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郑永祥崔相富吴道圣杨胜利陈绘画关键词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抽样技术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属膜翅目(Hymenoptera)、扁叶蜂科...  相似文献   

2.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空间趋势面分析方法对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的数量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创建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空间数量分布的BP网络模型和三次趋势面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BP网络模型模拟不同空间位置的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数量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当隐层神经元数为12个时,其平均模拟精度为96.90%,预留的20组样本的平均预测精度为92.35%;而三次趋势面模型的平均模拟精度为93.01%,预留的20组样本的平均预测精度为93.24%。  相似文献   

3.
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杉林中和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浙江、四川、湖北、福建等省柏木、柳杉产区成灾,导致中幼林乃至上百年大树被害致死。自1991~1997年间进行了鞭角华扁叶蜂自然种群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林间幼虫期逐期残存率占期总和的60.4%,回归系数r值0.9629,b值0.6559,其中,危害期幼虫回归系数b值0.5673,滞育幼虫b值0.3409;卵期b值0.3027,r值0.7  相似文献   

4.
鞭角华扁叶蜂发生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地研究柏木鲜叶量,鞭角华扁叶蜂幼虫种群食叶量及各虫态种群数量幼态变动的基础上,利用柏木的失叶量2估计鞭角华扁叶蜂入土老熟幼虫虫口密密,进而预测来年的发生量,结果表明,利用柏木失叶量预测发生量,预测准确达90%。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的虫口密度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创建了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虫口密度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已知种群密度观测值估计其他空间位置上的未知种群密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巴东县柏木鞭角华扁叶蜂的综合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鞭角华扁叶蜂危害柏木的危害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研究应用建立健全测报网络、营林措施防治、化学防治、生物和物理防治、加强科研和防治技术推广、多元化防治筹资机制等措施综合防治柏木鞭角华扁叶蜂。通过综合治理,改变治理区内的生态环境条件,培育柏木自身抵御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鞭角华扁叶蜂测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杉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自1987年在仙居萍溪林场发现小面积柏木受害后,至1989年迅速扩展到164ha。本文在摸索鞭角华扁叶蜂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利用物候、农事及根据蛹化率、孵化率分别与日期回归方程所确定的期距法进行害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参照其它森林害虫繁殖量计算方法,并根据上年老熟幼虫虫口密度基数进行幼虫发生量预测预报。为防治鞭角华扁叶蜂为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鞭角华扁叶蜂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5年的观察研究表明:鞭角华扁叶蜂幼虫平均食叶量为3.64g/条;柏木鲜叶量(W)与柏木胸径(D)关系呈=2576.9636e^0.129549D。确定柏木失叶强度18.3%为防治指标,胸径为10、12和14cm柏木鞭角华扁叶蜂防治指标分别为474、614和795头/株。  相似文献   

9.
鞭角华扁叶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角华扁叶蜂严重为害柏木林分。在综合防治技术上,总结出以预测预报为依据,结合防治指标划分防治区域,并以化学防治为应急,生物防治、天敌保护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技术,是防治鞭角华扁叶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由浙江省台州地区科委主持,于1991年12月8日对仙居县林业局崔相符等同志承担的“鞭角华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课题”在仙居通过鉴定。鞭角华扁叶蜂是危害柏木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在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发生严重,柏木受害很大。本课题组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摸清了生活史、生活习性、危害程度等,并观察了其天敌对害虫  相似文献   

11.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衫的重要害虫,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变为预蛹越夏、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林间防治采用3Y-35型喷烟机,5%溴氰菊脂1份和柴油20份的混合剂雾化熏杀1~4龄幼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柏木种子雨在8月底开始降落,10月达到顶峰,翌年5月结束,历经9个月左右。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10~11月的种子雨量占全年的67.5%。种子雨时间变化格局差异极显著,而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差异。种子雨中柏木种子的年均密度为5 982.2粒.m-2。63.4%的柏木种子直径大于2.5 mm,构成了柏木种子雨的主体。由于这一级别柏木种子的萌发能力较强,因此三峡地区柏木林的更新能力强。柏木林中非柏木种子的种子雨每年主要发生在1月和5月,形成2个高峰,年均种子雨密度为1 842.8粒.m-2。土壤种子库中柏木种子的平均密度为608.8粒.m-2。柏木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垂直分布格局差异极显著。0~2 cm土壤层所分布的柏木种子占种子库中柏木种子的80.49%。其它土壤层次所含有的种子比例很低,且萌发能力较低,因此,柏木林的更新主要依赖于表层土壤种子库的种子。柏木种子在种子库中的水平分布格局虽然随坡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差异不显著,表明整个柏木林的更新能力在水平格局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12个柏木种类引种栽培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墨西哥柏、危地马拉、湖南墨柏在胸径与冠幅上明显高于四川柏木和本地南漳线柏,四川柏木在树高上却高于本地和墨西哥柏,12个参试柏木材积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危地马拉、湖南墨柏显著高于本地南漳线柏。与本地柏木相比较,墨柏表现最好,四川柏次之,美国花柏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测定 Bt菌液对鞭角华扁叶蜂的胃毒毒力的基础上 ,进行了 Bt菌液单用和与 2 .5 %溴氰菊酯乳油混用防治鞭角华扁叶蜂 Chinolyda flagellicornis(F.Smith)的研究。室内生物测定表明 Bt菌液对鞭角华扁叶蜂有着较高的毒力 ,它的 L C50 值为 91 3 (稀释倍数 ) ;Bt菌液和溴氰菊酯乳油的混合使用存在着增效 ;林间试验的防治效果经济指数表明 ,Bt菌液和 2 .5 %溴氰菊酯乳油在混合药液中的稀释倍数分别为 5 0 0和 2万倍时 ,是最为理想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滞育期间鞭角华扁叶蜂保护酶系统活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满囷  李周直 《林业科学》2002,38(4):100-104
用保护酶活性测试盒测定了鞭角华扁叶蜂幼虫期及预蛹滞育期间机体内保护酶系统的活力。结果表明 ,幼虫体内SOD和CAT活力与虫龄呈正相关 ,POD活力与虫龄呈负相关。同幼虫期比较 ,滞育预蛹体内 3种保护酶的活力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其中SOD和CAT活力的变化表现出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 ,而POD活力受气温的影响较大。雄性预蛹体内 3种保护酶的活力显著高于雌性 ,但总的代谢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柏木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峡库区柏木林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表明,三峡库区柏木林可分为11个群落类型,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规律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无规律性,这可能与库区内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