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旨在建立西门塔尔牛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 EpSCs)分离培养体系,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西门塔尔牛种质资源保存提供新方法,为干细胞治疗研究提供种子细胞。采用3~4月龄西门塔尔牛背部表皮,通过酶消化法和组织贴壁法两种方法分离培养西门塔尔牛EpSCs,绘制EpSCs生长曲线探讨其增殖能力。通过免疫荧光鉴定EpSCs表面标记物(ITG β1、P63和CD71),通过RT-PCR分析EpSCs特异性基因(ITG β1、KRT19和ITG α6)表达情况。通过体外诱导Ep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检测其分化潜能。结果显示,组织块贴壁法获得的EpSCs纯度较低,酶消法获得的EpSCs纯度较高,细胞传代至P28代时开始逐渐老化。EpSCs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pS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ITG β1、P63和CD71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EpSCs高度表达ITG β1、KRT19和ITG α6,不表达CD31基因。EpSCs诱导分化脂肪细胞时,产生可被油红O着色的脂滴,经鉴定细胞阳性表达脂肪细胞PPAR-γ和LPL特异性基因。Ep...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荷斯坦奶牛乳腺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试验采用油红O染色法对第5代乳腺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情况进行鉴定,采用RT-PCR技术对诱导后的乳腺干细胞进行基因水平检测。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乳腺干细胞经成脂诱导后,细胞中出现油滴,经油红O染色呈阳性;诱导后脂肪细胞标记性基因LPL和PPARG呈阳性表达。说明荷斯坦奶牛乳腺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脂肪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10):1973-1979
为研究绵羊胚胎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取30日龄的绵羊胚胎,采用联合酶消化法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获得均质的肌源性干细胞,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绵羊肌源性干细胞能传代培养至35代以上;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鉴定肌源性干细胞表面标记物Sca-1、CD34、CD144和Desmin呈阳性表达;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绵羊肌源性干细胞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能力;通过不同的诱导方法可以将肌源性干细胞成功地诱导为肝样细胞和胰岛样细胞,Schiff染色和双硫腙染色均呈阳性,RT-PCR检测肝样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FP和ALB以及胰岛样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nsulin均呈阳性表达,进一步证明了其诱导分化潜能。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地分离培养获得了均质并具有较强自我更新潜能的绵羊肌源性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和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为马的关节炎、肌腱和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种子细胞,本试验通过采集马颈部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群体倍增时间;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RT-PCR法扩增细胞表面标记物目的基因片段;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法测定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发现: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呈长梭形和典型的旋涡状,生长状态良好、折光性强;经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规律;P3、P6和P9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1.5 h、26 h、36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3代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系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PCR扩增得到CD44、CD90、CD105和CD73特异性目的片段;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证明,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猪去分化脂肪细胞(DFAT)再分化过程中Krüppel样因子2(KLF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模式,为揭示猪DFAT细胞再分化机制奠定基础。采集猪成熟脂肪细胞,经"天花板"培养法获得DFA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形态学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成脂分化程度,Real-time PCR检测KLF2和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猪成熟脂肪细胞接种第3天,可见明显的去分化迹象,即细胞形成犄角状突起,大脂滴分解成小脂滴并向细胞外排出脂滴,接种至第9天脂滴基本排出完毕,接种至第12天原代细胞长满底壁;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和CD10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达到99.0%、97.8%和99.5%,而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CD45和CD34的表达仅为3.55%和4.55%;将F3代细胞成脂诱导3d,胞质中出现脂滴,并随诱导时间增加,脂滴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诱导至12d诱导率达80%以上;成脂诱导2、5、10和15d时,KLF2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0.02、0.35±0.07、0.31±0.09和0.11±0.07,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2±0.01、2.03±0.04、3.22±0.04和3.49±0.06。本研究成功获得高纯度的DFAT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和成脂再分化能力;KLF2 mRNA的表达在成脂分化过程中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PPARγmRNA的表达量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表明KLF2在DFAT细胞的成脂再分化过程中可能发挥抑制作用,而PPARγ可能会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建立西门塔尔牛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G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为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等提供种子细胞。取14周龄西门塔尔牛牙龈,采用0.1%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GMSCs,进行体外培养和冷冻保存,测定冻存前后细胞活率,MTT检测法绘制GMSCs生长曲线;通过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PCR等方法鉴定西门塔尔牛GMSCs特异性标记物(CD29、CD44、CD73、CD90、CD105、CD166和STRO-1),并通过体外成脂、成骨诱导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GMSCs折光性强、贴壁后呈长纺锤形;冻存前和复苏后细胞的活率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复苏后的活率均小于冻存前的活率,但均维持在85%以上,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西门塔尔牛GMSCs表达CD29、CD105和STRO-1,不表达CD31;PCR结果显示,西门塔尔牛GMSCs表达CD44、CD73、CD90和CD166,不表达CD34和CD4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西门塔尔牛GMSCs高表达CD73(99.94%)、CD90(99.87%)和CD105(99.90%),几乎不表达CD34(1.16%)和CD45(1.18%);成脂诱导分化后,可见大小不一的脂滴,脂滴可被油红O染色,且PCR检测结果表明其表达成脂关键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脂蛋白酶(LPL);成骨诱导分化后,可见被茜素红染色的矿化结节,且PCR检测结果表明其表达成骨关键基因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骨桥蛋白基因(OPN)。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出西门塔尔牛GMSCs,建立了西门塔尔牛G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通过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可为再生医学和牙齿修复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野生盘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分离、培养及体外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取盘羊分娩后的新生雄性胎儿脐带,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盘羊UC-MSCs后进行体外培养,并对UC-MSCs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显示,应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盘羊UC-MSCs具有UC-MSCs特有的呈簇、成纤维状的特性,细胞呈"S"型曲线生长,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33.50 h,且可以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诱导分化特异性染色结果表明,野生盘羊UC-MSCs经诱导后的成骨细胞经茜素红S染色呈现典型的橙红色钙沉积物聚集,成软骨细胞经阿利新蓝染色呈现蓝色的软骨基质,成脂细胞经油红O染色呈现深红色的脂滴。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成骨分化的细胞中骨内γ-羧基谷氨酸蛋白(BGLAP)、骨桥蛋白基因(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成软骨分化的细胞中光蛋白聚糖(LUM)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双糖链蛋白多糖(BGN)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盒9(SOX9)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成脂分化的细胞中脂蛋白酶(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试验结果表明,用盘羊胎盘附带的脐带组织可以分离到盘羊UC-MSCs,且分离到的UC-MSCs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及成脂细胞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建立绒山羊毛囊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利用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毛囊干细胞,对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率,采用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法对第5代毛囊干细胞向成脂和成骨分化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毛囊干细胞形态均一,体积小,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生长,生长曲线呈S型,克隆形成能力强。成脂诱导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增多,胞内出现小脂滴,诱导12 d后,脂滴逐渐增多,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骨诱导后,细胞边缘模糊,出现颗粒状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呈阳性。表明获得的绒山羊毛囊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从新生大鼠胰腺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MSCs),研究其分化潜能,为胰腺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探寻新的细胞来源。无菌条件取出新生3 d的大鼠胰腺,通过Ⅴ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常规培养传代、贴壁筛选法纯化细胞、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表面标志CD34和CD44;用成骨、成脂诱导剂鉴定其分化潜能。结果显示,纯化细胞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被诱导成成骨细胞,在成脂诱导剂作用下被诱导成脂肪细胞。证明所纯化的细胞为尚未分化的基质细胞,而不是组织的成体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建立南阳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的能力。采用骨髓穿刺法取3月龄小牛的肋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传代培养并测定其生长曲线,RT-PCR检测Oct4、Nanog、Sox2基因的表达,然后取P3 BMSCs分别向神经和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利用组织学染色技术和RT-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BMSCs大小均匀,多呈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生长;RT-PCR可检测到干细胞因子Oct4、Nanog、Sox2的表达;不同代次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一般在第3天时进入指数生长期,第7天后进入平台期;成神经诱导后,甲苯胺蓝染色可见明显的尼氏体结构,RT-PCR检测ENO2和GFAP基因表达呈阳性;成脂肪诱导后,油红O染色后可见大量的脂滴存在,RT-PCR检测Leptin和PPAR基因表达呈阳性。试验证明,成功分离得到了南阳牛BMSCs,且其具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离并鉴定了1~2周龄雏鸡的肺脏间充质干细胞(MSCs)。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培养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表型上,这些细胞表达对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功能性至关重要的CD44、CD90、CD105和转录因子PouV。鸡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性显示其能够被诱导分化成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与鸡骨髓MSCs和哺乳动物MSCs相同,鸡肺脏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并能严重抑制T细胞受有丝分裂原刺激后的增殖。进一步检测了这些细胞对禽流感病毒(AI)H1N1和H9N5的易感性。鸡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表达已知的α-2,3和α-2,6唾液酸受体,且H1N1和H9N5这2个禽流感毒株都能在其中复制增殖。病毒感染MSCs能引起细胞裂解和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对鸡及其他哺乳动物的肺间充质干细胞(MSCs)特性的进一步鉴定将有助于理解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肺损伤修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究荷斯坦奶牛乳腺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及催乳素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尼氏染色法对乳腺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进行鉴定,利用RT-PCR技术对诱导后的乳腺干细胞进行基因水平检测;MTT法检测催乳素对乳腺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乳腺干细胞经成神经诱导后,细胞中有类似神经元的细胞出现,并且细胞周围出现许多微管样的结构,经尼氏染色呈阳性。诱导后神经细胞标记基因NSE和β-Tubulin Ⅲ呈阳性表达。催乳素刺激可促进乳腺干细胞的增殖,低浓度时乳腺干细胞的活力较好,且100ng·mL~(-1)为增殖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松  武浩 《中国畜牧杂志》2004,40(10):38-4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 ,这类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多种造血以外组织 ,特别是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例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腱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性 ,在体外易分离和扩增 ,还易于外源基因的转入和表达 ,在人类医学上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性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的靶细胞。本文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自我更新和体外扩增的能力及其多向分化的潜能已经被广泛认识.在研究中还发现它具有免疫原性弱,不诱导免疫排斥反应等特点,还具有"免疫豁免"特性,可抑制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文章对其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胰腺间充质干细胞(pancrea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进行原代培养并研究其体外分化潜能,为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学方面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本研究从3月龄的西门塔尔牛胚胎中无菌分离胰腺组织,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PMSCs,进行原代培养;绘制第3代、第9代、第15代细胞生长曲线并测定群体倍增时间及克隆形成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34和CD45),RT-PCR检测干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106、CD166、CD34和CD45);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其基因稳定性,通过向成脂、成骨、成软骨和成肝样细胞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成功分离出PMSCs,细胞贴壁后形态均为长梭形,漩涡状生长,生长趋势呈典型的S形;第9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显著低于第15代而高于第3代(P<0.01);第9代PMSCs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第3代而显著高于第15代(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RT-PCR结果显示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6和CD166,未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与国际细胞治疗学会组织干细胞委员会指定的MSCs表面标记物相对应;核型分析表明,PMSCs为正常二倍体(2n=60,XY),染色体基因组未发生变异;特异性染色和RT-PCR结果表明,从西门塔尔牛体内获得的P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肝样细胞。本试验证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西门塔尔牛P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PMSCs具有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的特点,与MSCs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可为组织工程学提供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为材料,通过LiCl对AMSCs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第二信使β-联蛋白(β-catenin)的稳定作用,探讨体外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猪A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AMSCs细胞表面分子CD44和CD105的表达;油红O染色法检测AMSCs成脂分化潜能;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等技术分析Wnt/β-catenin通路各因子及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猪AMSCs表达CD44和CD105,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25mmol·L-1的LiCl处理AMSCs后,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后,猪AMSCs在成脂诱导剂作用下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数目减少、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表达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表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明显抑制猪A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旨在建立崂山奶山羊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成神经分化的能力。取怀孕3个月的崂山奶山羊胎儿股骨,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其细胞倍增时间,利用RT-PCR技术检测Oct4、Nanog、Sox2基因的表达;取P3 BMSCs分别向成神经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从组织学水平和基因水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小较为均匀,呈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可表达Oct4、Nanog、Sox2基因;传代接种后第4天进入指数生长期,第8天进入平台期,前10代BMSCs的平均倍增时间为29.7 h;P3 BMSCs成神经诱导后,尼氏体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见紫蓝色,其特异性表达基因ENO2和GFAP表达呈阳性。获得的崂山奶山羊BMSCs具有成神经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将ASCs应用于小动物临床治疗,本试验用犬进行了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犬脂肪干细胞(Canine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cASCs)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呈细长梭形。第3代(P3)细胞诱导2周后,成脂诱导组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脂滴积累;成骨诱导组经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及VonKossa染色,AKP、钙结节均呈阳性表达。第3代至第5代(P3P5)细胞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所分离细胞稳定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标志CD29、CD44、CD90(>90%),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45(<2%)。培养结果显示,从犬镰状韧带和皮下脂肪均可分离出cASCs。cASCs取材方便,易于体外培养,多次传代及冻存对cASCs的生物学性质无明显影响。eASCs有望成为国内动物医学临床研究和治疗的重要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本试验取犬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分别利用组织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犬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比观察不同来源细胞的形态和增殖特征,并通过诱导液促进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方向分化,检测其分化潜能。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培养法培养的青年犬脂肪组织,可获得大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生长旺盛,形态均一,可分化为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成骨细胞和油红O染色阳性成脂细胞。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操作简单,可为细胞移植治疗等研究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