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17日,在来自安徽、湖北的50多名经销商的共同见证下,陕西农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了中国创制化合物氰烯菌酯产品"实粒"的上市会。据了解,氰烯菌酯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获得全球20年专利保护的全新化合物,对赤霉病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和专业性,是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唯一推荐化合物。农心市场部部长张建军说:"氰烯菌酯化合物已经通过业内专家的生物学活性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专化性强、离体活性高、输导性好、保护和治疗作用出色的特点,对小麦赤霉病有卓越的防效,且能显著降低麦粒中的毒素污染。但是该杀菌剂室内抗药性风险稍高,而"实粒"为氰烯菌酯和己唑  相似文献   

2.
<正>氰烯菌酯为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研")全球首创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拥有独特的作用机理。2007年,95%氰烯菌酯原药和25%氰烯菌酯SC(商品名:劲护~)在我国取得临时登记;2012年,两产品取得正式登记;2014年,48%氰烯·戊唑  相似文献   

3.
<正>氰烯菌酯是江苏省药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专利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该公司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登记用于小麦防治赤霉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375~750克,折合每亩用制剂100~200毫升。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防病效果好,产能有限,货源紧张,氰烯菌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氰烯菌酯主要在小麦上使用,但用该药处理水稻种子,对水稻恶苗病有良好的防效,在水稻上也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正>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周明国教授的带领下,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其他分子途径,揭示了氰烯菌酯的抗性机理,提出了氰烯菌酯的作用机制。近日,关于此项研究成果的报道首次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研究发现,肌球蛋白-5(myosin-5)中的基因突变是导致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氰烯菌酯产生抗性的原  相似文献   

5.
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江苏省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以及多菌灵与咪鲜胺对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检测了采自江苏省16个县(市)的202株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对多菌灵与咪鲜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灭菌唑、丙硫菌唑、叶菌唑、咯菌腈和氟啶胺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7.72%、67.33%和0%。根据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表现,可分为4种表现型,其中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抗药而对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58.42%;对多菌灵抗药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20.30%;对咪鲜胺抗药而对多菌灵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占9.90%;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均敏感的菌株占11.39%。通过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以及咪鲜胺和上述杀菌剂之间均无交互抗性。江苏省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频率较高而对氰烯菌酯敏感,需要筛选新的杀菌剂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6.
<正>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1:5、1:7、1:9、1:11、1:13等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12、0.339、0.227、0.207、0.213、0.315、0.320毫克/升,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  相似文献   

7.
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1:5、1:7、1:9、1:11、1:13等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212、0.339、0.227、0.207、0.213、0.315、0.320 mg/L,5种混配组合对禾谷丝核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35、1.52、1.51、1.02、1.02;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是0.452、2.984、1.091、1.139、1.217、1.280、1.781 mg/L,增效系数(SR)分别是1.41、1.54、1.57、1.59、1.20;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7~9)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恶苗病药剂防治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12种原药及12种制剂对多菌灵和咪鲜胺双重抗性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的室内毒力,并分别于2016和2017年进行了12种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检测结果表明,12种原药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乙蒜素>嘧菌酯>噁霉灵>福美双>精甲霜灵>甲霜灵;12种制剂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0.25%戊唑醇FS>25%氰烯菌酯SC>25%咪鲜胺E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25g/L咯菌腈FS>16%咪鲜胺?杀螟丹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22%氟唑菌苯胺FS>12%甲?嘧?甲霜灵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7%杀螟丹?乙蒜素WP>15%噁霉灵WP。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种制剂推荐剂量下对水稻恶苗病防效高低依次为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17%杀螟丹?乙蒜素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12%甲?嘧?甲霜灵FS>0.25%戊唑醇FS>25%咪鲜胺EC>16%咪鲜胺?杀螟丹WP>25 g/L咯菌腈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5%恶霉灵WP。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等3种制剂在水稻恶苗病防治及抗性治理中具备更为优良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水稻恶苗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问:用氰烯菌酯浸稻种,要浸多久,浸后要不要清洗,不清洗是否影响发芽?答: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一般浸种48~60小时,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不影响稻种发芽。问:水稻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浸种,能否防治恶苗病,是否要加用氰烯菌酯?答: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的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含乙蒜素12%、杀螟丹5%,登记用于水稻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推荐用200~400倍液浸种。用该药浸种,对水稻恶苗病有良好防效,不需要加用氰烯菌酯。问:有几万公斤水稻种子,用药浸种不  相似文献   

10.
<正>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多菌灵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5种不同配比测定混剂的抑菌率,然后按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并据此评价2种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11.
<正>问:用氰烯菌酯浸稻种,要浸多久,浸后要不要清洗,不清洗是否影响发芽?答: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一般浸种48~60小时,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不影响稻种发芽。问:水稻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浸种,能否防治恶苗病,是否要加用氰烯菌酯?答: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的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含乙蒜素  相似文献   

12.
以3种目前常用的水稻种子浸种剂咪鲜胺、氰烯菌酯、亮盾等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浸种时间(15 h和48 h),研究3种浸种剂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对早籼稻中早39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咪鲜胺浸种后发芽率影响较大,与清水对照达极显著差异,25%氰烯菌酯1 000倍液浸种15 h后发芽率与对照清水未达显著标准,其他处理与清水对照达显著标准,但未达极显著标准。因此25%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是目前预防早籼稻中早39恶苗病比较理想的浸种剂。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明确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合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了最佳组合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以6∶1复配时增效最明显,对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4.
<正>截至2015年2月底,在我国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农药品种主要包括:一、单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咪鲜胺、氰烯菌酯、己唑醇、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等。二、复配制剂:多菌灵·三唑酮、多菌灵·戊唑醇、多菌灵·咪鲜胺、多菌灵·井冈霉素、多菌灵·硫磺、多菌灵·烯肟菌酯、多菌灵·烯唑醇、多菌灵·氟环唑、甲基硫菌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参试各处理中以25%氰烯菌酯100 m L/667 m~2+戊福90 m L/667 m~2、戊福90 m L/667 m~2病情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但25%氰烯菌酯100 m L/667 m~2、戊福90 m L/667 m~2产量最终损失率最低;二次接力防治时间应于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第1次药,7 d后再施第2次药。  相似文献   

16.
<正>氰氟草酯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唯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和该类其他品种一样,也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由植物体的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抵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使脂肪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从氰氟草酯被吸收到杂草死亡比较缓慢,一般需要1~3周。杂草在施药后的症状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农药研发、登记、推广,每项环节企业付出的成本巨大,岂容制假售假者坐收渔利,但面对制假售假者,在现有法律面前,企业又显得比较无奈,企业打假付出的成本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2018年农药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中就可以看出,不合格样品中标称生产企业确认不合格产品为假冒其产品的占到了70.6%,假农药影响较为恶劣。面对我国创制品牌受到假冒伪劣严重的伤害,那些付出多年辛苦努力的人无比痛心!如氰烯菌酯在面向市场推广中,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发现除了假冒伪劣的氰烯菌酯产品外,  相似文献   

18.
<正>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已登记杀菌剂数量为9200多个,其中有3173个为混剂。近年来杀菌剂登记发展有几大显著特点:一是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DHI类产品仍然是目前登记的热点;二是如先正达的氟唑菌酰羟胺、氟噻唑吡乙酮(辣椒疫霉病EC_(50)=0.00025mg/L)等超高效品种不断涌现;三是微生物、植物源、农用抗生素等生物源杀菌剂品种发展迅速;四是如毒氟磷、酚菌酮、氯啶菌酯、氰烯菌酯、丁香菌酯、烯肟菌酯、氟醚菌酰胺等国内自主研发的杀菌剂品种不断增加。同时,近年来小宗作物杀菌剂登记受到了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氯虫苯甲酰胺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并能沿木质部向上输导,保护新生茎叶和花序,持效期长达1个月左右。该药对玉米的安全性好,在玉米喇叭口期加足水量将药喷淋到玉米茎顶,药物能被新生茎叶吸收,并向上传导,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护新生茎叶和玉米穗。氯虫苯甲酰胺不能沿韧皮部传导,仅将药喷到外围展开叶上,药物被叶片吸收后不能向下输送到茎部,因而不能沿茎部木质部向新生茎叶和玉米穗输送,因而  相似文献   

20.
正在农药市场低迷、发展速度放缓的大趋势下,我国创制农药通过抓研发、抓登记、抓推广、抓市场,一举打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一批创制农药创造了"小产品、小市场、大销量、大口碑"的传奇,形成了领头羊效应。氰烯菌酯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氰基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菌剂,高效、微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通过近3年的推广应用,氰烯菌酯的销量已经跃居我国创制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