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主要讨论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各种评价方法的运用。指出在评价指标选择中,要根据不同药材品种的生长特点和需肥规律,有针对性的选择指标,并须包含肥力指标、环境指标和生物指标。在目前的中药材种植土壤质量评价中,评价方法主要为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应该研究更适于中药材种植基地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以使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准确。通过动态监测不同时期土壤状况,及时纠正不良的土地利用方式,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商洛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不同类型土壤的肥力状况,为该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商洛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商洛地区中药材基地土壤综合肥力系数高于0.9但低于1.8,土壤肥力一般,各类土壤肥沃度存在差异但不明显,潮土和黄棕壤较肥沃。[结论]商洛地区土壤p H适宜,土壤质地良好,阳离子交换量较高,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对比法和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石窑当归种植基地的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地表水质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基地的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国家标准的一级标准,土壤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的二级标准,地表水质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国家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综合评价认为,石窑当归种植基地环境质量好,符合中药材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的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无公害中药材基地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军  袁菊  沈方祥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52-1456
基地环境质量是影响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关键因子。对贵阳市修文县小箐乡中药材种植基地大气、土壤和农用灌溉水的监测结果显示,该基地大气各污染指数均达清洁水平;14个土壤监测点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在0.36~0.74之间,有11个点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7,属清洁水平,其余3个点属尚清洁水平;农用灌溉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5,综合评价指数在0.06~0.28之间,属于清洁水平。说明小箐乡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土壤、灌溉水、大气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规定的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满足无公害中药材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红丽  安冬青  吕光耀  张帆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513-1514,1516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南山小渠子林场的土壤、大气、灌溉水等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为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参考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土壤质量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进行检测;灌溉水质量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进行检测;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南山小渠子中药材种植基地土壤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达到国家旱作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小渠子中药材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良好;达到并超过GAP种植相关要求,可作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6.
恩施州魔芋种植基地土壤生产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恩施州魔芋种植基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选取pH值、有机质、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等肥力因子,再将各属性值分级标准化,采用修正的内梅罗公式对采样区域的土壤生产力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魔芋种植基地土壤生产力质量指数属肥力一般水平,有机质为主要限制性因子.表明土壤整体肥力较低,限制了魔芋生长,在生产中需注意土壤肥力更新及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贵州普定银杏GAP试验示范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方法对贵州省普定银杏GAP种植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d、As、Pb、Hg及DDT、六六六符合国家一级标准;除2个样点土壤中N i元素略微超标外,其余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灌溉用水监测指标达到国家农田灌溉用水二级标准;基地环境空气质量中,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2,综合污染指数为0.489,污染水平属“清洁”,污染等级为“安全”。贵州省普定银杏GAP试验示范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中药材GAP的要求,适宜建立银杏GAP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秦巴山区安康市农产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重金属)的种类、分布等进行调查,评价分析了各地区农产品和土壤中铬、砷、铅、锌、铜、镉6种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中药材中的平均铬含量、中药材种植土壤中的平均镉含量、豆类和茶叶平均铜含量超标以外,其他农产品及其土壤中各项重金属指标均不超标,中药材有明显富集土壤重金属的作用。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目的是在保证污染土地再利用的前提下,使受到较为严重污染的土壤中污染物降低或削减到不足以导致较大的生态损害和健康危害。但污染土壤修复措施及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的缺乏已成为限制污染土壤工程修复的关键。本文在对潼关县某铅锌冶炼厂区及周边受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土壤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修复目标,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植特点、土壤重金属的淋溶特性和污染生态毒理学评价等因素,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的选择依据和不同修复方案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最后通过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对污染土壤修复方案的选择和修复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修复方案选择依据及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在实际污染土壤修复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污染场地治理、农田土壤修复及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商洛南五味子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洛中药材南五味子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分析,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系统分析评价了该种植区土壤重金属状况。结果表明,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各元素测定值保持正常范围,完全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实施指南》中规定的基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适宜发展中药材生产。应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为1级,清洁、安全,符合GAP无公害中药生产基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土壤生产力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总结了土壤生产力主要评价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简单易懂,主观性较强。定量评价应用较广,更为客观准确,包括单指标评价,多指标表土综合评价和多指标土体综合评价。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土壤生产力评价中应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完善现有的评价方法,这对于土地分等定级、土地规划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多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土地多宜性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多种可能利用方式的信息,它是对每一种不同的利用方式,就选择一套相应的评价指标,它选择的评价对象多,评价的结果准确度高。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帮助下,建立了土地空间位置图件数据库,土地属性数据库、作物生长要求生理生态知识库和评价指标模型库,对徐水县6种作物进行了多宜性评价的探索。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和GIS的帮助下,土地评价的工作效率和定量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土壤质量评价是分析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最重要的手段。以松嫩平原草地为对象,分析玉米地、苜蓿地、自然恢复草地、羊草地和羊草割草地5种利用方式短期(4年)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探讨基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指标的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具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草地恢复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与土壤酶的活性,其中蔗糖酶活性增加幅度最大,4种草地利用方式的敏感性指数均大于1.94,响应最敏感,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幅度最小,4种草地利用方式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13,响应最差。苜蓿地、自然恢复草地、羊草地和羊草割草地中分别有4个、3个、2个和1个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敏感性指数大于1.5,研究区内种植苜蓿对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改善作用最大。线性与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均能准确的反映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草地恢复显著提高了研究区内的土壤肥力质量,其中苜蓿地的土壤质量指数最高,其线性和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为0.89和0.60,自然恢复草地、羊草割草地和羊草地次之,玉米地最低,其线性和非线性土壤质量指数仅为0.55和0.30。研究表明,在松嫩平原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区种植苜蓿可能是改善土壤肥力质量最佳的利用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土壤适宜性评价是针对具体作物在特定地域种植的土壤适宜度所做出的定性、定量和定位的结论性评价,具有实践性、经验性、客观性及应用性的特点。本论文在采集、分析施秉县种植区70个土壤样品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采用检验指数和方法对复杂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土壤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得出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及适宜性评价图。  相似文献   

15.
漆树林5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树种配置对漆树纯林改造中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平利县漆树5种不同种植模式(漆树纯林、漆茶、漆玉、漆针、漆竹混交)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模式0~3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并基于RDA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5种模式土壤pH值、持水量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海拔差异以及林下枯落层厚度不同所造成;有机质、水解N、有效P、全K含量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林龄和人为整地有关;5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0.5,其中漆茶混交林最高,为0.71,说明漆茶混交具有较强的土壤改良能力。漆茶配置模式既能提高漆树品质,又能改良土壤,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在秦巴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县域耕地资源评价系统的支持下,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综合指数(IFI)法和累积曲线分级法对青岛市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以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灌溉保证率、土壤物理状况作为限制性主导因子,对青岛市耕地进行改良利用分区。结果表明,青岛市耕地地力由高到低等级可划分为6级,其中1~4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说明青岛市耕地地力整体较好;改良利用分区结果显示,青岛市耕地可划分为土壤培肥、自然环境条件改善、土体整治 3种改良利用分区类型,不同分区类型耕地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提高其产出水平。本研究可为青岛市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改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该文以宣城市为例,基于之前各县耕地地力评价的结果,采用特尔斐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全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宣城市耕地做了整体评价。实现了宣城市耕地评价结果的统一可比性,消除了之前各县不同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最后,将市级评价结果与各县级成果做对比,分析了产生地力等级差异的地区及原因。该文的操作方法为其他市级地力评价工作及更大范围的省级地力评价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琼海市胡椒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胡椒生长的土地利用要求,结合相关数据评价海南省琼海市胡椒适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为基础,以海南省琼海市土地为评价对象,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为评价单元,结合琼海市的气候、土壤、地质地貌等资源数据库,选择土壤质地、坡度等10个评价因子建立数据库,借助GIS与加权指数求和法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琼海市胡椒种植用地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91%,全市胡椒种植用地质量总体良好。胡椒适宜区用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阳江、龙江、石壁、温泉、大路、烟塘、长坡。结合海南省琼海市胡椒种植用地现状和评价分析结果,对各级用地分别提出建议,这对琼海市胡椒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