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常规出砂预测模型适用于油田的常规开采方式,无法满足稠油油藏热采的要求,需要研究稠油热采温度对储层出砂的影响规律,指导制定稠油热采井的完井防砂措施及生产工作制度。对于热采稠油状况下容易出砂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对取得的岩心样品分别开展了不同温度蒸汽吞吐后的岩石力学试验,对于储层岩石在注入不同温度蒸汽状况下的岩石力学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蒸汽吞吐下温度变化对岩石力学的影响,修正了常规模型,并可以运用于稠油油藏出砂规律的预测。通过相关研究表明注入蒸汽之后储层的强度会降低;蒸汽吞吐在第一轮次的情况下岩石性能已大大改变,出砂可能性大大增加,伴随着轮次次数的增加,影响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滨海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多尺度变化。[方法]运用GIS与遥感技术、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以辽宁省盘锦市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格局指数,从不同行政区单元及空间粒度出发,定量分析了区县级与地级市的景观格局空间尺度特征。[结果]空间粒度上,斑块密度、斑块数等景观指数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可预测性强。景观空间格局在地市级和区县级尺度都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规律变化,整体趋势一致。[结论]区县级和地市级尺度的湿地类型均受人类影响很大,景观破碎度增加,总体湿地景观结构向简单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得到该地质公园形成各种特色景观的原因,并从自然、人文的角度分别对该地质遗迹进行了资源特色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总结出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色:极高的美学价值;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整体开发性;高品位的生态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4.
变质岩中的扭折带是岩石晶体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晶体滑移形成的一种重要地质构造形迹,研究其形成的力学机理和构造参数对研究岩石变形、探讨地壳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扭折带内发生较大旋转变形,不适合用线性理论分析,因此,笔者基于大变形理论导出岩石晶体的本构方程,结合分叉理论,建立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变质岩中扭折带形成分析的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得到了计算双滑移系晶体岩石扭折带倾角的方程并进行了求解,所得理论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土地覆盖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包括空间粒度和幅度)属性。近年来,尺度问题成为景观空间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研究土地覆盖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本文以湖北省咸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别从类型水平及景观水平上对其土地覆盖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增加对优势景观有加强作用,随着空间粒度逐渐增大,景观中的优势覆盖类型面积比率增大,其他景观覆盖类型面积逐渐减少。各景观指数对粒度变化敏感程度各不相同,较敏感的是有效网格大小、斑块密度、凝聚度指数。不同景观特征与粒度变化的相关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类型水平上,不同景观指数对粒度响应程度不同,而相同指数在不同粒度范围受粒度变化影响也不同;景观水平上,各土地覆盖类型景观随粒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异质性,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太子湾公园春季植物景观色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子湾公园6个典型空间植物种类、色彩、配置方式的调查,分析不同空间植物群落的色彩构成、景观效果以及色彩对比组合形成的空间特色,总结出了太子湾公园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特征和不同功能区块植物配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光新  严平  李静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36-37,56
选择合肥市董铺岛不同景观下垫面水体、林地、草坪、住宅小区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度、温度等环境气象因子的定位观测,总结出景观中植物配置和水体形成的独特的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洪彪  宋洋  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95-16898
土壤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研究是开展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水盐运移模拟研究、水盐调控、预测预防土壤盐碱化以及进一步改善、改良和治理开发利用该区盐碱地的基础。在回顾松嫩平原盐碱化成因及形成影响因素研究历史的前提下,总结并分析地质构造因素、水文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对盐碱化形成的影响,并给出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影响因素体系架构图,确定出影响松嫩平原盐碱化形成过程中的可控与不可控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河北省武强县土地利用规划前后土地景观格局特征、形成机制基础上,量化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县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并提出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原因。利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方法对比分析发现,耕地在整个景观中占首要位置,耕地和居民点及采矿用地的优势度明显高于其他景观类型,土地利用规划前后景观格局指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等指数都发生了变化。土地利用规划保证了耕地面积及居民点等建设用地不同程度地聚集,牺牲了其他景观类型;景观多样性指数的下降,使整个景观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不利于景观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表明,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多目标工程,只有在耕地数量与质量、生态景观、建设用地环境等目标之间达成一种相对平衡,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呼和浩特城市扩展轴上的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年Quick Bird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辅以2007年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的数据,在CIS软件的支持下,应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呼和浩特城市绿地景观在样带上的梯度变化特征.为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类型水平上,不同的绿地类型沿样带表现出各自的梯度特征.公园绿地在城市中心比例较大,而城郊以其他绿地比例较高,居住绿地和单位绿地在城区中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异质性大.景观水平上,不同景观指数沿样带表现出各自的梯度特征,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丰富度密度具有较明显的梯度特征,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则不明显,从而可以得出,在城市中心,绿地的多样性较低,无明显优势类型,聚集度指数最低;在城郊结合处,绿地的多样性增多,聚集度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丘陵紫色土砾石的性质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陵紫色土中含有大量的砾石,本文对重庆丘陵紫色土中砾石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紫色土砾石的容重、比重、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及化学组成含量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类紫色土的砾石含量为5.27%~57.78%,且粗暗紫泥>棕紫泥>红棕紫泥>灰棕紫泥,不同尺寸的砾石含量随粒径的增大而下降;同一岩性山坡,砾石含量随坡位的上升而增加,在同一台土上,台后砾石含量高于台前砾石含量;剖面上的砾石含量基本上是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此结果为研究山地丘陵土壤中砾石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农学特性的重要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现场试验、测试,对二塘沟水库右坝肩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准确评价分析,为设计提供合理的地质参数和建议。【方法】以二塘沟水库右岸坝肩区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现场岩石鉴定试验,钻孔压水试验,平洞岩石构造观测试验,室内岩石化学成分分析试验等。【结果】二塘沟水库右岸地形较为陡峭,岩性主要为层状凝灰岩夹凝灰质砂岩和砂岩。水库右坝肩整体构造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靠近断层附近透水性和深度较大。据钻孔和平洞揭露,岩体强风化层厚2~3m,岩体较破碎。据钻孔水质分析得知,右岸地下水硫酸根离子含量514.37mg/L,具有结晶类硫酸盐型腐蚀性。【结论】二塘沟水库右坝肩岩体存在较深和较长的中等透水带、裂隙密集带和断层破碎带岩石碎屑水溶盐含量较高,岩体和地下水中硫酸盐对混凝土存在腐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等方面,较详细的论述了下生本营子——车坊断裂地下水赋存特征,同时指出压性断裂影响岩带是地下水富集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水稻需水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需水量预测是节水灌溉规划的基础,由于BP神经网络在解决多参数非线性问题表现出极强的自适应能力,从而可以科学准确预测需水量。本研究从多个影响因子分析出发,得到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检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气象因子与水稻需水量之间的关系,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水作为种植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区域种植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分析了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种植结构调整研究现状,并通过对江苏省现有水资源和种植制度状况的分析,提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期江苏省的种植制度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紫色泥岩土壤<2 mm岩屑及其对抗剪强度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壤抗剪强度是反映土壤抗滑、抗侵蚀及抗倾覆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而紫色土中大量岩石碎屑能够显著影响土壤抗剪强度。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 mm的岩石碎屑上,而<2 mm的岩石碎屑却被忽视。因此,研究<2 mm岩屑及其对抗剪强度的作用机制对紫色土区域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紫色泥岩发育的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采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测定土样在不同含水率和垂向压力下的抗剪强度,通过对比分析研究<2 mm的岩石碎屑及其对抗剪强度的作用机制。【结果】从坡顶至坡谷,坡顶至坡脚旱地土壤与母岩的颗粒组成呈极显著性相关,而坡脚与坡谷水田土壤与母岩的颗粒组成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即紫色泥岩发育的旱地土壤的颗粒组成与其母岩的颗粒组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土壤中<0.25 mm颗粒累积含量在99.84%-99.91%,其中,以>0.25 mm岩石碎屑存在的土壤颗粒的比例为0.96%-57.82%,以>0.25 mm团聚体存在的土壤颗粒的比例为6.33%-19.66%,随着位置高程的降低,土壤中岩石碎屑含量减少,且旱地土壤中岩石碎屑的含量显著高于水田土壤;而团聚体及黏粒含量则逐渐增加。在土壤含水率从7%增加到25%的过程中,土壤水分对旱地土壤黏聚力的影响要小于水田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线性减小,且随着位置高程的降低,土壤水分对内摩擦角的影响逐渐增大;在相同垂直压力下,土壤水分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同样也随着位置高程的降低、岩石碎屑含量的减少而增大。【结论】在紫色泥岩发育的土壤中存在大量<2 mm的岩石碎屑。这些<2 mm岩石碎屑的存在改变了对传统土壤团聚体的认识,使得土壤团聚体可进一步细分为先天团聚体(<2 mm岩石碎屑)以及后天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同时,土壤中这些<2 mm岩石碎屑能够降低土壤水分对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从而降低土壤水分对土壤的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坝高水位蓄水运行期间,坝基渗流通道中会出现很大的渗透动水压力。本研究对坝基岩块透水性低的双斜面深层滑动情况,用等安全系数法,分析了滑动面上的动水压力对坝基稳定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蓄水位一定时,双滑动面上的动水压力对降低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小,稳定分析时可以忽略动水压力。分析中还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抗滑力和滑动力组成做不同的处理,会出现不同的稳定性评判结果。基于此结果,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刚体极限平衡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Plate tectonics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igid lithosphere plates sliding on a mechanically weak asthenosphere. Many models assume that the weakness of the asthenosphere i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small amounts of hydrous melts. However, the mechanism that may cause melting in the asthenosphere is not well understood. We show that the asthenosphere coincides with a zone where the water solubility in mantle minerals has a pronounced minimum. The minimum is due to a sharp decrease of water solubility in aluminous orthopyroxene with depth, whereas the water solubility in olivine continuously increases with pressure. Melting in the asthenosphere may therefore be related not to volatile enrichment but to a minimum in water solubility, which causes excess water to form a hydrous silicate melt.  相似文献   

19.
Climate exerts a universal dominant influence on ecology, but processes of karstification have an equally high ecological influence in carbonate rock regions. Development of karst features depends greatly on the degree to which water containing carbon dioxide has been able to move on and through carbonate rocks and to remove some of the rock in solution.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many karst terranes include scarcity of soils, scarcity of surface streams, and rugged topography; less distinctive are the highly permeable and cavernous rocks, especially at the shallow depths. This high permeability gives rise to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including (i) scarcity and poor predictability of groundwater supplies, (ii) scarcity of surface streams, (iii) instability of the ground, (iv) leakage of surface reservoirs, and (v) an unreliable waste-disposal environment. Natural karst processes in some carbonate rock regions have caused a greater restri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ta than man can ever be suspected of causing.  相似文献   

20.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一种受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环境,具有地表水缺乏、土层浅薄且不连续、植被覆盖率低等基本特征。由于喀斯特山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小生境类型的多样性,该地区土壤水分运移相当复杂,具有许多和其它类型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介绍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和土壤水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有效性、入渗规律、空间变异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今后土壤水分研究应以岩石-土壤-植被系统为对象,注重多学科交叉以及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重视植被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及其适应性调控机理的研究,以实现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和植被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