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十、禽霉形体病的防治 对禽类有致病力的霉形体有三种;鸡败血霉形体(MG)、滑膜霉形体(MS)和火鸡霉形体(MM)。鸡败血霉形体主要感染鸡、火鸡,也感染其他禽类,引起呼吸道疾病在鸡群中长期流行(称为慢性呼吸道病—CRD),母鸡产蛋下降,火鸡则表现为传染性窦炎。因此,鸡败血霉形体  相似文献   

2.
用 ELISA 检测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抗体,试验结果表明:用滑液霉形体抗原对人工感染的31份滑液霉形体阳性血清进行 ELISA 检测,结果全为阳性反应,用鸡毒霉形体抗原对18份鸡毒霉形体阳性血清进行 ELISA 检测也全为阳性反应;滑液霉形体和鸡毒霉形体两种抗原对20份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阴性血清的 ELISA 检测结果皆为阴性反应。符合率为100%。用鸡毒霉形体抗原对野外收集的60份鸡血清进行了检测,33份呈阳性反应,占55%;27份为阴性反应,占45%,用滑液霉形体抗原对63份鸡血清进行检测,37份呈阳性反应,占59%;26份为阴性反应,占41%。用7份人工感染的滑液霉形体阳性血清进行ELISA 与血凝抑制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ELISA 的灵敏度比血凝抑制试验的高4—16倍。在本试验中,用霉形体的菌体抗原和用 SDS 溶解菌体后提纯的膜抗原均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本报告主要是报道菌体抗原的结果。作者同时用此法对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筛选,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足的是,在进行 ELISA 检测时,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之间存在有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禽业的发展,禽类霉形体病的危害性逐渐显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禽类的霉形体到目前已鉴定出十几种,其中对家禽有严重致病作用的,有鸡的败血霉形体病和滑膜霉形体病等。鸡败血霉形体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是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寒冷季节特别容易流行;滑膜霉形体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复方泰妙菌素对鸡败血霉形体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再评价。体外抑制试验和治疗试验证实,鸡败血霉形体对复方泰妙菌素敏感。复方泰妙菌素对鸡败血霉形体BG44T株的体外抑制作用与泰妙菌素相当。复方泰妙菌素200 g/mL饮水给药与泰妙菌素250 g/mL的疗效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5.
用进口及国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高力霉索(红霉素硫氰酸盐)对8个菌种进行了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猪、鸡巴氏杆菌,对葡萄球菌有较大的抑菌作用;也能抑制鸡白痢沙门氏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禽败血霉形体 S61菌株同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试验结果还显示国产高力霉素对这些细菌的抑制效果同进口的高力米先相似。  相似文献   

6.
<正>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种鸡群中都没有鸡毒霉形体(MG)和滑液囊霉形体存在,但在商品蛋鸡中霉形体仍然是个主要问题。鸡滑液囊霉形体病最普遍,许多鸡群受到感染,但影响不显著。不同的滑液囊霉形体分离株,其致病力也不一样。有的株不致病,有的因致滑液囊炎而引起跛行,还有一些可引起产蛋下降。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感染鸡毒霉形体的产蛋鸡遭受的损失比感染鸡滑液囊霉形体病严  相似文献   

7.
禽霉形体的众多血清型中,最重要的是鸡毒霉形体(MG)、鸡滑液囊霉形体(MS)和火鸡霉形体(MM),尤其是鸡毒霉形体感染很普遍。鸡毒霉形体引发的症状主要在呼吸系统,主要病变在气管和气囊。单纯的鸡毒霉形体感染,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常  相似文献   

8.
正禽霉形体有多种血清型,其中包括鸡毒霉形体、鸡滑液囊霉形体和火鸡霉形体,以是鸡毒霉形体感染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主要病变为气管和气囊.单纯的鸡毒霉形体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只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10%~30%,肉鸡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少38%,饲料转化降低21%,淘汰率增多,胴体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禽业的发展,禽类的霉形体病的危害性逐渐显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禽类的霉形体到目前已鉴定出十几种,其中对家禽有严重致病作用的有鸡的败血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等.鸡败血霉形体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CRD),是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禽业的发展,禽类的霉形体病的危害性逐渐显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禽类的霉形体到目前已鉴定出十几种,其中对家禽有严重致病作用的,有鸡的败血霉形体病和滑膜霉形体病等。鸡败血霉形体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是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寒冷季节特别容易流行;滑膜霉形体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病。  相似文献   

11.
据国外资料介绍,种蛋孵化前进行高温处理(达47.3℃),对鸡败血霉形体与滑液霉形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且对其它一些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因此,种蛋孵化前的高温处理是打破鸡败血霉形体经蛋  相似文献   

12.
鸡毒霉形体粘附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霉形体研究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鸡毒霉形体的研究也较为活跃, 特别在鸡毒霉形体的粘附素方面的研究、对鸡毒霉形体膜蛋白的粘附素MGC1、MGC2、GapA的生化特性、基因组分析、及其在免疫逃逸机制诊断探针方面的研究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选择鸡毒霉形体的敏感药物,为临床防治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从鸡场分别取疑似患霉形体病的鸡进行血清学反应、病原分离培养和体外抑菌试验。经分离获得鸡毒霉形体12株,研究鸡毒霉形体对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阿齐霉素等12种抗生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种药物对毒霉形体的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鸡败血霉形体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CRD),是鸡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鸡败血霉形体属于霉形体科霉形体目的致病种,主要病原有败血支原体(MG)、滑液支原体(MS)和火鸡支原体(MM)3种,并以MG危害最大。该病原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尘埃、饲料、饮水及低温环境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5.
鸡毒霉形体病(MG)免疫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士军  黄烨  唐顺发 《中国家禽》2005,27(23):35-36
目前针对鸡毒霉形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鸡群净化,药物防治和疫苗免疫。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鸡毒霉形体净化措施可以从鸡场中彻底清除疾病,因此效果最好。但由于执行过程中的成本高昂,而且受到目前国内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水平和环境控制等多方面限制,因此净化措施难以实施,而且取得的成果也很难保持。药物防治措施虽然对霉形体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主要缺点是不能阻止鸡毒霉形体的垂直感染,  相似文献   

16.
1病原霉形体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类胸膜肺炎微生物,经常存在于患有寄生虫病或其他疫病的人、禽类和其他动物的粘膜上。禽类的霉形体通常分10个血清型。但只有鸡败血霉形体(以下简称MG)和滑膜霉形体(以下简称MS)对鸡有致病性。火鸡对MS的易感性比鸡更强。野鸡和...  相似文献   

17.
鸡霉形体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鸡而言,致病性的霉形体包括3种: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滑液霉形体(Mycoplasma synoviae,MS)、火鸡霉形体(Mycoplasma meleagridis,MM)。其中鸡毒霉形体是一种对鸡危害最大的病原,其感染通常被称为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发病特征是呼吸啰音、咳嗽、流鼻涕。临床表现通常是渐进性的,病程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8.
斑点免疫结合试验在霉形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将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用于霉形体种的鉴定,细胞培养中霉形体感染的检测和鸡胚实验感染霉形体的检测,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应用DIBA对11种霉形体培养物和36个自感染细胞和污染疫苗中分离的霉形体的培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与直接分离培养物用生长抑制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应用口腔霉形体、猪鼻霉形体、精氨酸霉形体和莱氏无胆甾体等4种霉形体的抗血清以DIBA对36株细胞培养物进行检测的结果,证明其中15株感染口腔霉形体,1株感染莱氏无胆甾体,1株为口腔霉形体和莱氏无胆甾体的混合感染,与对照用的分离培养方法结果一致,还有1株用分离培养方法和DNA荧光染色证明有霉形体感染,经鉴定此株霉形体不属于此4种霉形体,故用DIBA未检出。以鸡毒霉形体和滑液霉形体实验感染鸡胚各18枚,以DIBA从这些鸡胚的卵黄液及尿囊液中可检出各自感染的霉形体种。结果说明,在霉形体研究中DIBA为一种快速、简便和特异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罗红霉素对鸡败血霉形体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罗红霉素对鸡败血霉形体引起的鸡呼吸道疾病的疗效 ,选取了鸡败血霉形体S6株 (MGS6)进行了鸡体内及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罗红霉素及红霉素对鸡败血霉形体S6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0 1 2 5μg/mL和 0 5μg/mL ,且一定剂量的罗红霉素对人工诱发鸡败血霉形体病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降低病鸡的死亡率 ,提高增重 ,降低气囊损伤 ,其疗效优于同类抗生素红霉素  相似文献   

20.
岱岳区某规模化鸡场发现疑似毒霉形体病鸡,通过病原分离获得鸡毒霉形体(支原体),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鸡毒霉形体对泰乐菌素、红霉素和北里霉素高度敏感。本研究为该鸡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科学指导,对鸡毒霉形体病的准确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