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期,山东济阳、寿光、沂南菜农打电话问:种植的黄瓜,不少出现流胶流脓,叶片从下到上都有黄色不规则的病斑,且病斑穿孔,有的瓜蔓、瓜条同时流脓,问是什么病,如何防治?这是黄瓜细菌性软腐病造成的,该病害在近两年时间里发病特别严重,该病能侵染黄瓜的茎、瓜、叶,以瓜条发病最为严重,瓜、叶发病造成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茎部发病造成整株死亡,叶片发病时出现黄色不规则的病斑,后期病斑出现了穿孔,一般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瓜条发病时从病部流出白色菌脓,未发病部位表面正常;茎部发病时,病部呈水渍状,湿度大时流胶,严重时纵向开裂腐烂。种子  相似文献   

2.
<正>黄瓜霜霉病是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病情来势猛、发病重、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一、发病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通常先由植株中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下部扩展,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斑,扩展后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湿度高时叶片背面先呈水渍状,而后产生灰黑色霉层。叶背病斑的坏死处会渗出无色或浅黄色小液滴。病斑扩展很快,1~2天内因其扩展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  相似文献   

3.
<正>炭疽病是山药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菌既可侵染山药的藤茎,也可侵染山药的叶片。藤茎染病最初在茎基部产生梭形或不规则褐色病斑,并逐渐向上发展。环境对发病有利时,病斑逐步扩大并融合成片,导致山药整株枯死。叶部染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较大,发病较慢;急性型发病快,危害重。发病初期多在叶柄与叶片(或叶柄与茎蔓)交界处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叶面病斑较  相似文献   

4.
<正>冬季大棚黄瓜栽培中,烂头现象很多。黄瓜烂头指植株顶部的"龙头"新叶出现腐烂黄瓜烂头主要由以下三种疾病引起。黑星病主要危害黄瓜的生长点,几天内即可造成心叶枯萎。叶片病斑形成星状穿孔,症状明显,其它病害穿孔没有此现象。茎部病斑龟裂,往往有胶质物流出。瓜条上病斑有透明胶状物流出,后成疮痂状。无论茎上或瓜条上,湿度大时,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秋季棚室蔬菜定植大部分已经结束,棚室中的问题也开始多起来,笔者发现当前棚室内的病害多为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特点明显,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坏了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多汁的组织上,易腐烂。有  相似文献   

6.
1.大褐斑病此病是水仙叶部的重要病害。我国主要产区漳州、崇明、舟山、福州、厦门等地发病均较严重。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初次侵染时,多发生在叶片尖端,造成叶片先端枯死。再次侵染的,病斑多发生在叶片中部及边缘。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黄褐色至褐色小斑点,后发展成纺锤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红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后期病斑相互愈合连成大型条斑,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点(如图所示)。发病严重时全叶干枯,整株死亡。漳州地区发病严重的病圃,水仙叶片如同被  相似文献   

7.
<正>夏雨之后,靶斑病的病菌发生极为迅速,为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农户一定要把病症区分开,才能有效防治。一、区别1.黄瓜靶斑病: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在黄瓜坐果期和盛果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中下部叶片先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由下向上发展,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病斑与健壮面分界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或凸起,病斑整体变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中央有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  相似文献   

8.
<正>黄瓜棒孢叶斑病,又名靶斑病、褐斑病、小黄点病,是一种喜欢高温高湿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和果实。以保护地受害严重(图1),多发生于黄瓜生长中后期,引起落叶。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25%,严重时可达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网斑病又称褐纹病、云纹斑病,常与叶斑病混合发生,可造成早期花生叶片脱落,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发病症状:病害多在花期开始发生,发病盛期在结荚期至成熟期,主要危害叶片,初沿主脉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褐色小斑,病斑周围有退绿晕圈,后在叶片正面出现边缘呈网纹状的不规则褐  相似文献   

10.
正霜霉病俗称"烘病""跑马干"等,是花椰菜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茎、花梗、种荚。自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高湿、多雨,易于发病。植株徒长或早衰,病情加重。发病轻重常与病毒病、细菌性黑腐病轻重有关。发病高峰期在9月份。一、症状识别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叶正面出现淡绿色至淡黄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边缘不明显,因受叶脉限制而产生多角形不规则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或叶面有白色霉状物,叶的背面更为明显。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变暗褐色而干枯。种株发病,茎、花梗、花器、种荚上都长出白霉,并畸形。种荚淡黄色,出现黑  相似文献   

11.
<正>黄瓜靶斑病也叫棒孢叶斑病、"黄点病"等,是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不断发展,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并且可能对番茄等多种蔬菜造成为害。在严重时发病情况下,落叶率可达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发病原因: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多主棒孢霉菌(图1)引起。多主棒孢霉可以随种子,包括嫁接南瓜种子传播,但更多的是以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滴飞溅传播,在温暖、高湿的条件下引发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12.
含笑常见病害有叶枯病、炭疽病、藻斑病。叶枯病发生在叶片上,并多从叶尖、叶缘处开始发病。初为黄褐色圆斑,周边有褪绿色晕。扩展后病斑呈椭圆形至不规则状,边缘稍隆起,暗褐色,内黄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稀疏的黑色粒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防治方法:及时摘除、清理病叶,集中烧毁,初春每隔半月喷射0.3—0.7%石硫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卉盆景》2012,(11):48-48
问 安徽省阜阳市陶阿敏读者来信问:我家栽培的十多盆梨树盆景,从春天开始叶片上始终有一种锈色斑,到秋天病斑发黑。有时甚至在病斑上长出毛须状物。请问这是什么病害?应该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14.
<正> 葡萄白腐病,俗称烂穗病。是葡萄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害流行的年份,损失可达50%以上,而且严重影响品质。一、症状与诊断。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穗轴和果实,发病初期,先从离地面较近的植株穗轴或小果梗上开始,出现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而后逐渐蔓延到果粒上。果粒发病后7-10天左右,病果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果实软腐,果皮下密生白色略突起的小点,以后病果逐渐干缩成僵果。果粒和果穗易脱落,枝蔓多在受损伤的部位发病,病斑初为淡红褐色水渍状,以后颜色变深,表面也密生略为突起的灰白色小点。后期病浸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纤维散乱如麻,病部两端变粗。严重时病蔓易折断,或引起病部以上枝叶枯死;叶片发病,先从叶缘开始产生黄褐色边缘水渍状的病斑,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展,形成近圆形的淡褐色大病斑,  相似文献   

15.
正金银花又名忍冬花、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常用作架棚、边坡及庭院的美化植物,其花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常发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褐斑病为叶部常见病害。造成植株生长势减弱,主要危害叶片,初发病时在叶片上出现许多呈黄褐色的小圆点;到后期逐渐扩大成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片背部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干燥时病部中部易破裂,发病严重时叶片枯黄,而后脱落,影响植株生长及开花。  相似文献   

16.
<正>黄瓜霜霉病和靶斑病都会产生黄色斑点,症状容易混淆,给正确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现将这两种病害的特征特性以及不同的用药除治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一、霜霉病病症该病是一种发生发展速度很快的真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对叶片造成危害。开始先在叶背产生浅绿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片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相连,造成  相似文献   

17.
<正>1.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黄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黄褐色不规则多角形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在病斑背面长有灰黑色霉层。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重时,病斑连接成片,使叶片变黄  相似文献   

18.
金叶女贞的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防治 叶斑病 危害叶片、枝条。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小斑,周围有紫红色晕圈,斑上可见黑色霉状物。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或长条形,后扩展为不规则的红褐色大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敞生小黑点。茎及枝病斑为灰褐色的长条形,后期产生黑色霉层。随着气温上升,有时数个病斑相连,叶片焦枯脱落,严重时枝条干枯,最后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1症状及病原菌1.1症状玉米大、小斑病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大斑病的发生较小斑病晚。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侵染叶鞘和苞叶,在玉米抽穗后发病较重。小斑病在叶片上的病斑小而多,色较浅,发病初期叶面上产生褐色半透明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展为近椭圆形黄褐色病斑。边缘紫褐色,较明显,有时为2~3  相似文献   

20.
<正>豇豆轮纹病又称灰斑病、棒孢叶斑病,是豇豆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该病为害呈上升态势。多在开花结荚后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和豆荚。一、发病症状叶片发病:初生红褐色小斑点,微突起,扩大后,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4~8毫米,红褐色,边缘明显,斑面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部中心轮纹颜色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