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太平洋的主要中上层鱼类有日本拟沙丁鱼、日本鲐及秋刀鱼等。从多年情况分析,各鱼种均出现多年变动的现象。本文根据日本有关资料,对日本拟沙丁鱼(以下简称沙丁鱼)及日本鲐(以下简称鲐鱼)渔场环境特征与分布之间的关系作扼要的概述,并对沙丁鱼的发展趋势提些粗浅的看法。前言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海洋观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海况变异对中上层鱼类数量及鱼种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尤以沙丁鱼及  相似文献   

2.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Cuvier et Valenciennes)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的日本诸岛海域、朝鲜半岛南端群山至釜山外海和我国渤、黄、东海等海域,产卵和越冬时行长距离洄游。由于黄渤海其他经济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蓝点马鲛是当今海区内年渔获量唯一超过10×104 t的大型经济鱼类资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海域辽阔,有闽东、闽中和闽南三大渔场.近年来,在海洋渔业生产中,为了摆脱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捕捞产量下降的困境,改变了单一作业、限制捕捞品种的状况,积极开发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1982年,全省中上层鱼的捕捞量超过100万担,比去年的66万担,增长了34%.全年收购的中上层鱼类(鲜干)鱼货近50万担,比上一年增加1.12倍,其中冰鲜鱼的一级品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
秋刀鱼为冷水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的秋刀鱼有四个种群,从西向东看分别有日本海种群、西北太平洋种群、北太平洋中部种群、加利福尼亚种群,其中以西北太平洋种群的资源量最高,利用最多,产量也最大。现下,在西北太平洋从事秋刀鱼捕捞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  相似文献   

5.
渔业动态     
MHLC(多国间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性鱼类资源的养护和管理高层会议)从8月30日~9月5日在美国的夏威夷举行集会。这次集会的目的.是为了筹划制定保护中西部太平洋的金枪鱼、鲣鱼等高度洄游性鱼类资源的条约,并预定签署条约,但是日本、韩国等渔业国与沿岸国(岛屿国等)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6.
几乎世界渔获量的一半是由小型中上层鱼类组成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包括太平洋鲱鱼、西鲱、远东拟沙丁鱼、沙丁鱼、鲥鱼、油鲱、印度鲭鱼、鲭鱼和毛鳞鱼等。这些小型中上层鱼类的显著特点是鱼群密度大,在全世界各地渔场均可捕捞。  相似文献   

7.
黄浩兴 《海洋渔业》1985,7(4):170-173
<正> 为了切实保护近海鱼类资源,执行7~10月群众集体拖网渔船实行休渔规定,并寻找在此期间的生产出路,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从1981年起到1984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6年1月5日报道:1973年世界总渔获量为6500万吨。今后世界海洋中能增产多少呢?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72年发表的由杰·艾·加伦德编写的《海洋渔业资源》一文来分析,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可望达到2亿吨。其中,大型中上层鱼类、底鱼、集群性中上层鱼类约为1亿吨,头足类约1千万吨、南极燐虾5千万吨,合计在2亿吨以下。按品种分:金枪鱼等大型中上层鱼类  相似文献   

9.
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洋中上层鱼类的种类繁多,近几年来,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0%左右。日本鲭、蓝圆鲹和鳀等中上层鱼类生活史大多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一般比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较快,因此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更为广阔。本文综述了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鱼类渔业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年产量位于前列的日本鲭、蓝圆鲹、蓝点马鲛、银鲳和鳀等5种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和产卵期、年龄和生长、摄食习性、生殖力和群体结构变化等资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其资源量和可捕量的评估结果,并展望了其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前言蓝点马鲛(以下简称鲅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日本海、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我国渤、黄、东诸海域。近年来鲅鱼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产量超过5万吨,其中以我国产量最多,占60—80%(表1)。  相似文献   

11.
<正> 自五十年代末期,大沙及济州岛邻近海域已发展为机轮围网渔业生产鲐鲹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渔场之一。日本于1957年对这一海域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和渔场环境条件做过调查。唯其调查范围局限于东经128°30′以东,九州西部近岸渔场。近年西日本围网渔业的主力已移至东经128°以西这一渔场,产量已占  相似文献   

12.
一、远洋渔业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远洋渔业是一项开拓性事业,它已成为世界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还育些海区渔业资源尚有很大利用潜力,如太平洋中南部、大西洋、印度洋的中上层鱼类,西非、南美沿岸的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等。  相似文献   

13.
一、中上层鱼类生产和加工利用的简况 中上层鱼类自五十年代以来产量不断增加,目前约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3/5。主要是:鲐鱼类(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沙丁鱼类(Sardinia melanosticta)和竹篓鱼类(Traehurus Iaponica)。此外,数量较大的还有日本鲤鱼、玉筋鱼、秋刀鱼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和鱼类资源状况的变化,中上层鱼类的产量亦随之提高,约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五分之三。1979年世界海洋性鱼类产量为5514万吨,鲱、沙丁、鯷类鱼占1564万吨。1979年日本海洋性鱼类总产量817.07万吨,其中日本鲐为159.07万吨。  相似文献   

15.
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历次海洋科学调查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在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调查、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检测和生态效率的测算、52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检测后,先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然后应用Seeti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各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鱼类资源生态容量为98.62×104 t,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48.34×104 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56.90×104 t,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28.35×104 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9.45×104 t和22.27×104 t,合计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21.27×104 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9年超过其最大持续可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至今尚未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相似文献   

16.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群聚资源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10年来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动态监测资料,报道了该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群聚动态变化情况,并就今后如何利用该资源进行探讨,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青黄占,Shi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开发潜力的实际,用疏目拖网捕捞中上层鱼类资源已成为群众海洋捕捞业已成为群众捕捞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秋刀鱼、鲐鱼、竹笑鱼等是为日本近海捕捞的重要中上层鱼类,因为渔获量多又称为多获性鱼类。一般来说,水温的变动对中上层鱼类的影响比中下层鱼类等的大。  相似文献   

19.
王靓  花传祥  朱清澄  李非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1):1379-1392
小型中上层鱼类是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资源,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高集群性等特点,其资源年间波动显著,且受气候-海洋变化的影响。本文围绕秋刀鱼(Coloabis saira)、鲣(Katsuwonus pelamis)、鲐(Scomber japonicus)、鳀(Engraulis japonious)、竹䇲鱼(Trachurus japonicus)、沙丁鱼(Sardinops sagax)6种主要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回顾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La Niña-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黑潮-亲潮(Kuroshio-Oyashio,KR-OY)等关键气候-海洋指数的特点及对鱼类栖息地环境和资源变动的影响。概括了气候-海洋变化对小型中上层鱼类的洄游分布和资源丰度的直接影响过程,以及对亲体繁殖产卵、仔稚体成活率和资源量波动间接的滞后影响过程。建议:(1)在多种气候-海洋指数基础上添加种群动态过程、捕捞方式系数、自然死亡率等参数构建生物量动态模型,揭示气候-海洋变化对渔业资源量的影响过程;(2)结合北太平洋涛动(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NPO)、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北太平洋环流振荡(North Pacific gyre oscillation,NPGO)等其他北太平洋主要气候,基于物理海洋模型及空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研究大尺度海流、中尺度涡旋对小型中上层鱼类影响。  相似文献   

20.
鲐鱼能量收支及其饵料种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耀  张波 《海洋水产研究》1999,20(2):96-100
我国海洋鱼类生态学研究目前尚多集中于自然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上;鉴于这种现场调查本身的局限性,要想深入了解和定量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过程,则必需配合现场或室内实验模拟手段,以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由于海洋中上层鱼类(尤其是中上层大型鱼类)游动迅速,洄游性强,难以捕获活体并经驯化后用于实验,故迄今该类鱼种有关生物能量学室内或现场研究的报道仍属鲜见。鲐鱼(Pneumatophorusjaponicus)属暖水大洋性中上层鱼类,为捕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水域,在渤、黄、东、南海均有分布,在我国沿海的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