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为了明确11%(质量分数,下同)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3种单剂即350 g·L-1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高、中、低常用剂量作为药剂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开展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制剂高(4.4 g·kg-1)、中(3.3 g·kg-1)、低(2.2 g·kg-1)用量的种子包衣处理防治棉花立枯病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3个剂量的防治效果表现为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50 g·L-1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其中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在高剂量时防治效果达到84.03%;各处理对棉苗生长安全。以上结果可为应用该类药剂防治棉花立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和50%(质量分数,下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设置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3个不同剂量处理,评价其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剂量处理(每100 kg种子用有效成分400 g)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9%和86.3%,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药剂处理,且该制剂对种子萌发、出苗率、苗期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棉花化学打顶剂,筛选适于棉花的化学打顶剂配方,选择杀菌剂戊唑醇、除草剂二甲戊灵和抑芽剂氟节胺3种药剂,于2020年在河南安阳进行棉花化学打顶试验,研究其化学打顶效果。结果表明: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SC)258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330 g·L-1二甲戊灵乳油(EC)990 g·hm-2+25%(质量分数,下同)氟节胺SC 300 g·hm-2混配处理抑制棉花株高和增产效果最佳,可以达到人工打顶的效果;其次为430 g·L-1戊唑醇SC 516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处理;而330 g·L-1二甲戊灵EC 1 485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处理和25%氟节胺SC 500 g·hm-2单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产量,但对棉花的打顶效果远不及人工打顶,仍须优化配方和确定合适剂量。因此,在本研究区宜用430 g·L-1戊唑醇SC 258 g·hm-2+330 g·L-1二甲戊灵EC 990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或430 g·L-1戊唑醇SC 516 g·hm-2+25%氟节胺SC  300 g·hm-2进行棉花化学打顶来代替传统人工打顶。  相似文献   

4.
10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对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市场上常用的10种杀菌剂单剂按照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害。试验结果表明,10种杀菌剂均对苗期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质量分数,下同)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最好,为89.1%;其次为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7.1%和86.9%。杀菌单剂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效果由好到一般依次为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五氯硝基苯悬浮种衣剂>1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各处理对棉苗生长安全无害。以上试验结果可为应用新型药剂及复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棉花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是保证棉花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冀棉11为供试材料,设置0.5%(质量分数,下同)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3个不同剂量进行播种前土壤处理(混土撒施)。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使用0.5%嘧菌酯·口恶霉灵颗粒剂200 g·hm-2(有效成分,下同)防治棉花苗期枯萎病药后3周时的防治效果均超过36.0%,与单一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135 g·hm-2和15%口恶霉灵颗粒剂150 g·hm-2相当;该药剂处理对棉花出苗没有显著影响。而且使用该混剂可降低使用单一药剂导致棉花枯萎病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推荐使用方法和剂量:先用该药剂与土壤按质量比1∶3混匀,然后均匀撒施土壤中,制剂用量为40.0 kg·hm-2(有效成分用量200 g·hm-2)。  相似文献   

6.
2010-2011年,对国内生产的复配药剂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400 g· L-1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在不同用量下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均在85.0%左右,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供试药剂不影响棉花的出苗率和发芽率,对棉花生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药剂浸种回干技术,分析了稀土微量元素、芸薹素、甲哌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处理对棉花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棉花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000 mg·L-1稀土微量元素、0.01 mg·L-1芸薹素、50 mg·L-1甲哌   对棉花种子萌发和幼苗促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测定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后浸种法处理水稻种子时药剂的损失量。室内采用滤纸法,考察种子包衣后浸种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拌种水稻浸泡48h后,吡虫啉的损失量为21.62%,苯醚甲环唑的损失量为23.75%。种子采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水稻的发芽率与ck存在显著差异,而水稻的根长、侧根数和株高与ck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采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水稻对水稻发芽有刺激作用,但对水稻幼苗素质没有影响。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处理的水稻幼苗受稻飞虱危害明显低于ck。这表明: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后浸种处理水稻,能很好的控制水稻苗期稻飞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生物刺激素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为探索不同生物刺激素类物质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以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F0),以大量元素肥料100 g·L-1尿素和50 g·L-1磷酸二氢钾为常规叶面肥对照(F1),设置150 mg·L-1壳寡糖、黄腐酸钾和腐殖酸钠分别配合上述大量元素肥料处理(分别记为F2、F3、F4),在棉花苗期进行叶面喷施,分析不同生物刺激素对棉苗不同器官干物质质量、茎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F3和F4处理的棉苗整株干物质质量较F0分别提高43.38%、33.77%,较F1分别提高32.82%、23.93%,且高于F2;二者茎粗较F0分别提高34.82%、39.31%,且大于F1和F2;株高较F0分别提高32.36%、40.33%,也高于F1和F2。F0处理叶绿素含量测定值最低,显著低于F1、F3处理;不同处理单株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但F2、F3和F4处理单株叶面积相对较大。结果表明,这3种生物刺激素作为叶面肥添加成分对苗期棉花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黄腐酸钾和腐殖酸钠是较为理想的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CEF-082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防效)及对棉花的促生效果,制备孢子含量为5×108 g-1的CEF-082菌剂,采用底肥法、灌根法和包衣法3种处理方式,分别设置不同剂量处理的温室和田间试验。温室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下CEF-082均能不同程度减轻棉花黄萎病发生;灌根法下,CEF-082菌剂稀释50倍时的防效最高,达到77.15%;底肥法剂量为灭菌蛭石沙土基质的5‰(质量分数)时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到43.08%;包衣剂量为300 g·kg-1时防效达78.08%;此外,该菌剂在3种处理方式下对棉花的株高、根长和总鲜物质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促进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666.7 m2分别用CEF-082菌剂1 kg灌根、300 g·kg-1包衣或2 kg撒施处理,在播种后80 d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分别为49.41%、46.74%、47.63%,籽棉产量较相应对照分别增加10.01%、6.19%和4.89%。综上,底肥法、灌根法和包衣法处理下,适宜剂量的CEF-082菌剂对棉花黄萎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灌根法处理的防效和促生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