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浙江省近10年来的产业节水效应分析表明,用水效率的提高成为近10年来区域产业用水总量不断下降的主导因素。"十二五"期间,由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在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指标控制下,建立产业节水效应优化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未来5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节水效应的主体。适当降低第一、二产业比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挖潜农业灌溉节水潜力,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用水效率的提高,将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用水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2.
干旱灌区的用水结构均衡度关系到整个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选择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的兵团大型垦区——石河子垦区为研究典型区,根据垦区1988-2011年的各用水情况,利用信息熵理论分析了垦区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利用及Hurst系数判断其趋势持续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灌区用水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垦区的用水结构熵值总体处于均衡度较低水平,其用水结构信息熵值均不超过0.5,这与兵团垦区农业用水比重过高,行业间用水不均衡的现实情况相符合;(2)垦区用水结构信息熵值呈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其近30年来新疆兵团垦区水资源分配农业用水进一步下降,工业、生活用水、生态用水比例进一步提高,用水结构向趋于均衡的结构发展,符合新疆绿洲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3)以节水技术及产值为主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用水结构演变过程起主导作用,且社会经济因素、气候变化因素及水资源因素对灌区用水结构变化的综合贡献率都达到了80%。基于上述驱动因素,最终提出调整种植结构、控制种植规模规模及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以提高垦区用水均衡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白银市被列为南水北调西线一期调水工程受水区。规划以2000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10年为近期、2015年为中期、2020年为远期三个阶段,按照现行的节水模式和方法,结合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水平进行用水状况分析,确定用水形式、用水规模,进行水资源综合平衡,体现调水规模中农业节水的成果。介绍白银受水区规划中农业节水思路、措施及需水情况,通过建立节水型农业,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资源效益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4.
漳河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漳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全面系统地评价灌区节水改造效果可为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及用水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漳河灌区2000-2013年的工程建设及运行数据,选择灌区的作物种植、节水效益、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4个要素的11项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熵值法评价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在多年节水改造作用下,综合效益在前11年处于上升阶段,后3年处于下降阶段。通过比较灌区综合评价排序与准则层评价排序,得到灌区综合效益的主控因素为作物种植结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灌溉区域进行节水的节能潜力分析并开展相关管理对策探讨。【方法】根据上海农业灌溉系统水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特征,构建了农业节水管理分区指标体系,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上海镇域尺度上的农业灌溉区域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将上海农业灌溉区域分为4类,并讨论了具有针对性的节水与节能管理对策。【结果】(1)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的同时,需兼顾农业灌溉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以提升区域农业灌溉系统的综合效益;(2)在上海当前节水管理水平和区域水资源利用条件下,小规模分散型农业灌溉模式向规模化灌溉方式转变,对提升区域农业用水效率与用能效率的效果并不明显;(3)针对分散型小规模农业灌区实施用水与用能的价格激励机制是实现农业用水效率与用能效率共同提升的一项有益尝试;(4)针对灌溉用水与用能等生产成本占总生产成本比重较小的规模化大型农场,为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灌溉节水节能意识与动力,应加强农业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并利用水价的市场调节作用,激励其用水效率与用能效率的共同提升。【结论】基于农田灌溉系统用水与用能关系综合分析的农业节水分区研究,可以为上海及其他平原河网地区农业灌溉系统节水与节能综合效益提升提供科学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灌溉效率与增长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分析灌溉效率增长潜力是水资源科学管理、节水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存在着是否“真实节水”的争论。本文分析了农田和流域尺度上的节水内涵,解释了工程节水倾向的经济原因,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估计了农田和流域尺度上灌溉效率增长潜力。真实节水技术对于解决资源型缺水比工程型节水技术可能更为重要,但节水外部效应和补偿机制缺失,未来依然会以工程型节水技术为主导。到2020年,灌溉效率能再提高10-15%就是极为不错的政策目标。今后需要加强节水的技术和经济评价,构建综合性节水技术推广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主要河流的供水和工农业生产、生活、人畜饮水及生态用水等供需平衡以及发展潜力的研究表明,河西绿洲灌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农牧业生产用水是水的主要消耗产业,达到89.03%,且水的经济效益非常低,但发展节水农业潜力巨大.因此,必须采取树立农民的节水意识,增加节水比较效益,增强发展节水农业的内驱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作物,理顺用水机制,加强政府对节水农业的补助,建立健全发展节水农业法规,保障生态农业规范发展,加大对节水灌溉设备和器材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科技支持力度等措施来发展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节水灌溉尺度效应的深入研究,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被认为是导致农业用水效率尺度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基于田间试验或统计得到的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指标并未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针对这一问题,考虑灌区管理部门干支渠灌溉系统管理的实际需求,分析了中等尺度区域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过程,首次提出了农业用水效率考核新指标"千公顷灌溉取水量"的概念,给出了相应的计算依据、方法及适用条件。经湖北省漳河灌区千公顷典型区域水平衡试验观测与模拟模型计算,论证了回归水利用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中的重要作用,表明"千公顷灌溉取水量"作为我国中等尺度区域特别是南方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农业用水效率考核指标,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的农业用水效率较低,为了解决16亿人口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工农业发展用水的需要,掀起一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革命势在必行。这场革命的重点主要包括:转变水资源供需观念,由供水管理演变为需水管理,改变单项技术为综合技术,加强多部门联合,充分发挥农民的节水积极性,节水设备和服务产业化。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技术途径是:减少无效蒸发,调整种植结构,开发培育节水高产品种,推广节水高产施肥、培肥技术,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制度,积极发展农业节水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塔里木河流域46个县(市) 2015-2020年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和Tobit模型分析流域内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虑了水污染的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态用水效率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整体不高;流域内兵团各市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农业生态用水效率相对较高,其中又以阿拉尔市和若羌县为最高,达到了现有技术水平下的最优状态,效率值为1,而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的农业生态用水效率相对较低;农业生态用水效率值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和西部边缘,研究时段内效率值分布重心呈现出自中部向西南部演进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水价、经济发展水平、节水灌溉技术等因素对流域农业生态用水效率的影响显著,水价越接近供水成本,对效率的提升贡献越大,节水灌溉技术和地膜应用越广,农业生态用水效率越高。研究的政策含义表明:应继续在流域内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除了普及滴灌设施以外,在条件适宜的区域可采用地膜覆盖来减少蒸发;应持续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用水价格,合理设置阶梯水价,积极探索水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1.
模拟省区间粮食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基础上,从节水效应和对区域用水效率的改变2方面评价虚拟水流动对中国农业用水的影响.粮食虚拟水呈由北向南流动的总体格局,其中黑龙江与吉林贡献了虚拟水输出量的69.1%,广东、浙江、福建及上海占流入总量的56.2%;虚拟水在全国范围内节约了199.4亿m3的水资源;虚拟水流动提高了全部输入区的单位产品耗水(WFP)和用水量(WUP)和主要输入区的WFP,降低了除黑龙江、吉林之外所有输出区的WUP和WFP.各省区应根据自身状况和在虚拟水流动中的地位制定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策略.其中,东北粮食主产区应从区域视角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天津市高度重视工业节水工作,在工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的同时,天津市工业取水量不增反降,说明天津市工业节水成效显著,水的利用效率高。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的CCR和CCGSS模型,对2006年天津市4个工业企业的6个节水项目进行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工业节水项目比生活节水项目有较高的效率,工业节水效益较好。其结果可为节水及其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是评估区域用水水平和节水成效的基础工作,对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评估区域用水效率水平、克服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构建了基于博弈论思想组合赋权的云模型,从综合、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效率4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以金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18年用水效率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金华市全市和下辖9个县(市、区)的用水效率均处于"效率较高"状态,与物元分析法的评价结果相一致,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为金华市推进国家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工作和相关规划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农业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多元化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分析农业龙头企业节水管理模式,探索现代节水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以沙雅县渭干河灌区调研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探讨其生产经营的基本规律、要素配置与利益目标,揭示农业龙头企业进入产业链上游环节的驱动原理,思考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对传统节水管理模式的调整与治理行为转变。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产业纵向一体化对实现现代节水管理标准化、市场化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节水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实现产业链效益增长,从而形成农业产业链中的链式效应。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经营推动高效节水技术应用与推广具有示范意义,可以成为周边其他地区借鉴样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间水资源量差异较大,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为准确预测用水结构,基于2004—2018年数据,采用信息熵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从我国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经济区中选取吉林、浙江、山东、湖南、四川和新疆6个省(自治区)的用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水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山东的用水结构均衡度呈递增趋势,其用水结构愈来愈趋于合理,而新疆的用水结构均衡度持续偏低,其他4省均无明显变化;用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节水技术、水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维护。最后,从产业结构、农业节水、生活用水、环境维护用水多元化等方面为优化用水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节水措施对地下水涵养的作用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经校验的水平衡模型,通过调整灌溉满足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探讨了不同农业节水措施对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的作用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水文年型下,降低灌溉满足率及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都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且降低灌溉满足率对减少地下净开采量的作用更为显著,有利于区域地下水涵养。在参数取值范围内,地下水净开采量对灌溉满足率的敏感性较大,而地下水补给量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敏感性较高。与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相比,对资源性缺水区域,采用先进节水技术,适度降低区域灌溉满足率,对促进水资源持续有效利用及加大地下水涵养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完全分解模型的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安徽省用水变化驱动效应,采用完全分解模型,从人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结构变动4层面对用水变化驱动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对用水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是用水增加的主导因素,2001—2014年,共贡献了472.26亿m~3用水,增量效应高达819.75%;(2)人口、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用水变化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技术进步因素最显著,2001—2014年,技术进步共减少用水333.87亿m3,减量效应达到579.53%,结构变动因素次之,考察样本期,共减少用水量78.4亿m~3,减量效应为136.09%,人口变动因素影响不大,减量效应仅为4.13%;(3)在人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结构变动因素共同作用下,年均增加用水4.43亿m~3,若按惯性发展模式,2020年用水将增至298.67亿m~3,远超政府设定的270.84亿m~3红线目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积极对传统工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强化第三产业节水型器具推广,着力提升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吉白茶是浙江省安吉县特色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探究浙江省安吉县茶园格局动态变化规律有利于区域茶产业的优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安吉县2012、2016和2020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拓展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对浙江省安吉县2012—2020年茶园格局进行了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性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0年安吉县域茶园格局动态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从转移数量和空间分布来看,2012—2016年茶园土地转移数量极少,茶园面积基本稳定,空间分布较为零散;而2016—2020年茶园面积明显增长,新增茶园分布相对集中。从转移过程来看,2016—2020年较2012—2016年更为强烈,转移数量显著增加,转移过程导致茶园空间分布更为集中。从转移类型来看,2012—2016年茶园主要转为耕地,几乎无转入,转移类型较为单一;而2016—2020年,茶园主要转为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转入主要是林地、耕地和园地,转移类型多样。以上结果明晰了浙江省安吉县2012—2020年茶园格局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为区域茶园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何兰兰  陈秉谱  刘洋 《农业工程》2021,11(8):141-147
以甘肃省陇西县家庭农场为研究主体,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科技效益构建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其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效益排名中,经济效益最强,生态效益最弱,学历、经营模式、社会化服务等要素越优化其综合效益越高。经济效益中,成本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得分较高,效益较好,但土地产出率与农产品商品率较低,资金、劳动、土地问题是影响其效益的主要因素。社会效益中,社会贡献、区域示范较好,但带动户数与其他主体利益联结程度、顾客满意度不足,品牌效应与销售渠道是抑制其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生态效益中,农业废弃物有机利用较好,但在节水灌溉和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方面效益不明显。据此,提出加强农场主培训、完善信贷服、改变经营模式和实施品牌战略等途径突破发展瓶颈,促进陇西县家庭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