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处理养猪场沼液。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硝化液回流比等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缺氧池、好氧池分别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考虑对氨氮(NH+4-N),COD和TN去除的影响,最佳HRT为6 d,硝化液最佳回流比为20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污泥回流比为60%时,缺氧池、好氧池对TN去除率分别为88.38%和11.62%,对COD去除率分别为81.77%和18.23%,其中缺氧池反硝化、好氧池异养菌和好氧池SND(同步硝化反硝化)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1.77%,8.60%和9.23%。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了好氧发酵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对好氧发酵工艺过程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采用继电器控制和PLC控制两种方式分别实现了对发酵装置工艺过程的控制.发酵装置的进出料及调试采用手动控制来实现,发酵装置的运行采用自动控制来实现,温度及通风量的控制选择温度控制法并利用温度传感器实现控制.工艺试验证明,系统满足好氧堆肥发酵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氧氮化处理的工艺特点,着重介绍了该工艺处理后的球铁曲轴和高磷铸铁缸套的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氧氮化处理能显著提高曲轴与缸套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为实时获取规模化好氧堆肥过程关键数据,实现自动化控制、优化堆肥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集成度高、便携性好的适用于规模化好氧堆肥过程的温度和氧体积分数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温度数据获取模块、氧体积分数数据获取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显/存模块。并系统开展了实验室和实际规模化好氧堆肥性能试验和分析研究。其中,温度监测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2%,响应时间均小于45 s;氧体积分数监测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96%,响应时间均小于30 s。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精确性、稳定性和响应速率等方面均具有良好性能,可满足规模化好氧堆肥过程温度和氧体积分数空间数据实时监测以及科研需求。  相似文献   

5.
鸡粪沼渣联合好氧堆肥基质降解与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好氧堆肥反应器系统开展鸡粪沼渣联合好氧堆肥试验,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和甲烷(CH_4)、氨气(NH_3)及氧化亚氮(N_2O)等排放气体的多元动态表征,并开展主要排放气体与堆体氧浓度和温度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物料配比、适度供氧的联合好氧堆肥可更有效地实现鸡粪沼渣安全、优质资源化利用。鸡粪沼渣联合好氧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动态变化具有良好的动态对应关系,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主要集中在反应中后期。堆肥过程中CH_4与堆体氧浓度和温度均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NH_3和N_2O与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可通过控制堆体氧浓度和温度调控气体排放。综上,基于多元参数表征、相关性分析可为鸡粪沼渣联合好氧堆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和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当缸盖、机体等出现裂纹时,可采用电弧冷焊,但易产生气孔、白口等;若采用氧-乙炔冷焊,则效果较为理想,因气焊火焰在预热和施焊时,其温度都较电弧焊低,则可减小焊缝的应力,焊件不易产生白口与裂纹。下面就几年的实践,简述铸件的氧-乙炔冷焊工艺: (1)在裂缝铲出90°~120°的坡口,并清除周围的脏物。  相似文献   

7.
稻秸好氧厌氧两相发酵工艺与产气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质纤维素水解困难是制约秸秆沼气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针对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难降解问题,提出湿法好氧厌氧两相发酵工艺。在中温37℃的条件下,水解产酸发酵容器不密封,采用搅拌供气、不供气的好氧水解方式,进行两相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好氧厌氧两相发酵工艺能够显著破坏稻秸的木质素结构,提高木质素降解率,其搅拌供气组的木质素降解率可达4.57%,而单相厌氧发酵结束时的木质素降解率仅为0.13%,两相发酵工艺的TS产气率可达到411.19 m L/g,较单相厌氧发酵高30%左右。表明好氧厌氧两相发酵工艺可有效降解木质素并提高产气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通过选用不同pH值的壳聚糖和纳米纤维素涂覆液进行组合后在非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PET)膜上进行层层涂覆,制备纳米纤维素/壳聚糖隔氧涂覆材料,并对涂覆工艺及所制得膜的厚度、形态及隔氧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采取涂覆工艺比较稳定,制得的不同层数复合膜厚度与复合涂层的层数呈显著正线性相关,可通过反复重复涂覆获得预期的不同厚度复合涂层膜;CS的pH值为4、CNs的pH值为2组合的涂覆液涂覆效果优于CS的pH值为2、CNs的pH值为6的组合,其制得的复合膜厚度较高,空隙率较低,对该组合复合膜的隔氧性能进行测定表明,随着涂覆层数的增加,复合膜的隔氧性能不断提高,但涂覆到第10层后,其氧气透过量下降不显著。选取上述方法制得的涂覆层数为5、10、15、20的4种带涂层的隔氧膜对鲜切苹果进行包装保鲜,在温度为4℃条件下贮藏4 d,与未进行涂覆的隔氧膜相比,涂覆层数为20层的隔氧复合膜在第4天时的亮度值提高了10.8%,且其营养成分指标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1.08倍、23.8%和28.6%。  相似文献   

9.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通过选用不同pH值的壳聚糖和纳米纤维素涂覆液进行组合后在非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PET)膜上进行层层涂覆,制备纳米纤维素/壳聚糖隔氧涂覆材料,并对涂覆工艺及所制得膜的厚度、形态及隔氧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采取涂覆工艺比较稳定,制得的不同层数复合膜厚度与复合涂层的层数呈显著正线性相关,可通过反复重复涂覆获得预期的不同厚度复合涂层膜;CS的pH值为4、CNs的pH值为2组合的涂覆液涂覆效果要好于CS的pH值为2、CNs的pH值为6组合,其制得的复合膜厚度较高,空隙率较低,对该组合复合膜的隔氧性能进行测定表明,随着涂覆层数的增加,复合膜的隔氧性能不断提高,但涂覆到第10层后,其氧气透过量下降得不是十分显著。选取上述方法制得的涂覆层数为5、10、15、20的4种带涂层的隔氧膜对鲜切苹果进行包装保鲜,在温度为3~5℃条件下贮藏4天,与未进行涂覆的隔氧膜相比,涂覆层数为20层的隔氧复合膜在第4天时的亮度值提高了10.8%,且其营养成分指标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1.08倍、23.8%和28.6%。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对鸡粪好氧堆肥主要氮素形态含量影响与保氮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炭对鸡粪好氧堆肥过程氮素形态含量影响及保氮机制的研究对有害气体减排、氮素减损控制以及好氧堆肥工艺的深度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鸡粪和麦秸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生物炭,利用实验室智能型好氧堆肥反应器系统进行了好氧堆肥试验。基于获取的主要理化、生物学指标以及氮素存在形态动态数据,结合扫描电镜和主要种类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分析,研究了好氧堆肥过程主要氮素形态含量变化并初步阐释了生物炭保氮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有利于鸡粪好氧堆肥过程氨气减排和减少氮素损失;堆肥过程氨气排放量与铵态氮浓度和硝态氮浓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83,p=0.0370.05)和高度显著负相关关系(r=-0.941,p=0.0170.05)。生物炭多孔结构能有效吸附铵态氮和氨气等氮素物质,降低堆体铵态氮浓度,进而减少氨气挥发;生物炭能为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群落提供适宜的环境,有利于促进硝化反应并抑制氨气挥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鱼菜共生系统中适宜氮元素高效循环利用的鱼粪生化处理工艺,设置厌氧和好氧两种工艺对鱼粪进行生化处理,每种工艺设置三个反应温度,三个鱼粪TS浓度,研究不同工艺处理后鱼粪液中氮元素变化规律以及鱼粪液对生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厌氧处理后的鱼粪液铵硝比增大,经好氧处理后的鱼粪液铵硝比降至1.0以下,TS浓度3.0-3.5%的鱼粪经35.0℃好氧处理后水培生菜的生长速率最优,说明最适宜生菜生长的鱼粪生化处理工艺为:原鱼粪TS浓度3.0-3.5%,经35.0℃好氧工艺处理10天。  相似文献   

12.
本设计吸取了喷水式增氧机及振荡式增氧机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低成本、低工艺、低能耗的新型水产养殖增氧机.该产品由电动机、电动机机箱、特制喷头、筛网、支架和浮体构成,主要适用于对非结冰水面的水产养殖水体进行增氧.实验结果表明该产品的制造工艺及成本、耗电量、寿命及生产周期均优于喷水式和振荡式增氧机,且增氧效果与喷水式增氧机相当.  相似文献   

13.
猪场废水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具有较高浓度的腐殖酸等难降解有机物,虽然其有机物浓度明显下降,但在后续好氧处理中更难为微生物生长利用。本文采用常规的SBR工艺处理猪场养殖废水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重点考察SBR工艺处理猪场沼液的可行性,以期为猪场废水资源化与达标处理探索出一条经济高效的厌氧发酵-兼氧/好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全新的生物脱氮工艺。利用厌氧氨氧化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工艺因其具有节省氧耗、无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低等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点,而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该工艺在垃圾渗滤液脱氮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为该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再生水替代优质水,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用水,可以节约有限的水资源。采用PSA现场制氧系统制备纯氧,再利用纯氧通过臭氧发生器制备臭氧,投加至臭氧接触池,达到对出水的脱色及消毒。介绍了水处理工艺、臭氧系统中臭氧投加量的确定方法、氧源的确定、现场制氧方法、臭氧发生器的设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热解挥发物直接燃烧作为分布式热解制炭热源工艺,以消除生物质热解挥发物中炭颗粒、提高其品质,改善其燃烧性能为目的,利用自制生物质螺旋连续热解反应器和热解挥发物贫氧调质反应器,采用贫氧燃烧方式进行了热解挥发物原位调质试验研究,分析了调质温度、空气量对挥发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挥发物中携带炭颗粒粒径为1~2μm,在调质温度350℃和空气量20 m L/min条件下,已很难收集到炭颗粒,原位贫氧调质可以消除热解挥发物中炭颗粒;贫氧调质对气相产物组分含量影响不明显,主要组分H2、CO2的变化均在±5%范围内,CO、CH4变化在±2%范围内;随着贫氧调质温度升高和空气量加大,重质组分中的烷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酚类物质显著增加,呋喃、醇、茚、醛等次要组分含量略有增加,低碳原子数物质含量增加,高碳原子数物质含量降低;轻质产物中烷类、酸类、酮类和酚类物质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酚类物质性质较稳定,实际含量变化不明显,调质后低碳原子数物质含量增加。原位贫氧调质可以消除热解挥发物中炭颗粒,降低热解挥发物中重质组分含量,从而改善热解挥发物的燃烧性能,为热解挥发物直接燃烧作为分布式热解制炭的热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气焊、气割所用可燃气,一般均为乙炔。我们利用沼气代替乙炔,对钢材焊接和切割进行了反复实验,获得较园满的成功。工艺过程如下: 所用助燃气,仍为压缩的二级纯度的氧气;所用可燃气,为水压式沼气池所产沼气,其体积百分组成为甲烷65%,二氧化碳30%,硫化氢、一化氧碳、氨和氮等5%。这种混和气的燃烧温度,稍低于氧炔焰。为了提高火焰的温度,我们串连了一个0.5m~3容积的石灰水洗气罐,对混合气进行了富集  相似文献   

18.
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结合国内外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提高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气量的研究,并结合近年来研究热点,对两级法厌氧消化工艺和整体一级法消化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同时,从生态、经济、能源的角度进行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与好氧堆肥工艺比较,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微好氧同步预升温序批式干发酵工艺实际运行过程中现有装备存在曝气不充分、喷淋均匀度低等问题,加快促进纤维物料降解和中间物质转化并提高产气效率,创新设计装备喷淋系统、曝气系统,优化集成了微好氧预升温序批式厌氧干发酵一体化装备,实现微好氧快速预升温、喷淋均匀接种、高效生产沼气。通过喷头特性比选出适合粘稠沼液循环的螺旋式喷嘴,并计算出当喷淋面积为0.6m×0.6m时,最佳喷头间距和管道直径分别为0.37m和0.08m,喷淋覆盖面积可达到物料表面积的87.33%。为方便物料进出,设计曝气管道对称分布在物料两侧,共设置6支平行曝气管,单侧管道间距和两端管道间距分别为0.5m和0.7m。集成装备并耦合微好氧同步预升温序批式干发酵工艺,通过长期试验确定实际运行中的多组反应器序批启动调控策略应为8组反应器,启动间隔为3d,发酵周期为24d。基于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对技术装备应用经济效益进行核算,得出投资回收周期约为4年,与传统湿法厌氧发酵技术相比减少了约1.3年。  相似文献   

20.
基于LCA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粪便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规模化养牛场粪便处理工艺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之后对其进行生命周期对比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得出三种处理方案的综合权重。结果表明,在处理牛粪的生命周期内,厌氧发酵的环境影响优于好氧堆肥,其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0.0216和0.0244;厌氧发酵、好氧堆肥、未处理方式对经济、环境、技术、社会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为:95.41,83.42,67.58,可以看出厌氧发酵的分值最高,表明规模化养牛场畜禽粪便的处理最好采用厌氧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