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策略。首先,分析了当前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教学方法单一等。随后,提出了在产教融合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包括加强产学合作、建设校企联盟、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等。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策略的实施效果,并展望了未来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响应新农科人才培养导向指南及国家科教兴农战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农工交叉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专业建设背景入手,以机械工程专业为基础建设农业工程专业,构建了地方农林院校农工交叉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团队构建等,并通过实践证明新农科新工科融合背景下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新农科教育和地域三农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建设新农科高水平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将地方区域特色和当地涉农高校农科专业的学科特点加以融合,研究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把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教学育人全过程,提出提升地方涉农高校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施路径,从而培养出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个人修养良好的农业硕士。  相似文献   

4.
在“双高”建设及“十四五”规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组建绿色智造专业群、深度对接并主动服务区域主导产业,以实现专业群高水平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此,课题组从国家制造业发展趋势和绿色化发展趋势出发,结合绿色智造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剖析了绿色智造维度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色智造维度的“双元三融六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双元三融六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专业群基础课程的底层互通,打造专创融合标准与创新评价指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培养,并引领同类专业群发展。  相似文献   

5.
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是培养电气工程、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分析设计、程序开发、调试维护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积极响应“1+X”证书的课证融通专业核心课程发展背景下,通过阐述相关课程培养目标及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原则,提出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首先解析了“1+X”证书制度及课证融通相关概念及发展意义,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通专业课程设置原则提出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研究结果旨在为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和机械工程领域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针对现阶段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构建实践平台、建设跨学科课程、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等措施,进行了“人工智能+机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期为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社会相关产业对于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产教融合的理念影响了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教师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度的探索与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及课程体系的重组,来提升当前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设立实践操作平台,实施针对机械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实现智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校企双方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吴敏  王志琴  尤泳 《农业工程》2020,10(10):91-95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管理学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依据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要求,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途径,研究了“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模式对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和“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课程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改革策略,实践总结了改革成效和问题思考,促进了工科专业管理类课程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针对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岗位设置和能力需求、学生的专业和个性化发展需要等开展深入调研。进一步了解北京地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掌握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相关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力的认识,了解学生的专业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供可靠依据,进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萃珍  管菊花  黄磊 《南方农机》2023,(13):182-185
【目的】“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要稳步推进高职工业机器人“1+X”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课题组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整理细化了工业机器人“1+X”证书考核点,将证书考核内容匹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及课程模块,采用项目化教学整合知识点,对接岗位能力、结合证书考核标准。重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明确教学改革试点方向,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提升实训室有效利用率,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果与结论】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1+X”证书的考证通过率提高了20%,表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实习实训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专业定位在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则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专业人才需求出发,经过岗位分析,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之后论述了建筑行业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课程体系、实训环境、教学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杨红梅 《农业工程》2018,8(9):104-1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抓手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当前新形势下必须要依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对农民的进一步教育,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铸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首先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内涵,论述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新形势下农村职业农民培养体系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明确了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制造2025”十年计划进程过半、“互联网+”模式广泛运用的时间节点上,高校新工科的建设存在学生无法自主解决问题、依赖速成式网课、课程本身体系复杂等问题,且常规教学模式效果欠佳。为此,本文探究一种结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BYOD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思想渗透、设置特定情境、组织探究任务、改变课程考核形式,突出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再通过以智能手机为主的BYOD模式,突破传统探究式教学的局限性,拓展课内课外的教学,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与BYOD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其应用》为例,设计教案并进行实践教学。结果表明,教学效果符合预期,课堂满意度高,能够实现高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以我院农业电气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相继获批为契机,学院教改团队对农业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课程实验、创新能力训练等实践教学任务进行改革,并结合农业工程实验室实际情况,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学生为本、强化基础、注重能力、促进创新、提高素质”的全过程管控的实验教学模式。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实践教学管理和实验设备维护,在实验室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郑志安  宋正河  吴敏  潘亚慧  高磊 《农业工程》2022,12(12):109-113
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工程专业认证的要求,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改革实践。通过创建以河南省杞县教授工作站为核心的“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校外联合培养基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德育基地”的“六方融通”综合实践平台,基于“设定1个目标、经历3段培养、落实2级管理、实现3个对接、突显4个特征”理念,探索与实践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13234”模式,开展了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推动了农业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及其产业的转型升级,切实形成了稳定的人才长效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慧  林澄  王心怡  朱嘉旺  马力 《农业工程》2022,12(12):118-121
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中存在的学生目标不明确、教师指导不足、学校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产学研融合、项目制教学、健全管理体制等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素质和实践技能,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实践性教学是食品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陕西师范大学在食品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积极探索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更使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为工科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结合青岛农业大学专业建设实例探讨农业电气化专业改革发展规划,确立了农业电气化专业的办学地位与办学特色,并着重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实践(实验)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措施,对同类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