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菜杂种优势显著,利用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简称“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不但可以克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亲本繁殖困难、多代自交衰退、杂交率难以达到100%等缺点,而且还能有效防止亲本流失,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核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主要包括亲本繁殖和杂交种生产。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主要生长性状和ISSR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国家马尾松种质资源库(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马尾松二代核心育种群体内的36个亲本无性系为材料,研究其主要生长性状及ISSR遗传变异。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生长性状总体上优良,但生长性状在亲本无性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二代育种群体具有丰富的表型性状变异。利用15个ISSR标记对36个二代亲本无性系进行分析,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3.33%。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3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76,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的范围是0.24~0.82,平均为0.414,在分子水平上证明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较好的高世代遗传改良潜力。基于Nei's无偏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36个无性系中的35个聚在5个类群内,聚类结果与马尾松二代亲本的遗传背景、系谱关系及产地纬度部分吻合,证实了应用ISSR标记开展马尾松分子辅助育种的可行性。本研究为合理选配二代亲本、开展杂交育种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抗虫杂交棉F1代与亲本Bt蛋白表达量及抗虫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 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 F1代与抗虫亲本的 Bt蛋白表达量及抗棉铃虫差异性研究表明 :抗虫亲本与其杂种 F1代均高抗棉铃虫 ,但抗虫亲本的抗虫性略好于其杂种 F1代 ,并且明显地高于非抗虫亲本 ;正、反交杂种 F1代间的抗虫性几乎没有差异。生长前期的抗虫性好于后期 ,同一时期嫩叶或侧枝生长点的抗虫性好于幼蕾。抗虫亲本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杂种 F1代 ,抗虫亲本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上部非功能叶 ,而杂种 F1代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则明显地低于其上部非功能叶。盛花期后至吐絮期前 ,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在抗虫亲本中表现最为明显。与叶片相比 ,在花瓣中检测到的 Bt蛋白含量极低。正、反交 F1代间的 Bt蛋白表达量差异较小或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正>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1.1亲本来源母本Z069是湖北省十堰市农科院1991年从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引入的美国杂交种Pioneer3358的早代系3358-2经过多代自交选择育成的自交系,其系谱  相似文献   

5.
柳树耐盐亲本"9901"和敏盐亲本"沿江柳"进行室内人工杂交,构建柳树的耐盐分离群体。首先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亲本与杂交F_1代的染色体倍性,再通过对亲本和F_1代的DNA提取进行测序和技术分析鉴定亲子异常,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NaCl浓度的水培柳树杂交F_1代扦插枝条快速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亲本及杂交F_1代染色体均属于四倍体,随机选取的200个杂交F_1代中有195个鉴定为真杂种,经耐盐性测定存在明显的分离现象,成功地构建了柳树的耐盐性分离群体。为柳树耐盐性的遗传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耐盐性遗传QTL定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穗病是甘蔗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甘蔗产量。解析甘蔗重要亲本与黑穗病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筛选抗病基因对抗黑穗病优良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我国甘蔗育种中的重要亲本新台糖ROC25(抗黑穗病)及其姊妹系ROC22(感黑穗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三代测序)和二代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和鉴定2个亲本感染黑穗病菌后的转录组谱及差异转录本。三代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得79,885条转录本序列,其中含60,115条完整开放阅读框、3692个可变剪接事件、1799个LncRNA、29,139个SSR和7794个转录因子,共有74,066个转录本得到注释,占总数的92.72%。通过对二代测序数据分析,在抗病亲本中筛选出9716个差异转录本,在感病亲本中筛选出2033个差异转录本。差异转录本的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亲本中共富集到的GO条目和KEGG通路均要多于感病亲本,且植物MAPK信号通路、苯丙素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亚油酸代谢和蔗糖和淀粉代谢等代谢通路在抗感亲本中均被显著富集,为抗感亲本对黑穗病的共同抗病途径。进一步,对植物MAPK信号通路的分析表明,MAPK...  相似文献   

7.
何团结  阚画春 《种子》2001,(2):53-53
本文提出由亲本保纯、亲本繁殖、杂交制种和杂种F1代繁殖等环节组成的杂交棉良种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混杂退化原因及其防杂保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是单株玉米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和选择,最后产生的一个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单株后代群体。作为组配杂交种的亲本,其基因型的纯合度、性状的整齐度、配合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杂种优势的高低。因此,亲本自交系的防杂保纯是种子生产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种子质量问题已成为关系一个种业的兴衰存亡和农村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而根据种子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最近几年玉米种子的芽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纯度偏低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为避免发生种子质量事故,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防杂保纯已成为生产过程的重中之重。从源头把住亲本质量关亲本种子质量低、管理不严、来源多、繁种单位多,是影响玉米大田生产的一大隐患。亲本在生产过程中多年多代繁殖、套袋提纯人员责任心差、隔离区不够、生产中没有全程彻底干净去杂去劣、收获后农户管理不善造成人为混杂,  相似文献   

10.
谷蠹磷化氢高抗性品系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采自广东潮州、湖北沙洋和广东阳春等3个高抗性品系的谷蠹进行了抗性遗传研究,分别对这3个高抗性品系的谷蠹和一个敏感品系的谷蠹进行纯化后,作为亲本进行一系列杂交组合试验,用LCT方法测出各个亲本及其F1代杂种(F1)、F1代对抗性亲本的回交(F1-BC)、F1代自交(F2)、敏感亲本雄性与抗性亲本雌性的杂交(F11)、抗性亲本雄性与敏感亲本雄性的杂交(F12)的浓度时间对数-死亡机率值反应曲线(LCT-P线),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对磷化氢有高抗性的谷蠹品系的抗性遗传都为不完全显性,受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控制,并在常染色体上而非性连锁。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兰品种"韩国桃花"(大花蕙兰×墨兰)为母本、蕙兰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亲本及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及F1代染色体数均为40,母本"韩国桃花"的核型为2n=2×=40=26m+14sm,属2B型;父本蕙兰的核型为2n=2×=40=26m+14sm,属2B型;杂种F1代核型出现了多种类型,分别为:14m+26sm、4m+36sm、22m+18sm、8m+32sm、10m+28sm+2st、24m+16sm、10m+24sm+6st、32sm+8st、12m+28sm、4m+34sm+2st、16m+24sm、40sm等类型,其中2B型占85%;3B型占15%。这可能为多亲本基因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磷化氢对来自四川三台(SO-6)、广东湛江(SO-3)以及澳大利亚(SO-A)等3个品系的抗性米象进行抗性筛选,对来自海南通什的敏感米象(SO-2)进行单对筛选。分别用这3个抗性品系和一个敏感品系的米象作为亲本进行一系列杂交组合试验,用FAO方法(20小时)测出各个亲本及其F1代杂种(F1)、F1代对敏感亲本的回交(F1-BC)。F1代混交(F2)、敏感亲本雄性与抗性亲本雌性的杂交(F11)、抗性亲本雄性与敏感亲本雌性的杂交(F12)的浓度对数-死亡机率值反应曲线(LC-P)线,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磷化氢有抗性的米象的抗性遗传为不完全显性、非性连锁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常染色体遗传。  相似文献   

13.
徐劲松 《中国种业》2013,(Z1):53-53
玉米杂交种晋单6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型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09013。1亲本来源、特征特性及品种选育过程1.1亲本选育、特征特性母本变长28 2002年从长城种业的长城024杂交种中选出2株自交苗,同年冬天在海南加代自交,其中1株自交苗表现较好,经南北多代自交,整齐一致;生育期124d,株高235cm,穗位高,穗行数行,秃尖小或无秃尖,穗长,  相似文献   

14.
<正>1.玉米生产面临的问题1.1.玉米单交种增产能力受限我国玉米杂交种推广历经三交、双交、单交阶段,推广单交种有40年历史,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但其单产已达极限,并随气候影响变幅较大,突现出抗灾能力差的问题。近年,市场竞争激烈,品种更替繁乱,问题日见明显。农民说:品种换了多少个,其实产量差不多,今年丰收多一成,明年遇灾少二成或更多。这说明了单交种抗性和稳产能力有限。因为它由两个自交系杂交,每个亲本只有部分优良基因,两个亲本杂互补也是有限的,且自交系连续多代自交退化,多代  相似文献   

15.
杂交兰x蕙兰种间杂交后代的核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兰品种"韩国桃花"(大花蕙兰×墨兰)为母本、蕙兰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亲本及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及F1代染色体数均为40,母本"韩国桃花"的核型为2n=2x=40=26m+14sm,属2B型;父本蕙兰的核型为2n=2x=40=26m+14sm,属2B型;杂种F1代核型出现了多种类型,分别为:14m+26sm、4m+36sm、22m+18sm、8m+32sm、10m+28sm+2st、24m+16sm、10m+24sm+6st、32sm+8st、12m+28sm、4m+34sm+2st、16m+24sm、40sm等类型,其中2B型占85%;3B型占15%.这可能为多亲本基因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水稻沈农606抗稻瘟病基因遗传分析及SRAP标记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沈农606为抗病亲本,以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感病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对两亲本及其F2代单株进行苗期抗病鉴定,结果表明抗病亲本的抗性由核基因控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根据F2代单株的抗病鉴定结果,采用BSA法,从11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了4对在抗、感池间表现出多态性的引物,表明这些引物可能与沈农606的抗病基因连锁.利用这些标记对F2代112个感病单株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结果,采用Mapmaker 3.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结果显示,标记m5e1-500与抗病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2.8 cM.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兰品种“韩国桃花”(大花蕙兰&#215;墨兰)为母本、蕙兰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亲本及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及F1代染色体数均为40,母本‘韩国桃花”的核型为2n=2x=40=26m+14sm,属2B型;父本蕙兰的核型为2n=2x=40=26m+14sm,属2B型;杂种F1代核型出现了多种类型,分别为:14m+26sm、4m+36sm、22m+18sm、8m+32sm、10m+28sm+2st、24m+16sm、10m+24sm+6st、32sm+8st、12m+28sm、4m+34sm+2st、16m+24sm、40sm等类型,其中2B型占85%;3B型占15%。这可能为多亲本基因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范恩普  崔德祥 《种子》1995,(2):15-17
1989~1993年对F1代西瓜亲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连继世代选择和不加选择的加代繁殖两种处理,结果表明:F1代亲本的连续选择能不断提高株系的亲和力,产量比未加选择的增产25.88%。经选择后,母本x-4株系可溶性固形物从10.11%增至11.43%,增长13.06%.父本N-2株系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7.3%增至8.8%,增长21.92%。F1代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89.44%,33.23下降到61.17%和11.63。F1代西瓜亲本连续选择可增加商品率和品质,防止亲本连年自交衰竭和F1代种子退化,并可延长双亲和F1的使用年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强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亚洲百合品种粉美和多安娜杂交F1代与亲本各性状的遗传差异性,并对F1代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14个性状中,花冠直径在F1与母本中达5%显著差异水平,与父本达1%极显著差异水平;F1内轮花被片宽与母本达1%极显著差异水平,与父本达5%显著差异水平;外轮花被片的长与宽在F1代与亲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10个性状与双亲均达1%极显著差异水平;相关性研究表明,各性状之间存在较复杂的关系,不宜对单个性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花培育种的选材实验结果表明,供体植株的基因型、生理状态、亲本来源、不同杂交后代、杂交方式及亲本的配合力等对花培的诱导效果和后代的选择效益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