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国家林业新时期的森林生物灾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包括: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频繁发生;在西部为主的生态脆弱区,森林的寄主主导性生物灾害发生普遍;已入侵我国的森林有害生物逐步形成稳定生态格局的同时,伴随着国际、国内物流通径的增多和物流通量的增大,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不断增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灾害流行;森林的历史性生物灾害间歇发生的同时,次要性的生物灾害逐步演化成主要威胁;伴随都市化的高速进程,城市森林的生物灾害发生普遍且机理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林业新时期六大工程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目标需求和实现对策。进一步提出了森林生物灾害管理的三大技术体系建设及其研究任务。具体内容为:森林生物灾害的信息管理,森林生物灾害的基因管理,森林生物灾害的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2.
森林病虫鼠害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 ,是制约培育高效人工林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回顾总结林业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已往林业生产中的减灾作用 ,针对林区森林病虫鼠害发生危害此起彼伏、关键防治技术落后、预警及预测预报能力差、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以及科研与实际应用脱节严重等现象 ,分析了林区生物灾害研究面临的新挑战 ,从加强人员管理及资金投入力度、开展重大森林病虫鼠害中长期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视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等角度 ,指出了可持续控制生物灾害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梁军  张星耀 《林业科学》2005,41(4):168-176
从森林生物灾害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森林病虫害防治历史、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森林经营目标的需求出发,系统化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生态控制;定义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分析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特点、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基石;认为自然控制论和自组织理论是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基础,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技术基石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遵循的原则进行讨论,包括生态系统原则、协调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生态位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协同进化原则、林副产品安全原则、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生态系统的高功能原则(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原则;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及其适用条件进行评价。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与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相比具有多项优点,是未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森林病虫鼠害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是制约培育高效人工林以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回顾总结林业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已往林业生产中的减灾作用,针对林区森林病虫鼠害发生危害此起彼伏、关键防治技术落后、预警及预测预报能力差、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以及科研与实际应用脱节严重等现象,分析了林区生物灾害研究面临的新挑战,从加强人员管理及资金投入力度、开展重大森林病虫鼠害中长期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重视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等角度,指出了可持续控制生物灾害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承德市城市林业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障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林业是研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以便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的多种环境和社会效益.文章通过对承德市城市林业建设现状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问题和不足,为承德市城市林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技术与措施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从森林生物灾害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森林病虫害防治历史、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的需求出发,论述了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新策略一生态控制,定义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分析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及其措施进行了讨论,包括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途径——森林生态系统分析与设计,森林生态系统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监测、风险分析、预测、决策、维护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森林生态系统更新与重建;生态控制措施一立地调控措施,林分经营管理措施,寄主抗性利用和开发措施,生物控制措施(生物(源)农药、生物肥料、天敌利用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天敌昆虫),信息素控制措施,应急调控措施(以环境协调性农药控制为主,兼用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等。最后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评价,认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是未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病虫害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频发性的自然生物灾害,对森林资源和林业建设危害极大,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从根本上讲,抓森林病虫害防治,就是抓造林。在森林保护方面,“三防”(防火、防病虫害和防乱砍滥伐)工作同等重要,因此,一定要像抓防火那样抓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直接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工作要从造林抓起,需要林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8.
浅议山区森林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森林病虫害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受各种环境条件因素制约,防治森林病虫害,必须创造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成长和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与环境系统,最终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山区森林特点,笔者对森林病虫害防治谈点认识,与同仁共探.  相似文献   

9.
城市林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林业是研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城市森林在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城市林业的起源、功能与作用等,并论述了城市林业与其它学科间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当前城市林业的研究热点,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了城市森林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详细讨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框架体系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并比较分析了各项服务功能的不同价值评估方法及相关研究情况,最后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为原因等,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森林景观破碎,生物多样性下降,使得林业生物灾害年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害严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危害加剧。  相似文献   

12.
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07,自引:1,他引:107  
王木林 《林业科学》1995,31(5):460-466
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设、经营、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设施。它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城市林业生态系统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听子系统,它广泛参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高效利用,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系统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了雨雪冰冻灾害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灾后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分析,并提出了雨雪冰冻灾害后竹林生态系统调控及病虫害控制一些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林业的效益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一个自我循环的“自给自足”体系,而必须依靠系统外的其它生态系统调节,供应和补充,人为的输入,满足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需要,以森林为中心的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正在改变和加强着城市中人工控制的自然部分的调节作用。本文试图分析林业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的效益,揭示发展城市林业的重要性;并从实际出发,对城市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5.
Metropolitan Manila, the capital region of the Philippines, initiated urban forestry projects to showcase it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Metro Manila was once a part of a tropical mangrove forest dominated by small trees locally called nilad (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e). The fast-paced urbanization transformed the original ecosystem into a bustling metropolis subjected to environmental decay.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forestry is one of the interventions sought by the government to mi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us, the concept of participatory urban forestry was formalized in 1988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However, it was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70s that the idea of exerting collective effort in greening Metro Manila started through the Green Revolution, with the primary motive of uplifting the economic condition of the people rather than on ecological enhancement. The project was forced on the people to plant vegetables and fruit trees with less emphasis on forest trees species. Although the project was not successful,the government realized that the citizenry could be a great partner for a collective worthwhile undertaking.  相似文献   

16.
The Luntiang Kamaynilaan Project (Metro ManilaGreening Project) launched in 1988 planted trees inmajor thoroughfares, center islands, school premisesand other idle public lands, was basically a governmenteffort. When the funds ran out, the project also fizzledout. In both projects however, it is evident that the keyfactor is peoples participation.Gaining lessons from the past two projects, thegovernment established a collaborative effort of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TheCl…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维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三维绿量的测算是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研究和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 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主要在进一步明确城市森林三维绿量概念及提出意义的基础上, 对目前三维绿量的主要测算方法进行阐述与总结, 并指出现有三维绿量测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对测算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对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研究丰富城市森林评价指标, 为城市森林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研究以及城市森林布局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和科学计量指标,以CNKI与WOS数据库中1992-2018年13 845篇城市森林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城市森林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文献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学科交叉特征显著,与生态环境科学、林学和城市林业3门学科联系最为密切;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与《中国城市林业》分别是国际、国内城市森林领域的主流期刊;城市森林包含多个研究方向,其中城市森林生境破碎化过程与机理探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与评估、城市森林建设实践探索等3方面为关注度较高的研究热点;未来国内城市森林研究的合作强度和原创性需要加强,研究的焦点将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乡村振兴、城市群建设、空气污染去除、城市绿地服务公平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阐述城市森林与城市林业的概念、城市与城市森林的范围、森林城市的涵义与创建森林城市的意义。文章的重点是以生态学原理创建森林城市,主要生态学原理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模拟天然林群落结构——系统性原理以及自然选择与生态适应原理,提出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使城市森林一体化,体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调节作用控制森林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