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杂交绿头野鸭屠宰性能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以绿头野鸭为父本的不同杂交组合的屠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指标综合成了3个互不相关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4.95%,完全反映了原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含1/2绿头野鸭血统、1/4北京鸭血统和1/4樱桃谷鸭血统的LBLY组合的杂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绿头野鸭与樱桃谷鸭杂交效果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头野鸭为父本、樱桃谷鸭为母本进行杂交,对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绿头野鸭、樱桃谷鸭和绿×樱F1代杂交鸭的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进行了观测比较.结果表明,绿×樱F1代杂交鸭1~4周龄相对生长率较高,8周龄开始相对生长率下降明显,10周龄仅为10%左右,各周龄体重均较绿头野鸭有明显提高;杂交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腿肌率均介于双亲之间(P>0.05),皮脂率低于双亲均值,显示出良好的杂交效果.  相似文献   

3.
白羽野鸭育种的特点 中国农科院特产所野禽场于1997年从美国引进绿头野鸭纯繁至2002年,群体中出现白羽个体基因突变种,选出突变种鸭与本群绿头野鸭进行级进杂交,产生杂交1代白羽个体种鸭与绿头鸭杂交2代,再选出白羽个体种鸭进行横交选种,提纯扶壮,进行育种,扩群。于2006年培育成了遗传性能稳定白羽野鸭的核心群,命名为白羽野鸭肉用品种。现已发展到2千余只,其特点为全身羽毛纯白色,无绿头出现,绒毛松软而保温,适于高档白羽绒服原料的需要。啄、嘴呈金黄色,黑眼珠。胴体白净,含脂肪量少,胸肌发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绿壳蛋鸡配套系最佳的配套组合模式。【方法】测定绿壳蛋鸡纯系(LK)和2个杂交组合旧院黑鸡×绿壳蛋鸡(JL)、绿壳蛋鸡×芦花鸡(LL)300日龄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并分析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屠宰性状的最佳回归方程。【结果】LL的胸深、胫围小于LK和JL,胫长反之,LK的冠高为三者中最高。LK、JL、LL母鸡300日龄活体质量均达1 700 g以上,屠宰率均达87.00%以上,全净膛率分别为53.50%、59.35%和61.39%。LL的皮脂厚最大,胸肌率高于JL,腹脂质量和腹脂率低于JL;LL和JL的全净膛率均大于LK,LK和LL的胸肌率均大于JL(P0.05)。体斜长、胫围、龙骨长等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建立了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最佳回归方程,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皮脂厚、全净膛率、胸肌率与相关体尺性状回归模型中R2均高于0.4。【结论】LL比JL、LK具有更好的肉用性能;胫围、龙骨长、胸深等可作为间接选择绿壳蛋鸡屠宰性能的指标;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通过体尺性状评估屠宰性状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美国绿头野鸭的育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绿头野鸭,俗称家驯野鸭、绿头野鸭,属瘦肉型优质肉鸭,较完整地保存了野鸭的野性和食用口味。近年来,已成为我国肉鸭消费市场的首选品种。国家农业部已正式批准200万只绿头野鸭项目。绿头野鸭是2000年由安徽省枞阳县团山种禽蛋贸易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美国引进,并向市场推广,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发。1.选雏绿头野鸭雏鸭分父母代和商品代,选雏时应按照实际引进用途选择代系。挑选雏鸭应按照性情活泼、体态匀称、绒毛整洁、腹部柔软适中、雏体饱满、叫声清亮、鸭脚温暖等标准。公母比例以1∶5为宜。2.消毒育雏室应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野生原鸡适时开发、家鸡遗传改良等提供实际指导意义。[方法]以原鸡滇南亚种(♂)分别与原鸡(♀)、茶花鸡(♀)、绿耳乌骨鸡(♀)、楚雄麻鸡(♀)不同组合的F1代(♂)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型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体型体尺、屠宰性能在不同组合F1代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绝对产肉性能和体型体尺性状来看,原鸡纯种F1代表现最差;从相对产肉性能来看,仅屠宰率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存在组间显著差异(P〈0.05)。就体型性状与产肉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而言,不同组合F1代间虽有不一致的表型相关系数,但总体表现为体斜长、胸骨长及胸围与产肉性状相关系数较大。[结论]体斜长、胸骨长及胸围为原鸡不同组合F1代产肉性能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绿头野鸭与荆江麻鸭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头野鸭(♂)与荆江麻鸭(♀)的杂交F1代13周龄的成活率为64.8%.F1代公鸭的外貌特征似绿头野鸭,母鸭似荆江麻鸭,体羽的颜色比其父母代鸭稍深,平均体重1 198.8 g,前期生长较快,10周龄时进入生长低谷期,躯干骨生长缓慢,四肢骨基本停止生长,20周龄时屠宰率为82%,半净膛率73.1%,全净膛率为65.9%,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分别为15.4%、12.1%、20.7%.结果表明:绿头野鸭(♂)与荆江麻鸭(♀)具有很好的亲合力,其F1代具有前期增重速度快,胴体品质好的优良表现,10周龄为最佳上市日龄.  相似文献   

8.
美国绿头野鸭,俗称家驯野鸭、绿头野鸭,属瘦肉型优质肉鸭,较完整地保存了野鸭的野性和食用口味。近年来已成为全国肉鸭消费市场中心的首选品种。国家农业部已正式批准200万只绿头野鸭项目。绿头野鸭2000年由我公司从美国引进,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发,枞阳县团山种禽蛋贸易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开始独家市场推广,现已具备每年提供优质绿头野鸭雏鸭、青年鸭1000万羽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秦川牛生长激素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部分体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502头2周岁左右秦川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生长激素基因上存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其与秦川牛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GH基因第5外显子中发现了2处SNPs,分别为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位点1经AluⅠ酶切后产生AA、AB和BB 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25 7和0.174 3;卡方检测显示,该位点在所检测秦川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y不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在体高、胸围、体斜长和尻长上差异显著。位点2经AflⅡ酶切后产生CC和CD 2种基因型,C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902 4和0.097 6;卡方检测显示,该位点在所检测秦川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y不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腰角宽、坐骨端宽和尻长上差异显著。第5外显子2个位点合并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双杂合基因型个体各体尺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并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高于单标记位点。【结论】组合ABCD各体尺性状数值均高于AB和CD基因型,组合ABCD可能是影响牛体尺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10.
<正>【品种介绍】绿头野鸭,属鸟纲、雁形目、鸭科,别名野鹭、大绿头、大麻鸭、大红腿鸭等,其因雄鸭头颈呈暗绿色带金属光泽而得名。绿头野鸭是由野生绿头鸭驯养而来的一种特种水禽。其在全世界分布很广,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从德国和美国引进数批绿头野鸭进行饲养,经过选育与推广,现已成为我国各地发展高效养禽业产业化项目。绿头野鸭是多用型的珍禽品种,集肉佳、味美、观赏、药用于一体。鸭肉含有人体多种必  相似文献   

11.
肉用杜泊绵羊与湖羊和小尾寒羊杂交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新西兰引进的优质杜泊绵羊为父本,分别与湖羊和小尾寒羊进行经济杂交试验.湖羊和小尾寒羊群体采用激素诱导同期发情,以杜泊绵羊鲜精进行人工授精配种.统计分析不同羊群受胎率、产羔率以及F1代杂交羔羊生长速度与体尺变化.结果表明:6月龄内杜湖杂交F1代羔羊日增重和体尺变化与同龄纯种湖羊羔羊差异极显著,杜寒杂交F1代羔羊的日增重和体尺与纯种小尾寒羊羔羊之间的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杜湖与杜寒杂交羔羊在6月龄内日增重差异极显著,但体尺变化无显著差异.初步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杜泊绵羊(父本)与湖羊(母本)或杜泊绵羊(父本)与小尾寒羊(母本)均可作为理想的杂交组合,在江苏省宜选用湖羊为母本,用于进一步培育优质肉用杂交绵羊新品系(种)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浦东鸡及其杂交后代体尺体重和肉质性状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合均具有较好的增重能力和相对理想的体尺指数,浦东鸡及其杂交后代具有适中的腹脂肪沉积,特别是2个杂交组合较好地改善了浦东鸡体型偏长偏窄和胫长偏高的不足。肉质性状测定结果显示:尽管3个组合在胸肌pH、胸肌肉色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在胸部皮色(黄度)方面浦东鸡纯繁组合和浦东鸡与石歧杂杂交组合有明显优势,在肌肉嫩度方面鹿苑鸡和浦东鸡杂交组合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01,(12)
野鸭是多种野生鸭的通称,目前人工饲养的主要是绿头野鸭。野鸭适应性强,性情温顺,易饲养。成鸭可放养在野外采食,比家鸭省饲料,成本低,周期短,饲养80~90天即可作肉用仔鸭上市,经济效益高。野鸭在饲养管理上基本与家鸭相同,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其关键技术必须掌握。1.营造适合野鸭生活习性的饲养环境为了使野鸭在家养  相似文献   

14.
龙家锐 《农村百事通》2010,(10):40-42,77
1.卡基·康贝尔鸭.卡基·康贝尔鸭是著名的蛋用型鸭种.由英国的康贝尔氏用当地鸭与印度跑鸭杂交,其杂种再与鲁昂鸭及野鸭杂交育成.康贝尔鸭有三个变种:黑色康贝尔鸭、白色康贝尔鸭和卡基·康贝尔鸭(即黄褐色康贝尔鸭).我国引进的是卡基·康贝尔鸭,绍兴鸭配套系中含有该鸭的血统.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不同杂交组合生长发育的差异,以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为母本、以萨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分析萨白F1、波萨白F2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F0 60日龄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波萨白F2各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F0(P<0.05);波萨白F2各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萨白F1,萨白F1各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F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间,波萨白F2、萨白F1各日龄体尺指标均高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F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羊的体尺数据随着日龄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该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羔羊体重、体尺等早期生长发育性状,为培育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肉用品种(系)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贵妃鸡的肉用开发价值以贵妃鸡为父本麒麟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探索对12 周龄F1代杂交 鸡进行体尺性状屠宰性能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院12 周龄F1代杂交公鸡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均显著高于 母鸡F1代杂交公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心脏重极显著高于母鸡腿 肌率,翅膀重显著高于母鸡而皮脂厚却极显著低于母鸡其余指标公母差异不显著。屠体性能与体尺性状绝大多数 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并确定了相关指标的回归方程为通过活体的体尺测量结果预测屠体性能指标提供一定 的理论依据同时试验结果表明F1代杂交鸡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研究了杂交早稻亲本及所配杂交早稻组合12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米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除米粒长、长/宽、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亲本间差异较小外,其余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的亲本间差异较大.杂交早稻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其表型值之间的两两相关除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为负相关外,其余9个米质性状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各双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之和与其F1表型值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亲本12个米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差异除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外均较大,各杂交早稻组合米粒长、长/宽和蛋白质含量的SCA差异较小,垩白粒率和胶稠度的SCA差异较大,其余米质性状的SCA差异居中.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SCA效应值与其竞争优势之间均呈两两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杂交稻亲本各米质性状配合力分析结果,认为株1S与T98A为目前较好的优质不育系,早恢1号和早500为较好的优质恢复系.  相似文献   

18.
‘绿岭’核桃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绿岭’核桃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规律,在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以‘绿岭’ב辽宁1号’、‘辽宁1号’ב绿岭’、‘绿岭’ב绿早’、‘绿早’ב绿岭’、‘绿岭’ב清香’5个杂种群体为试材,将果实性状解析为13个单位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杂交组合核桃坚果性状的变异系数中,缝合线高度的变异系数都是最高,在29.42%~39.10%之间,其中‘绿岭’ב清香’的变异系数最高,达39.10%;青皮果单果重、坚果单果重、单仁重、壳厚、缝合线高度和横膈膜厚度这6个性状,除‘绿岭’ב清香’杂交组合的坚果单果重和单仁重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88%以外,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各组合间坚果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比较分析,13个性状中缝合线高度的遗传力最高,在0.99~1.00之间,青皮果横径最低,在0.04~0.75之间;不同杂交组合核桃的坚果形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单仁重与青皮果单果重、青皮果侧径、单果重、坚果纵径、坚果侧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90,0.991,0.970,0.991,说明这5个指标对单仁重有显著正面影响;单仁重与青皮果纵径、青皮果横径、坚果横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954,0.995。  相似文献   

19.
介绍美国绿头野鸭鸭疫里默氏菌病的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方法,并总结其防制措施,以为美国绿头野鸭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林麝体重、体尺进行主成分分析以评估其生长发育和表型性状选择。【方法】选用初生、1周龄、1月龄、1岁龄和4岁龄5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40只林麝,测定其体重、体尺(额宽、头长、耳长、脊柱长、胸围、肱骨长、大腿长和小腿长),并对测定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林麝体重和体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在不同发育阶相关性存在差异。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特征向量:初生时,提取到1个主成分;1周龄时和1月龄时,分别提取到2个主成分;在1岁龄和4岁龄时,分别提取到3个主成分。【结论】林麝体重、体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不同发育阶段相关性和主成分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阶段林麝体重、体尺性状的选育,应该计算不同阶段性状的主成分,作为综合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