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接上期)3.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较重、致病病原菌种类繁多和防治困难的世界性病害,我国由垦区在七十年代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大豆的主要病害。随着大豆栽培面积扩大、重茬等现象,北方春大豆和南方黄淮夏大豆生产区,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发生尤为严重。主要危害大豆根系,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一般年份病株率都在30%40%,导致减产10%40%,导致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轮纹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在全国大豆产区均有分布,普遍发生,但在东北、华北地区发生较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造成大面积减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大豆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壳二孢,其褐色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初生在叶表皮组织中,后突破表皮外露生长,散生或聚生,器壁膜质,产生的无色、圆柱形分生孢子(图1),多数正直,两端呈钝圆形,中间隔膜处或稍有缢缩。  相似文献   

3.
<正>(接上期)1.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我国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华南等各大豆产区,而且一般南方重于北方。发病时可危害豆荚、豆杆和幼苗,造成幼苗死亡,豆荚干枯不结粒,茎杆枯死,一般造成损失16%~26%,严重时导致减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5.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又称大豆蛙眼病或斑点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江苏、云南等大豆种植区,以黑龙江省最为严重。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随着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一般发生年份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份可减产30%,重可达50%以上。病害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外观,品质变劣,使商品豆降价,出口受限制。病粒发芽率降低,含油量降低约2.9%,蛋白质含量降低约1.2%。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2.大豆立枯病立枯病是在大豆种植上常见的病害,又称"死棵"、"猝倒""、黑根病",各大豆主产区均有发生,华北及东北地区较为普遍。一般轻病田死株率为10%左右,重病田死株率可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大豆立枯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大豆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病原因:引起大豆立枯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图1),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菌丝的分枝近直角,分枝处有缢缩。病菌的菌核暗褐色,形状  相似文献   

6.
<正>白菜霜霉病俗称白霉病、霜叶病等,是全国白菜种植区分布十分普遍的真菌性病害,在整个生育期只要条件适宜,随时可以发病,一般以晚春和早秋发病较多,主要危害白菜叶片造成白菜商品性下降和产量的减少,病害流行时损失率可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姜青枯病,是生姜最为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一旦染发病,就很难控制,易导致植株枯死,并迅速蔓延。危害损失率20%~30%,重病田损失可达7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姜瘟病的病原主要为细菌性青枯假单胞杆菌(图1),其次罗尔青枯菌也易引发的此类病害。青枯假单胞杆菌单细胞的菌  相似文献   

8.
<正>大豆霜霉病于1921年首先发现于我国东北地区,之后广泛地分布于各大豆产区,严重发生时可导致大豆减产达50%左右,使得商品性和价格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大豆霜霉病的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东北霜霉(图1),其单生或数根丛生的无色孢囊梗由气孔伸出,呈二叉状分枝。单胞椭圆形的孢子囊无色透明或呈淡灰紫色,黄褐色的卵孢子近球形。东北霜霉一般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卵孢子是最  相似文献   

9.
<正>苹果白粉病是苹果树较难防治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在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病害的发生日趋加重。被害新梢生长受到很大影响,不但影响当年产量,而且不利于叶芽与花芽的分化,从而降低第二年的产量。少数严重受害的果树,叶片提前枯死脱落引起新梢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树势,缩短结果年限。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接上期)6.大豆茎枯病大豆茎枯病在各豆区均有发生,我国在东北、华北等地相对多发。茎枯病主要危害大豆茎部,影响大豆产量。发病原因:大豆茎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大豆茎点霉引起的,其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于表皮下,球形或近球形,器壁膜质,褐色,孔口周围的细胞暗褐色。分生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两端钝圆,内含2个油球。另外在2006年,黑龙江省发现由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图1)引起的大豆茎枯病。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而被称为"癌症"的系统性、毁灭性土传病害青枯病对马铃薯的危害也连年加重,成为马铃薯病害中仅次于晚疫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旦发生,发病田块大幅度减产,发病重的产量损失可达80%左右,甚至绝收。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青枯病的病原菌为细菌门假单胞杆菌属的青枯假单胞菌(图1),短杆状的单细胞菌体两端呈圆形,并着生  相似文献   

12.
<正>黄瓜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和"掉苗"等,是黄瓜苗期主要的常发病害之一,特别是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的保护地育苗情况下发病最重。发病原因:引起黄瓜猝倒病的病原以鞭毛菌亚门真菌瓜果腐霉(图1)菌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德里腐霉、终极腐霉等多种病原菌。瓜果腐霉气生菌丝绵絮状,菌丝发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4.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又称大豆斑枯病、褐纹病,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四川、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一般病叶率为5%左右,个别年份可达90%以上,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做好大豆褐斑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病原因:引起大豆褐斑病的病原为大豆壳针孢,其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叶组织里,散生或聚生,呈球形,器壁为褐色、膜质。分生孢子(图1)无色,呈针形,有13个横隔膜。大豆壳针孢以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14.
<正>草莓芽枯病又称立枯病或烂心病,为世界性分布的土壤真菌病害,也是我国草莓开花结果期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范围广和危害程度大的发生流行特点,难以治疗,直接影响草毒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草莓芽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立枯丝核菌(图1),有性阶段为担子菌亚门的薄膜革菌属真菌。立枯丝核菌菌群是一种不产生孢子的长丝状且隔膜明显的真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  相似文献   

15.
<正>草莓根腐病有黑根腐和红中柱根腐等多种病症,是草莓根部重要的一类病害,特别是在连作多年的重茬地块,严重时可造成整个草莓园区的毁灭。该病的发生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姜炭疽病是分布较广,且发生较普遍的一种重要生姜病害,通常病株率30%~50%,轻度影响生产,少数发病较重的地区,病株率达80%以上,并可导致部分植株枯死,严重影响生姜的品质、产量和种植者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干腐病作为一种在田间和窖储期常发性块茎病害,既能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发病直接造成作物大幅减产,也可以通过收获后块茎间感染造成损失。其常年发病率达到10%~30%。发病原因: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病原有茄病镰孢(图1)、茄病镰孢蓝色变种、串珠镰孢、串珠镰孢中间变种、串珠镰孢浙江变种和  相似文献   

18.
<正>黄瓜霜霉病在苗期成株都可受害,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流行速度快,一两周内即可使叶片枯死,减产高达30%~50%,有的地块因此病为害只采1~2次瓜后就提早拉秧,菜农称之为"跑马干"和"干叶子"。发病原因:引起黄瓜霜霉病的致病菌是鞭毛菌亚门专性寄生菌真菌古巴  相似文献   

19.
<正>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或黑点病,是苹果主要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以北方地区发生较为严重,据资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新疆伊犁地区当时发病面积最大,病株率达90%以上,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炭疽病为一种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世界性病害,同时也属于我国的检疫性病害之一。通常情况下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害,一旦发生,块茎表面出现斑点,有碍美观,影响品质,还可对其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目前仅在吉林等北方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一旦该病传入马铃薯主产区,将会对马铃薯产业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的球炭疽菌,可在马铃薯上形成球形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