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棉花不仅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棉花种植也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棉花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作物。此外,良好棉花是国际棉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我国棉花调控政策面临调整,如何扶持棉花生产,稳定棉花供给是一个重要课题。有必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盐碱地、部分污染土地植棉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引导、鼓励棉农使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缓解棉花生产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
许立霞 《江西棉花》2010,32(3):57-58
我国盐碱地资源十分丰富,只有很少数被开发利用,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也就受到重视.棉花是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适合在盐碱地上种植,因此,盐碱地植棉已成为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但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能力最弱,做好盐碱地棉田备播与应用正确的播种技术及方法,对盐碱地棉花一播全苗及苗期保苗显得更为重要.山东省聊城市处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大量的盐碱地分布,其中含盐量0.2%~0.8%的土地在180 khm2以上,大于0.8%的土地在70 khm2以上,形成了一定的盐碱地植棉规模和经验,现将其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同仁在盐碱地植棉时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疆是国家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随着对南疆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南疆棉花种植面积正逐步扩大,棉花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棉田大面积连作,造成作物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病虫害威胁严重并有扩展的趋势,其中棉蚜的虫害在本地区最为突出。棉蚜为害造成了棉花大面积减产,棉农...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田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多年多点调研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适宜黄河三角洲植棉区应用的“重度盐碱地一熟制棉花种植技术模式、盐碱地棉-粮均衡丰产技术模式和生态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并对各项技术措施作了简要分析。该技术模式既可指导棉花和其它作物生产,又能较好兼顾棉花产业的发展和综合比较效益的提高,对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义河 《中国棉花》2012,39(1):38-39
滨海盐碱地是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滨海盐碱地棉区的典型代表。棉花是耐盐碱作物,该地区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未利用地集中连片分布(盐碱地18万hm2),其中有8.67万hm2可通过土地整理和综合开发,改造成为质量较高的耕地,并用于植棉。针对盐碱地"瘦、死、板、冷、渍"的特点,植棉高产稳产要做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鲁北地区是山东省棉花主产区,盐碱地植棉是这一区域最大的植棉特点,也是长期以来棉花科技工作者及棉农所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滨州市常年植棉面积13万公顷左右,其中80%左右的棉田为盐碱地,并且年降雨量小,气候干旱。长期生产实践表明,棉花已经成为这一区域的优势作物,是目前其它作物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气候、土质、品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棉花播种出苗期,出苗难、苗病重、死苗多、难以培育壮苗等问题表现十分突出。据调查,2005年滨州市有20%~30%的棉田出苗慢、棉苗弱,80%以上棉田苗病较重,部分地块因病死苗严重,造成缺苗断垄。因…  相似文献   

7.
沧州市常年植棉面积15万hm2左右,棉花是本市重要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效益和比较效益下降等原因,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并进一步向旱薄盐碱地转移,棉花产量较低,棉花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管好棉花种子市场,引导棉农种植高质量的优良品种,对提高棉花产量,持续稳定促进棉花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滨海盐碱地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拥有滨海盐碱地39.6万公顷,尤其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碱地不仅面积大,棉田盐分含量高、土壤肥力差、缺氮贫磷,而且施肥不合理,致使棉花产量降低,棉纤维品质变劣.为此安排了滨海盐碱地棉花N、P肥效应的研究试验,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盐碱地特别是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发展棉花生产提供施肥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吐鲁番棉花种子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亮  王婷  董胜利 《中国棉花》2011,38(9):39-41
棉花是吐鲁番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近两年棉花市场的持续景气,当地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大大提高,对棉花种子高产、优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本地区棉花新品种选育工作滞后,本地老品种无法满足农民对高产、优质、抗旱、抗虫、耐高温等特性的需求;伴随种子经营的放开,新疆自治区内外大量品种进入本地区,种子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棉花种子市场呈现出“多、乱、杂”的局面;本地棉花种子企业过于追求当前的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春播保苗是抓好棉花生产的关键,作为棉花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具有为全年棉花生产打基础的作用,“好种出好苗,好苗一半产”,科学做好棉花春播保苗工作是棉花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做好播前准备1.1适时灌水造墒做好棉田灌水造墒是确保棉花一播全苗的关键,对盐碱地具有压盐的作用。在冬末翻地的基础上,于播种前20~25天(3月上中旬)灌水造墒,盐碱地则达到压盐、造墒“一水两用”的目的。一般非盐碱地灌水量80~180 m3/667m2,  相似文献   

11.
滨海盐碱地棉花施肥的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依据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棉花养分吸收需求规律和施肥技术的研究,并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报道,分析了滨海盐碱地棉田的营养障碍及其控制途径,揭示了盐胁迫下棉花根系和叶面吸收利用养分特性与施肥效应;总结提出了依据土壤盐分含量、地力水平和产量目标分类施肥,速效肥与缓/控释肥相结合、根际肥与叶面肥相结合的滨海盐碱地棉花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盐碱地植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大丰市地处苏北沿海平原,是全国闻名的"百万担皮棉"市(县).但盐碱地面积超过70 khm~2,且近几年,由于粮棉比价不平衡,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受到挤压而萎缩,因此,扩大盐碱地植棉面积、提高盐碱地棉花单产是今后该市稳定和发展棉花生产的巨大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技术措施柴卫东(河北沧州市农林科学院061001)在河北黑龙港生态区,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0~47万2,其中盐碱地棉面积较大。土壤盐碱、瘠薄、冷旱是盐碱地棉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棉花新品种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基因棉花是我国所有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最快的作物,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统研究了棉花产业化关键技术,把棉花良种繁育技术、种子质量检验技术、加工储藏技术、包装技术等单项技术组装集成,形成完善的技术模块,并进一步上升为行业、地方或企业标准,为转基因棉花新品种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红麻与棉花均为锦葵科作物,二者都有耐盐碱的特性。棉花耐盐性问题国内外研究报导较多;关于红麻耐盐性的研究,国外研究报导甚少,只在三十年前埃及、印度曾有“红麻比黄麻耐碱”,“低地红麻稍带盐碱而不妨”之记载。国内在四十年代曾有人作一些研究,但以后有人著书认为:“盐碱地和酸性土壤不宜栽培红麻”。直至六十年代中期我们对红麻耐盐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地处如东沿海,常年植棉3500 hm2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推广棉花立体种植以来,一直有不少农户沿袭瓜棉立体种植的习惯,但近几年来,随着杂交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形成了棉花新的生长发育特点,在栽培技术上除了做好某些常规栽培措施外,还应做好以下配套栽培技术。1合理组配作物品种作物品种的组配原则:一是确定棉花为主栽作物;二是尽量做到缩短它们的共生期,并尽可能减少作物共  相似文献   

17.
冀中南部地区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冀中南地区是河北粮棉主产区,历来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要种植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小麦、玉米、棉花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一、麦棉两熟的演进早在建国前,太行山前平原水肥条件较好,部分下湿盐碱地棉区,就有以小麦为主间作棉花的种植方式。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小麦亩产也不过100~150公斤;棉花亩产子棉仅100公斤左右,而且一半是霜后花。即使这样,棉花的收益也比种夏玉米、高梁为高。建国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70年  相似文献   

19.
离体快速鉴定棉花耐盐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盐碱地2.7百万公顷,列世界第4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次生盐渍化面积仍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和限制了棉花生产的发展,因而,快速准确鉴定耐盐棉花品种是十分重要的。棉花品种耐盐性鉴定一般多采用盐池、盆栽和海水浇灌等方法,不仅占地面积大,鉴  相似文献   

20.
滨海盐碱地,棉花要高产,全苗是关键。实现棉花一播全苗,达到棉花苗早、齐、全、匀、壮,应抓好以下几项措施。1冬耕冬灌冬耕冬灌是改造利用盐碱地,保证棉花全苗高产的关键措施。可在秋冬进行深耕,减少越冬虫源;并在深冬或早春充分利用黄河水进行大水浸灌,以淋洗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