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营养对大足黑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0只大足黑山羊进行不同营养水平饲喂试验,在发情间期每天采集2次血样,发情期每3 h采集1次血样,分离血浆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中的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浓度。结果表明:在发情周期内,FSH和LH呈波动式分泌,发情前出现LH峰,发情期FSH出现最高峰值,高营养水平组大足黑山羊血浆中FSH和LH水平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说明增加饲料营养水平能够提高大足黑山羊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高繁殖力的大足黑山羊和繁殖力较低的萨能奶山羊为研究对象,比较2个山羊品种在一个发情周期内血浆中抑制素B(INHB)、活化素A(ACTA)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分泌变化规律,旨在研究这3种激素与山羊繁殖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足黑山羊和萨能奶山羊血浆中FSH的分泌与ACTA呈正相关(P<0.01,P=0.361),与INHB呈负相关(P=0.022,P=0.005),大足黑山羊在整个发情周期内血浆中FSH、ACTA平均浓度略高于萨能奶山羊(P>0.05),而INHB平均浓度显著低于萨能奶山羊(P<0.05)。从发情征状明显至排卵前这段时间内,大足黑山羊血浆中FSH平均浓度显著高于萨能奶山羊(P<0.05)。结果提示,大足黑山羊卵泡期比萨能奶山羊长,发情周期内INHB与FSH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大足黑山羊和萨能奶山羊繁殖力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动物发情周期内卵泡的发育都要经过卵泡募集、卵泡选择、卵泡优势化和卵泡周转(排卵或闭锁),这种周期性的卵泡发育模式即为卵泡发育波.试验应用B超探查20只大足黑山羊连续2个周期卵泡发育波模式,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反刍动物卵泡发育波理论,同时通过分析山羊卵泡发育波对发情周期、卵泡募集、卵泡排卵数的影响,为提高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技术效果、通过调控卵泡波数增强山羊繁殖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通过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等扩繁技术增加海南黑山羊种群数量,试验以发情、妊娠、哺乳、空怀四个时期的黑山羊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繁殖周期母羊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4)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黑山羊母羊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生殖激素的分泌规律。结果表明:FSH与LH分泌规律基本一致,整个繁殖周期中呈现先下降(发情期到妊娠期)后上升(哺乳期到空怀期)的趋势;进入妊娠期后E2分泌量减少,哺乳期过后分泌量逐渐恢复;各个时期PRL分泌变化不显著(P0.05);妊娠期P4分泌水平极显著高于非妊娠时期(P0.01)。说明海南黑山羊在繁殖周期中生殖激素的分泌有一定规律,可以作为扩繁新技术应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生殖激素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的生殖激素变化情况与卵泡波之间的关系,试验对已探明卵泡波类型的6头沼泽型水牛采集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的血样,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其血清生殖激素浓度,分析比较不同卵泡波类型水牛的生殖激素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个卵泡波青年水牛的促卵泡素(FSH)水平在发情周期第15 d后明显高于表现为2个卵泡波的青年水牛(P<0.05);黄体素(LH)水平则相反,在第15 d前,2波周期的青年水牛其黄体素(LH)水平明显高于3波周期的青年水牛。3波周期的青年水牛,其E2、P4水平要高于2波周期的青年水牛。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素(LH)、雌二醇(E2)、孕酮(P4)水平在表现为不同卵泡波类型的水牛中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不同繁殖力山羊年周期中FSH和LH分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高繁殖力的济宁青山羊和低繁殖力的沂蒙黑山羊年周期血浆中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分泌变化规律,分析FSH和LH与山羊繁殖力之间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中FSH和LH浓度,结果表明:济宁青山羊和沂蒙黑山羊血浆中FSH和LH浓度都存在季节性变化,即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济宁青山羊和沂蒙黑山羊全年各月血浆中FSH和LH的分泌呈波浪式变化;高繁殖力的济宁青山羊各月份和4个季节血浆中FSH浓度均高于低繁殖力的沂蒙黑山羊,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种山羊血浆中LH浓度各月份和4个季节基本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莱芜黑山羊发情周期中FSH、LH、E2和P的分泌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莱芜黑山羊在发情期和间情期,血浆内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均呈脉冲式分泌,雌激素(E2)和孕嗣(P)为波动式分泌。发情期FSH的脉冲周期较间情期长,两者之间显著差异(P〈0.05)。发情期LH的脉冲周期短于间情期,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整个发情周期中,FSH和LH均先后出现4个分泌峰,FSH和LH的第1个分泌峰分别出现在第7天和第5天,其余3个分泌峰均同时出现(分别为第10、15和20天)。E2和FSH、LH均在发情周期的第20天迭最高峰。P在间情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日粮营养水平对海南黑山羊肥育羔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精料补饲对海南黑山羊肥育羔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2×3析因设计,将24只3月龄、体重相近[( 10.56±1.28) kg]的海南黑山羊随机分成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采用2个蛋白质水平(15%和17%)和3个消化能水平(11.72、12.55、13.39 MJ/kg DM),设计6种精料补充料,自由采食,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精料中蛋白质水平和消化能水平对第90 d末黑山羊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含17%蛋白质、12.55 MJ/kg消化能精料组黑山羊血液中尿素氮含量最高(P<0.05).第90d末黑山羊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随着精料中消化能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5).第90 d末含17%蛋白质精料组黑山羊血液中胆固醇、总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含15%蛋白质精料组(P<0.05).精料中蛋白质水平对黑山羊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精料中消化能水平对黑山羊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蛋白质水平对试验第90 d海南黑山羊血液中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试验第90 d黑山羊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水平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试验第90 d黑山羊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红细胞和白细胞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揭示德州母驴发情季节的卵巢卵泡波变化特点以了解其卵泡的募集、选择、优势化、闭锁或者排卵,为驴人工授精和超数排卵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在德州驴发情季节(5~8月份)用直肠超声探查法每日检测5头德州母驴的10个排卵间隔的卵泡发育动态.同时每日采血,用放免法(RIA)检测E2、FSH、LH和IGF-1浓度.研究结果发现:(1)驴的排卵间隔平均为(23.22±0.28)d,每个周期中存在2个卵泡波,其中有4个展示主-主卵泡波,有6个展示次-主卵泡波.(2)第1波和第2波开始出现募集的时间分别在排卵后的第1和第(10.2±1.4)天,募集的卵泡数分别为(5.2±1.2)和(4.0±0.3)个,选择的卵泡数分别是(2.3±0.5)和(2.5±0.4)个.第1和第2卵泡波开始优势化的时间分别在排卵后的第(5.8±0.6)和第(18.1±1.4)天.波峰平均出现时间分别为第(7.67±0.24)和第(23.22±0.28)天.波峰时优势卵泡平均最大直径分别为(26.44±2.37)和(40.7±2.45)mm.第1和第2波最大优势卵泡每日平均生长率分别为(2.01±0.5)和(3.15±0.6)mm·d-1.(3)黄体(CL)最大直径平均为(37.61±1.58)mm,CL平均持续时间为(17.30±1.62)d.(4)E2浓度从排卵前3d至排卵后2d的发情期内均很高,平均维持在(46.47±9.53)Pg·mL-1,在排卵前2d达到峰值(62.84±4.89)Pg·mL-1.(5)由于E2的负反馈作用,FSH浓度到优势卵泡最后阶段(即第7天闭锁或第23或24天排卵时)大幅度下降.(6)LH在排卵前几天迅速升高,在排卵后第2天达到峰值(4.69±0.43)mIU·mL-1.(7)IGF-1的升降状况与E2基本相同,在排卵前1d达到峰值(47.9±3.91)ng·mL-1.通过上述卵泡和激素动态学变化,本研究得出下述结论:驴的卵巢卵泡发育是以卵泡波形式进行的,每个发情周期中最常出现的是2个卵泡波;排卵发生于发情结束前2 d;E2和IGF-1调节驴的发情活动;FSH调节小卵泡的募集;LH增高与排卵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终生产公犊(n=3)、终生产母犊(n=3)的奶牛和普通奶牛(n=4)在排卵日和排卵后第10天血清中睾酮(T)、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排卵日终生产公犊奶牛血清中的FSH含量(2.42±0.35mIU/mL)均显著高于终生产母犊奶牛(0.96±0.50 mIU/mL,P<0.05)和普通奶牛(1.30±0.14mIU/mL,P<0.05);终生产母犊奶牛血清中的T含量(1.20±0.12mIU/mL)显著低于终生产公犊(2.21±0.12mIU/mL,P<0.05)和普通奶牛(1.98±0.04mIU/mL,P<0.05),而3类奶牛之间的E2、LH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排卵后第10天,3类奶牛之间的T、FSH、LH和E2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奶牛后代性别决定与T和FSH含量有密切关系,排卵日FSH含量明显升高是终生产公犊奶牛的显著特征,排卵日T含量明显下降是终身产母犊奶牛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