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病规律,针对套袋前喷药不当、纸袋质量与套袋技术、树势弱、通风透光差、气候条件、施肥技术不当等发病原因,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并分析其与痘斑病、轮纹烂果病的区别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脐橙果实套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橙果实套袋 ,可显著降低农药残留量 ,减轻药斑、风斑、病斑、虫斑和日灼斑等为害 ,使果实表皮光滑细腻 ,着色均匀 ,外观质量明显提高 ,商品果比例高 ,是生产绿色果品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果农在拆袋时发现 ,袋内果实受柑桔溃疡病、红蜘蛛、锈壁虱和介壳虫等病虫为害严重。笔者为此作了一些调查。1 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套袋前喷药不规范 脐橙果实套袋前 ,要求进行彻底、全面的药剂防治 1~ 2次 ,重点防治柑桔红蜘蛛、锈壁虱、介壳虫、溃疡病和炭疽病等。而有些果农喷药时未能做到周到、仔细 ,草草喷药后就套袋 ;有些是喷药后没有及时套…  相似文献   

3.
目前果实套袋栽培在各果区大量推广,果实套袋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果实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喷药。同时,可改善果实外观质量,使果皮光洁、果点变小,套纸袋可调节果实着色,是当前无公害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果实套袋后病虫害发生的变化及防治措施如下:1.苹果套袋后果园病虫害发生动态的变化1.1苹果轮纹病防治压力减轻苹果轮纹病一直是果园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平原区不套袋的苹果园一般年份烂果率在30%~40%,严重年份烂果率可达80%以上,套袋以后苹果果实轮纹病基本得到控制,平原区烂果率也在5%以下。但轮纹病…  相似文献   

4.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套袋苹果黑点病是由粉红单端孢菌 (TrichotheciumroseumBull.)和轮斑病菌 (AlternariamaliRoberts)侵染引起。发生与环境条件、管理措施、药剂选择、喷药质量和套袋技术等因素有关。防治上应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化学及科学管理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1绿盲蝽危害黑点常表现在果萼周围(俗称套袋黑屁股),套袋1个月后发现,在鸭梨上表现明显。先出现小白点,后发生黑点。防治绿盲蝽应于落花后1个月内喷药。绿盲蝽活动期在晚上,应在早9:00以前、下午4:00以后喷药。常用药剂有啶虫脒、乐斯本、菊酯类等农药。应使用水乳剂或微乳剂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康氏粉蚧在红富士苹果连年套袋园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其原因与栽培管理不当有关,如忽视地下防治,连续使用带有越冬虫卵而未经药杀处理的果园支撑物或果袋,套袋时袋口绑扎不严,喷药防治不及时或用药不当等。提出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1黄粉虫 是主要入袋害虫之一,危害套袋梨果,连续套袋果园危害严重。黄粉虫喜阴暗,如果袋口封得不严,果袋无防虫效果,易从袋口、通气排水口钻入袋内危害。6月上中旬向果实转移,8月中旬果实近成熟时危害最重,常致果实带袋脱落。7月中旬、8月中下旬是黄粉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效果较好的药剂有40%乐果乳剂、80%敌敌畏乳剂、2.5%溴氰菊酯和20%杀灭菊酯乳剂等。危害严重的套袋梨园,应摘袋喷药防治或待虫口基数降低后再套袋。  相似文献   

8.
葡萄套袋栽培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兴  宋银花 《果农之友》2010,(12):45-46
<正>葡萄果实套袋是近年来葡萄栽培的一个热点,套袋可减少或避免病虫及鸟害,尤其对防治葡萄果实日灼病、黑痘病、炭疽病等有显著效果;套袋后可减少葡萄喷药次数,并且葡萄果实不直接接触农药,从而降低果实农药残留;套袋使果粉完整,果面光洁,外形美观;此外套  相似文献   

9.
套袋梨果面出现黑色或黑褐色、凸起或凹陷的黑点或黑斑(以下通称为黑斑)日趋普遍。通过大量的生产调查,笔者认为套袋梨果面黑斑主要有药害黑斑、病菌黑斑、虫害黑斑3种,应对症防治。1发生原因与症状表现1.1药害引起的黑斑药害症状一般在喷药当天或次日出现,主要集中在果点处,形成凸起黑点,有时可见水流的痕迹,成条状分布。产生原因:①套袋前药剂选择不当,如使用含铜制剂(波尔多液等)、含硫的混剂、乳油制剂、代森锰锌类农药或劣质、过期农药。②套袋前喷药质量不高,如药剂混用种类过多、使用浓度过高、喷洒量过大、雾滴过大、喷头距果实太近…  相似文献   

10.
果红梅 《中国园艺文摘》2012,(7):180-180,184
总结廊坊地区套袋梨园常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病虫害防治特点、常见病虫害种类、套袋前防治、套袋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苹果生产上.为防治轮纹病采取了如早春重刮树皮、果实套袋前狠喷3遍药、按时间间隔7-15天喷一遍药等方法.但由于刮治树皮过度、忽视果实套袋后内吸药剂运用、不能根据降雨情况掌握喷药时机、不合理负载、有机肥化肥不能适时足量施人等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日韩梨绿色品种精品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韩绿色品种梨的年周期中的不同树态与相关重点病虫,把全年的病虫害防治分为:休眠后期至萌芽初期,通常要喷洒2次药;花序分离后至套袋前,一般也喷洒2次药;套袋后至采收期,虽时间较长,但主要病虫已被扼制,视具体病虫情况,可喷药4~5次。  相似文献   

13.
苹果套袋栽培给广大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不少果农给果实套袋后,放松了对果实病虫害的观察与防治,导致残次果增多,优质果率下降,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套袋后的果实处于一个特殊的微域环境,极易遭受病虫的危害。在此,提醒广大果农务必重视套袋后果实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14.
1 沙田柚果实套袋的优点1防止多种病菌及害虫的为害。 2提高果实商品率和外观质量 由于套袋保护避免了病虫的侵入和为害 ,果实商品率在 90 %以上 ,外表光洁着色均匀 ,肉质甜蜜清香。 3减少农药污染 在幼果期套袋到解袋期 4个月内不需对果实喷农药 ,可大大减少农药对果实的污染 ,节省了农药开支。 4套袋成本低 ,容易操作 用市售的食品袋或柚果保鲜袋每个 0 .0 2元 ,每 667m2 柚树按一般中等结果 1 5 0 0个计 ,成本 3 0元 ,一般劳力每 8小时 (1天 )可套果3 0 0~ 5 0 0个 ,投工 3~ 4个。2 套袋技术要点1套袋前要喷药防治病虫害 桂南在 …  相似文献   

15.
酥梨套袋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酥梨套袋是提高果品外观质量、生产无公害优质果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及解决办法,供广大果农参考。1套袋前喷药问题有些果园套袋前不喷药,或单喷杀虫剂或杀菌剂,或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不良后果。为此,套袋前必须喷一...  相似文献   

16.
古崇 《山西果树》2010,(4):51-52
1套前管理是前提 套袋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肥水管理。进入蔓叶生长旺盛期后,每667m2施尿素30kg左右,施肥后适当浇水,促进萌芽和新梢快速生长;开花后每667m2施磷酸二铵25~30kg,以提高坐果率,争取大果穗套袋。②病虫防治。发现红蜘蛛、二点叶蝉、十星叶卿、虎蛾、透翅蛾、虎天牛等,可用2.5%敌杀死或20%绿色功夫40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7.
套袋苹果被康氏粉蚧为害后,果品质量及经济效益会显著下降。多数果农臾重视套袋前对康氏粉蚧进行防治,忽视套袋后的用药。本文着重对苹果套袋后康氏粉蚧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论述。 1 苹果套袋后康氏粉蚧的发生规律 苹果套袋后,未杀灭的康氏粉蚧沿包扎不严的袋口或透水孔、透气孔进入袋内。由于袋内的阴暗环境适  相似文献   

18.
2.8%高甲维盐超微乳油田间防治套袋苹果小卷叶蛾试验结果表明,于苹果小卷叶蛾各代幼虫孵化盛期喷布1 000~1 200倍液,能够有效控制其发生,防治第2代幼虫时应在测报的基础上再喷药防治。  相似文献   

19.
1套袋时间不对相对来说,葡萄套袋以早为好。但过早也不行,一般在膨大期套。套得晚了,有些葡萄已感上病菌,喷药也难以全部铲除,仍在袋内繁衍。据试验,膨大期套袋,葡萄烂果率仅为2.5%,而晚套20天的,烂果率为17.8%。  相似文献   

20.
套袋果康氏粉蚧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师昌  刘华  吴会亭 《中国果树》2004,(1):44-44,51
近年来康氏粉蚧在套袋苹果、梨、桃果实上普遍发生,成为套袋果实的主要害虫.1999~2003年我们对红富士苹果、中华寿桃、长把梨的果实进行套袋,共套袋3.4亿个,并对套袋果的康氏粉蚧发生规律、成灾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