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桑盾蚧及红点唇瓢虫为材料,室内观察与田间调查相结合,阐述了红点唇瓢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该虫以成虫在树叉、树缝等处越冬。成虫耐饥,具假死性。成虫、幼虫均能捕食各种蚧态,捕食量较大,成虫日捕食桑蚧雌成虫10~25头,若虫35~70头、卵20~158粒;三龄幼虫日捕食若虫65~81头。  相似文献   

2.
榴绒蚧( 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 Kuwana )在攀西地区1年发生3~4代,以4代为主,有明显的世代重叠。大多以末龄若虫越冬,少数以卵越冬。树龄8~12年的石榴树被害严重,多以若虫、雌成虫群集于树干、枝条、果柄等部位为害,一般不为害叶片或果实。该虫在攀西地区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是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红点唇瓢虫对榴绒蚧种群数量的增加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七星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七星瓢虫控制苜蓿上豌豆蚜的能力,在实验室智能人工气候箱,于培养皿中放入其不同龄幼虫和不同头数进行培养,最后测定了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4个龄期幼虫和雌雄成虫的功能反应均符合功能反映曲线Holling-Ⅱ型;七星瓢虫雌成虫的攻击率最大,处置时间最短;同一发育时期的七星瓢虫在豌豆蚜不同密度时的捕食量差异显著;根据捕食功能反应数据,该模型预测了七星瓢虫1~4龄幼虫及雄、雌成虫对豌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是5.7、11.5、32.1、59.5、57.1和76.9头/d。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控制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能力,在实验室内采用圆盘法测定了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期掌握龟纹瓢虫控制豌豆蚜的能力。结果表明:龟纹瓢虫4个龄期的幼虫和雌雄成虫捕食豌豆蚜的数量与豌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n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龟纹瓢虫雌成虫的日捕食量最大,其次是第4龄幼虫和雄虫。模型预测了龟纹瓢虫1,2,3,4龄幼虫及雄、雌成虫对豌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6.5,20.4,32.3,71.4,58.8,80.0头。综上所述,龟纹瓢虫对豌豆蚜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茶园瓢虫类群及其优势种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中瓢虫种类较多,成、幼虫食性相似且活动力较强,是粉虱、蚧类、蚜虫等难以控制的小型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类群。如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是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幼虫和蛹期的主要捕食性天敌(?)瓢虫(Chilocorus Kuwana)具有(?)长白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蠋蝽对桑树害虫桑木虱的生物防治潜力,在温度25℃、湿度50%、光周期16L∶8D环境下,测定了3龄和4龄蠋蝽若虫对5龄桑木虱若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蠋蝽对桑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3龄和4龄蠋蝽若虫对桑木虱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较高(分别为10.709和12.359头),3龄和4龄蠋蝽若虫对5龄桑木虱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较低(分别为2.998和4.675头),蠋蝽对桑木虱成虫的控制作用显著高于桑木虱若虫。研究结果可为野外释放蠋蝽防治桑木虱提供理论依据,预期在野外桑木虱成虫发生期释放4龄蠋蝽若虫效果最佳,有助于促进桑园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豆科植物重大害虫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的猎食能力,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中[温度(24±1)℃,湿度(70%±10%),14h光照∶10h黑暗(14hL∶10hD),针对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分别设置了7个豌豆修尾蚜的密度梯度进行捕食试验,分析了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差别较大,异色瓢虫雌成虫和4龄幼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较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17.39和196.08头·日-1;处理蚜虫的时间较短,分别为0.004 6和0.005 1d。异色瓢虫各个生育阶段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寻找效应随着蚜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拟小食螨瓢虫对芒果小爪螨的控制潜能,开展了16℃、20℃、24℃、28℃和32℃恒温条件下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芒果小爪螨成虫的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为评价指标,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芒果小爪螨成螨的捕食效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32℃时达到最高,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9186和0.0221 d。以软件Surfer11.0生成了芒果小爪螨成螨密度和温度组合下的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捕食量模拟值等值线图,反映出在温度为28℃~32℃时,猎物密度为40~50头,被捕食的猎物数达到最大值。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拟小食螨瓢虫发挥对芒果小爪螨成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浙北、苏南桑园主要分布于地势低洼、河港纵横、湿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桑树受桑白盾蚧的危害较重。为了探讨桑白盾蚧的生物防治,作者于1979~1981年在浙江北部和江苏长江两岸桑区对桑白盾蚧的天敌作了调查,查得寄生性天敌9种,捕食性天敌3种。其中,捕食性的日本方头甲Cubocephalusnipponicus Endrody-Younga对各代桑白盾蚧的捕食率均较高,对第1代的卵和幼虫分别达17.4%和46.9%;对第2代的卵、幼虫和成虫分别达13.1%、57.4%和9.1%;对第3代的幼虫也可达11.2%。  相似文献   

10.
刘茂祥 《蚕业科学》1993,19(1):9-13
对桑盾蚧盗瘿蚊(Lestodiplosis pentagona Jiang nov.sp.)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桑盾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该虫为捕食桑盾蚧的天敌,幼虫捕食桑盾蚧的卵、雄蛹和雌成虫,并以幼虫、蛹在介壳下越冬。成虫日间均可羽化,以黄昏为最盛;具有趋光性和补充营养期,性比随羽化时刻、季节与地区而异,但总体上雌虫多于雄虫。幼虫耐饥,无猎物亦可化蛹直至羽化;具有趋湿性和环境引起的群集性;其分布数量与雌蚧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43。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保护条件下,对桑盾蚧的捕食率可高达93%以上,为自然状态的4倍;不同杀蚧剂对该虫的毒性不同,如柴油(原液)毒性很大,洗衣粉液(10倍)毒性较轻。保护天敌和筛选杀蚧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桑蚧壳虫(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体上的蜡质蚧壳对它的保护作用,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975~1980年间我所桑园蚧壳虫严重为害,每年都有桑树枯死,并引起桑褐色膏药病(Septobasidium tanakae Baedijn etSteinmann)大量发生。对此,我们于1976年开始分别进行了化学、物理等多种防治、但效果欠佳。1979年春发现闪蓝红点唇瓢虫(Chilocorns ahol-  相似文献   

12.
山羊蚧螨病是春季多发的一种寄生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山羊疾病之首。(一)病原特点该病病原为疥螨属的山羊疥螨,成虫身体呈圆形,黄白色。发育经历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成虫在宿主皮肤中挖隧道,并在其中产卵和孵化幼虫。幼虫也潜入皮下寄生,  相似文献   

13.
柿绵蚧又称柿绒粉蚧、柿毡蚧、柿绒蚧。近年在陕西省延安市的柿树上大发生。据调查 ,一般柿园虫果率 2 0 %~ 30 % ,重者可达 70 %~ 80 % ,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柿绵蚧以雌成虫及若虫为害柿树的嫩枝、幼叶和果实。雌成虫及若虫最喜欢群集在果实下面及柿蒂与果实相接的缝隙处为害。被害处初呈黄绿色小点 ,逐渐扩大成黑斑 ,使果实提前软化脱落 ,降低产量和品质。1 发生规律 柿绵蚧在延安一年发生 3代。以第三代的二龄若虫分散固着在 2~ 3年生枝条皮层裂缝、粗皮下及干柿蒂上的介壳中越冬。翌年 4月中下旬柿树发芽抽梢时开始出蛰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 本病是由猪疥螨寄生在猪的皮内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也称为疥癣或疥疮。临床上以皮炎和奇痒为主要特征。虫体特征与生活史疥螨在宿主的皮肤内挖掘穴道并在其中寄生。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虫体的头、胸和腹融合在一起,呈背腹扁平的卵圆形。幼虫体长0.11~0.14mm,形态似成虫,但只有3对脚,若虫和成虫皆为4对脚。雄虫长0.22~  相似文献   

15.
作者于1994~1997年在广西全州县国营咸水林场的哈姆林甜橙园对柑桔褐圆蚧进行了连续观测和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1 发生规律 褐圆蚧活动型虫态出现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有4次若虫孵化高峰期。各次若虫初见期与始盛期相距6~10天,初见期到上果(叶)固定取食为10~12天。褐圆蚧以受精雌成虫和二龄若蚧在被害枝、叶上越冬。雌成蚧产卵前固定不动,卵产于母体下。产卵结束,待大部或全部幼蚧孵化后,成虫身体便干缩死亡。产卵量与虫体大小及寄生部位不同有明显关系,虫体较大或寄生于果上的雌成  相似文献   

16.
白蜡蚧又名日本龟蜡蚧(C.japonicus Greem),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或老熟若虫越冬.此虫在江西南昌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产卵孵化若虫.近几年来,我所白蜡蚧发生危害较重,为寻找有效防治白蜡蚧的方法,在室内做了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以桑盾蚧及其寄生蜂为材料观察、研究了桑盾蚧扑虱蚜小蜂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等。结果表明:该蜂寄生于桑盾蚧雌成虫体内,其寄生率因世代、地域而存在极显著差异,以幼虫和蛹在雌成虫体内越冬。成虫全天均可羽化,但以15~18时最盛,常在夜间产卵,可行孤雌生殖,具趋光习性等习性。  相似文献   

18.
桑白蚧的防治时期以一龄若虫期最佳。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防治一龄若虫,不仅有90%以上的防治效果,而且又是桑树树体消毒的防微措施;选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洗衣粉10~30倍液防治一龄若虫,不仅防效好,而且蚕作安全。成蚧期(含冬季)用柴油石灰乳剂(柴油:石灰:水=1:1:10)或胆水原液防治,其防治效果明显,校正死亡率97.15%以上;用粘土浓泥浆涂干防治雌成虫,无论休眠期或活动期(除产卵期外),防治效果显著;亦可结合冬管树干刷白用的20%石灰浆中,加入1%硫磺粉,有一定防蚧作用;采用漂白粉、洗衣粉、粘土浓泥浆涂干等防蚧措施,能有效地保护桑白蚧优势天敌桑白蚧盗瘿蚊,从而提高捕食效率。  相似文献   

19.
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茶蚜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瓢虫是茶蚜虫的天敌,茶树瓢虫随茶蚜虫盛发而数据增多,随茶蚜虫减少而数量减少,瓢虫繁殖有二个高峰期即5月份和7月份,茶树瓢虫食性专一性较强,喜食蚜虫,瓢虫成虫,幼虫均可取食蚜虫,食蚜量平均为118头/天。  相似文献   

20.
1 猕猴桃主要害虫发生规律1 1 桑白蚧。河南省伏牛山南麓西峡县猕猴桃产区发生较严重。成虫和若虫寄生枝干 ,以口针刺入皮层内吸食汁液。一年发生 2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 ,翌年 5月产卵于母壳下 ,6月孵出第 1代若虫 ,初孵若虫爬行在 2~ 3年生枝上固定下来 ,开始分泌灰白色蜡质介壳 ,第 2代卵产于 8月中下旬 ,9~ 10月出现第 2代成虫。1 2 草履蚧。西峡县部分猕猴桃园发生较重。以若虫刺吸枝叶汁液为害 ,使树势衰弱。一年发生 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3月上中旬孵化若虫出土 ,1龄若虫不活跃 ,常在隐蔽处群居 ,3龄以后 ,气候温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