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穿刺置管在颅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颅脑病人45例,分为A组,选行股静脉穿刺的颅脑病人55例,分为B组。分别行穿刺置管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穿刺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中,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结论对于颅脑手术病人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更安全、有效、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成功穿刺锁骨下静脉是确保大量液体顺利输入烧伤患者使之平稳度过休克期 ,为烧伤治疗奠定基础的关键。本文是对67例烧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与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67例 ,其中男 4 4例 ,女 2 3例 ,年龄 5~ 5 8岁 ,置管时间最长 2 8d,最短时间 3 d,平均 2 1d。1.2 方法术者消毒铺巾 ,选择穿刺点 ,锁骨中点下缘 ,方向为胸锁乳突肌外缘。便于掌握穿刺部位 ,助手协助术者抽吸麻药 ,用 5m L 注射器抽取 2 %利多卡因 5 m L,8号针头局部麻醉并拭穿 ,成功后改用穿刺包内的穿刺针 ,吸取带有生理盐水 2 m L,进行穿刺 ,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小儿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捷径。方法:选10岁以下患儿100例,平均年龄(6.2±2.1)岁,随机分为两组(n=50),Ⅰ组(实验组)用18号短套针直接低位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对照组)用传统高位穿插导引置管。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Ⅰ组49例(占98%)、Ⅱ组40例(占8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误穿动脉Ⅰ组1例(占2%),Ⅱ组6例(占12%),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4例首次穿刺未见回血。结论:低位右颈内静脉直接套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的高位穿刺导引置管法,且并发症少,更适用于10岁以下小儿经皮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置管在休克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休克抢救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24例)、C组(22例)3组,其中A组行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蝶型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C组行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比3组穿刺时间、出血量、静脉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B组穿刺时间均比C组短(P〈0.01),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血量最多,A组出血量最少,3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B组通畅率比A、C组低(P〈0.05),A、C两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置管是休克抢救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及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998—2001年施行的经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5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管、管道堵塞、局部肿胀及局部静脉炎,经处理后15例并发症消失,另7例无效则拔除留置管;无l例出现重要器官损伤。结论:经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有效留置时间也较长.出现的并发症容易处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40例应用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相关并发症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14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与导管感染有关者3例,导管堵塞2例,脱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操作者在施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反复插管的痛苦及医疗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需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治疗的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堵塞16例(6.6%),局部血肿或出血14例(5...  相似文献   

8.
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刘桂琴,梁玉池(江门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江门529000)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青光眼滤过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1].现将我们见到的1例报道如下。1病例男,65岁。因双眼逐渐视朦5年入院。5年前因双眼胀痛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主要经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不洁的注射等途径传播。据文献报道经输血或血制品感染所致的丙型肝炎患者起病多隐匿、症状轻、易慢性化[1]。然而,经静脉吸毒所致的丙型肝炎临床特征文献报道尚少,我院自1993年2月~1998年1月共收治静脉吸毒所致的丙型肝炎共36例,现对其临床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非吸毒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本组68例患者血清抗HCV、抗HCVIgM均阳性,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10.
眼部铅弹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部铅弹伤26例临床分析严灿荣,魏建初(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湛江524001)眼部气枪铅弹伤病例虽时有报道[1~4],但整组单独报道者不多,我科近6年来遇气枪铅弹伤26例(26眼),现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男21例、女5例;城镇5例、农村...  相似文献   

11.
用静脉套管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用的小儿硬膜外穿刺针留置导管法(均以腋路为主),由于针粗,损伤血管和神经的机会大,且常置管困难或易误入血管。本文采用静脉套管针(22G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法并对效果作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ASAⅠ-Ⅱ级行肩部以下的上肢择期手术70例,分为两组,每组35例。A组用静脉套管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B组用小儿硬膜外穿刺针留置导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种类有神经肌腱血管吻合术,桡尺骨及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疤痕松解植皮术等。两组在性别、年龄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肺癌胸腔积液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明确为肺癌胸腔积液的29例病人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术后观察引流情况、临床症状及胸腔B超扫描等指标。结果:置管全部成功,CR17例,PR8例,NC4例(长期带管),有效率86.20%,均未出现穿刺出血、复张性肺水肿、纵隔摆动、严重胸膜肥厚、置管局部感染和胸壁针道转移。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好,引流较彻底,为随后注入化疗药物提供方便,能提高恶性胸水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患者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例)采用PIOC置管,B组(47例)采用CVC置管,对比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的长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9%,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12.2±68.7)d,明显长于B组的(48.0±26.2)d(P<0.01);A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误入动脉及发生气胸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方便、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轻微,因此提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产褥期子宫内翻是产科罕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引起休克、出血、感染,常常危及产妇生命。本院从1991~1997年共收治5例,均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并且对子宫内翻的防治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发病情况本组病例均为年轻产妇,年龄20~30岁,初产...  相似文献   

15.
小儿原发性肝癌25例临床分析黄纳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524001)小儿原发性肝癌居小儿腹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鉴于本地区小儿病例报道尚少,为积累临床经验和提高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71~1993年收治的25例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进行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婴幼儿,其中30例采用超声引导法,30例采用传统盲穿法,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结果包括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时间。结果:采用超声引导法与传统盲穿方法对小儿患者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30/30)和83.3%(25/3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0)和16.7%(5/30)。结论:对于婴幼儿患者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盲穿法,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正确实施50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45例透析者选择颈内静脉穿刺1次性穿刺成功;2例失败,改为股静脉穿刺置管;余3例因颈内血管条件差直接改为股静脉穿刺置管。结论:此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安全有效的紧急通路。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 4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25例)和体表定位组(23例)。超声引导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体表定位组使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及穿刺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成功率为92.0%,明显高于体表定位组的60.9%(P<0.05);超声引导组穿刺时间短于体表定位组(P<0.01),穿刺次数少于体表定位组(P<0.01);穿刺相关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穿刺时间缩短,穿刺次数减少。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应用于急诊透析和内瘘成熟之前以及没有条件造瘘的患者。同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会发生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血栓等。这些并发症对患者血透效果影响较大。血液透析专科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护理观察和应对措施,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患者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效果。方法 386例入住本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置管后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并发症出现的时间亦较对照组的晚(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堵管、导管脱落、CRBSI发生率及延长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