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接产:临产母牛侧卧地上待胎胞部分排于阴门外即可上前接产。正生是先产出犊牛的嘴巴和两只前蹄。头先露时,待头部娩出,即挤掉口鼻粘液,用干布吸净犊牛鼻、口腔胎水,然后母牛自然分娩。头胎或胎过大,分娩时间过长,则可进行人工助产:抓牢两蹄,随着母牛努责的频率把犊牛拉出,不允许野蛮接产,以免使母牛子宫脱落、子宫颈或会阴撕裂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正>在广大农村,由于新生犊牛的接产和护理不当,致使犊牛成活率低,给养牛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就新生犊牛的接产与护理要点简述如下,望能对广大农村养牛户有所帮助。1犊牛的接产在犊牛娩出前,除将母牛分娩的产房清扫消  相似文献   

3.
奶牛经配种妊娠后,胎儿在母牛体内经过280 d左右发育成熟,在胎儿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系的启动下,孕牛开始分娩.如果在分娩时胎儿处理不当,会给养牛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提高接产、助产水平,提高奶牛的产仔成活率.本人根据几年来奶牛接产助产的情况,总结一些经验一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妊娠期平均为285天,虽不足10月,也是“瓜熟落地,一朝分娩”。新生犊牛无奈地摆脱了孕育生命的温床,迎来的将是无尽的磨炼。特别是面对恶劣的外界环境,必须要依赖人的呵护才能避免危险,赢得新生。那么有关人为的护理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1 为胎牛降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为即将生产的母牛配置一间干净明亮、通风良好的产房是比较理想的,如条件不允许,也要在分娩的牛床上铺上一层清洁干燥的垫草,为新生胎牛的降生提供一个安静、温暖的场地。 准备好3%碘酊,以备消毒断开的脐带口,防止病菌感染。胎蹄露出阴门外,不要…  相似文献   

5.
通常散养黄牛分娩为正生顺产,难产比较少见,倒生所致难产就更难遇到,现将一例胎儿倒生难产病例介绍给同行. 2003年11月26日上午,南阳牛育种中心90号经产母牛胎囊已破,两个小时后仍不断弓腰、翘尾、哞叫,迟迟不见胎儿头蹄露出阴门.该牛站立保定,温水清洗外阴.接生员清洗消毒手臂,产道检查摸到一蹄底向上已伸直的腿,继续向前探诊,摸到一屈曲的腿和尾巴,诊断为胎儿倒生跗部前置,胎向、胎位正常.  相似文献   

6.
长沙县某肉牛养殖公司一母牛发生难产,上午9时左右已发现胎儿的两蹄露出,通过产道能摸到其尾。经当地兽医助产,三人合力也不能将胎儿拉出。畜主认为,可能是初产牛或胎儿过大所致,至下午3时要求做剖腹产手术。1 难产检查1.1 母牛  母牛被毛为黄红色,体重约400kg,右侧卧在牛床上,仍有努责,阴门外露两蹄,蹄底朝下。母牛全身状况正常,但经驱赶、牵拉、抬均不能使其站立。1.2 胎儿  将母牛后躯用稻草垫高,以便经产道检查胎儿。术者的手经高锰酸钾水(0.1%)消毒后伸入产道进行检查,能摸到胎儿尾、臀部、两后肢,胎儿背部向…  相似文献   

7.
裂腹畸形胎是牛胎儿性难产中的一种,由于胎儿横切面直径太大,不能通过产道而引起难产。笔者就一例该类难产应用“截胎法”进行救治情况予以阐明。1病例介绍2006年3月4日,哈尔滨市呼兰区裕发村某养牛户的1头5岁奶牛发生难产,胎儿一前肢露于阴门外,胎头未露出,胎儿肠管脱出于阴门外,难产已发生2小时之久,母体状况一般。经母牛阴道检查,胎儿头部朝向母牛背侧,沿脱出的肠管可触到胎儿下腹壁裂开处,伸手试图拉出另一前肢但未找到,试推回已露出的前肢但未成功,决定实施截胎术。2救治过程对母牛强心补液及抗生素静脉注射。用温0.1%高锰酸钾溶液,对…  相似文献   

8.
裂腹畸形胎是牛胎儿性难产中的一种,由于胎儿横切面直径太大,不能通过产道而引起难产。笔者就一例该类难产应用“截胎法”进行救治情况予以阐明。1病例介绍2006年3月4日,哈尔滨市呼兰区裕发村某养牛户的1头5岁奶牛发生难产,胎儿一前肢露于阴门外,胎头未露出,胎儿肠管脱出于阴门外,难产已发生2小时之久,母体状况一般。经母牛阴道检查,胎儿头部朝向母牛背侧,沿脱出的肠管可触到胎儿下腹壁裂开处,伸手试图拉出另一前肢但未找到,试推回已露出的前肢但未成功,决定实施截胎术。2救治过程对母牛强心补液及抗生素静脉注射。用温0.1%高锰酸钾溶液,对…  相似文献   

9.
生产实践中,母牛的难产常见于下列情况,有的技术人员或畜主缺乏接产和助产知识,使早期能够避免的难产复杂化。母牛常期舍饲,运动不足,致使胎儿活力不强,胎势、胎位异常而导致难产。母牛过早配种或发育不良等常造成胎儿过大或产道狭窄而难产等。救助难产措施不利,常造成母子双亡的情况,给养牛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主要发生在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通常在3~6胎最易发生,初产牛几乎不发病,多发生在分娩后数天内,个别牛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病,主要发生在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通常在3~6胎最易发生,初产牛几乎不发病,多发生在分娩后数天内,个别牛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发病。  相似文献   

12.
《四川奶业》2006,(1):11-13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肢病和蹄病的总称。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牛体健康和产奶量影响严重。给养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是奶业发展的大障碍。据成都市奶牛场统计资料。有肢蹄病和肢蹄变形的牛,占成年母牛的50以上,因肢蹄病死亡、淘汰的牛。占成年母牛的7~10%。占当年成年母牛死亡淘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养牛生产过程中,由于疾病、饲养管理不当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牛早期胚胎死亡和母牛妊娠中断的现象比较常见,给养牛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1母牛接产管理1.1产前进行体检,确保母牛生产状况怀孕母牛产前检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要对母牛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其怀孕过程正常,体质适合怀孕生产。定期安排母牛进行运动锻炼,提升其生产体力和疾病抵抗能力。注意产前喂食安全,避免病从口入和需要注重必要的营养均衡。其次有必要进行直肠检查,确认牛的胎位和胎向,判断牛胎的生长发育情况,提前预测母牛生产所需,提高牛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一、横胎助产牛马横胎属于胎位不正,有纵位、横位之分,为母体和胎儿的纵轴呈交叉形式,多为严重难产,助产不当、往往招致胎儿死亡,或给母体带来不良后果。牛纵腹位难产一例:贵州省江口县闵孝区过江屯村一头黄母牛临产,从阴门露出胎儿的两蹄和鼻端,经一天半未能产出,曾请本区兽医处理,强行拉胎,越拉阻力越大,未拉出,  相似文献   

16.
1发病原因母牛在正常产犊时是不需要助产的,除非倒生时要马上拉出。有些养牛户在给母牛接产时,发现胎儿露头立即伸手拉,不采取任何消毒措施,这样往往造成子宫感染。需要助产时,首先要把牛尾固定,然后把母牛的肛门、阴道、乳房等后躯部分仔细消毒,  相似文献   

17.
1 接产1 1 预产期 母牛的怀孕平均为 2 85d ,变动范围在 2 70~ 2 90d之间 ,可据此推算出预产期。1 2 接产 母牛临产前 1~ 2d ,臀部尾根两侧出现凹陷 ,俗称“塌胯” ,是母牛韧带松弛的表现。临产时母牛出现阵痛 ,表现为不安 ,回头望腹 ,这时就要做好接产准备。准备好接产工具和药品 ,产房要求宽敞洁净 ,铺以柔软干草。接产用具要高温灭菌消毒。接产人员先用 0 1 %~ 0 5 %新洁尔灭或0 1 %高锰酸钾洗净、消毒母牛外阴部、尾根、及后躯。让母牛右侧卧 ,当母牛阴门露出羊膜囊 ,羊膜破裂时 ,可用干净盆收集羊水 ,让母牛喝下 ,这有…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草食动物的迅速发展,牲畜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牛的品改使得广大养殖户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然而由于本地母牛个体小、人工授精产生的仔畜偏大等原因,母牛在生产时出现难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本人就母牛生产接产、助产操作、产后期护理谈几点体会。1母牛产前直肠检查工作牛妊娠期一般为280d左右。母牛在临产前15d左右,胎儿由妊娠胎位转变为分娩胎位。只有通过直肠检查才能确定胎势、胎  相似文献   

19.
孙树 《蜜蜂杂志》2003,(11):25-26
我家饲养的一头大母牛 ,在 2 0 0 0年 3月中旬 ,产下第 4胎牛犊时 ,很长时间胎衣才断断续续下完。胎衣下来后不到 1小时又出现子宫脱垂现象 ,多亏及时找来兽医 ,母牛才脱离了危险。为防止母牛在产第 5胎时出现上述症状 ,在预产前 15~ 2 0天用蜂巢液给牛试服 ,结果犊产的顺利 ,胎衣也下得快 ,奶水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足 ,也没出现子宫脱垂现象。为了牛的身体健康 ,产后照上法给牛再服几天蜂巢液。我饲养的牛从产第 5胎、第 6胎、第 7胎再没出现胎衣难下、子宫脱垂现象。我把此法介绍给产犊胎衣难下的其他养牛户 ,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方法 :取 …  相似文献   

20.
此难产母牛系初产黄牛,于当日上午10点左右开始产犊。犊牛两前肢及头胸全部产出后突然停滞,母牛努责,开始出现难产征兆。人为助产不见效果,后母牛无力倒地,多人实施强拉硬拽不能产下。中午1点左右,畜主急找到我站,现将我站接产措施报告如下:现场症状母牛右侧倒地,努责无力,继发性瘤胃鼓气,病情危急。犊牛上半身产出体外,表现顺产胎势。考虑分析产犊时间过长,又由于初产,激素分泌可能不好,现在骨盆韧带不能松弛,骨盆不能张开,牛犊后胯较大,或叉开式,造成牛犊不能产出。接产措施:1.给母牛强心补液。2.采用穿刺放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