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母貉叼咬仔貉一直是养貉户头痛的问题。据统计,约有1/10母貉在产仔期发生程度不等的叼仔现象,通常情况是家庭养貉叼的比例高于饲养场,新貉高于老貉。母貉叼仔多发生在产后2~15天,先是1次叼1只,从窝里衔出来,放在笼网上,又觉得不妥复而衔进去,再叼出来,反反复复,有时1次叼2只,内外乱窜。有时仔貉被叼断动脉或神经;  相似文献   

2.
<正> 貉是珍贵的毛皮动物。由于经济价值高,易于人工繁殖,已成为现代毛皮业中有前途的新兴养殖业。但人工貉因患怪癖或受突然惊吓等,常造成产后叼食仔貉,也有因母貉产后患乳房炎或缺奶拒绝给仔貉哺乳,导致整窝仔貉死亡。为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几年来我们探索出以下提高仔貉成活率的方法。现  相似文献   

3.
母貉叼咬仔貉,一直是养貉户最感头痛的问题。有人调查后做过统计,约有1/10的母貉在产仔期发生程度不等的叼仔,通常情况是家庭养貉叼的比例高于饲养场,新貉高于老貉。母貉叼仔多发生在产后2—15天之间,先是一次叼1只,从窝里衔出来,放在笼网上,又觉得不妥复而衔进去,再叼出来,反反复复,有时一口叼两只,内外乱窜。有时  相似文献   

4.
1代养 叼人法把代养的仔貉放在产期相近的另一产仔母貉的小室门口,仔貉会因离开母貉或受寒冷刺激而发出叫声,母貉听到仔貉叫声,就走出小室,如母貉对仔貉无敌意,认为是自己的仔貉,就会把仔貉叼进小室给其哺乳.同味法把代养的母貉引出小室,插上小室门,然后用窝内垫草擦搓代养的仔貉,混入代养母貉所产的仔貉当中,一般情况母貉辨不出外来仔貉而给其哺乳,这种代养法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1哺乳期的特点1.1仔貉哺乳特点哺乳期是母仔共处时期,此期母貉则大量泌乳喂食仔貉。仔貉尚不能取食,只能以母貉乳汁为生。由于母貉1胎往往产仔多只,所以仔貉的乳汁需求有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出现缺奶现象。而且1只母貉也难以独立承担过多仔貉的护养。因此有时需要人工哺乳或代养。  相似文献   

6.
1母貉产仔前后的管理1·1人工拔掉母貉乳房周围的毛母貉在预产期前5天,由于乳腺高度发育的刺激,一般都会自动拔毛。个别母貉如果不拔毛,可人工拔掉乳房周围的毛,露出乳头,以利于仔貉哺乳。对于这些母貉,如果不实行人工拔毛,则会因母貉腹部毛过密、仔貉出生后找不到乳头、吃不到奶而饿死。人工拔毛时要轻抓母貉,不要强行硬抓,以防母貉过于激烈扭动而造成早产。产仔前过于频繁地抓母貉容易掉仔;刚产仔的母貉,因护仔性特别强,也不宜经常抓。1·2给母貉加喂VC仔貉出生后7天之内易患红爪病,表现为4爪红肿,个别的可出现溃疡,吱吱叫,到处乱爬,不吃…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养貉户反映,母貉产仔后有咬死或吃掉仔貉的现象。经我们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占产仔母貉的7%左右,影响养貉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发生原因 貉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反应极敏感,在本能保护作用的促使下,产仔母貉将新生仔貉叼起,在笼内乱  相似文献   

8.
仔貉培育是养貉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养好仔貉是养貉成败及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饲养者必须非常细致地做好仔貉及哺乳母貉的饲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以获得较高的仔貉成活率,保证仔貉的正常发育。 一、加强哺乳母貉的饲养管理 仔貉20日龄前全部靠母乳生活。因此,哺乳母貉的日粮应有利于泌乳。饲料除要求品种多样化,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本地幼貉死亡多在出生后7d内,死亡数占6%,我们分析幼貉出生7d内死亡原因有5种:①遗传因素。②饲养管理。③饲料营养。④疾病因素。⑤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供给量小或不足等因素。对出现这些原因,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仔貉的成活率。1遗传因素近亲繁殖一些有害的隐性基因结合而出现幼仔畸型,幼仔嘴巴上下不齐,嘴巴一长一短,幼貉体质弱,幼貉生长速度非常慢,有15%的母貉妊娠期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10.
仔貉断乳分窝是貉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关系到仔貉断乳后的生长发育.断乳方法得当,可使仔貉断乳后采食力增强、生长迅速;否则,断乳分窝后仔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缓慢甚至成为僵貉,育成率降低,影响养貉业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正确进行仔貉断乳分窝呢?  相似文献   

11.
一、仔貉分窝的基本原则1.不宜过早分窝,要根据天气和仔貉身体状况灵活掌握。2.分窝时要按出生早晚循序渐进。二、仔貉分窝方法理论上提倡仔貉出生45天以后就实施分窝,但今年的同期温度比往年普遍偏低,仔貉的身体机能和发育受到了很大影响,仔貉长势不如往年,还需要在母貉的呵护下加强营养,等仔貉身体条件达到自行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在狐、貉养殖生产实践中,广大养殖者要充分认识初乳对仔狐、仔貉顺利生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正>貉附红细胞体病是毛皮动物养殖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经媒介生物传染的疾病。近年来,貉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哺乳期仔貉和断奶后的幼貉发病较多,是引起仔貉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发病情况2018年6月20日,文登区某镇一养殖户饲养的600只幼貉陆续发病,养殖户自己投喂过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剂及白头翁散等药物,效果均不明显,先后死亡30余只,遂来兽医门诊就诊,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白公貉和灰母貉交配产白色仔貉,一般有沿续性,也就是说上年1窝产几只白色仔貉,今年的比例也和上年差不多.举例说:上年有的母灰貉产12只仔貉,其中有1只自仔貉,今年产10只貉有2只是白仔貉;有的上年产10只仔貉,白貉的占5只,今年产10只貉,白仔貉占4只;有的去年产7只貉,有5只白貉,今年还产7只貉仔,白仔貉也是5只.  相似文献   

15.
一、原因 1.内分泌失调 母貉的妊娠、产仔和哺乳行为都是受激素调控的,孕酮是控制母貉产生母性行为的主要激素.当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其他性激素时,会影响黄体和孕酮的正常分泌,或者由于母貉在妊娠期营养不足影响到泌乳,使母貉不能正常地泌乳,失去了维持功能黄体的基础.黄体退化和孕酮水平下降,使母貉失去了母性行为,必然要引起食仔.在生产实践中,饲料问题也能引起母貉食仔.这说明母貉食仔与内分泌失调关系密切. 2.母貉泌乳不足 当母貉营养不良时泌乳能力下降,仔貉吃不饱或吃不上奶,对母貉纠缠不休甚至咬伤母貉乳房、乳头,会引起母貉烦躁不安而引起食仔.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工养貉业,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较快,特别是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展,养貉已成为农民致富门路之一。貉是一种大毛细皮的珍贵毛皮动物,其商品貉皮保温性能好,结实耐用、轻柔美观,历来是国内外毛皮市场上畅销的上等裘皮之一。人工养貉的生殖过程.会通过不同行为反映出来.现将多年来观察到的貉生殖过程与仔貉的动态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油气储运》2007,(2):33-34
初生仔狐、貉一般指1~7日内的仔狐、貉。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狐貉产仔季节正值寒冷的早春,气温变化无常,仔狐、貉从母体产出后温度变化大,由于仔狐、貉的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完善,抵抗力很弱,很容易造成死亡,从而影响狐、貉的产仔率和成活率,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狐貉的过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貉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近几年来养殖户越来越多。母狐(或貉)常因一胎多仔而无力承担哺乳或产仔期发生疾病死亡,导致仔狐(或貉)出生后死亡的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提高成活率,现以狐为例介绍仔狐和仔貉的过继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在养貉生产中,经常发生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致使仔貉出现胃肠胀气病症而引起仔貉消化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的现象,导致养貉效益下降。笔者采用中兽医理论辨证施治的方法,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病貉体弱瘦小,毛焦倦怠,行动迟缓,病程长,病情发展缓慢,多于食后臌气,腹部胀大,击之如鼓,粪便稀溏,口色淡白,舌体绵软,最后病貉常因虚弱衰竭而死亡。2病理变化死貉结膜发绀,舌外伸,腹胀如鼓,肛门外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养兔大国,兔毛、兔皮、兔肉出口居世界首位.兔是草食动物,农村里草、菜遍地皆是,发展养兔饲料不愁,是一项较好的致富门路.但家兔是弱小动物,初生仔兔裸体无毛,管理不当很易引起死亡,因此,要想扩大兔群,提高仔兔成活率很关键.笔者通过多年养兔实践,谈谈提高仔兔成活率的几项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