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初,我国边境广西隆安县丁当镇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疫情,此后我国17个省份71个县相继发生了疫情,死亡和扑杀禽类约1000万只,个别地区疫情扩散蔓延,在全国形成了暴发流行趋势,中央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指挥全国各地打了一场漂亮的全民禽流感阻击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11月和2006年6月,辽宁省黑山县和山西等地又大规模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给当地养禽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2.
2015年,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续在东南亚地区暴发流行,造成的损失依然严重;H5N2、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大面积暴发,给当地家禽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介绍了2015 年全球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流行特点,以期对国内禽流感的防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据农业部通报,2006年6月份,全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疫情28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2007年,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3万头,死亡8.2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4.
2004年初,我国边境广西隆安县丁当镇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疫情,此后我国17个省份71个县相继发生了疫情,死亡和扑杀禽类约1000万只,个别地区疫情扩散蔓延,在全国形成了暴发流行趋势,中央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指挥全国各地打了一场漂亮的全民禽流感阻击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11月和  相似文献   

5.
据农业部通报,2006年6月份,全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疫情28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2007年,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3万头,死亡8.2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相继暴发了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生猪疫情,最初被学术界统称为"高热病",各省畜牧局及时出台了生猪"高热病"防治技术规范,农业部也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及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2007年1月,农业部正式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2007年入夏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呈大暴发流行,传播之快,发病之高,影响之大,开创了建国以来我国生猪疫情之最,全国有26个省份同时出现了生猪疫情,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1878年禽流感首次在意大利暴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04年,禽流感疫情禽已扩展到亚洲、美洲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世界多个国家陆续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给家禽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禽流感疫情,我国家禽业、畜种业该如何发展呢?笔者提了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饲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0%左右。猪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严重制约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甚至对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如2006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2010—2011年猪流行性腹泻等的流行,均造成严重损失。自2018年8月,我国暴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至2019年4月22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29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肆虐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发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养禽业生产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对动物卫生和公共卫生构成极大威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已成为世界各国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流行,严重影响畜禽养殖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引起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6月全球通报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主要有禽流感、口蹄疫、古典猪瘟和非洲猪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继续在亚洲、非洲暴发;英国暴发低致病性H7N2型禽流感疫情;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继续发生口蹄疫疫情;格鲁吉亚首次暴发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疫情     
中国:2004年3月16日,中国农业部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新闻发言人宣布,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确诊的49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全部扑灭。截至2004年4月14日,全国无新疫情发生。日本:2004年3月9日OIE报道,在日本兵库和京都两县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受感染的为产蛋鸡,有175012只鸡死亡,销毁46585只,共有221597只鸡受到威胁。泰国:2004年3月12日OIE报道,泰国暴发一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受感染的为16月龄笼养产蛋鸡,有12只鸡死亡,600只鸡发病,共有22013只鸡受到威胁。病原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2004年3月19日泰国大城等4个府再次暴发高致病性禽…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10月,全球通报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主要有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马脑脊髓炎、猪布病、痒病、兔粘液瘤病、蓝舌病、H1N1流感、狂犬病等。孟加拉再次暴发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西班牙首次暴发H7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埃及人禽流感病例继续增加,全球高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14年全球禽流感的发生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流行特点。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续在东南亚暴发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首次在日韩以及德荷英等国家出现,引发全球广泛关注;H5N2、H5N3和H5N6等3种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也对发病国家造成巨大损失;H5N2、H7N1等多种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共存,对禽流感防控形成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猪群疫病频频发生。尤其是2002年以来,随着猪群圆环病毒病感染率的上升,猪群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威胁,2004年禽流感的流行、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东部19个省市区的蔓延,使得猪病控制难度明显上升,2009年甲型流感的暴发,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威胁着猪  相似文献   

15.
《兽医导刊》2009,(2):11-11
从农业部获悉,目前我国家禽禽流感免疫状况良好,近期不会暴发大规模疫情.从农业部通报的2008年全国秋季集中免疫工作大检查情况以及实验室实际检测情况看,禽流感免疫密度和抗体合格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总体均高于往年.由于免疫等防控措施到位,2008年我国仅在西藏、贵州、广东发生过6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家禽0.9万只,死亡0.9万只,扑杀59万只;发病数、死亡数同比均大幅下降.未发生候鸟疫情.2008年6月以来,全国也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6.
1878年意大利鸡群暴发了一种严重疾病,当时称为欧洲鸡瘟。现已知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致。此后到20世纪30年代,禽流感在意大利一直流行。德国1890年首次报道了禽流感。文献记载表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欧洲如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在东亚如中国、日本;在美洲如美国、巴西、阿根廷等都有流行。如美国在1924—1925年发生了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疫情遍及到美国的东海岸9个州,1929年再次暴发。此后禽流感在非洲、亚洲、东欧时有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全球60多个国家报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情传播范围广、发病禽种类多,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特别是流行毒株发生了明显变化,2021年1~5月以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主,此后H5N1亚型疫情逐渐增多而H5N8亚型疫情呈减少趋势,至2021年11月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形成以H5N1亚型疫情为主、H5N8亚型疫情零星发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传播快、危害大的一类动物疫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安全。从最近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疫情的发展趋势,从国际上流行情况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呈现大规模流行趋势,2003年末~2004年初越南、泰国等国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12月以来,亚洲包括中国在内有1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禽流感,上千万只鸡或病死或被宰杀,给整个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越南、泰国等还出现了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自1月27日至3月16日,我国共有16个省的49个市、县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面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的威胁,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把  相似文献   

20.
<正> 去冬今春,亚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影响了畜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更给人们带来诸多的思考。 疫情发生后,疫区的各级政府及时采取了扑杀、封锁、消毒和强制免疫等一系列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和扑灭。非疫区各级政府,采取严防严控,外堵内消等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农业部3月16日宣布,我国前一阶段确诊的49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