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由监管走向主动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该文分析了吉林省白城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背景,提出了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和整治项目布局,论证白城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入产出情况,提出了科学规划、分等定级、目标管理、融资渠道和信息化管理5个方面的耕地质量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永登县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仅占永久基本农田的29.88%,高标准农田建设形势紧迫。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对永登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按灌溉农业区、旱作农业区两大类型,分别从田块整治、农田地力提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方面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措施和标准要求,以期为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现统计的耕地资源中,大部分均是产值不高的中低产田,且普遍存在着使用不充分、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等情况。因此,加強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合理制定耕地布局、优化农田基础设施对于提升粮食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选择了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业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使用合理科学的统计方法计算出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综合分值,分析了蚌埠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松原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条件,我国入世后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松原市国土资源局率先在松原市建设6万多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调查,阐述了松原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提高耕地质量的现实意义、区域布局、建设标准,以及具体的组织措施,可给其他地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带来启发,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标准基础农田建设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核心部分,按照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的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等区域,开展相关的土地整治工作,通过规划设计的方式建设集中性较高、基础设施完善、产量较高、稳定性较好、生态性良好的基本农田,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土地利用率与质量,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以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成果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及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背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评价。借鉴美国LESA评价方法,进行自然质量与立地条件两方面的指标的选择应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建设设施完备、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建立协调发展的高产农田;并全面展开建设,以提升农田综合质量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积极探索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有效路径。本文在介绍溧水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经验做法及永久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享了溧水区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主要措施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的质量与数量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率,推进粮食高产量、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要提上议程并贯彻实施。本文以广东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实际行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建设高标准基础农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关注和资金的大力投入,开展土地整治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也是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讨近几年国家在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其中汲取到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在以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注重质量、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本研究选择湖北省赤壁市作为研究区域,从自然质量、空间布局、建设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组合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区研究。通过评价结果,将赤壁市基本农田划分为优先整治区域、次优整治区域、全面整治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可为赤壁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高标准农田作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和新生事物,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存在着模糊、界定不清的问题。对高标准农田相关概念、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剖析,可供相关设计与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省仪陇县为例,解析了丘陵山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原有田间基础设施薄弱;现有丘陵山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体系不健全;土地权属调整困难;新建项目区耕地质量不均衡,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增加;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提出了解决对策:从政治保障、经济支撑、科技带动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合力,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预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14.
从确定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区域分布的角度出发,构建包含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粮食生产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条件5个方面、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整治和需全面整治3类区域进行划分,为延边州科学规划、高效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共31 359.67 hm~2,分布在敦化市和安图县;稍加整治的基本农田存在一些不足,面积为70 093.97 hm~2,主要分布在敦化市、安图县、延吉市等县市;需全面整治的基本农田则应在田、水、路、林、村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整治,面积共197932.92 hm~2,在全州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5.
从广东省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综合选取耕地连片程度、地方财力支持、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整治潜力4个因素,构建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以综合评价得分大于50分的县(区)作为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计40个,其中珠三角平原区16个、粤东沿海区9个、粤西沿海区10个、粤西北山区5个,并分别提出这4大区域基本农田重点区域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贵溪市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耕地综合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贵溪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综合指数模型在GIS平台上实现指标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并根据测得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的要求划定贵溪市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加权指数和模型计算得到的贵溪市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58.51,97.78],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综合指数为81.89,耕地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通过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布局调整优化,贵溪市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5 413.25 hm2,基本农田综合质量分值较调整前增加了5.58。该研究可以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通过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测度、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古路镇耕地进行分析评价,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并根据各项目区主要发展障碍明确项目建设模式及方向.研究表明:(1)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指数介于0.261 8~0.798 6之间,空间稳定性指数介于0.439 7~0.999 9之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空间稳定耦合协调度较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在空间上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划分为优先划定区、重点建设区、后备调控区和生态缓冲区等4个总体分区和19个详细分区,依据资源禀赋确定产业兴旺—集约高效、提质增效—产业培育、补齐短板—整合资源、生态宜居—环境整治等4个发展模式;(3)古路镇耕地资源总体上呈现"西优东劣""南退北稳"的空间格局,应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重视生态保护;(4)现行规划中古路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位于优先划定区和重点建设区,布局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中,习总书记率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底已经实现全国脱贫。202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对于摆脱贫困的县,设立5年过渡期,进一步让广大农村人口切实感受党中央为农村谋发展、促和谐的伟大决心。国家近年来大力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调研依然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乡村振兴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及有关思考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预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西省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虽然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但近年来基本农田在数量上减少,在质量上降低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和自然灾害损毁四项是山西省基本农田减少的原因。对影响基本农田减少因素的预测性分析表明,今后,尤其是2010年后,采空塌陷和非农建设占用还将持续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趋向缓和,人口自然增长速率放缓与城镇化加速,土地开发复垦力度加大,都将有利于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的形势将有所好转。最后提出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即强化规划控制手段,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应用有效经济手段,适当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徐搏  李淑杰  王雨虹  张帅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28-10530,1053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位置的选择是落实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长春市域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长春市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并定量筛选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规模1 072 026 hm2,其中限制建设区面积359 183 hm2,主要限制因子为黑土流失;依据2011年长春市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源禀赋和产能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涉及56个乡镇,总面积规模679 643 hm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1 ~ 2015年长春市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5 800 hm2,万亩(667 hm2)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 566kg/hm2,农民新增平均纯收入1 052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