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分阶段饲养1.干乳期母牛怀孕后为了顺利生产、犊牛的健康及为下个泌乳期做好贮备,母牛必须休养生息,产前约60天停止挤乳的时期称为干乳期。前45天不喂精料或喂极少精料,以粗饲料为主,占90%~100%,干物质占乳牛体重2%。  相似文献   

2.
1.根据泌乳阶段不同,饲喂不同日粮日粮营养要平衡,饲料应质量好、适口性强、易消化。要注意精粗饲料合理搭配。粗饲料可任其充分采食,精饲料要视产奶量情况添加。奶牛产后16~100天产奶量迅速上升达到高峰,称为“升乳期”,此期精饲料喂量标准为:日产奶20公斤,喂精料10~20公斤/日;日产奶30公斤,喂8.5~10公斤/日;日产奶40公斤,喂10~12公斤/日。产后100~210天产奶量逐渐平稳下降,称为“泌乳中期”,此时精料给量标准应调整为6~7公斤/日。产后210天至“”料喂量可视奶牛体况和产奶量而定,一般每产3公斤奶饲喂1公斤精料。2.精饲料配方要合理…  相似文献   

3.
1.重视待产母牛的饲养管理泌乳牛分娩前要保证有60天的干乳期,以恢复体力和满足胎儿发育需要。干乳期要限喂青、精料,以防肥胖引起酮血或难产。产前和产后的各15天内,应多喂质优粗饲料,适当增喂精饲料,以防出现乳房水肿。应重视补充食盐和钙、磷,以防发生乳热症和异食癖。产后2  相似文献   

4.
1.重视待产母牛的饲养管理泌乳牛分娩前要保证有60天的干乳期,以恢复体力和满足胎儿发育需要。干乳期要限喂青、精料,以防肥胖引起酮血或难产。产前和产后的各15天内,应多喂质优粗饲料。  相似文献   

5.
改善饲养管理特别是干乳期、围产期、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主要措施有:注意饲料选择、日粮营养均衡,各种营养物质符合奶牛的生理需要。干乳期减少精饲料,增加粗饲料的喂量,停喂多汁饲料,注意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围产前期增加混合精料的喂量,达到牛体重的1%,同时将钙的喂量降到  相似文献   

6.
1.科学饲养奶牛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要,我们只能根据其需要来提供营养、适宜的小环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能.首先,粗饲料要多样化,粗纤维的喂量要有一定的比例,因为各种粗饲料营养成分不完全一样,粗饲料多样化可使营养互补,从而满足奶牛对营养的需求.目前,大部分奶农准备的粗饲料单一,只限玉米秸青贮,甚至仅喂干玉米秸秆,而青干草、糟粕、块根等粗饲料缺乏.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5,(7):11-11
肥胖母牛综合征又称母牛妊娠毒血症。常因干奶期精料喂量过大、能量过高而引起消化、代谢、生殖等功能障碍。临床以食欲废绝、黄疸为特征。病牛呈酮病,进行性衰弱、乳热、乳房炎和卧地不起,剖检见肝、肾脂肪变性。一、病因高产牛场饲料条件好,精料过多;饲料品种单纯,粗饲料缺乏  相似文献   

8.
奶牛的干奶期是指奶牛临产前停止泌乳的一段时间,通常干奶期为50~70天。母牛干乳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干乳方法的正确与否、干乳期时间的长短,均直接影响母牛的健康、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生犊的强弱及母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给予干奶期母牛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四、预防性治疗处理 干奶期的乳区处理步骤。停奶有两种方法:逐步停奶和一次性停奶。为了配合干奶治疗,降低感染率,最好采用一次性停奶。对于产奶量高于10千克的牛,在停奶前34天,要逐步减少饲料及水的喂量,迫使其产奶量减到10千克以下。对于患临床性乳房炎的牛,应在停奶前先进行治疗,消除症状,然后停奶,停奶后要随时检查乳房情况,直到乳房完全空瘪。如果停奶后不久有乳区发生临床性感染,应该恢复挤奶并进行治疗,治愈后停奶,再进行干奶期处理。对于体细胞高、产奶量低的牛,应尽早停奶进行治疗,不但能彻底痊愈,而且也能降低病菌的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10.
母牛在305天的一个泌乳期内,由于生产出大量的乳汁,机体消耗严格,在下胎产犊前有一段时间(妊娠后期至产犊日期之间)停止产奶,即在两个乳期之间不分泌乳汁,此期称为干奶期.通常干奶期为60~65天.  相似文献   

11.
<正>(续第4期第36页)一、饲养管理对肉牛生长的影响1.犊牛的饲养初生犊牛必须吃1~7天初乳,因为初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较高的乳脂和矿物质,且有轻泻作用,对犊牛的保健和排粪都有好处,能增强犊牛的抵抗力。7天以后喂常乳,并开始训练采食精粗饲料。粗饲料应选择优质干草,如苜蓿草、东北羊草等。初生牛犊应搞好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工作。  相似文献   

12.
肥胖母牛综合征的病因是干奶期精料喂量过大,能量过高而引起的消化、代谢、生殖等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临床以食欲废绝、黄疸为特征.病牛呈酮病,进行性衰弱,神经症状、乳热、乳房炎并卧地不起,剖检见肝、肾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3.
<正>母牛肥胖综合症,又称母牛妊娠毒血症。其病因是干奶期精料喂量过大,能量过高而引起的消化、代谢、生殖等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1、表现症状1)急性随分娩而发病。食欲废绝,少乳或无乳,可视黏膜发绀,黄染,体温初升高39.5~40℃,步态强拘,目光呆滞,对外界反应微弱。伴拉稀者,呈黄色恶臭稀粪,对药物无反应,于2~3天死亡或卧地不起。2)亚急性多于分娩后3天发病,主要表现酮病,病牛食欲降低或废绝,乳产量骤减,粪少而干,尿具酮味,  相似文献   

14.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设计 84头经产的健康荷斯坦牛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头.对照组喂常规日粮,试验组喂常规日粮添加利乳多,于分娩后1周开始,每日每头喂利乳多120克至试验结束.预试期9天,正试期206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健康奶牛的正常体温、日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乳房内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初产和经产健康泌乳期奶牛各6头,所选奶牛在试验前30日内未全身性或乳房内给予任何抗生素,奶牛正常饲养管理,日粮和饮水中不含有任何抗菌药物。给药前1和0日统计记录各试验奶牛的直肠温度、日产奶量(早、中、晚3次产奶量的加和)、检测每个乳区采集奶样的体细胞数,并对给药前0日的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4个乳区分别单次给予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给药后的第1、3、5、7、10天分别统计记录每头奶牛的日产奶量,给药后的第12 h、3、5、7、10天分别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同时检查直肠温度;给药后的第10天,采集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比较奶牛用药前后直肠温度、日产奶量、牛奶体细胞数和奶中病原菌的变化。整个试验期间连续观察给药奶牛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结果】给药前1天、0天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3、5、7、10天,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平均值分别为28.8、27.7、28.1、28.7、28.8、29.2和29.6 kg,卡方检验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采集的奶中体细胞数大都维持在30—50万个/m L之间;各时间点测得的奶牛直肠温度平均值分别为38.3、38.4、38.3、38.3、38.3、38.2和38.3℃,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在给药前0日采集的奶样中,分离到大肠杆菌8株、链球菌5株和葡萄球菌7株,给药后第10天采集的奶样中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各分离到1株,明显减少,且没有增加新的病原菌。【结论】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正常体温、产奶量和奶中体细胞数等没有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一、适时停奶 抓好干乳期的管理.合理安排奶牛停止生产,对奶牛进行下一周期的生产至关重要。高产奶牛在停奶时。日产奶量仍在10~20公斤。为使奶牛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在饲喂上要及时调整日粮,少喂精料、青绿饲料,减少挤奶次数。选择停奶的方法要根据乳房的健康状况制定,  相似文献   

17.
1加强干奶期的饲养对妊娠母牛分娩前75~90天开始停奶,保证有60~70天的干奶期,在此期间要保证妊娠母牛每天吃3~5千克混合饲料和10千克的青饲料或青贮饲料,使母牛为下一个泌乳期贮备足够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8.
(续第4期第38页) 规模牧场会把成母牛进行分群饲养,分为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3个不同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饲养管理. 一、干奶期的饲养管理 干奶期是指母牛临产前停止挤奶泌乳的时间,停奶50~ 70天,最少不低于45天.干奶的目的: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乳腺组织的休整恢复,同时使母牛储积营养,恢复体质,减少产后代谢病的发生,为下一个泌乳期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奶牛奶产量;方法:技术指导农牧民科学饲养奶牛;结果:家家户户共同提供市场优质牛奶;结论:农户增收。全面分析饲养户在奶牛饲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是包括粗饲料单一、饲料品质差,日饲料配合不合理,胎间距偏大,第二是选择冻精观念淡薄,产奶高峰期较短,干奶期饲养管理不当,乳房炎发病率高,酒精阳性乳夏秋季节时有发生,饲喂、挤奶不科学,第三是忽视原料奶质量、卫生,记录不完善、运动场地小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挤奶时间越长越好?一般奶牛泌乳期是305天。可是在生产中,一些养殖户从奶牛产奶后就挤奶,一直到没有奶为止。这种做法使奶牛过度消耗体内营养,使奶牛较难受孕,从而影响泌乳量的提高。应在奶牛泌乳期挤奶,有一定干乳期,使奶牛有充足的时间来补充体力和损失的营养。精料喂得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