毒后短期内会造成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高温季节几种鱼类毒水症的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天津市郊县的池养鱼类,常暴发三毛金藻毒素中毒症,往往在数周之内池养鱼类全部死光,造成经济损失。如西郊区鸭淀水库自1983年11月至1984年4月,初步统计因此种害藻的危害死亡鲢、鳙、草、  相似文献   

20.
丁荣 《科学养鱼》2004,(1):49-49
近年来,随着化工企业的增加,水污染事故日趋增多,而酚类化合物则为主要污染成份。酚类化合物废水主要含酚和油类,一旦进入养殖水体后,除耗氧恶化水质外,浓度高时可使鱼类在短期内大批死亡。本人根据我县渔政站几年来查处的多起酚中毒事故案例,总结了鱼类酚污染中毒的主要症状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