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不仅是春季引起花穗腐烂的主要病害,流行时发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且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并可造成葡萄酒颜色与质量的改变。发病原因:引发葡萄灰霉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图1),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分生孢子梗自  相似文献   

2.
正桃褐腐病又称桃菌核病、桃灰腐病和果腐病,广泛分布于各桃产区,是桃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果实危害最重,发病后不仅在果园中相互传染为害,引起大量烂果、落果,而且在贮运期中亦可继续传染发病,造成巨大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腐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链核盘菌和核果链核盘菌。无色、单胞的链核盘菌分生孢子呈柠檬形或卵圆形(图1),在梗端连续成串生长,其较短的分生孢  相似文献   

3.
<正>苹果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晚腐病,在我国辽宁、陕西等省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尤其在黄淮和华北地区发病较重。20世纪60、70年代,主栽的苹果品种发病率普遍在30%左右,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给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起苹果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图1)(无性阶段)和子囊菌亚门围小丛壳(有性阶段)。胶孢炭疽菌枕状分生孢子盘埋生寄主表皮之下,无刚毛,成熟后突破表皮。圆柱形分生孢子梗平行排列,分生孢子无色且单胞。围小丛壳子囊孢子无色单胞,自然情况下少见。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苹果树的病残体等部位越冬,也能在梨、  相似文献   

4.
正桃树腐烂病又称桃树干枯病、桃树胴枯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桃树被害后能引起枝条枯死,在大枝和树干形成溃疡病斑,若不及时治疗,会很快造成整株死亡。发病原因:引发桃树腐烂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果黑腐皮壳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菌(图1)。子囊壳扁球形或球形,子囊纺锤形,其子座上部由细密的浅橄榄色菌丝组成,下部由菌丝组织和寄主组织混合组成,黑色基部由褐色组织包围。子座中有1~6个分生孢子器,每个孢子器1~3室,但有1个共同孔口。无色、单胞的分生孢子呈香蕉形。核果黑腐皮壳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座在枝干病组织中越冬,也可在支架、支棍树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轮纹病又称疣皮病或粗皮病,在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我国最早于1928年在辽宁发现,随着易感轮纹病苹果品种在中国的大面积推广,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苹果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常年烂果率可达20%~30%,多雨年份甚至60%~70%,使苹果产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轮纹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梨生囊孢壳菌(图1),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梨生囊孢壳菌子座不发达,多形成一个腔室,分生孢子器扁圆形  相似文献   

6.
<正>枣轮纹病又称枣浆果病、枣黑腐病,广泛分布于中原和华北等地,主要为害果实,一般年份病果率达15%~20%,严重时病果率达40%~50%,引起枣果提前脱落,品质降低,甚至不能食用。发病原因:引发枣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轮纹大茎点菌。其菌丝无色有隔,扁圆形或球形的深褐色子囊壳有孔口,上端稍大下端稍窄的棒状子囊内有8个子  相似文献   

7.
<正>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分布遍及各梨产区,在南方果梨产区尤其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特别是部分感病品种在轮纹病流行年份采收时,病果率可达50%以上,贮藏一月后基本损失殆尽。发病原因:引发梨轮纹病的病原在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轮纹大茎点菌。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器拥有黑褐色的炭质器壁,并有乳头状孔口,内壁密生丝状、单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单胞、无色的生  相似文献   

8.
<正>茶云纹叶枯病是最常见的茶树叶部病害,在全国各茶区广泛分布且普遍发生。茶树患病后,叶片常提早脱落,新梢出现枯死现象,致使树势衰弱,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枯褐色,幼龄茶树可出现全株枯死。发病原因:引发茶云纹叶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山茶炭疽菌(图1),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的山茶球腔菌。其生于叶片的表皮下的分生孢子盘在成熟时可突破表皮外露,并释放大量的分生孢子。顶生1个分生孢子的分生孢子梗,间生刚毛。长椭圆形或圆筒形的无色、单胞分生孢子两端圆或略弯,内含1~2  相似文献   

9.
正桃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点病或黑痣病,是普遍发生于各桃产区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病果表面出现黑点甚至发生龟裂,严重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的发病率在20%~30%之间,严重时则可达60%左右。发病原因:引发桃黑星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嗜果枝孢菌(图1),其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um Fisner.),其暗褐色具分隔的弯曲分生孢子梗至多分枝一次,并单生或成短链状产生无色或浅橄榄色的椭圆形或瓜  相似文献   

10.
<正>枣焦叶病近年来在各大枣区,特别是相关局部地区逐年加重,一般流行年份发病率在40%左右,个别暴发区域可高达60%以上,远看像"火烧"一般的枣园,坐果率低,落果严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枣焦叶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黑斑孢目真菌胶孢炭疽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真菌围小丛壳菌。其圆柱形的无色分生孢子梗短小、无隔膜,密集生长;圆柱形的单胞分生孢子(图1)两端钝圆,有的略弯,一般与菌丝一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近年来引种带菌等问题,导致黄瓜炭疽病近年来发生不断趋重,春秋两季均有发生,防治难度较大,对生产影响巨大。发病原因:引起黄瓜炭疽病的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刺盘孢菌。此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盘(图1),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图2),成为黄瓜炭疽病的初侵染源。图1刺盘孢菌分生孢子盘图2显微镜下刺盘孢菌的孢子和尖端刚毛。  相似文献   

12.
<正>苹果褐斑病是引起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各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发病率可达30%~60%,病重果园达80%以上,造成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苹果生产。发病原因:引发苹果褐斑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真菌苹果双壳菌,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苹果盘二孢(图1)。肉质的子囊盘呈钵状,具囊盖的子囊阔棍棒状,内含8个一端稍弯曲、具一隔膜的香蕉形子囊孢子。无性世代产生深褐色多分枝的菌索,菌索交叉点上方有分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4.花生焦斑病花生焦斑病是一种发生在花生叶部的真菌性病害,在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严重时田间病株率可达100%,急性流行情况下,在很短时间内,可引起花生叶片大量枯死,造成严重损失。引起花生焦斑病的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目盘菌科真菌落花生小光壳(图1),其子囊壳褐色近球形,孔口有短乳状突起,内含820个子囊。散生在寄主表皮内,开始半埋生,后渐露出。子囊初无色透明,卵形至袋形,无侧丝,成熟时黄褐  相似文献   

14.
正梨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是具有潜伏侵染特性的真菌病害,在各梨产区普遍发生,感病后大多在成熟期发病,引起果实腐烂和早落,采后随果实生活力降低而逐渐发病;在运输、贮藏期间可继续扩大甚至造成大量果实腐烂,对产量影响较大。梨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盘长孢状刺盘孢,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其无色分生孢子梗单胞栅状排列(图1),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5.
正桃褐斑穿孔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在各桃栽培区均有发生,常造成叶片穿孔,影响花芽形成,引起落花落果并降低品质,特别是近年来发生愈加严重,给果农造成严重损失。发病原因:引发桃褐斑穿孔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核果尾孢霉(图1),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樱桃球。其无分支的橄榄色分生孢子梗束生,直立或弯曲状生于子座上。细长的棕褐色分生孢子鞭状、倒棍棒状或圆柱形,直立或微弯,一  相似文献   

16.
正葡萄蔓割病又名蔓枯病,原属西北产区的一种重要葡萄病害,现已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等各葡萄产区。在部分地区的感病葡萄上,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枝蔓死亡率达10%左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发病原因:引发葡萄蔓割病的病原为子囊菌亚门葡萄生小隐孢壳菌,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白绢病是全国各地马铃薯种植区分布十分普遍的常见性病害,主要为害马铃薯块茎,有时也为害茎基部,造成产量减少和商品性降低,严重时甚至绝产。发病原因:引起马铃薯白绢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齐整小核菌(图1),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罗耳阿太菌。齐整小菌核菌菌丝无色,具有隔膜;菌丝构成的菌核初白色,紧贴在寄主上,老熟后产生黄褐色圆形或者椭圆形小菌核(图2),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产生无色、单胞棍棒状的担子及担孢子。  相似文献   

18.
正葡萄白粉病是近年来广泛发生的一种难治的真菌性病害,无论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均易受害,特别是随着鲜食葡萄面积不断增大,黄河以北地区的山东、河北和陕西的秦岭北麓受害尤其严重,不但降低葡萄的品质和产量,还影响葡萄的美观以及口感。发病原因:葡萄白粉病的病原属子囊菌亚门专性寄生的葡萄钩丝壳菌(图1),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托氏葡萄粉孢霉。其有隔膜、透明的菌丝匍匐生长,多隔膜分生孢子梗与菌丝垂直密生。透明的单胞分生孢子圆筒形至卵形,呈念珠状串生。在病部表面产生的球形闭  相似文献   

19.
正葡萄黑痘病又有疮痂病、哈蟆眼和鸟眼病等别称,是在各葡萄种植区均易发生的重要葡萄病害,也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葡萄病害之一,使葡萄丧失食用价值,从而成为影响葡萄生产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发病原因:葡萄黑痘病的主要病原属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葡萄痂囊腔菌,致病的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葡萄痂圆孢菌(图1)。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萌发后侵  相似文献   

20.
正香蕉炭疽病又称黑腐病、熟果腐烂病,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蕉区的香蕉果实病害之一,在蕉园的花果期就开始发生,影响果实膨大,严重时造成果实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且在贮藏运输期间为害最重,给蕉农造成巨大损失。引发香蕉炭疽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芭蕉炭疽菌,其单胞的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的无色分生孢子椭圆形,内含一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