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IL-1β和IL-8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体外感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两种细菌刺激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并用HE染色法观察两种细菌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1×105~1×109 CFU/mL大肠杆菌体外感染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IL-1β和IL-8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浓度为1×105、1×106 CFU/mL时,IL-6、IL-1β 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浓度为1×107 CFU/mL时,IL-6、IL-1β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染浓度为1×106 CFU/mL时,IL-8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感染浓度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感染1×105~1×109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时,IL-6、IL-1β及IL-8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相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IL-6、IL-1β及IL-8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组(P<0.01)。HE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感染后仍有部分上皮细胞保留,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上皮细胞全部脱落。本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不同。大肠杆菌感染后,促炎性细胞因子被显著上调,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破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208-1213
基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体外培养方法,分别采用浓度为1×10~5,1×10~6 CFU/mL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处理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组织12,24 h后用HE染色方法评价组织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组织培养液上清中IL-1β,IL-6和PGE_2的分泌变化,RT-qPCR法检测IL-1β和IL-6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分别处理12,24 h后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崩解,并且显著提高奶牛子宫内膜组织IL-1β,IL-6和PGE_2的分泌及IL-1β和IL-6的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体外大肠杆菌型奶牛子宫内膜炎模型,且IL-1β,IL-6和PGE_2在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00-2206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E2(PGE_2)受体-EP2受体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本试验分别用1×10~(-8)~1×10~(-5 )mol/L的EP2受体激动剂(Butaprost)处理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培养12 h,并选取Butaprost的有效作用浓度处理大肠杆菌感染的子宫内膜组织8,12和24 h,用RT-qPCR法检测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同时用HE染色技术观察组织形态结构。最后,在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加入1×10~(-5 )mol/L的EP2受体阻断剂(AH6809),以验证EP2受体对IL-1β和IL-6 mRNA表达的特异性作用。结果显示:当10~(-7)mol/L的Butaprost处理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12 h时,对IL-1β和IL-6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并且能够加剧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性损伤;AH6809能够有效阻断Butaprost对IL-1β和IL-6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EP2在调控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炎性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更加高效地治疗细菌性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DP1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HMGB-1和PAFR的表达及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1×10-6 mol/L DP1受体激动剂(BW-245C和15d-PGJ2)和等量(1×106 CFU/mL)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检测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并评价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DP1受体激动剂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显著抑制奶牛子宫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坏死、崩解;而DP1受体激动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的加入显著减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程度(P<0.05)。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与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PGD2能够抑制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PAFR的表达,减轻组织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是由DP1受体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EP4受体是否参与调控大肠杆菌感染后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组织损伤,试验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和石蜡切片H.E.染色法检测EP4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感染后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和分泌情况,并观察EP4受体激动剂(CAY10598)对子宫内膜组织损伤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大肠杆菌感染组感染12 h后IL-1β、IL-6、TNF-α的表达和分泌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大肠杆菌感染组比,大肠杆菌+CAY10598共同作用组共同培养12 h后,IL-1β、IL-6、TNF-α的表达和分泌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崩解、脱落。说明EP4受体参与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和分泌及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33-2237
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的有效防控至关重要。本试验探讨了约氏乳杆菌对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预防作用。约氏乳杆菌悬浮至10~4,10~5,10~6 CFU/mL后,与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同培养3 h,添加1 mg/L LPS处理3 h,检测趋化因子IL-8和促炎因子TNF-αmRNA、蛋白分泌量和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LPS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3 h后,IL-8和TNF-αmRNA和蛋白分泌量均显著上升(P0.05), 10~4 CFU/mL约氏乳杆菌预处理后IL-8、TNF-α表达和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而10~5或10~6 CFU/mL约氏乳杆菌预处理并未影响IL-8和TNF-α表达。结果提示,约氏乳杆菌具有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作用,且10~4 CFU/mL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效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699-1704
用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0,104,105,106,107和108 CFU/mL)刺激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24h后采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TNF-α、IL-1β、IL-6和TGF-β1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I及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使用NF-κB通路抑制剂PDTC预处理细胞,再用105 CFU/mL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细胞,24h后采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TNF-α、IL-1β、IL-6和TGF-β1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I及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及collagen-I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细胞的TGF-β1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105 CFU/mL刺激组的TGF-β1mRNA的表达量最高。随着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的升高,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升高(P<0.01),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量也逐渐升高(P<0.01)。不同浓度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细胞的α-SMA及collagen-I蛋白的表达量均能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105 CFU/mL刺激组的α-SMA及collagen-I蛋白的表达量最高。抑制剂PDTC能够显著抑制TNF-α、IL-1β、IL-6和TGF-β1 mRNA的表达量(P<0.05),PDTC能够显著抑制α-SMA、collagen-I及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果提示,NF-κB信号通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发生硬化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肠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而蓄积的PGE2与感染组织表达趋化因子的相关性,本试验采用浓度为1×10^-6和1×10^-5 mol/L的COX-2和mPGES-1抑制剂处置体外培养的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12 h,用RT-qPCR法检测组织中CXCL1、CXCL2、CXCL3和CXCL5 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感染后12 h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COX-2和mPGES-1抑制剂处置显著降低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病理性蓄积的PGE2也许是大肠杆菌所致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反应过程中趋化因子等炎症介质表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肠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10~6CFU/mL大肠杆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检测NF-κB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大肠杆菌(10~6CFU/mL)刺激一定时间可显著提高p-P65蛋白和p-IκB-α蛋白表达量,促进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性反应或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BMFB)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其转分化的影响,用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0、10~4、10~5、10~6、10~7和10~8 CFU·mL~(-1))刺激BMFB,24h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GF-β1、α-SMA和collagen-ⅠmRNA的转录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蛋白的表达量。使用TGF-β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SB-431542预处理细胞,再用10~5 CFU·mL~(-1)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细胞,24h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α-SMA和collagen-ⅠmRNA的转录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细胞的TGF-β1mRNA的转录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10~5CFU·mL~(-1)刺激组的TGF-β1mRNA的转录量最高。不同浓度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细胞的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的表达量均能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10~5 CFU·mL~(-1)刺激组的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的表达量最高。抑制剂SB-431542能够极显著抑制α-SMA、collagen-Ⅰ及p-Smad2/3的表达量(P0.01)。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诱导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本研究为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发生硬化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研究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大分子转膜黏蛋白-糖蛋白1(MUC-1)、高度保守的分泌型WNT家族亚型糖蛋白(Wnt-7a)、β受体1(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进而阐明子宫内膜炎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机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细胞纯度,不同浓度LPS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分泌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子宫内膜感染模型中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通过组织块法纯化获得的奶牛子宫上皮细胞数量较多,经免疫荧光角蛋白染色证实纯度较高。采用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0、5、10、50μg/mL的LPS作用6、12、24、48 h后,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TNF-α、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低浓度组(P0.05),引起细胞的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UC-1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Wnt-7a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Integrinαvβ3、IFNAR1和IFNA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浓度为100μg/mL的LPS作用24 h可成功构建子宫内膜炎体外感染模型,子宫内膜炎对奶牛子宫容受性因子MUC-1、Wnt-7a、IFNAR1、IFNAR2、Integrinαvβ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引起奶牛屡配不孕和繁殖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TLR4与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E_2(PGE_2)蓄积的相关性,试验分别用1×10-5mol/L和1×10-6mol/L的TLR4抑制剂处理体外培养的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和大肠杆菌突变株JE5505(脂蛋白缺失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COX-2和mPGES-1 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组织上清液中PGE_2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和大肠杆菌突变株JE5505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和mPGES-1 mRNA的表达量及组织上清液中PGE_2的分泌量明显升高,而TLR4抑制剂能明显降低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和大肠杆菌突变株JE5505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COX-2和mPGES-1 mRNA的表达量及组织上清液中PGE_2的分泌量。说明TLR4可调控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PGE_2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数量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睾丸间质细胞(LCs)炎性因子、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AR)以及睾酮(T)分泌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LCs,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LCs进行试验。根据E.coli和S.aureus作用数量,试验各分为6组,即用不同数量的E.coli(0、10~4、10~5、10~6、10~7、10~8 CFU/mL)和不同数量的S.aureus(0、10~4、10~5、10~6、10~7、10~8 CFU/mL)感染LC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和StAR mRNA表达的变化;用牛睾酮(T)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睾酮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E.coli数量为10~8 CFU/mL和S.aureus数量为10~7 CFU/mL时,IL-6和IL-1βmRNA的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相比较增加极显著(P<0.01);E.coli数量为10~4、10~5、10~6、10~7、10~8 CFU/mL时感染LCs后,StA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ureus浓度为10~6、10~7和10~8 CFU/mL时,StAR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用E.coli和S.aureus感染LCs 12 h,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LCs被E.coli和S.aureus感染12 h,能引起LCs的炎症反应,同时抑制StAR mRNA的表达,但对睾酮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28-832
为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BMFB)α-SMA及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0,10~4,10~5,10~6,10~7和10~8 CFU/mL)刺激BMFB,24h后采用Real timePCR方法、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及collagen-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处理细胞的α-SMA及collagen-Ⅰ均能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10~5 CFU/mL刺激组的α-SMA及collagen-Ⅰ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使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为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发生硬化的机理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EP2受体是否参与调节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损伤,试验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和H.E.染色等方法对EP2受体激动剂处理的大肠杆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损伤因子HMGB-1和HABP1的表达以及子宫内膜组织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用大肠杆菌处理后可极显著上调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HAB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用大肠杆菌和EP2受体激动剂共同处理组织后HMGB-1和HAB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升高。用大肠杆菌处理的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部分脱落,腺细胞崩解、坏死,腺体轮廓不清晰;而用大肠杆菌和EP2受体激动剂共同处理时,子宫内膜组织损伤情况进一步加强,上皮细胞完全脱落,腺体崩解融合更加严重。说明EP2受体能够介导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大肠杆菌(E.coli)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BEECs)的体外炎性损伤,探究大肠杆菌引发炎性反应的最佳浓度、作用时间及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5×104、5×105、1×106、2.5×106、5×106 CFU/mL)诱导刺激细胞3、6和9 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测D450 nm值,检测大肠杆菌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其次,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5×104、5×105 CFU/mL)处理细胞3、6和9 h,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量;最后,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5×104、5×105 CFU/mL)处理细胞6和9 h,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感染细胞9 h后,1×106、2.5×106和5×106 CFU/mL大肠杆菌组细胞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5×105 CFU/mL大肠杆菌组显著降低(P<0.05);大肠杆菌感染细胞9 h后,5×105 CFU/mL大肠杆菌组IL-1β、IL-6、IL-8和TNF-α极显著升高(P<0.01);大肠杆菌感染细胞6 h后,5×105 CFU/mL大肠杆菌组IκBα、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和IL-6均极显著升高(P<0.01),5×104 CFU/mL大肠杆菌组IκBα和p65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可以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产生炎性反应,且当细胞与5×105 CFU/mL大肠杆菌作用6 h或与5×104 CFU/mL大肠杆菌作用9 h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5,(4):569-574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乳腺成纤维细胞(BMFB)血小板源性细胞生长因子(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表达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0、105、106和108 CFU/mL)作用于BMFB细胞,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6、12、24和48h)采用RT-PCR法检测PDGF-BB及PDGFRβ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PDGF-BB及PDGFRβ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于BMFB后,PDGF-BB mRNA表达量的升高呈明显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P0.05);PDGF-BB蛋白表达升高呈明显的时效关系(P0.05)。PDGFRβ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呈正量效关系和正时效关系,在12h达到峰值后下降,同时mRNA表达量呈负量效关系(P0.05);PDGFRβ蛋白表达量呈正时效关系(P0.05)。本研究证实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上调BMFB PDGF-BB及PDGF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将40只泌乳期母鼠随机分为5组(n=8)。除空白对照组(Ⅰ组)不做任何处理外,其余的在产后3~5d经乳导管分别向第4对乳头内注射20μL无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Ⅱ组)和低(Ⅲ组,1×107 CFU/mL)、中(Ⅳ组,1×10~8 CFU/mL)、高(Ⅴ组,1×10~9 CFU/mL)浓度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菌悬液。并于0,24,48,72h观察各组小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变化、乳腺的间质宽度及腺泡壁厚度和乳腺组织匀浆中TNF-α等炎症相关因子及菌落CFU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随着注射细菌浓度增大而呈现乳腺组织病变加重;乳腺间质增宽及腺泡壁厚度减小、乳腺组织匀浆中的TNF-α、IL-6及CFU含量显著增高且差异显著。并以1×1~08 CFU/mL组炎症变化最完整,病理变化适中、不出现死亡,且小鼠病理模型的炎症病理过程和炎症反应相一致,可以诱发典型小鼠乳腺炎病理模型。结果表明:1×10~8 CFU/mL组可选为模型组。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究魏斯氏乳杆菌(L. weissella)、唾液乳杆菌(L. salivarius)和约氏乳杆菌(L.johnsonii)联合壳聚糖季铵盐(CQN)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影响。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法筛选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建立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模型。诱导细胞炎症后,单独添加0.01 mg/mL CQN、108CFU/mL乳杆菌处理以及乳杆菌联合CQN处理,ELISA法和RT-q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独添加3株乳杆菌处理与单独添加CQN处理均降低了IL-6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但对IL-8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相比单独添加处理,约氏乳杆菌与CQN混合处理降低了IL-6和IL-8的表达(P0.05),并恢复了IL-6/IL-10和IL8/IL-10的平衡;与CQN混合处理后,约氏乳杆菌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黏附率提升(P0.001)。结果提示,约氏乳杆菌联合CQN具有良好的抗炎潜力,可用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通过丁酸梭菌(CB)、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共培养细胞模型,探讨CB对ETEC产黏附基因、产肠毒素基因以及ETEC刺激IPEC-J2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设5组,分别为对照组、ETEC组、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ETEC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的ETEC,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 ETEC的同时分别加入1×106、1×107和1×108CFU/mL CB,对照组IPEC-J2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ETEC和CB,37℃培养2 h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及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IL-8与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B可有效抑制ETEC诱导的IPEC-J2细胞损伤脱落。与ETEC组对比,不同浓度CB干预后显著抑制了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的表达(P0.05),且CB浓度为1×108CFU/mL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ETEC组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不同浓度CB干预后,IPEC-J2细胞中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较ETEC组显著降低(P0.05),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较ETEC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CB浓度为1×108CFU/mL时对IL-1β、IL-6和IL-8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浓度为1×107CFU/mL时对IL-2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以上结果表明,CB可降低ETEC黏附基因和产肠毒素基因表达,抑制ETEC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ETEC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