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检测干法再造烟叶在制丝工艺过程中化学成分、烟气常规指标、烟气有害成分、致香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变化,考察工艺加工对干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为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松散回潮、加料贮叶、增温增湿、烘丝等处理,干法再造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所增加,烟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粒相物、焦油、CO及各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危害指数降低了4.52%;工艺加工后大部分致香物质的总量略高于加工前,其中烟草中重要的致香成分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β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含量明显增加;再造烟叶感官质量明显提升,甜润感和烟气清晰度得到改善。上述结论表明,工艺加工过程对干法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干法再造烟叶能很好地适应卷烟制丝线的工艺加工。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粒状梗丝膨胀(ESS)在卷烟中的影响。文中对原梗丝成品烟、ESS梗丝成品烟以及添加不同含量比例的ESS梗丝的成品烟中的烟气成分、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进行了感官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ESS梗丝可以有效地降低焦油、一氧化碳及烟碱等烟气指标含量;对化学成分指标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掺配适量的ESS梗丝对卷烟的风格和感官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烟丝中添加不同比例的ESS梗丝,测试ESS梗丝的添加量对烟支重量、吸阻、硬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比例和单箱耗丝量、填充值、烟气指标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长度梗丝色度值与致香成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探讨梗丝结构对卷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利用色差法快速预测梗丝中的致香成分含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丝振动分选筛对成品梗丝进行筛分,测定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与致香成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色度值、致香成分的差异性以及色度值与致香成分的相关性。【结果】(1)对于同一等级烟梗制成的梗丝,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及致香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规律性变化。(2)梗丝长度由大到小,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饱和度(C)、色调角(H)及醇类、酯类致香成分含量总体呈降低的趋势,总色差值(ΔE)及醛类、酸类、酮类、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总体呈升高的趋势。(3)梗丝色度值L*、a*、b*和C与醇类、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醛类、酸类、酮类和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ΔE与醇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正相关;H与醇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与致香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提升梗丝在烟丝中的掺配均匀性对稳定卷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利用色差法快速预测梗丝中的致香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β-环糊精对造纸法再造烟叶保香的影响。【方法】按照常规造纸法工艺流程制备造纸法再造烟叶,并在提取浓缩过程中加入β-环糊精,采用两步同时蒸馏萃取法对提取浓缩液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GC-MS内标定量检测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成分。比较并分析添加β-环糊精前后的游离态和结合态香气量的差异。【结果】添加β-环糊精后,游离态致香成分总量下降,结合态致香成分上升。经8 h萃取后,提取浓缩液萃取出的致香成分总量下降,下降比例为12.75%。这是同时蒸馏萃取8 h后,部分挥发性香气成分与β-环糊精处于络合状态,而未被萃取释放出来。【结论】添加β-环糊精使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提取浓缩液的致香成分得以缓释保香。  相似文献   

6.
用分离自烤烟叶面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Van3菌株处理烤烟烟丝,通过对分析烟丝主要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变化,以及对菌剂处理的卷烟感官评吸效果评价,评估Van3菌剂对提高烟叶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用Van3菌剂处理后,烟丝的还原糖含量增加了27.58%~40.77%,纤维素含量降低12.22%~17.53%,总氮含量降低了3.38%~5.42%,烟碱含量降低了2.74%~5.78%;烟叶的糖氮比、糖碱比和氮碱比均有提高,化学成分比例更加协调。烟叶中致香成分的种类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4-羟基-苯乙醇、3-氧代-α-紫罗兰醇、莨菪亭等主要致香成分含量增加,而丙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致香成分的含量则有所减少。Van3菌株能够明显丰富和细腻卷烟烟气、增加烟香、降低刺激和杂气,提高卷烟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成品梗丝中不同长度梗丝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差异性,为探讨梗丝结构对卷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丝振动分选筛对成品梗丝进行筛分,分别测定不同长度梗丝中的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中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结果】(1)对于同一等级烟叶的烟梗制成的梗丝,不同长度梗丝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规律性变化趋势。(2)梗丝长度由大到小,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呈线性升高趋势,挥发性致香物质及两类挥发性化学物质总量呈逐渐升高的抛物线形变化趋势。【结论】不同长度梗丝的关键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梗丝在烟丝中的掺配均匀性对稳定卷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用掺配不同比例“三丝”(梗丝、膨胀丝及薄片丝)的烟丝(不加香)卷制烟支,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3种有害成分(NH3,HCN,CO)的释放量。结果发现:以烟气NH3释放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梗丝、膨胀丝和薄片丝最优掺配比例分别为15%、15%和15%;以烟气HCN释放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梗丝、膨胀丝和薄片丝最优掺配比例分别为15%、5%和15%;以烟气CO释放量为主要考虑因素时,梗丝、膨胀丝和薄片丝最优掺配比例分别为15%、15%和0%。  相似文献   

9.
对干法再造烟叶切丝后,设计并制备不同造碎率(理论值分别为0、2%、4%、6%、8%、10%、12%)的样品,研究造碎率对干法再造烟叶品质的影响,以指导干法再造烟叶的生产。结果表明,在造碎率≤8.36%时,造碎对干法再造烟叶的化学指标、烟气指标、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评价均无明显影响;超过8.36%后,造碎对干法再造烟叶的化学指标、烟气指标和致香成分无明显影响,但使其感官质量水平明显下降。因此,在干法再造烟叶的实际生产中,应确保产品造碎率低于8.3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微生物处理对梗丝品质的影响,利用1株酵母菌对梗丝进行了处理.在添加量为1%、反应温度为28℃、物料含水率控制在45%时,对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梗丝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对梗丝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微生物对梗丝的作用,梗丝内总糖、还原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关系降低,其他化学常规成分含量基本稳定不变.致香成分总量在处理18 h时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增加35.45%;在处理24 h时,感官质量评价最佳,主要表现在香气量提升,余味改善,致香成分总量较对照增加了9.10%.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烟田翻压绿肥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尤其是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影响,以绿肥黑麦草不同翻压量(7 500、15 000、22 500、30 000 kg/hm2)为基础,具体研究不同黑麦草绿肥翻压量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有机酸成分、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翻压绿肥能使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使酸性致香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总含量增加.翻压绿肥各处理对烟叶品质的改善均有较好的效果,但翻压绿肥必须注意量的控制,从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来看,翻压量22 500~ 30 000 kg/hm2效果较好,从中性致香成分和酸性致香成分来看,翻压量7 500~15 000 kg/hm2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生产中的适宜掺配量,以某知名品牌卷烟的烟丝为基础,在卷烟中分别添加5%、8%、12%、15%的干法再造烟叶,探讨干法再造烟叶掺配量对卷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丝中掺入干法再造烟叶能有效降低卷烟的化学指标和烟气指标,与纯烟丝卷烟样品相比,掺入15%干法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分别下降了14.64%、16.59%、35.68%,烟气烟碱、焦油、CO释放量分别降低了17.50%、15.03%、11.55%,且优于掺入同等比例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感官质量方面,掺配干法再造烟叶卷烟样品的抽吸品质优于掺配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卷烟样品和纯烟丝卷烟样品,且掺配量为8%时,卷烟样品的感官评吸质量最好。可见,干法再造烟叶在卷烟抽吸品质提高及减害降焦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造纸法再造烟叶。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再造烟丝、梗丝、膨胀丝(以下统称为"三丝")在不同掺配比例下对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对"三丝"在五个掺配梯度下进行试验设计,在保证掺配后烟丝水分和卷制后烟支硬度稳定的条件下,考察掺配"三丝"后烟支的物理指标和卷烟烟气指标。结果表明,烟支重量、CO、TPM、烟碱、焦油随"三丝"掺配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卷烟吸阻与之相反;掺配再造烟丝对降低卷烟CO释放量效果较明显,膨胀丝的添加能够有效地降低卷烟重量并提高吸阻,掺配梗丝对降低卷烟TPM、烟碱、焦油的释放量效果显著,因此在烟支卷制过程中"三丝"应合理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4.
对2011年云南曲靖、贵州遵义、湖南郴州3种不同香型风格烟叶的B2F、C3F的常规化学成分以及致香成分进行分析,并对这些烟叶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香型风格、不同部位烟叶的致香成分物质总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致香成分丰富程度分别为:云南曲靖湖南郴州贵州遵义;化学分析及感官评价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得出还原糖、致香成分对感官综合质量有显著影响,其余6种化学成分,2化学指标糖碱比、氮碱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再造烟叶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和时间对再造烟叶致香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再造烟叶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是影响再造烟叶致香成分的重要因素。与自然晾干相比,105℃条件下烘干,致香成分总损失量达19.52%;相同的干燥时间情况下,干燥温度越高,再造烟叶致香成分损失越大。顶空平衡温度越高,再造烟叶的挥发性成分数目越多,各成分响应也越大,120℃平衡温度条件下,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数多达34个。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不同干燥方式对配方烟丝加工质量的影响,对烟丝经滚筒干燥和气流干燥处理后的物理指标、化学成分、卷烟主流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7项有害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相对于滚筒干燥,气流干燥后烟丝的整丝率和填充值显著升高,总氮含量显著增加,总挥发酸显著降低,多酚类物质总量增加,致香物质在不同叶组配方中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卷烟主流烟气挥发性致香成分总体呈大幅降低趋势,7项有害成分中的CO、NNK、苯酚和巴豆醛释放量显著降低,NH3释放量明显增加,危害性指数显著降低;(2)不同干燥方式对感官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香气量、杂气、透发性、劲头、刺激性和津润感方面,且气流干燥能提升卷烟的津润感,但同时也会导致杂气和刺激性增加,香气的透发性降低。干燥工艺对感官质量的影响在不同配方叶组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丙二醇对烟叶加热非燃烧状态下烟气释放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法(TGA)分析了不同丙二醇添加量烟丝样品的热性能;在200~400℃下,利用实验室加热装置对各样品进行了加热,分析了烟气粒相物、烟碱、水分和焦油释放量。结果表明:添加丙二醇与添加甘油对烟丝热性能的影响虽总体趋势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烟气粒相物和焦油释放量均随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添加丙二醇能够显著增加烟气水分释放量,但对烟碱释放量无明显影响;添加丙二醇烟丝样品与添加甘油烟丝样品相比,烟气水分释放量较大,烟气烟碱释放较小,在较低加热温度下的烟气粒相物和焦油释放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再造梗丝与普通梗丝使用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造梗丝的使用性能。[方法]在配方叶丝中分别掺入不同比例的再造梗丝、普通梗丝制成试验烟丝,卷制试验卷烟样品,对试验卷烟样品进行物理指标、主流烟气指标、感官质量检测。[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配方叶丝中掺入再造梗丝可以降低焦油释放量0.32~1.66 mg,降低卷烟单支重量6.0~10.8 mg;试验范围内配方叶丝掺入普通梗丝可以降低焦油释放量1.02~2.49 mg,降低卷烟单支重量3.2~17.3 mg,再造梗丝可以起到降焦、降耗的作用,其效果弱于普通梗丝。在配方叶丝中掺入再造梗丝时其卷烟样品感官质量总分为128.65,在配方叶丝中掺入普通梗丝时其卷烟样品总分为124.41,再造梗丝对感官质量的影响优于普通梗丝,尤其是对劲头、浓度、杂气的影响。[结论]再造梗丝是一种良好的卷烟原料,但不能替代普通梗丝。  相似文献   

19.
汪涛  张灵辉  叶宏音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24-12726
[目的]从改变梗丝形态方面研究对卷烟在制品及成品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将不同形态(丝状与片状)的梗丝分别掺入某四类卷烟叶丝中,对烟丝物理指标、成品卷烟物理指标及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对比评价和三点检验的方法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研究表明,丝状梗丝的结构更趋向于均匀,掺配丝状梗丝后烟丝弹性及整丝率有所降低,填充值无明显差异;掺配相同比例不同形态梗丝的卷烟硬度和焦油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丝状梗丝掺配比例的增加,各检测位点的烟支密度波动有降低的趋势,卷烟的吸阻、硬度及焦油均值差异性显著;掺配相同比例的丝状梗丝对卷烟感官质量有一定的提升,适当提高丝状梗丝的掺配比例对卷烟的感官质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可为卷烟成本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添加柠檬酸对卷烟七种主流烟气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柠檬酸不同添加量对卷烟烟丝主流烟气7种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虑烟支平均吸阻、总通风率和抽吸口数对烟气成分产生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在一定比例范围(0~5%)内添加柠檬酸会导致主流烟气成分CO、HCN和B[a]P释放量的上升,另外会导致巴豆醛和NH3释放量的下降,而对于NNK来说,柠檬酸添加量的初始变化会导致其释放量上升,当达到3%后,添加柠檬酸则会导致NNK释放量逐渐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