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海拔对盐源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烟87为材料,在盐源4个不同海拔烟区(1 600、1 800、2 000、2 400 m)进行烤烟大田栽培,研究了四川凉山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区海拔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及中性致香物质有明显影响,随海拔的升高,烟叶烟碱、总氮、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等先升高后下降,其中烟碱、总氮、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峰值出现在海拔2 000 m烟区,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峰值出现在海拔1 800 m烟区;烟叶还原糖、总糖先下降后升高,最低点出现在海拔2 000 m烟区。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云南省烤烟致香物质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对云南省2013—2018年间11个(州)市采集1 002个中部叶样品为对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烤烟致香物质含量在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1 400~1 600m海拔致香物质总量和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分别为466.195和513.433μg·g~(-1),优于其他4个海拔区域。致香物质总量与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呈增加趋势,在滇东北、滇东和滇东南较高;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在东西向呈先升后降趋势;棕色化反应产物南北向呈先升后降趋势,即中间高两边低。3类致香物质在滇中、滇南含量较高(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为36.764~41.672μg·g~(-1),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为19.676~22.104μg·g~(-1),棕色化反应产物为6.612~7.429μg·g~(-1)),但在不同海拔区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恩施州不同海拔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必坤  王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799-4804
以烤烟品种K326、云烟87和中烟103为材料,分析了湖北省恩施州500、900和1 300m3个海拔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900m的烤烟中性致香物质不论是总量还是大多数组分的含量均较高.从单一组分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大多数体现清香型风格特征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呈增多趋势,而反映浓香型风格特征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呈减少趋势.结合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对不同品种、海拔组合的9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中烟103-500m组合,第二类为K326-500m、云烟87-500m、K326-900m和云烟87-900m4个组合,第三类为K326-1 300m、云烟87-1 300m、中烟103-1 300m和中烟103-900m4个组合.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不同烤烟产地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四川烤烟各主要产地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成分及含量,对来自四川6个产烟地的中部烤后烟叶样品,采用GC-MS分析方法,进行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川各烤烟产地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种类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相差较大。仁和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茄酮含量、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古蔺烟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及新植二烯含量较高;会理烟叶的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贵州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贵州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尚熟到完熟的成熟度等级中,中部有机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加先大幅度下降再缓慢上升,在尚熟时达到最大值;上部有机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加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在成熟时达到最大值。中部有机烟叶的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中部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变化一致;上部有机烟叶的新植二烯、棕色化反应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上部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变化一致。中部有机烟叶在尚熟时采收,上部叶在成熟时采收香气物质总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3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K326、云烟87、中烟103为材料,在湖北省恩施地区同一山脉的3个不同海拔点(500、900、1300 m)进行试验,研究了海拔高度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烤烟品种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均以海拔900 m最高;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在海拔1300 m处最低;茄酮含量在海拔900 m处最高;新植二烯含量在海拔900 m处最高。3个品种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以海拔900 m最高,海拔1300 m次之,海拔500 m最低。评吸结果显示,研究区的低海拔(500 m)处烤烟香型风格有偏向浓香型的趋势,高海拔处(1300 m)有偏向清香型的趋势;K326和云烟87偏浓香型,中烟103的香型风格更偏向清香型。  相似文献   

7.
装烟密度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中部叶为材料,研究密集烘烤装烟密度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随装烟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高密度处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分别较低密度处理高12.48%、18.46%、24.27%;高装烟密度处理能促进棕色化反应产物的积累,但会明显降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总含量;低装烟密度有利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充分转化形成;中密度装烟(T2)条件下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较其他处理高.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7,(8):72-75
以云烟87主栽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选取毕节地区6个海拔梯度点(平均海拔金沙1 100 m、黔西1 250 m、织金1 561 m、大方1 600 m、赫章1 996 m、威宁2 200 m)为试验地点,研究不同海拔条件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芳香族氨基酸裂解产物、类稀西柏烷类、新植二烯和中性致香成分总香气量总体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在赫章县却表现出升高,之后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9.
不同基因型烤烟不同肥力下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7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在不同肥力水平下烤后中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将GC/MS联用仪对烤后烟叶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将检出的致香物质分为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4类进行分析,其中韭菜坪二号和秦烟96在不同肥力水平下4类致香物质含量均表现为低肥>中肥>高肥;红花大金元在不同肥力水平下4类致香物质含量均表现为中肥>高肥>低肥,规律明显。低肥水平下,韭菜坪二号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最高,达到198.71μg/g;红花大金元在中肥和高肥水平下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247.41μg/g和179.82μg/g。对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苯丙氨酸类物质的变异受基因型和肥力水平的影响较大,类胡萝卜素类物质含量的变异受基因型和肥力水平的影响较小,而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和新植二烯等致香物质的含量变异受基因型和肥力水平的影响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水氮耦合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烤烟最优供氮和供水的最佳配比和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不同灌水量对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的作用效果不显著外.不同灌水量、施氮量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各类致香物质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在灌水量450 m3/hm2达到最大值,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在灌水量0~900m3/hm2范围内随灌水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又增加的趋势.中灌水量(W2)处理中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代谢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新植二烯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在施氮52.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总体看来,中灌水量水平下施氮量52.5 kg/hm2时,最有利于烤烟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生成和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烤烟品种及海拔对烟叶中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甲酯化和GC/MS法分析了云南8个烤烟品种和1个品种3个海拔高度烟叶中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在8个品种中以红大品种的总有机酸含量最高,达79.82 mg/g,K 346品种次之,最低的是G 28品种(50.6 mg/g),其他品种中有机酸含量介于2者之间。海拔不同有机酸含量也不同:烟叶中总有机酸含量在海拔1 400~1 600 m较高,而在1 200~1 400 m海拔最低;丙二酸相对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羟基丁二酸,2-丁烯二酸和柠檬酸的相对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杨德中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19-19,82
为研究红河烟区种植海拔高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选取红河海拔1 400~2 000m范围种植的K326和红花大金元B2F和C3F烟叶,利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红花大金元上部和中部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种植在海拔1 600~1 700m的烟区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量。本研究成果为红河烟区制订优质烟叶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指导烤烟生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海拔对潮阳烤烟(Nicotianatabacum)烟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开发优质烟叶,克服高温季节对烤烟生产的影响。[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200、400、600、900和1300m)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在浏阳烟区,随着海拔的增加,单位面积烟叶的产量明显增加,烟叶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海拔400~900m的地方进行烟叶生产,有利于延长烟株大田生育期和烟株的生长发育,为养好烟株的耐熟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促进各部位烟叶成熟度的提高;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烟株各部位橘黄烟叶比例的上升,对上部烟叶的开片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烟叶身份特别是上部烟叶的身份得到明显的改善,各部位烟叶组织结构更加疏松,烟叶色泽更加鲜亮;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各部位烟叶还原糖、钾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烟叶香气特征更加明显;香气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吸位更加醇和、余味舒适;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烟叶的农药残留量,提高烟叶的安全性。l结论l在海拔大于1300m的地方不适宜优质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h、54℃持续12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5.
曲靖烟区不同前作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南曲靖两个海拔生态区不同前作下烤烟的化学成分、致香物质、评吸质量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前作明显影响烟叶的品质,且因海拔不同而有差异。烤烟的化学成分在中低海拔烟区(1300~1800 m)以玉米或豌豆为前作的处理为佳,高海拔烟区(1800~2300 m)以蚕豆和玉米为前作的处理为佳;中低海拔烟区以玉米、绿肥或豌豆为前作,高海拔烟区以玉米或绿肥为前作可以适当增加烤烟的致香物质含量;烟叶评吸感官质量在中低海拔烟区以玉米、绿肥、豌豆或油菜为前作、高海拔烟区以绿肥或玉米为前作时得分较高,清香型风格在中低海拔区以绿肥或油菜为前作、高海拔烟区以洋芋或玉米为前作最明显;曲靖地区烤烟中铅含量偏高,在中低海拔烟区前作空闲、高海拔烟区以洋芋为前作的烤烟铅含量最低。综合而言,中低海拔烟区以玉米或豌豆为前作、高海拔烟区以绿肥或玉米为前作对改善烟叶品质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重庆烟区海拔高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重庆植烟区海拔高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重庆不同海拔烟区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并对其进行了感官评吸。结果表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海拔800~1 300m的最高,而烟碱、总氮含量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钾含量则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感官评吸结果显示,海拔800~1 300m的烟叶评吸质量最高。因此,重庆烟区的烟叶品质以海拔800~1 300m最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烤烟品种、部位及海拔、土壤类型的烟叶样品进行致香物质化验,将检出的83种化合物按官能团归为6类,应用因子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初步探究了品种、部位及海拔、土壤类型对6类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检出的83种化合物中,有73种可以归属于对烟叶香气有较大影响的6类致香物质。其中,醛、酮34种,醇8种,酯、类酯7种,酚6种,呋喃8种,氮杂环10种。(2)6类致香物质在烟叶中的含量排序为:醛、酮>醇>酯、类酯>酚>呋喃>氮杂环。(3)不同品种烟叶致香物质含量由高到低排序是:红花大金元(红大)>云烟87>云烟85>K326;不同土壤类型烟叶排序是:红壤>黄壤>紫色土>棕壤>水稻土;部位间的排序为:上部>中部;海拔1600m以下烟叶致香物质含量低于1600m以上区域;在海拔1600~2200m的区域内,致香物质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 h、54℃持续12 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 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 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地膜在烤烟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为了探讨地膜最佳揭膜时间,特进行不同海拔揭膜时间对烤烟产值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800m、揭膜时间30d、在海拔1200m、揭膜时间为45d时,烟叶的产量、产值以及烟叶综合指标为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