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如何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突出集群成链,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是广西农机中心近年来在定点帮扶村——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百旺镇仁合村实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茶油飘香,到鹌鹑鸣啼,再到肉牛养殖……在这座瑶山的小村庄里,各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成了当地的致富要方。  相似文献   

2.
冯霞  李保庆  陈佳薇  崔衡晋  郭研希 《南方农机》2023,(23):182-184+188
通过对广东省信宜市贵子镇展开实地调查,课题组与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深入交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当地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乡村振兴企业精准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建议,构建高职院校乡村振兴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起着关键性作用。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为推动赣南革命老区产业振兴,赣州市以“三农”现代化为中心,立足本土农业优势特色,充分挖掘农业功能,出台针对性政策文件并采取一系列产业发展措施,积极推动了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文旅产业等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强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产业帮扶等方面形成了赣南模式。赣州市在赣南革命老区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强化金融支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取得了阶段性进步,积累了有效的工作经验,并给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启发:发挥农民在产业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健全人才培育引进机制,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精准定位产业优势特色,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进程的主要问题,深受党和地方政府的关注及重视。自党的十九大会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城乡一体"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倾斜政策,为我国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发展指出全新的发展方向,促使农村电商产业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产业融合为切入点,分析其机遇及挑战,就提出具体的发展途径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樊维聪 《农业工程》2019,9(12):132-134
在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既是起步阶段也是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结合现阶段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背景,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内涵与特点展开深入透析,并为其探究出行之有效的农村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我国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靖宇 《南方农机》2023,(12):43-46
随着数字经济在“三农”领域的不断渗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提升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助推乡村振兴。然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然面临产业融合层次低、要素供给不足、经营主体缺乏核心竞争力、综合保障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基于此,笔者通过论证分析数字化驱动农村三产融合的作用机制,针对数字赋能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拓展数字技术应用情景、打造生产要素数字集成、促使经营主体科技转型、建成数字技术服务平台等措施,从而激发农村产业融合的内生动力,形成规模化生产、精准化管理、多元化创新、产业化融合、智能化决策的经营新模式,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根本遵循。基于此,课题组通过查阅期刊文献、政府工作报告、涉农职能部门政策文件和统计资料等,系统梳理了兰考乡村建设路径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兰考农业产业、乡村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研学旅游等方面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产业服务、功能品质、社会治理等方面促进兰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兰考根据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前景,持续推进“一村一品”,采用“公司+农户”“支部+农户+合作社”等形式,形成了当地特色产业,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泸州桂圆产业缺乏统一规划、科技支撑不强、缺乏品牌优势、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身处农村、连接生产与消费、沟通城乡的纽带作用,采取“农业种植+农旅项目+产品深加工”模式,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延长桂圆产业链;建立适宜的桂圆生产质量技术标准,开展标准化管理,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并保证产品质量;打造“一村一品”,形成规模特色,改变桂圆品种单一、集中上市、价格便宜的现状;加快人才引进,促进更多返乡人才留乡创业、就业,提高种植水平,以实现泸州桂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Q县是新疆的农业大县,有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的称号,该县始终坚持实施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文章主要阐释农业县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新疆Q县S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该村目前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找出破除S村农业产业发展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刺梨是产自贵州省的原生植物,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课题组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探析了贵州省龙里县刺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指出了龙里县刺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刺梨种植标准化不足、缺乏技术人才、刺梨采收储存加工工业化水平低、刺梨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方式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做强一产特色产业、做优二产刺梨加工业、做活三产旅游融合业等促进刺梨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从而深入推进贵州省刺梨产业的全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郑明喆 《农业工程》2020,10(4):125-128
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就要走融合发展之路。茶产业作为乡村的重要产业,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是解决当前产能过剩问题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以安康市富硒茶产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茶产业三产“如何融,怎样合”的问题。首先,明确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内涵。其次,结合安康自然禀赋和茶产业发展实际,总结出安康富硒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3种模式,即和先进技术融合模式、和相关产业交叉融合模式及产业集群化融合模式。最后,对茶产业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提出保障机制,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投资机制、构建复合型人才引入与培养机制和突出市场化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村坑塘"无人治、没钱治、无人管、散乱难治"等方面的难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思想指导,结合河长制工作重点,根据农村坑塘高效治理工作对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创建乡风文明、促进产业兴旺、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睢县农村坑塘为例,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把小微水体整治与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进行水岸同治。按照远村塘、近村塘的分类,提出相应建设模式,并提出农村坑塘建设建议;另外,从"人治"和"法治"两个方面进行"人治巩固基础,法治加深层次"管护模式,为黄淮地区农村坑塘治理提供多种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在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9年甘肃省及其14个市(州)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子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进行测度.结果 表明:甘肃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从2005年的0.0372上升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发展的竞争是产业链竞争。在生态振兴战略目标和国家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发展绿色生态大健康农业产业,用产业链来统领大健康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提炼和销售等,有利于促进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培育农业农村的新型业态,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可有效推动大健康农业产业链模式化,打造成集生产、销售、研发和售后为一体的大健康农业产业全产业链群。主要运用分析技法、事实陈述法和个案探讨法对绿色生态大健康农业产业链模式化进行研究,认为绿色生态大健康农业产业链需要寻求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链组织形式,延伸绿色生态大健康农业产业链,对绿色生态大健康农业的多功能进行拓展,打造一体化的高效养生、保健和医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褚佳佳 《农业工程》2022,12(5):79-83
农村劳动人口不断外流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耕地细碎化地区,面临着弃耕抛荒风险。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耕地是农业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耕地问题的解决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别山地带C村为案例,就耕地利用现状、抛荒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如何解决抛荒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居民、承包户的访谈及对居民生活的调研,对该地区耕种现状进行摸底,发现耕地细碎化地区的耕种形式以承包、代耕、散耕为主,难以吸收全部耕地,不具有长久性。从农村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围绕利用在村资源延伸宗族模式、合理承包转租、促进整地复耕和推动土地整合4个方面,提出了缓解耕地细碎化弃耕问题、提高耕地利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以区域资源禀赋为基础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的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经济条件较为出色,土地具有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低山缓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8%,水域面积超11%以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南京市必然要发展“绿色+高效”的都市特色农业。在农业劳动力供给持续减量、老龄化加深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机械化,以机械化推动绿色化、高效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南京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南京市特色农业生产与初加工机械化现状,发现目前机械化发展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配套服务较差等问题,并从土地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融合化以及技术、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促进都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曹怡 《农业工程》2021,11(3):144-147
先进装备业在产业振兴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帮助。通过调研,安徽省部分市县大部分农业生产环节已做到机械化覆盖,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仍然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可选的问题,严重制约乡村产业的发展。各乡镇、政府、企业、合作高校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孔维全 《农业工程》2021,11(5):144-147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而产业融合发展又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以贵州省为例,研究发现金融在支持贵州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贵州省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建设力度和金融创新力度,并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使金融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田争运 《农业工程》2022,12(3):157-160
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技术培训、产业共建、消费扶贫等方式,在完善产业帮扶顶层设计、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打造产业综合体、利用体量优势开展消费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陕西省G村食用菌和中蜂养殖产业的发展,在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人才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高校产业帮扶须统筹科技、人才、资金等力量同步进行,聚力构建村域经济可循环产业链,夯实其产业基础,帮扶其产业升级;二是注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提升群众技术技能,提高其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人口不断外流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耕地细碎化地区,面临着弃耕抛荒风险。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而耕地是农业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耕地问题的解决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别山带C村为案例,就耕地利用现状、抛荒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抛荒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居民、承包户的访谈以及对居民生活进行考察,对该地区耕种现状进行摸底,发现耕地细碎化地区的耕种形式以承包、代耕、散耕为主,难以吸收全部耕地,不具有长久性。从农村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并围绕利用在村资源延伸宗族模式、合理承包转租、促进整地复耕、推动土地整合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耕地细碎化弃耕问题、提高耕地利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