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鸡感冒是养雏鸡的大敌,轻则由感冒继发感染嗉囊炎、小鸡白痢等;重则雏鸡出现神经症状,全群相继在三两天内死光,或是断断续续一月有余死掉全群雏鸡.笔者自1986年以来,注意观察研究了雏鸡感冒病,特与同道和养鸡专业户讨论.1 病因 两周龄内的雏鸡,因饲喂等突然从温暖的地方转移至温度低的地方,感受风寒,靠日光、电灯等方式加温的雏鸡,因断电等因素,环境温度骤然改变;在刮风的时候,尤其是东南风,鸡群感受风寒,都容易引致全群或大部分鸡感冒发病.2 病状 病初,全群或大部分鸡突然被毛粗乱,挤堆或尖声鸣叫,不食,严重者则卧倒在地,不能站立,一天左右死亡.慢性者继发嗉囊炎,嗉囊积食或嗉囊空虚积气、低头、精神不振;或继发白痢,出现典型鸡白痢症状.往往全群,或断断续续葬送全群死亡.在农村该病俗称为“窝风”.  相似文献   

2.
雏鸡生理特征包括:(1)对温度极其敏感,既怕冷又怕热;(2)消化系统发育不全,嗉囊容积小,消化能力差;(3)性情活泼、胆怯,对外界任何刺激都很敏感;(4)抗病能力差,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管理时应特别注意。一、及时饮水  相似文献   

3.
雏鸡生理特征包括:(1)对温度极其敏感,既怕冷又怕热;(2)消化系统发育不全,嗉囊容积小,消化能力差:(3)性情活泼、胆怯,对外界任何刺激都很敏感;(4)抗病能力差,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管理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乌桕叶作为鸡饲料添加剂和防治鸡白痢的药物是否安全,采用乌桕叶灌注雏鸡嗉囊的方法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 d内对雏鸡每1 kg给生药最大药量320.1 g,雏鸡无明显中毒症状,无死亡.乌桕叶对鸡无毒,可作鸡饲料添加剂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雏鸡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对各种疾病抵抗能力差。另外,根据雏鸡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雏鸡胃容积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采食量有限以及雏鸡喜欢群居等特点,一些养殖场采用多层笼育雏鸡,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育雏舍面积、资金情况、饲养方式及鸡群整体周转等确定进雏数量。而且要根据饲养数量安排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育雏经验的饲养员。  相似文献   

6.
贵香 《农村百事通》2000,(23):30-31
1.雏鸡白痢病雏鸡白痢病是由雏鸡白痢杆菌引起的,病初排粪如粥,后拉白色水样稀粪,粘在肛门上,嗉囊空虚,有时发胀,逐渐消瘦死亡.防治:①用0.1%高锰酸钾拌料喂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星杂579产蛋鸡的食管、嗉囊、腺胃、肌胃的组织构造做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其食管、嗉囊的固有层含有大型囊状食管腺,腺胃粘膜肌层,有浅层的单管状腺和深层的复管状腺,肌胃固有层有单管状腺。食管、嗉囊、腺胃和肌胃的大部分分层都很相似,但粘膜肌层都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雏鸡嗉囊炎又名软嗉病,是2~7日龄雏鸡多发病,中雏和成鸡也有发生。多由于舍温忽高忽低,或经常温度偏低,或突然更换饲料及饲喂发霉饲料等原因而引发本病。患鸡嗉囊膨大且其中充满液体或气体,常从鼻  相似文献   

9.
<正>雏鸡嗉囊炎又名软嗉病,是2~7日龄雏鸡多发病,中雏和成鸡也有发生。多由于舍温忽高忽低,或经常温度偏低,或突然更换饲料及饲喂发霉饲料等原因而引发本病。患鸡嗉囊膨大且其中充满液体或气体,常从鼻  相似文献   

10.
疾病防治篇     
鸡硬嗉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硬嗉病就是鸡嗉囊阻塞或秘结,各个年龄段的鸡都会发生此病,其中以雏鸡多发。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鸡吃了大量羽毛、绳头、干硬难消化饲料以及大块坚硬的食物等引起。 临床表现特征:患病鸡嗉囊明显膨大、坚硬、精神沉郁,少食或停食,严重时病鸡表现呼吸困难,鸡冠  相似文献   

11.
雏鸡嗉囊炎又名软嗉病,是2~7日龄雏鸡多发病,中雏和成鸡也有发生。多由于舍温忽高忽低,或经常温度偏低,或突然更换饲料及饲喂发霉饲料等原因而引发本病。  相似文献   

12.
<正>1.及时开食。雏鸡的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差,过早开食对其消化器官有害,但由于雏鸡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过迟开食又会使雏鸡变得虚弱,影响其生长和成活。所以,一般开食应在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之间进行。在雏鸡饮水2~3小时后,有60%~70%的雏鸡可随意走  相似文献   

13.
能引起鸽嗉囊胀大的疾病很多,如嗉囊炎、嗉囊下垂、嗉囊积食、嗉囊积气和嗉囊积液等,不同的疾病其防治措施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itrica oblita Fald.)雌、雄成虫消化道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华北大黑鳃金龟雌、雄成虫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特征无明显差异,消化道前肠包括口、咽喉、食道、嗉囊和前胃,其中嗉囊分化发达,圆柱状,内表面皱褶状,前胃内膜特化形成毛状结构;中肠较长,内表面具有发达的微绒毛和圆球形微型突起,另外还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后肠包括回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直肠具有发达的直肠垫,华北大黑鳃金龟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特征与其消化、取食、栖居等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马玉胜 《新农村》2007,(10):20-20
1.球虫病该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急性寄生虫病。主要症状:雏鸡多呈急性病程,表现精神萎糜,两翅下垂,呆立,鸡冠和肉垂苍白,食欲减退,饮水增多,嗉囊积液,排血便或水样血便。后期常发生痉挛或昏迷等神经症状,死亡率很高。成鸡一般呈慢性病程,症状较轻,死亡率低。防制措施:一是保  相似文献   

16.
引起鸡嗉囊病的原因,主要是鸡采食了过多的粗硬多纤维饲料、发霉的饲料、块茎块根,或者采食了鸡毛、破布、麻绳、头发、橡皮筋等。另外,如果饲料配合不当,突然增加或更换饲料也可诱发本病。1.症状 鸡嗉囊病有硬嗉症、软嗉症和悬嗉症(又叫嗉囊下垂)。其共同表现是:突然发病,病鸡  相似文献   

17.
雏鸡口服之江菌素后,在嗉囊,肫,肠道和粪便中能检测到该抗菌素,肝,肾,心,肌肉及血液中则未检测,空腹和饱腹雏鸡口服单剂量后,其排泄粪便中的之江菌素浓度高峰分别出现在2~4h和3~5h在7~10h后能完全排泄。  相似文献   

18.
解剖了日本蚱(Tetrix japonica)的消化系统,并对其取食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蚱消化道分为前肠、中肠、后肠,前肠最短,由食道、明显膨大的嗉囊和前胃构成;中肠长度居中,前端有6条较粗短的胃盲囊围绕在嗉囊周围;后肠最长,分回肠、结肠、直肠三部分。马氏管发达,约为70~100根。食物残渣多分布在中肠、后肠,多为绿色或黄绿色绒状植物纤维,伴有少量沙土粒。日本蚱为植食性,主食幼嫩草本植物、苔藓等,有时会进食沙土粒。  相似文献   

19.
鸡嗉囊炎是由于饲养管理不良,采食粗硬、不易消化或饲喂霉变的饲料,舍温变化,一些慢性病、传染病等可诱发本病。以2~7日龄的雏鸡患病甚多。要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养鸡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冷应激对伊褐红公雏鸡腺胃中肥大细胞数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采用 70 只伊褐红公雏鸡进行急性及慢性冷应激实验(比常温低 8 ℃),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腺胃中肥大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冷应激 2h 时,雏鸡腺胃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慢性冷应激 3d 时,雏鸡腺胃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减少(p<0.05);慢性冷应激 10d 时,腺胃肌层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本实验结果提示在冷应激过程中肥大细胞可能通过其炎性介质的释放对胃道粘膜充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