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讨人工感染鸭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绍鸭β-防御素(avian β-defensins,AvBDs)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5只20日龄SPF绍鸭,随机分为攻毒组(27只)和对照组(18只),攻毒组采用滴鼻点眼的途径(108.38 EID50)接种鸭源NDV强毒株(Md/CH/LGD/1/2005),对照组接种磷酸盐缓冲液。在攻毒后24和48 h,从对照组及攻毒组各随机取6只鸭屠宰,分别采集肾脏、肺脏、气管、腺胃、骨髓、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法氏囊9个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样品中9种AvBD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剩余鸭每天持续观察,每隔4 d采血1次,直至24 d,检测血清抗体水平;于攻毒后24、48、72和120 h采集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以确定排毒周期。结果表明,感染该NDV毒株后,鸭没有临床发病症状和死亡情况发生;感染后鸭排毒开始于攻毒后第1天,到第5天停止,在攻毒组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中均检测到NDV。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该NDV能够诱导鸭体内产生抗NDV特异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24 h,部分鸭组织中AvBD1、AvBD2、AvBD5、AvBD6、AvBD9和AvBD16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48 h,AvBD1和AvBD6在部分鸭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感染后48 h法氏囊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脾脏中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感染后24 h的表达量。综上所述,该鸭源NDV毒株感染可诱导绍鸭体内在早期产生天然免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与病毒在机体内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用108ELD50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强毒对20只樱桃谷鸭和SPF鸡进行攻毒,同时分别设10只同日龄樱桃谷肉鸭和SPF鸡为空白对照,进行同居感染。试验鸭攻毒后1、4、7和14d取喉头、泄殖腔棉拭和肝、脾、肾等内脏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同时采血进行ND抗体检测。SPF鸡攻毒后5d内100%死亡,对照组9d内100%死亡。试验鸭攻毒组和对照组在14d观察期内无明显临床症状,攻毒后第7天开始部分试验鸭喉头、泄殖腔棉拭和内脏分离到NDV,第14天试验鸭血清NDHI抗体阳性。结果表明NDV强毒感染鸭群后并不引起明显的发病、死亡,但是病毒可以在其体内复制,并通过喉头和泄殖腔排毒,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DNA疫苗pCAGGoptiHA5对鸭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将pCAGGoptiHA5以20μg、30μg和50μg剂量免疫3周龄SPF鸭,首次免疫后3周加强免疫一次。2周后以105EID50的鸭源高致病力AIV由鼻腔攻毒,观察SPF鸭发病和死亡情况。分别于攻毒后3d、5d和7d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检测鸭排毒情况及免疫和攻毒后血凝抑制(HI)抗体、中和(NT)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μg和50μg免疫组均可对免疫鸭产生100%保护,而20μg剂量组则可对免疫鸭提供80%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对蛋鸡免疫反应的影响及重组禽β-防御素(avian β-defensins,AvBDs)的抗病毒作用。【方法】试验将70只7日龄SPF白来航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只。攻毒组通过滴鼻点眼途径接种呼吸型IBV强毒(CK/CH/LSD/05I),对照组以相同途径接种等剂量灭菌PBS。定时观察临床症状14 d并记录,在攻毒后12 h、36 h、3 d、7 d和14 d 2组各随机选取5只鸡心脏采血处死,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收集部分气管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集法氏囊、脾脏、肾脏和气管,提取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IBV的病毒载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信号转导分子、AvBDs基因表达量变化。将重组AvBD11和AvBD12转染鸡胚肾细胞(chicken embryo kidney,CEK)并在病毒感染细胞后6、12、24、36和48 h收取细胞上清和细胞用于提取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载量。【结果】感染呼吸型IBV强毒后,鸡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在感染14 d后,鸡血清抗体水平转阳且阳性率为10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病毒,攻毒组仅在感染14 d后的气管中检测到病毒且病毒载量低。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脾脏中TLR1、TLR5、AvBD9和AvBD12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后7 d均显著升高(P<0.05),攻毒组法氏囊中TLR1、TLR2、TLR3、AvBD5和AvBD9基因表达量及气管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 c-Rel、AvBD5、AvBD9、AvBD11和AvBD13基因表达量在感染14 d后均显著升高(P<0.05)。体外抗病毒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转染AvBD11的CEK细胞在感染24和48 h后病毒载量显著下调(P<0.05),细胞上清的病毒载量在感染48 h后显著下调(P<0.05);转染AvBD12的CEK细胞在感染12和24 h后病毒载量显著下调(P<0.05),细胞上清的病毒载量在感染12和48 h后显著下调(P<0.05),说明重组AvBD11和AvBD12在CEK细胞中具有抗IBV活性。【结论】呼吸型IBV强毒感染机体后增强了相关受体的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上调了AvBDs基因表达,加强了机体免疫反应。重组AvBD11和AvBD12具有抗病毒作用,为无抗饲料的配制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不同禽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鸽、鸡、鸭、鹅源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和NDV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8进行鹅的人工感染试验,对感染鹅的临床症状、增重、抗体水平和排毒情况进行详细观察,探讨不同禽源NDV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以及鹅在家禽新城疫(ND)流行中的意义。结果表明,鸽源强毒株JSP0204对鹅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弱,感染鹅未表现临床症状,增重也未受到显著影响(P0.05)。而鸡源JSC0804、鸭源JSD0812、鹅源JSG0210和F48E8株均可致鹅发病和死亡,尤以鸭源JSD0812和F48E8株致病性最强,致死率高达100%。所有感染鹅均可排毒,排毒时间因毒株不同而异。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流行的NDV强毒株对鹅的致病性普遍增强,并进一步证实鹅在ND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禽源和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对鸭的感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禽源和不同毒力的新城疫病毒(NDV)株对鸭的感染性、致病性以及鸭在家禽新城疫(ND)流行中的意义,本研究选用7个NDV株进行了雏野鸭的人工感染试验,对感染鸭的临床症状、增重、抗体反应、排毒以及组织器官中病毒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鸭源强毒株JSD0812和标准强毒株F48E8对鸭具有强的致病性,感染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病毒广泛分布于感染鸭的多种组织器官中。鸽源强毒株JSP0204、鸡源强毒株JSC0804、鹅源强毒株JSG0210以及疫苗毒株Mukteswa和LaSota对鸭不具有致病性,感染鸭未出现临床症状,生长发育也未受到影响。它们在鸭体内存在时间也较短。所有感染鸭均有排毒现象,排毒时间和排毒途径因病毒株毒力不同而异。结果表明NDV在进化过程中对鸭的致病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鸭源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JSD0812对鸭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15日龄雏鸭,JSD0812株病毒尿囊液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01mL。15,30,45,60。110日龄鸭肌肉注射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日龄鸭感染JSD0812株后均可发病,但死亡率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110日龄鸭感染后未见死亡。鸭感染后可经咽喉和/或泄殖腔短期排毒,感染鸭组织器官中病毒分离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鸭群感染禽副粘病毒后的排毒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鸭副粘病毒在鸭群排毒情况,取健康鸭25只。在15日龄时用副粘病毒经肌肉注射接种15只,另取5只不接种任何东西做空白对照,5只接种0.5ml生理盐水。24h后利用NDV强毒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排毒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试验第2天开始排毒,16天结束,其间在6~7天出现排毒高峰.空白鸭通过接触攻毒鸭也能感染并排毒。我们的试验为以后制定对副粘病毒的防疫程序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理解家鸭在新城疫病毒(NDV)流行和传播中的作用,对贵州不同地区分离的5株鸭源NDV强毒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以及对鸭和SPF鸡的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5株NDV分离株均属于基因Ⅶd亚型,其F蛋白裂解位点基序均为112 RRQKRF117,符合强毒株序列特征,与病毒致病性指数测定结果相符;F和HN蛋白中功能性氨基酸位点均高度保守,但在HN蛋白线性表位区有3株发生E347K突变。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发现分离株与传统疫苗株LaSota的抗原同源性较低(为83.3%~87.0%),而与新型基因Ⅶ型疫苗株A-Ⅶ的抗原同源性较高(为93.5%~100%)。将5株NDV分离株以0.5mL病毒尿囊液原液通过肌肉注射感染鸭后未见明显发病死亡和病理变化,并且除脾外在其他多个组织脏器未能检测到病毒复制;而以106.0 ELD50·0.1mL-1剂量通过滴鼻点眼感染SPF鸡后6d内100%发病死亡,病死鸡表现出新城疫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毒在多个组织脏器中均能复制且对脾、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损伤严重。另外,SPF鸡攻毒后喉头和泄殖腔棉拭病毒分离率明显高于试验鸭。本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鸭群中流行的基因Ⅶd亚型NDV强毒株HN蛋白发生E347K突变的变异株呈上升趋势,并与传统疫苗株产生抗原差异;5株鸭源NDV强毒株对鸭和鸡致病性差异显著,虽然对鸭无明显致病性,但鸭感染后可在较长时间内通过喉头或泄殖腔向体外排毒,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NDV强毒由鸭群向鸡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樱桃谷肉鸭的致病性。本试验利用1株鸭源H9N2亚型AIV分别通过静脉注射和鼻内接种途径感染2周龄健康樱桃谷肉鸭,观察感染鸭的症状、排毒规律及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变化规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脾脏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攻毒后,静脉注射组鸭出现体质量增长显著缓慢、呼吸道症状以及全身性感染,而鼻内接种组鸭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发生局部感染;两攻毒组鸭泄殖腔较气管排毒量高且排毒时间长;外周血CD8^+T细胞显著升高,并且脾脏IFNA、IFNB、IFNG和IL2表达水平上调,IL1B和IL6表达水平仅在静脉注射组上调;血清HI抗体水平低且维持时间短。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H9N2亚型AIV对樱桃谷肉鸭致病力较弱,仅静脉接种组引起鸭体质量增长缓慢及呼吸系统出血、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1.
鸭源新城疫(Duck Newcastle disease)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为了对鸭源新城疫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本文选取鸭源NDV103测定其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脑内致病指数(ICPI),静脉致病指数(IVPI),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对30只7日龄SPF鸡和30日龄SPF鸡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显示EID50为10-8.42/0.2 ml,MDT为58.5 h,ICPI为1.92,IVPI为1.77,该毒株对SPF鸡均有100%致死率,实验表明该毒株为强毒,且鸭源NDV对SPF鸡有致死性。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合父母代种鸡场的新城疫(ND)-禽流感(H9N2 AI)二联灭活疫苗(以下简称"新流"),研究选择A、B、C、D、E、F 6个公司的"新流"产品,分别在7、21日龄对SPF鸡进行两次颈部皮下免疫。免疫后定期采集血清,通过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HI)集中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和新城疫病毒(NDV)抗体,绘制HI抗体曲线。免疫后48 d用106EID50H9N2AIV攻毒,定期采集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结果表明:两次免疫"新流"产品后,H9N2AIV和NDV抗体效价在46日龄达到最高峰,在49日龄开始下降。攻毒后,免疫C和D公司"新流"的SPF鸡H9N2 AIV排毒时间最短。研究结果为鸡场选择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父母代种鸡场的新城疫(ND)-禽流感(H9N2 AI)二联灭活疫苗(以下简称"新流"),研究选择A、B、C、D、E、F 6个公司的"新流"产品,分别在7、21日龄对SPF鸡进行两次颈部皮下免疫。免疫后定期采集血清,通过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HI)集中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和新城疫病毒(NDV)抗体,绘制HI抗体曲线。免疫后48 d用106EID50H9N2AIV攻毒,定期采集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结果表明:两次免疫"新流"产品后,H9N2AIV和NDV抗体效价在46日龄达到最高峰,在49日龄开始下降。攻毒后,免疫C和D公司"新流"的SPF鸡H9N2 AIV排毒时间最短。研究结果为鸡场选择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逆转录套式PCR检测新城疫病毒核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择DNV融合蛋白保守的编码区域,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外引物和一对内引物,建立并优化了检测新城疫病毒核酸的逆转录套式PCRI地,通过检测NDV感染的实验客观存在病料和临床病料,结果表明,逆转录套式PCR法最低能鉴别出约0.3pg的NDV RNA,攻毒后第8天还能从非免疫鸡和SPF鸡泄殖腔拭子中检出DNV,第8天非免疫鸡泄殖腔拭子中NDV的最大检出率为5/10,第8天SPF鸡泄殖腔拭子中NDV的最大检出率为6/10,对非免疫鸡和SPF鸡的泄殖腔中NDV最佳检出时间均在攻毒后第5天。逆转录套式PCRY应运地临床样品中DNV的最大检出率为6/7,经核酸杂交验证,该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也比较简便快速,为从分子水平探讨NDV的发病机理、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50-1058
为研究不同周龄育成鸭对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的易感性,350只樱桃谷后备鸭随机分为14组,1~7组为试验组,分别于7,10,12,14,16,18和21周龄人工静脉接种TMUV-AHQY株病毒液1.265×105 ELD50/0.2mL,8~14组为对照组,于上述相应时间接种等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攻毒后连续观察20d,每天采集咽喉和泄殖腔棉拭子,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分别于攻毒后2,5,8,12,16和21d随机剖杀对照组和攻毒组鸭各4只,观察并记录感染鸭的症状和剖检变化。无菌采集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研究,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感染鸭的排毒规律和各组织中病毒载量。结果显示,7周龄组和21周龄组鸭感染TMUV后,部分鸭出现明显的症状,而其他周龄组鸭感染TMUV后症状不明显。剖检结果显示,7,18和21周龄组感染鸭呈现不同程度的脑膜充血、出血,心肌水肿、松软,肝、脾肿大、出血;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脑小胶质细胞增生、内脏器官组织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而14~16周龄感染鸭剖检变化和组织病变较轻微。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和21周龄组感染鸭组织中阳性细胞着色较深且分布广,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组织中阳性细胞较少;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7,10和21周龄组感染鸭肾脏、肝脏、脑和卵巢中检测到的病毒拷贝数较多,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上述器官中检测到的病毒拷贝数较少;7和21周龄感染组泄殖腔和咽喉拭子检测到较高的病毒拷贝数,而14和16周龄组感染鸭拭子中检测的病毒量较少。TMUV对樱桃谷育成鸭的致病性与感染周龄存在部分相关性,7~10周龄、18~21周龄育成鸭对TMUV较易感,而14~16周龄育成鸭对TMUV的抵抗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将密码子及表达载体优化的H5亚型禽流感DNA疫苗质粒pCAGGoptiHA5以50μg和10μg剂量单次或加强免疫5周龄海兰褐蛋鸡。单次免疫后3周及加强免疫后2周,用100LD50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H5N1)[Gs/GD/1/96(H5N1)]鼻腔途径进行攻击,观察发病与死亡情况,并分别于攻毒后3、5、7d采集喉头及泄殖腔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滴定检测排毒情况,同时检测免疫后、攻毒前及攻毒后血清HI抗体、AGP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CAGGoptiHA5以10μg加强免疫后,可以诱导商品蛋鸡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并可保护免疫蛋鸡不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攻击后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从山东省发病鸡群分离鉴定了一株新城疫病毒(NDV),命名为SDLY01。经蚀斑纯化后进行毒力测定和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SDLY01属于基因Ⅶ型NDV强毒。20只7日龄SPF鸡免疫新城疫活疫苗LaSot a后14 d分别用NDV标准强毒F48E8和分离株SDLY01攻毒,同时设同日龄SPF鸡为对照组,未免疫任何疫苗。攻毒后观察10 d,免疫组在攻毒后食欲、精神均正常;对照组在攻毒后2~4d发病死亡,并表现ND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攻毒后第3、5、7、9 d对免疫组试验鸡取喉头、泄殖腔棉拭进行病毒分离,F48E8攻毒组病毒分离均为NDV阴性,SDLYO1攻毒组第5 d病毒分离NDV阳性,第3、7和9d病毒分离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LaSot a活疫苗对F48E8和SDLY01均能提供100%免疫保护,但不能完全抑制基因Ⅶ NDV分离株在体内的复制和排毒。  相似文献   

18.
从山东省发病鸡群分离鉴定了一株新城疫病毒(NDV),命名为SDLY01。经蚀斑纯化后进行毒力测定和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SDLY01属于基因VII型NDV强毒。20只7日龄SPF鸡免疫新城疫活疫苗LaSota后14d分别用NDV标准强毒F48E8和分离株SDLY01攻毒,同时设同日龄SPF鸡为对照组,未免疫任何疫苗。攻毒后观察10d,免疫组在攻毒后食欲、精神均正常;对照组在攻毒后2~4d发病死亡,并表现ND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攻毒后第3、5、7、9d对免疫组试验鸡取喉头、泄殖腔棉拭进行病毒分离,F48E8攻毒组病毒分离均为NDV阴性,SDLY01攻毒组第5d病毒分离NDV阳性,第3、7和9d病毒分离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LaSota活疫苗对F48E8和SDLY01均能提供100%免疫保护,但不能完全抑制基因VIINDV分离株在体内的复制和排毒。  相似文献   

19.
1株鸭瘟病毒新分离株的毒力和抗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1株新分离的鸭瘟病毒(DPV)CY07株分别接种鸭胚和7日龄雏鸭,结果40%的胚24h内死亡,剩余胚24~48h内死亡;7日龄雏鸭48h发病3只(3/7),至120h共发病6只(6/7),死亡5只(5/7)。同时用标准株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血清中和价为1∶19。对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进行攻毒试验,证明能够抵抗鸭瘟病毒CY07株的攻击。表明DPVCY07株是1株毒力较强的病毒株,但抗原性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不同途径感染4型禽腺病毒(FAdV-4)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将60只2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A~F组,10只/组,A~E组分别经静脉注射、胸肌注射、滴鼻、皮下注射、口服(肠溶性胶囊)等不同途径感染含5×10~4 TCID_(50)的FAdV-4;F组为对照组,不接种FAdV-4。攻毒24 h和48 h后检测泄殖腔排毒情况,每天统计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监测鸡只体温和体重。结果表明:解剖各攻毒组死亡鸡只均可见肝脏肿大且有明显出血点,颜色褪至淡褐色或黄色;心包膜增厚,内有大量黄色澄亮液体。泄殖腔排毒检测显示A组在注射病毒48小时时最先开始排毒。攻毒后168小时时A~E组发病率分别为100%、100%、50%、80%、20%。攻毒后A~E组死亡率分别为90%、80%、50%、80%、20%。攻毒后24小时时,各攻毒组SPF鸡体温和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攻毒后48小时时,A组、B组体温升高,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72小时时,A组、B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体温与F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攻毒后96小时时,B组、D组、E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120小时时,C组、D组、E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168小时时,E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264小时时,C组SPF鸡体重与E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静脉注射途径对鸡只的致病性最大,其次为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