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1985年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巢湖地区根据农业部门连续6年的定点试验研究和抽样调查分析,因地制宜地采用复、套、插种等办法,示范推广了油菜——西瓜——晚稻、油菜——早稻——番茄、春马铃薯——早稻——双晚、早稻——白菜——大蒜、番茄——晚稻、早稻——荸荠、席草——晚稻、早稻——蔬菜、早稻——豆类、春玉米——晚稻等10种水稻、经济作物轮作方式(以下简称稻经轮作方式)。在不占用粮食耕地的情况下,利用水稻前后茬发展了17.49万亩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占同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5.7%,有效地解决了沿江老商品粮区粮经争地的矛盾,实现了粮经  相似文献   

2.
早稻适时适度晒好田是早稻高产栽培重要技术之一,“增效靠改制,谷好靠晒田”就是这个道理。晒田要求在水稻对水分不太敏感时期进行为好,具体而言早稻晒田要把好如下“五关”。  相似文献   

3.
<正>早稻适时适度晒好田是早稻高产栽培重要技术之一。"增效靠改制,谷好靠晒田"就是这个道理,而晒田原则上要求在水稻对水分不太敏感时期进行为最佳时期,具体而言早稻晒田要把好如下"五关"。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构建了水稻产量差定量化研究模型,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差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中稻、晚稻的潜在产量、高产试验产量、品种区试产量和大田平均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其中大田平均产量与品种区试产量间的产量差(GV)分别为2 024、1 455和1 835kg/hm2;与高产试验产量间的产量差(GE)分别为3 864、5 196和4 601kg/hm2;与潜在产量间的产量差(GM)为9 990、15 135和13 246kg/hm2,区内水稻产量提升空间较大。早稻、中稻、晚稻不同层次产量差在各省份间的分布差异很大;同一省内,同一层次产量差在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间的表现也不同。但从整个区域来看,GV:早稻>晚稻>中稻,GE和GM均为:中稻>晚稻>早稻。因此,发展双季稻,恢复双季稻的面积是短期内提升该区水稻总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定义水稻主栽品种及主产区的基础上,对近5年湖南6类水稻主栽品种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集聚度差异显著,常规早稻常规中稻常规晚稻杂交晚稻杂交早稻杂交中稻;常规早稻、常规中稻、杂交晚稻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杂交早稻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杂交中稻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常规晚稻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各主产区集聚度差异明显;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面积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少数水稻主栽品种具有季别广适性;水稻主栽品种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现象;提出了优化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耕作制度的演变与水稻害虫的演替三十年代初期,苏州地区以中秋稻为主,其后沿江沿湖滩田相继开垦,引种早稻,形成混栽局面.解放后至1956年,东部和东北部以种植中稻为主,西部、西南部中秋稻和晚稻并存.1956~1959年间,水稻改制,中稻和中秋稻先后淘汰.1962年后,全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以晚稻为主的稻区.1968年起,大力发展双季稻和三熟制,到1976年双、三熟制达水稻总面积的86.11%.1977年后布局有所调整,至1980年双、三制下降为水稻总面积的69.4%;同时从1977年开始推广单季杂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耕作方式是影响稻田土壤物理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双季水稻免耕(NT)、双季水稻翻耕(MP)、双季水稻旋耕(RT)、早稻旋耕-晚稻免耕(RT–NT)和早稻旋耕-晚稻翻耕(RT–MP)5种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双季稻植株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表现依次为早稻MPRTRTNTRT-MPNT,晚稻MPRT-MPRTRT-NTNT。其中,早稻各生育时期,MP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和穗干重均高于其他处理,均表现为MPRTRT-NTRT-MPNT;晚稻各生育时期,MP、RT-MP处理植株根系、茎和穗干重均显著高于NT,均表现为MPRT-MPRT-NTRTNT;MP、RT、RT-NT、RT-MP处理早稻产量比NT分别增加681.3、395.9、248.1、210.0kg/hm~2,晚稻产量比NT分别增加880.3、495.5、99.1、710.1kg/hm~2。说明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以土壤翻耕和旋耕方式下水稻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作物产量的气候分析。本文用中山县历年气候资料和水稻产量,采用正交多项式进行摸拟,求得产量时间趋势方程式: 早稻y(X)=157.8 14.4x 晚稻y(x)=252.2 7.6x 气候产量y’t是实际产量yt与趋势产量y(x)之差,即y’t=yt-y(X)。 气候年景分析:丰收年、平产年、欠收年(早晚造累加计)的频率为40.0,10.0、50.0%,其中全年丰收和欠收的频率为16.6、23.3%。欠收年的减产幅度大于丰收的增产幅度。晚稻大于早稻。气候要素日照Q,积温∑~t、降水R与水稻产量的复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准。 分析表明,降水越多、日照越少,水稻产量越低,反之,产量越高。积温越高,早稻产量降低,晚稻产量则越高。反映了中山县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金溪县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要产业的农业大县,常年粮食生产面积73.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9.6万亩;水稻生产以双季稻种植为主,常年播种面积65.71万亩,其中早稻32.01万亩、二晚33.7万亩;常年主要农业气象要素是年平均气温18.6度、年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78天,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在该区域种植双季水稻,经常发生早稻低温烂秧及二晚低温冷害,为此,抓好早稻育秧、培育早稻壮苗全苗,促进早稻早生快发对双季稻全面增产增收至关重要。根据近年来金溪县水稻生长表现及农事操作习惯,笔者对金溪县早稻育秧环节提出以下注意事项,供广大水稻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气象条件对龙门县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0年龙门县水稻生长发育期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稻生育期气温偏低且寡照,降水前期少后期偏多;晚稻生育期气温偏高,在抽穗至成熟期时偏低,降水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日照整体偏少。2010年气象条件较适合水稻生长,对早稻的不利影响大于晚稻。  相似文献   

11.
改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秈稻改粳稻,江西还提出了中稻改早稻,并在早稻收割后,再种秋季早地作物的办法。实行改制后,是否会增加水稻虫害的发生呢?对于这个问题,各人的看法不一样,各个地方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律,有些地方,实行改制后,虫害显著减轻,获得了丰收;有些地方,虫害加剧,特别是螟虫,在个别改制地区,晚稻满田都是白穗,弄得颗粒无收。笔者对于这个问题,曾经作过考察,现在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和讨论。首先谈谈单季改双季和间作改连作对于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湖南近10 年水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以2001 ~2010 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 CDI) 、波动指数( VI) 为主要指标,对全省各主产区近10 年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湖南省水稻、早稻、中稻及一季晚稻、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优质一季晚稻、优质晚稻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集中度指数排序存在差异,但波动指数排序相同; 明确了各主产区中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区、相对稳定区、波动区。[结论]为优化湖南水稻生产布局,促进水稻生产集聚发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温岭市早稻生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是温岭市重要的一季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早稻生产,对促进全市水稻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温岭市早稻生产实际出发,回顾了近年早稻生产主要变化,分析了当前早稻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稳定发展早稻的对策措施,以促进全市水稻生产的全面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直播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直播栽培是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和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项省工、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属于重点推广的轻型栽培技术。桐浦乡1997年始就进行了早稻直播栽培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总结出了一条适合于本地区直播早稻高产栽培的成功经验。现就直播早稻栽培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日从湖南农调部门获悉,我国南方水稻第一省湖南2012年早稻丰收已成定局,“九连丰”胜券在握。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湖南早稻生产扩面明显,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读了《安徽农业科学》1964年第二期查和生同志写的《早稻秧苗基腐病調查簡报》一文,引起笔者一些感觉,提出来与查和生同志商榷。水稻秧苗“白化”現象的产生,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即(1)秧苗基腐病;(2)秧苗的“冷害”;(3)水稻“白秧”。1963年,貴池县大面积早稻秧苗发生的是否基腐病,还值得討論。(一)从塑料薄膜育秧看基腐病的发生:1964年,我站在浮山公社姚头生产队进行薄膜育秧試驗。試验资料表明:当膜內温度下降后一至一点五小时內陡增摄氏七至十度时,秧苗有发生基腐病的可能性。如4月6日秧苗正逢三叶期,株高十二点三厘米,秧龄长九天时,因大风而揭膜,7日清晨最低  相似文献   

17.
种子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求杂交水稻早稻品种在全州县区域范围适应性特点,2016年全州县安和镇承担了县农业局分配的早稻杂交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确定了全州县范围早稻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主推品种,为全州县早稻杂交水稻生产用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早稻秧田施用水稻苗床调理剂(粉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早稻秧田施用邵阳市大祥果树蔬菜研究所生产的水稻苗床调理剂(粉剂),能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改善水稻经济性状,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和能值分析理论,构建经济效益指标和生态经济效益指标,对江西省水稻(早稻和晚稻)、棉花、油菜种植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比较了单位面积作物成本构成,构建了净利润(Rev)和净利润率(Prof)两个经济效益指标;生态经济方面,分析比较了单位面积能值投入产出构成,构建了能值投入率、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宏观经济能值等四个能值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稻、棉花和油菜等作物的生产成本占主导地位,价格因素是影响种植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主要是以生产物资费用为主,而棉花和油菜以人工费用为主。从产值和收益来看,Rev大小为棉花>晚稻>早稻>油菜,Prof大小为晚稻>棉花>早稻>油菜。水稻、棉花和油菜种植系统对自然更新资源的依靠程度较低,系统的维系主要依赖于外部购买能值的投入,其构成与生产成本构成是一致的。水稻、棉花和油菜等作物的种植系统能值投入率比较高,大小为棉花>早稻>晚稻>油菜,能值产出率:油菜>棉花>晚稻>早稻,造成生态环境压力为晚稻>早稻>油菜>棉花,宏观经济能值大小为油菜>棉花>晚稻>早稻。结果表明,江西省水稻、棉花、油菜种植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系统,主要依赖购买能值,但是系统产出率不高,其环境压力也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江西水稻、棉花和油菜等主要作物种植系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桃源县人民政府合作进行的“桃源县稻田改制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于今年七月五日由湖南省科委主持,在桃源县通过了技术成果鉴定。 桃源县稻田改制研究,是根据1978年“桃源综合考察”提出的问题,于1979年开始,在该县农业综合实验基点——茅草街公社观山大队和全县五个模拟试验基点及一个区三个公社(乡)的示范片上进行的。试验依据水稻生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在全县建立的不同类型生态观测点,对水稻的生育进行定位系统观察和定性、定量分析,找出了“水稻生育期的年活动积温(含晚稻齐穗安全温度)”、“水稻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