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大豆主产区。自进入80年代,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 Sol-erotiorum)日趋严重,发病率由1983年的5%左右上升到1987年的20—30%,严重地块高达50—90%,甚至绝产。1986年全省20余个市县发生此病,主要集中在齐齐哈尔、黑河两市所辖的县市,1987年40余个市县发生,几乎遍及全省各市区。以齐齐哈尔市的嫩江县为例,1983年仅在个别乡村的个别地块发病,病株率也很低。1986年该县则有13个乡镇203个村的大豆发生菌核病,面积达28.6万亩,占大豆面积的42.9%。其中发病率低于10%的占发病  相似文献   

2.
从齐齐哈尔市大豆的生产现状、气象因素、菌核病的自身特点等方面分析齐齐哈尔市大豆菌核病发病的原因认为: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大豆、向日葵种植面积加大及大豆重迎茬严重,为大豆菌核病发生提供了病源;多数年份降雨集中在7、8月份,形成了适合菌核萌发和菌核病孢子、菌丝侵染的条件,同时降雨偏多大豆生长繁茂也形成了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而不利于机械或人工作业进行防治的条件,密植栽培措施与菌核病防治相背,以及没有抗病品种等。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克拜地区大豆菌核病加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克拜地区大豆的生产现状、气象因素、菌核病的自身特点等分析2005年大豆菌核病加重的原因.分析认为其原因是: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大豆种植面积大且重迎茬严重、向日葵面积加大为大豆菌核病发生提供了病源;2005年降雨偏多,形成了适合菌核萌发和菌核病孢子、菌丝侵染的条件,同时降雨偏多大豆生长繁茂也形成了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而不利于机械或人工作业进行防治的条件;密植栽培措施与菌核病防治相背,以及没有抗病品种等.  相似文献   

4.
防治大豆菌核病的药剂筛选李勇,李静,江泽源(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绥化市农科所)1986、1987年,大豆菌核病在黑龙江省大面积发生,大豆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急需找出防治大豆菌核病的高效药剂。材料和方法(一)盆栽试验1.试验材料病原菌,1986...  相似文献   

5.
大豆菌核病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大豆菌核病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发生严重的可达到50%以上,导致百粒重严重下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应用加收米和菌克毒克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加收米和菌克毒克拌种,并在发病前用菌克毒克喷施茎部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9.7%,只用加收米拌种,并在发病前用菌克毒克喷施茎部防治,防效达51.9%,增产13.16%~20.28%。  相似文献   

6.
丁俊杰 《大豆科学》2012,31(2):327-329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7.
1988-1992年,在黑龙江省北部研究了与大豆菌核病发病率显著相关的因子。在菌核史较重的田块中,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和大豆开花期间的气象因子,表现了显著的相关。经电子计算机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大豆菌核病年发病程度拟合方程:Y=-128.328+0.11551x1+4.06064x2-0.12569x3,复相关系数R=0.999993,经检验,理论值和实际调查值拟合很好。通过大豆盛花期间田间  相似文献   

8.
李鹏 《大豆科技》2007,(3):47-47
大豆菌核病是近年来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一般地块发病率在5%~10%,发生严重的可达到50%以上,造成减产甚至绝产,一旦发病,药剂防治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9.
大豆菌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由于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难于防治,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大豆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的鉴定是抗性机理研究、基因定位及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对大豆菌核病资源鉴定中涉及的接种体(菌丝、孢子和菌核)的培养、植株不同部位的接种鉴定、草酸鉴定、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及田间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接种体的选择、环境条件对发病的影响及田间与温室鉴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展开讨论,为大豆菌核病抗性资源的筛选,菌核病发病机理及抗性基因的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矫洪双  陆修德 《大豆科学》1994,13(4):349-356
1991-1993年,在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发生较重的嫩江地区,选择国营农场九三管理局山河农场作为试验基点。在疫区自然感病条件下,评价了8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对菌核病的相对抗性。在年发病率分别为12.1%、28.1%和21.3%的条件下,编号为91号、139号、30号等9份大豆种质材料,对菌核病表现了相对稳定的抗性。这表明,开展抗病育种研究,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大豆菌核病是可能的。试验中发现,田间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