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只要掌握好“四个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1时间适宜棉铃虫产卵高峰为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此时用药时间一定要准。用药过早,后或残虫量大;用药过迟,前期虫量多。棉铃虫生育期为半月左右,因此,第一次用药后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同时间隔5天左右,要及时喷药扫残。防治棉铃虫应在傍晚或无露水的早晨进行。因为幼虫白天多藏匿在蕾、花、棉尖内或背面,待傍晚天气凉爽时,幼虫才爬出来活动。棉农在防治棉铃虫的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是“治虫不见虫,打在卵高峰,五天两遍药,扼杀在低龄”是有科学道理的。2…  相似文献   

2.
斜纹夜蛾是间歇性大发生的杂食害虫 ,近年来在当地棉花上为害较重 ,尤其是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 ,此虫为害有上升趋势。为此 ,笔者注意观察调查和搜集有关资料 ,现就斜纹夜蛾的发生和防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形态识别 成虫是一种深灰色蛾子 ,卵块形状不一 ,每个卵块约 3 0 0粒 ,中央有 3~ 4层 ,周围有 1~2层 ,外覆灰黄色疏松的绒毛。幼虫体中等 ,前端较细 ,后端较宽 ,老熟幼虫体长 3 7~ 47mm。幼虫体上有 5条彩色线纹 ,体色变化大 ,大发生时纯黑色 ,发生数量少时多数绿色或黄色 ,多数情况下常为土黄色、青黄色、灰褐色或暗绿色 ,群众…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两篇论文详细报道了在北卡罗来纳州释放赤眼蜂 ( Trichogramme exiguum)对棉铃虫的防治情况。2年的试验表明 ,每公顷释放高质量的赤眼蜂 1 0万~ 2 0万只 ,每隔 3~ 7天放一次 ,重复几次 ,可显著提高寄生现象 ,较对照提高 1 8%~ 69% ,可减少 1龄幼虫 ,但 5龄幼虫密度、棉铃受害程度 ,产量与对照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另有文章报道 ,棉铃虫幼虫和卵的死亡数表明 ,释放赤眼蜂增加了卵死亡率 ,但幼虫的死亡率下降 ,有抵消作用 ,故释放赤眼蜂不能防治棉铃虫。美国释放赤眼峰防治棉铃虫的不同报道@牛巧鱼…  相似文献   

4.
由于瓜棉共生期长达 2个多月 ,复种指数高 ,瓜类需肥量大 ,土壤肥力足 ,田间小气候郁蔽 ,棉花害虫趋重发生明显。主要表现为 :害虫重发的种类多 ,重发代次频率高 ,发生盛期拉长 ,世代重叠严重 ,导致防治难度大 ,为害损失重。1 瓜套棉田主要害虫发生特点1 .1 棉铃虫重发代次多 ,产卵盛期长 ,卵峰多 ,卵量多。近 3年来 ,当地三代棉铃虫在纯作棉区均属重发生 ,百株累计卵量在 1 0~ 2 0粒之间 ,而瓜套棉区因肥力足 ,植株旺长嫩绿 ,西瓜、棉花开花不断 ,对棉铃虫产卵有明显的诱集作用 ,且蕾铃、幼果多 ,幼虫食料丰富 ,成活率高 ,卵量都在 60~…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650 g·L-1夜蛾利它素饵剂对棉铃虫等夜蛾科害虫的诱集效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和第八师的4个团场开展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650 g·L-1夜蛾利它素饵剂在棉铃虫羽化高峰期使用,对棉铃虫、三叶草夜蛾等夜蛾科害虫诱集效果明显,在药后2~5 d诱集数量达到最高,药效期超过7 d,且能降低棉田内棉铃虫落卵量、幼虫虫口数量及蕾铃被害率。650 g·L-1夜蛾利它素饵剂诱虫可作为棉铃虫监测手段、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在新疆棉花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苏北沿海棉区抗虫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江苏沿海棉区相关市(县)进行了抗虫棉中29抗虫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抗虫棉田间各代次棉铃虫落卵量与常规棉无差异;(2)抗虫棉对2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但其对3、4代棉铃虫的控制作用显著下降;(3)抗虫棉除对棉铃虫有抗性以外,还对玉米螟、造桥虫等鳞翅目幼虫有一定的兼抗作用;(4)抗虫棉对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刺及口器害虫没有抗性。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iibner)]是棉花重要害虫之一。据报导,目前此虫对多种农药产生抗性。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江西省植保植检站安排下,1996年7—9日,我们对防治棉铃虫的氯氰菊酯抗性进行了监测,对硫丹、功夫、敌杀死不同浓度下防治棉铃虫的致死力进行了试验分析,现整理初报。1.材料与方法1.1测定材料。第3代棉铃虫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本县不同棉田采集高龄幼虫约200条置于室内自然条件下,以原虫害铃为饲料,饲养至化蛹,然后让其羽化、产卵、卵孵幼虫后以棉铃虫人工饲料饲喂,幼虫至二龄(体重1.61土0.43…  相似文献   

8.
几种农药防治棉铃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业棉铃虫发生严重、危害猖獗,抗药性增强,给该虫的治理工作,尤其是治虫药剂的选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本试验通过对引进的7种国外新农药单独使用或复配使用,于棉田二、三、四代棉铃虫卵期、卵孵盛期和1、2龄幼虫高峰期进行了室内外药效试验,初步筛选出室内杀卵效果79.18%-91.69%;田间产卵盛期(初产白色卵占80%左右)防效80.28%-93.49%,卵孵高峰期(黑色卵占80%左右)防效84.03%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琳琅满目的新农药品种,为了摸索和筛选防治棉铃虫,特别是高龄幼虫效果良好的新农药品种,受江西省植保站和九江市植保站的委托,我站挑选了目前市场上有代表性的11种防治棉铃虫的复配新农药,进行了对比试验。1试验条件1.1作物、品种和防治对象棉花品种为苏棉8号。防治对象是4代棉铃虫,虫龄在2~5龄,以2~4龄为主。1.2环境条件试验在艾城东门棉田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均匀,栽培条件一致,棉花长势中等,为了保证有足够虫源,试验前20天内没有施过任何药剂。2试验设计与安排2.1供试药剂及浓度处理①44%多虫清833倍,瑞士汽…  相似文献   

10.
2003-2004年滨州市棉区二代棉铃虫发生较轻,2005年二代棉铃虫在棉田全面反弹,发生面积11.31万hm2,占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的86%,产量损失达819.1t,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重于前两年,给棉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其反弹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发生特点2005年滨州市棉田二代棉铃虫发生特点为发生略偏晚,但卵和幼虫量多,为害重。据调查,截止7月5日,全市平均累计百株卵量914.4粒,较近几年同期明显偏高,为大发生程度,其中惠民最高,百株卵量2147粒,博兴次之,百株卵量1481.5粒。全市最早于6月5日见卵,较常年晚1天,当日百株卵…  相似文献   

11.
虱螨脲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了虱螨脲对棉铃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闻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虱螨脲具有较强的杀卵作用。在50mg/L浓度下。棉铃虫1日龄卵死亡率达到87.30%;对棉铃虫2~5龄幼虫具有较高的胃毒活性,其LC50分别为0.7434mg/L、1.9669mg/L、2.0592mg/L和2.6945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卵高峰期至初孵期用药,对棉铃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药后7d.用50g/L虱螨脲EC450mL/hm2、600mL/hm2防治效果分剐为89.3%、90.2%。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椐多年生产实践和计算机理论,利用BASIC语言编制了预测二代棉铃虫卵始、盛、末期的计算程序,供地、县级病虫测报人员参考试用。1 程序依据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许立瑞先生在山东省第4期病虫测报培训班上讲授的“麦田一代棉铃虫幼虫残虫发育进度分龄推算预测二代棉铃虫产卵期”的理论和推算方法。该方法预测超前性强、时间准确、计算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Bt棉抗棉铃虫鉴定技术及抗虫性指标划分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置棉铃虫即将孵化幼虫的卵粒于含Bt基因棉株顶端倒3或4叶片上,进行抗棉铃虫的鉴定,并以棉铃虫幼虫对Bt基因棉顶端叶的为害程度作为棉花抗棉铃虫的划分指标。简便易行,抗虫性鉴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卫辉市属棉铃虫高抗性区。1990年棉铃虫严重发生,久治不下。主要是:1.5月初降雨对棉铃虫羽化十分有利。据6月15日调查,百株卵1150粒,比常年高15~20倍;2.棉铃虫抗药性增强。据新乡县测定,棉铃虫对农药的抗性增加700~1000倍。这是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所致。如初用甲胺磷时,15公斤水加50毫升防治棉铃虫,效果很好。但  相似文献   

15.
低酚棉棉铃虫发生与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酚棉和有酚棉在棉铃虫大暴发年份中的虫害情况和农药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酚棉上的初孵棉铃虫幼虫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有酚棉,棉铃虫发生重于有酚棉;但在低酚棉上的农药防治效果优于有酚棉,特别是对高龄幼虫。因此,在同样喷药防治条件下,低酚棉的危害反而轻于有酚棉。此外,对低酚棉和有酚棉农药防治效果差异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茶园发生甜菜夜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春华  黄浩章 《茶叶》1995,21(1):43-44
甜菜夜蛾(Lapygma exigua Hubner)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在浙江主要为害蔬菜。1994年在杭州市西湖区、新昌县等茶地发生此虫为害,其中西湖区发生面积达5000亩,为害较严重,甜菜夜蛾为害茶叶未见有过报道。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色,体长8~14毫米,翅展19~25毫米,头及胸部灰褐色有黑点;前翅肾状纹与环状纹黄褐色,外缘有一列黑色斑点;后翅银白色,翅缘灰褐色。卵淡绿色,上覆白色茸毛,单层或双层排列,产于茶树叶背面  相似文献   

17.
治理棉铃虫两项新技术的应用及示范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对所筛选的农药复配剂进行了外防治棉铃虫试验,结果表明,该剂对棉铃虫的防效比本地常规农药高20%左右,维持60%以上的残效可达10d以上,并具有良好的保蕾,保铃效果。文中还就缩节胺和磷酸二氢钾对棉铃虫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证实了使用后能减少田内棉铃虫落卵量10-40%,有效保护期可达10-20d,取食沾有以上两种物质叶片的幼虫存活率比对照下降10-19%,同时能使棉花叶色加深,株型紧  相似文献   

18.
棉花研究与发展公司资助 CSIRO研究棉铃虫是否对 Bt产生抗性 ,研究者了解到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小菜蛾已对喷洒的 Bt农药产生了很强的抗性。随后的研究表明 ,多于 2 6种害虫对 Bt蛋白产生了稳定的抗性。建立了来自田间和实验室棉铃虫群体的一个实验室群体 ,新孵化的幼虫取食Cry1 Ac蛋白晶体和 Bt孢子 ,选择 1 6代后 ,大多数快速生长的棉铃虫对晶体和孢子混合物已产生了抗性。 2 1代对 Cry1 Ac的抗性是 1~ 1 2代的 5 0多倍 ,是实验室敏感群体的 30 0多倍。当把一龄幼虫放到长大的抗虫棉棉株上 ,它们可以取食并完成幼虫的发育 ,而来自敏感…  相似文献   

19.
麦田棉铃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通过网罩试验及大田观察,证实越冬代棉铃虫卵散产于小麦的穗轴及小穗上。卵孵化后,3龄以前的幼虫多在同一穗上危害,而3龄以后的幼虫可发生多次转移,寻找小麦嫩粒取食。环境条件对麦田一代棉铃虫的发生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成安县1994年棉铃虫发生概况及原因分析王书魁河北成安县植保站0560071994年棉铃虫的发生特点是发生期偏早,蛾卵量一代比一代多,虫情分布不均,发育不整齐、历期长,五代幼虫能入土化蛹。1各代棉铃虫发生概况1.1第一代棉铃虫为轻发生。其越冬代蛾、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