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兔是草食小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十分有限,因此,有人说“兔子好养病难防”,特别是腹泻更是给养兔户带来不小的损失,笔者根据几年的临床实践,现把引起腹泻的几种疾病加以介绍:1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这种病主要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喂饲不定时、不定量或含有毒物质、露水草等都可能引起腹泻。2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2.1仔兔黄尿病该病是由于哺乳仔兔吃了患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母兔的乳汁而引起的,主要侵害仔兔。主要症状是仔兔发生急性肠炎、腹泻、粪便色黄味恶臭。病理变化:患兔肠黏膜充血、出血,膀胱极度扩张并充满淡黄色尿液。2.2…  相似文献   

2.
家兔腹泻是危害养兔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其死亡率仅次于兔瘟、兔球虫病,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的腹泻,其死亡率甚至超过了兔球虫病。引起家兔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一般能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腹泻,大体上病因可分为病原性微生物与非病原性微生物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通过兔腹泻致病因素的归纳总结,并对引起兔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因素、非病原微生物因素、兔自身的内在因素及饲养管理不当因素等的致病机理和特点进行分析。为了减少发病,提高治疗效果,提出防治兔腹泻需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对发病兔根据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腹泻采用不同对策,并采取适当的辅助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由于幼兔自身的生理结构原因,幼兔易受刺激后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引起幼兔腹泻的原因很复杂,一般来说,凡能够影响到幼兔机能障碍的因素都可以引起腹泻。根据引起腹泻的原因不同,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病原微生物因素,主要指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又包括天气因素、营养成分缺乏、饲喂有毒植物,或是由于应激、用药不当等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等;  相似文献   

5.
引起家兔腹泻的病因极为复杂,既有特异病原,也包括饲养管理不当、长途运输、过度拥挤、气候骤变和断奶等诸多因素。现将各种病原引起的兔腹泻症状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幼兔腹泻致病因素的归纳总结,并对引起幼兔腹泻的非病原微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因素和幼兔自身的内部因素的致病机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防治幼兔腹泻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及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和药物防治等综合性措施,提出了在幼兔腹泻病的防治方面科学使用生物复合制剂以及在幼兔腹泻病的治疗期间合理使用樟脑精糖液制剂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引起幼兔腹泻的原因很复杂,一般来说,凡能够影响到幼兔机能障碍的因素都可以引起腹泻。根据引起腹泻的原因不同,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非病原微生物因素,主要指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又包括天气因素、营养成分缺乏、饲喂有毒植物,或是由于应激、用药不当等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等;另一类为病原微生物因素,又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某些真菌的感染等。本文分门别类地加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1发病原因 1.1生产环境中存在病原微生物 仔兔在哺乳期如果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了母兔的乳头,易感仔兔吮乳时、病原微生物便进入仔兔消化道。由于这时仔兔消化道尚未发育完善,胃肠分泌胃酸的机能很差,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细菌毒素刺激肠道黏膜,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造成吸收功能障碍,引起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腹泻兔魏氏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泰安等地的4起兔的腹泻疫情进行临床诊断,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可疑菌经多重PCR鉴定为A型魏氏梭菌.结合病理组织学变化、动物实验结果,证实A型魏氏梭菌为引起上述4起兔的腹泻疫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0.
马清花 《兽医导刊》2016,(12):182-183
兔沙门氏菌病又名兔副伤寒,引起兔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以消化道疾患为主,主要侵害妊娠母兔,幼兔多因腹泻和败血症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1病因引起家兔腹泻的原因较复杂,既包括病原因素,也包括管理及环境等因素。1.1病原因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泰泽氏菌、巴氏杆菌、球虫等可损害兔的肠黏膜,引起腹泻。1.1.1.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的兔剧烈腹泻,粪便带多量黏液,其肠黏膜出血或有出血点。大  相似文献   

12.
幼兔腹泻死亡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导致兔体重迅速减轻,治疗稍不及时,可造成兔脱水、死亡。要控制腹泻病,必须抓好几个关键控制点。长毛兔腹泻原因十分复杂。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细小病毒、某些真菌、某些寄生虫等)感染、食入有毒有害物质、饲养管理不当、季节变化、长途运输、过量使用磺胺或抗生素类药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兔腹泻。1症状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呆卧一处;粪便稀软,呈粥状或水样;肠鸣音亢进,腹痛或胀气。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可见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可出现便秘-…  相似文献   

13.
家兔腹泻是家兔最常见的一种病状,引起腹泻的原因复杂,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兔轮状病毒感染.兔轮状病毒(Lapine Rotavirus,简称LaRV)是导致家兔,尤其是断奶仔兔发生流行性腹泻的一个主要病原,感染率高,有时可以造成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兔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纳米孔测序技术在动物传染病病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集1只发生腹泻实验兔的肝脏和脾脏进行核酸提取、建库和纳米孔测序分析,同时对该腹泻的实验兔分别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腹泻相关病毒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纳米孔测序方法运行3 h后,获得1.9 GB的数据量,检出756 521条序列,平均序列长度为2 549.9个碱基。根据对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引起实验兔腹泻的病原可能为大肠杆菌。对同批送检的6只实验兔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在实验兔的心脏血样品、肝脏、肺脏和回盲部内容物中只分离到了大肠杆菌。对腹泻相关病毒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6只送检的兔均为兔轮状病毒阴性。本研究采用纳米孔测序技术对发生腹泻的实验兔进行诊断,其结果与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相符合,表明纳米孔技术在动物传染病病原快速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 腹泻病是家兔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为特点,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大的趋势,对养兔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现就腹泻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作出阐述,以便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引起兔腹泻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包括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即病原性腹泻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腹泻即非病原性腹泻。1 病原性腹泻常见的病原性腹泻主要有以下几种。1.1 埃希氏大肠杆菌病 20日龄到4月龄仔兔易感。临床表现为腹部明显肿胀,触感有气体和液体,俗称“胀肚”,黄棕色水样稀粪或黏液污染肛门及后躯肢体。剖检可见胃膨大,十二指肠充满气、液体,粪球细小,外包有黏稠液。预防:仔兔断奶后饲料必须逐渐更换,不要突然改变。常发生大肠杆菌病的兔场,可用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制成氢氧化铝甲醛苗进行预防注射。治疗:分离大肠杆菌作药敏实验以决定用适宜的药物。可选用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脒、复方新诺明、氟哌酸、蒽诺沙星、环丙沙星以及青霉素等。微  相似文献   

16.
在养兔生产中,腹泻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统计由于腹泻病引起的兔死亡约占家兔死亡总数的70%~80%。而腹泻的病因和病原比较复杂,给确诊和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养兔技术专家对兔腹泻病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某些病已有防治经验。现对如何综合防治兔腹泻病提些个人浅见,供大家参考。1引起腹泻的原因在病原微生物致病因子方面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在寄生虫致病方面主要是兔球虫  相似文献   

17.
兔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兔大肠杆菌病又叫黏液性肠炎,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通过以往的参考文献[1,2]可知大肠杆菌是引起断奶前后家兔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侵害20~70日龄的仔兔和幼兔,成年兔很少发病.其致病机理是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容物中大量增殖,并附着在肠黏膜上,导致肠壁渗透性增强,患兔腹泻脱水.  相似文献   

18.
目前,獭兔养殖业市场行情前景非常看好,经济效益明显,是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但是獭兔的疾病严重影响养兔业的发展,尤其是獭兔腹泻病,常见于仔幼兔,严重的威胁仔幼兔发育、生长受阻,该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非常高。而獭兔腹泻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主要是由病原性微生物导致的病原性腹泻和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非病原性腹泻。因此,要了解獭兔腹泻病的病因,科学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 轮状病毒可引起仔猪、犊牛、羔羊、驹、幼兔及新生儿的急性胃肠炎,症状表现为急性腹泻。病史 1943年莱脱(Light)等用婴儿腹泻的粪便滤液感染犊牛发生了腹泻,提出婴儿腹泻的病原是病毒。1969年梅布斯(Mebus)  相似文献   

20.
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通常称为粘液性肠炎,是仔、幼兔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的肠道疾病。患兔以胶冻样或水样腹泻为特征。我们先后剖检了40~90日龄的腹泻死亡兔105例,从肝脏、淋巴结、肠道中分离出埃希氏大肠杆菌73株。现将其病原特性等报道如下。一、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特性取病死兔肝、心血、淋巴结、空肠、盲肠内容物,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血琼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