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湖流域安吉县森林控制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彪  董敦义  张灿强  杨艳刚  潘春霞  王斌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6):111-114,118,297
因土壤流失带来的面源污染是太湖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森林在控制土壤侵蚀以及减少养分流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壤侵蚀模数法和土壤养分含量估算了森林控制土壤侵蚀及其减少氮、磷养分流失量,并参照污染物入河降解系数与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标准,评估了安吉县森林减少氮磷养分流失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安吉县森林可年均减少151万t土壤侵蚀量,从而控制住土壤中1 409t总氮和577t总磷养分流失,相当于每年避免了824t总氮和410t总磷输入到河流水体中;仅此一项生态服务功能,安吉县森林每年就应得到9 255万元生态补偿资金,约合森林688元/(hm2.a),相当于目前47元/hm2生态补偿标准的15倍。该研究揭示了太湖流域上游地区森林控制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对于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助于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以子午岭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观测站长年观测的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 ,分析了林地及其开垦地不同侵蚀年限土壤的颗粒组成、>0 .2 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抗剪强度和容重等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0 .2 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对土壤侵蚀强度影响最大 ,其偏相关系数为 0 .972 8,其次为土壤的粗粉粒含量和抗剪强度。最后对 >0 .2 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和抗剪强度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表明林地开垦后侵蚀第 1年和第 7年为土壤侵蚀强度加剧的转折点 ,说明了森林植被在防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方林业经营措施与土壤侵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讲座了采伐、林地清理、整地、幼林抚育、林农复合经营、间伐等森林经营措施对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指出凡是能降低林地覆盖和对土一状发生负面影响的森林经营措施,均会增加土壤侵蚀,且干扰程度越大,土壤侵蚀严重,特别是在土壤抗蚀性弱和降雨侵蚀力大的地段更为明显。不合理的林木采集和林地清理方式会增加土壤侵蚀,而整地、林抚育、林农复合经营措施采用不当,亦会加剧幼林地土壤侵蚀。为此,应加强传统森林经措施对林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全面研究,在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大的地段,应尽量降低经营措施对林地干扰强度,以达到保持水土,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湖南省土地、森林利用状况等有关资料为基础,从土壤和森林对降水形成径流的影响。调节水资源的数量和方式防洪抗旱减灾方面的作用3个层次,详细地剖析了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结果指出,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能够调节水资源,其潜力非常大,合理利用土壤水库和森林植被可以蓄水保土减蚀,削减洪峰,减少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5.
贵州山区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分析研究了贵州山区主要土训类型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训主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认为,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抗蚀力的内在因素,贵州山区土壤表现出明显的粗骨性土训的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的差异,林地,草地和台耕地的土壤物理性状良好,有效地减缓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能有效地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而大面积的农耕坡地和裸坡地的土壤物理现状极差,则促进了山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因素,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评价山区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主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台耕地>林地,草地>坡耕地,裸坡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InVEST模型的北京山区土壤侵蚀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客观认识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基于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应用INVEST模型对北京山区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并重点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保持功能的大小.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北京山区的土壤侵蚀模拟,北京山区林地下总的土壤侵蚀量为176万t,平均保持土壤能力为220 t/hm2.各森林类型的保持土壤能力均较高,其中天然混交针叶林保土能力最高,为335 t/hm2.其次是天然侧柏林.为297 t/hm2,而最小的是人工落叶松林,为148 t/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的迁移规律,阐明重金属在土壤侵蚀作用下的迁移机制,为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有关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迁移的文章,从土壤性质、重金属性质、环境因子3方面就土壤侵蚀对重金属迁移的作用规律与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1)侵蚀作用下土壤重金属主要以颗粒态形式进行横向/纵向迁移,溶解态重金属迁移占比小但活性强,侵蚀造成沉积区的泥沙特性与侵蚀区土壤存在差异,可能影响重金属富集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2)土壤pH、有机质和黏粒含量越高,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越强,重金属被释放迁移的能力越弱;(3)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对其迁移方式有影响,一般溶解态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有效态,而相对稳定的残渣态通常以颗粒态形式迁移;(4)降雨、地形、植被等环境因子影响泥沙颗粒的迁移过程,并优先迁移细颗粒,使泥沙粒径分布随迁移路径呈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侵蚀作用下重金属迁移受土壤—重金属性质及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不同地质背景与污染成因条件下土壤侵蚀对重金属迁移过程的影响;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重金属赋存形态异质性研究;喀斯特地下漏失对重金属迁移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绿色GDP核算中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资源是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内容,土壤保育是其最重要的环境服务功能之一,也是绿色GDP核算的重点和难点。在充分考虑森林生态价值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有关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研究成果,将目前核算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模型归纳为整体核算模型和累加核算模型2类。通过从价值核算及核算结果纳入绿色GDP2方面分析,认为在目前的核算中主要存在土壤侵蚀模型尚不完善、替代核算存在偏差、核算变量数据不精确、核算面积确定不准确、功能计量代替效益计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土壤侵蚀等相关领域研究、规范核算指标体系,并采取分区核算、个量分析及贴现的方法,运用3S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核算精度。同时,科学地界定绿色GDP的内涵,区分森林各项具体生态功能价值间的关系及在绿色GDP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避免在核算中重复或缺漏。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和USLE的密云县土壤侵蚀评价及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进行密云县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在全面调查,收集研究区气候、地形、土壤等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Landsat—TM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植被覆盖度信息,并建立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库。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模型USLE定量计算出土壤侵蚀量,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旨在探求密云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特点及成因,为该区域水土保持和北京市的安全供水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是密云县土壤侵蚀中影响较大的因子。  相似文献   

10.
坡面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是降水、植被、土壤、地形等各因素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综合结果,本文对坡面土壤侵蚀的降雨、植被、土壤、地形、人为因子及诸因子的综合分析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指出在单因子与土壤侵蚀关系方面,研究得已比较深入,降雨、土壤性质、植被覆盖度等因子对土壤侵蚀的作用已较为清晰。同时,指出了下一步坡面土壤侵蚀研究重点:加强对影响坡面土壤侵蚀多因子综合研究,为今后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合理改变耕作方式、人为活动等控制坡面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