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度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旭  赵明  李连禄  李学会 《玉米科学》2002,10(3):060-062
温度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影响着玉米的很多生理生化特性.本文着重介绍了玉米温度因子中低温冷害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宋立泉 《玉米科学》1997,5(3):058-060
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原产热带,是一种喜温的C4植物。由于它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在生长期内受到低温冷害的侵袭,常造成大幅度的减产。不少学者从气象、栽培的角度对低温下玉米生育期延迟、产量下降等做过详细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玉米生育期(芽期、四展叶期、小孢子形成期和灌浆期)中黑龙江省冷害年经常出现的低温对玉米光合作用、小孢子分化的影响,为有效地防御低温冷害,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刍草的基因渐渗,玉米已产生并保存了许多变异。利用玉米的近缘野生种来改良玉米品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并非新事。然而,鉴于作者在多年生大刍草(Z.Pe-rennis)种质基因渗入玉米的研究中已经得到的有意义结果,报道一下自1983年以来研究取得的经验似乎是适宜的。用多年生大刍草和二年生大刍草(Z.dip-  相似文献   

4.
吴宪  李洪鑫  卢宗志 《玉米科学》2020,28(4):105-108
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以及低温伴随降雨条件下玉米苗期各部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情况,探究GSTs活性与玉米苗期药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期玉米根、茎、叶部位GSTs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根部GSTs活性最高,茎部次之,叶部最低。低温会抑制玉米苗期根、茎、叶部位GSTs的活性。在低温伴随降水环境下,苗期玉米GSTs活性会进一步下降,降水72 h后,玉米各部位的GSTs活性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地区影响玉米产量因素及调节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嘉陵 《玉米科学》1996,4(2):058-061
玉米是三江平原地区主栽大田作物之一,长期以来因低温冷害因扰,造成单产不高,总产不稳,低温年份平均减产14.2%,严重低温年份减产20.2%.究其原因主要是6月份的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玉米发苗.据统计分析,玉米当年产量与6月份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极显著.因此,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调节,对提高玉米产量,增加三江平原地区的粮食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肇庆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及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依据,通过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光照、温度和降雨量对玉米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的有效积温及生育期有不同程度差异。低温有延缓生长和延长生育期的作用,高温有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和缩短生育期的作用;在冬春季种植,有效积温越少生育期越长,有效积温越多生育期越短。分期播种对穗数、穗粒数影响最大,在冬季种植对粒重影响也大。日照时数、温度和降雨量均直接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在灌溉正常的情况下,提高有效积温和增加日照是使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春种和冬种玉米遭遇低温阴雨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显示,肇庆地区玉米的适宜播种期在2月20日-10月20日,即节气上在“雨水”之后至“霜降”之前。春种可以采取措施适当早播,但山区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春种适当迟播、冬种适当早播)。  相似文献   

7.
低温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功能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起源于热带的喜温作物,几个世纪以来,玉米已引种到高纬度地区栽培。然而,不适当的温度会程度不同地危害玉米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它既与植物种类和自然分布有关,也与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温人工气候箱, 设置0℃、1℃、2℃、3℃共4种胁迫温度, 2、4、6、8 d共4种胁迫时间, 采用4×4交互式设计的方法, 对来自国内外3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芽期耐寒性强度的研究, 建立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鉴定方法, 为耐寒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优异基因资源。结果表明, 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 各玉米自交系的平均存活率都随之降低, 以2℃/6 d低温胁迫下的36份玉米自交系存活率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现为最大, 该低温胁迫强度对于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鉴定是比较合适的胁迫条件。在2℃/6 d低温胁迫下, 筛选出强耐寒自交系7份, 中度耐寒自交系11份, 敏感自交系17份, 高度敏感自交系1份。来自俄罗斯的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寒性显著强于来自其他地区的自交系, 从中挖掘极强耐寒种质资源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远程诊断系统设计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东北地区较易发生玉米低温冷害、不易诊断、数据获取时效性差、诊断参数代表性差等不足,研究构建一个准确、便捷的玉米低温冷害监控与远程诊断系统。通过总结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领域专家的经验,结合多年的历史气象资料,对初终霜日期进行宏观预测,根据田间观测的适时环境参数对低温冷害作出及时准确判断和预测。在玉米灌浆期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得到很好的预期效果。初步构建了一个基于Web技术的玉米低温冷害远程诊断与管理系统,为玉米低温灾害的监控和诊断提供了准确、及时、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玉米顶腐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玉米顶腐病(Fusarium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Wr.&Renik)是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曾有报道。在我国,此病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发现,为我国玉米上一种新的病害。据调查,当年阜新县发病面积达60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3。此外山东、吉林、黑龙江等省也有此病发生。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玉米生产上严重的产量损失。许多地块因此病造成毁种,农民和生产部门对此反应强烈。针对这一生产上的新问题,对辽宁省玉米顶腐病的发…  相似文献   

11.
温度与土壤水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沈单16、豫玉2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土壤水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与土壤水分的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呈降低趋势.温度与土壤水分对幼苗生长各指标的影响不同,玉米芽鞘长、幼苗长、贮藏物质转运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温度与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环境温度低于15℃恒温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率迅速降低,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种子不能正常萌发;在15℃及以下低温,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玉米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持续性低温、干旱胁迫不利于玉米种子的正常萌发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生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京科968和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研究适温和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种子a-淀粉酶及保护酶活性等的变化,探讨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适温和10℃低温胁迫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在10℃低温胁迫下,京科968、京农科728的发芽势、发芽率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10℃低温胁迫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芽长和根长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在25℃适温条件下4个参试玉米品种的芽长和根长差异不显著。2个温度处理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种子的α-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在10℃低温胁迫条件下优势更明显;丙二醛(MDA)含量在品种间呈相反趋势。在低温胁迫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温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玉米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振波  刘昕  曹鸣庆 《玉米科学》2002,10(2):056-060
低温不仅是限制冷敏植物分布及其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许多热带或亚热带作物生产的重要气候条件.近年来玉米抗寒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抗寒性在自交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冷锻炼或ABA处理也能使抗寒性大为提高.玉米抗寒性的表现有着重要的生理基础,即抗氧化酶的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其同工酶的表达模式也相应改变;膜类脂降解的程度较轻、光系统II保持较高的活力、膜系统保持较好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叶片中ABA、水势和渗透压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玉米抗寒性的遗传分析以及有关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品种改良和生物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耐寒性生理生化机理与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延华  王庆祥  陈绍江 《玉米科学》2013,21(3):76-81,86
玉米是对低温逆境较为敏感的重要禾谷类作物。早春低温冷害是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从膜脂过氧化、光合作用、外源激素以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方面阐述玉米耐寒性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简述近年来对玉米耐寒性QTL定位和分子信号转导以及基因克隆转化方面的研究概况,对玉米耐寒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高油玉米品质及产量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吉林省3个不同生态区域种植3种高油玉米:吉油1号、通油1号、春油1号,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高油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和子粒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域高油玉米的脂肪含量以东部低温地区(吉林)最高,平均含量达到8.90%,长春次之,松原最低;产量变化趋势则不同:长春>松原>吉林。其中子粒脂肪含量与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低温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及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低温对春玉米苗期根系生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磷的有效性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抑制了玉米根系的生长,降低了玉米对磷的吸收。同时,低温胁迫下玉米苗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均低于对照,且根际土壤磷素与非根际土壤磷素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玉米作为热带作物已得到广泛研究。由于其较高的种植价值,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使之能适应于低温环境。 Leith(1918)首次报道了关于玉米耐寒性的研究,他对在冰箱内发芽的玉米进行了6年的筛选,发现该品系的成熟期比原来亲本类型的提前一周。后来的研究者们着重进行了发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不同基因型对耐旱性鉴定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受旱的明显后果是产量剧减,损失数量取决于胁迫的持续时间和胁迫期间植株所处的发育时期。因可以利用玉米种质的广泛耐旱遗传变异性,所以在水分亏缺循环出现的地区,选育耐逆境的品种不仅必要而且可行(Jensen,1971;Nelson,1972;Martiniello,1984)。然而,有效的早期筛选技术仍然是抗旱选育的焦点。据报道,田间测定的玉米抗旱性和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富平  张蕊 《玉米科学》2007,15(4):083-085
0.5mmol/L水杨酸(SA)预处理玉米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玉米幼苗体内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玉米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高。常温下用0.5mmol/LSA预处理玉米幼苗,提高了保护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0.
玉米冷害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就玉米低温胁迫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生理变化及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重点对低温胁迫在玉米光合作用、蛋白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