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兴安落叶松红、白材在应用上的优劣。本文对与力学品质因数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木材超微结构与木材分子的研究,其结果:(1)红、白材的生长轮明显,早材管胞至晚材管胞急变。早材管胞腔大而壁薄、晚材管胞腔小而壁厚。红材晚材部分的几排管胞壁层最厚。管泡长度由早材向晚村逐渐增加,白材管胞平均长度大于红材管胞长度;(2)白材年轮较宽,年轮结构均匀,晚材率较低。红材年轮较窄,晚材率较高;(3)轴向管胞之间、轴向管胞与射线薄壁细胞之间、轴向管胞与射线管胞之间,均有不同类型的纹孔对。上述特征,在红、白材之间无明显区别;(4)交叉场纹孔属于云杉型,每一交叉区内有2~6个纹孔,多数呈2列排列,少数为单列;(5)红、白材的木质部均具有裂生树脂道,由泌脂细胞、死细胞、伴生薄壁细胞组成。但红材泌脂细胞数目多,白材少;(6)两种材的木射线均由射线薄壁细胞和射线管胞组成,但红材的射线簿壁细胞腔内树脂与无定形沉积物比白材多;(7)按两种材色,分别测量了早、晚材的管胞长度、径向宽度、胞腔径向直径、长宽比、壁腔比等6项指标,表明,主要差异是白材的管胞长度比红材管胞长。  相似文献   

2.
福建引种火炬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闽候南屿国有林场引种31个种源的火炬松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变异情况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①种源间管胞特征值中仅早晚材管胞长度及其加权值、腔径比差异显著。②管胞形态特征值种源间个体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③基本密度与单位面积细胞数目、晚材率、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管胞宽度、腔径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管胞长度的正相关不显著。④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唛极显著负相关,与晚材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位细胞数目、壁厚呈负相关,与管胞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腔径比正相关不显著。⑤纬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呈负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正相关;经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呈正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8个青海云杉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并通过多性状选择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结果表明:材性性状无性系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除早材管胞长度与早材双壁厚度外,其他性状晚材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早材;树脂道比量、生长轮宽度和晚材径向管胞腔径的变异系数较大(21.0%~34.2%),管胞比量和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较小(0.50%和3.9%)。基本密度与管胞形态(晚材胞壁率、早材双壁厚度和晚材径向管胞腔径等)及组织比量(除树脂道比量)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22个性状中有9个性状的重复力在0.5以上。早材管胞长度与其它材性性状间的正负相关关系基本上和晚材管胞长度与其它性状的正负相关关系一致;基本密度与早材弦向管胞直径、管胞数量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生长轮宽度、晚材宽度、早材弦向管胞腔径、早材径向管胞直径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早材胞壁率与晚材胞壁率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晚材率与早、晚材管胞长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管胞比量与木射线比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生长性状与材性性状联合选择的方法筛选出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3号、11号和17号)。  相似文献   

4.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y=a blnx,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采自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生态站的红松人工林内的试材为例 ,分析和探索了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结果表明 :①管胞长度、长宽比、胞壁率的径向变异模式为 y =a +blnx ,该模型具有典型的生物学意义。②管胞径、弦向直径和壁厚的径向变异为略呈增加趋势 ,径向直径是早材大于晚材 ,弦向直径是晚材大于早材 ;管胞径、弦向壁厚均为晚材大于早材。③管胞径、弦向壁腔比的径向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湿地松7个无性系木材为对象,体视显微镜下利用测微仪测定生长轮宽度和早晚材宽度,木材解离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管胞长度和宽度,计算总晚材率和管胞长宽比;采用排水法测定木材的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年轮宽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极显著。总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并不显著,编号为0-1302的无性系木材的基本密度最大。但是气干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无性系之间早材管胞长度和宽度差异较大,晚材的差异较小;早材和晚材管胞长宽比分别为62.7~85.9和92.4~116.9。早、晚材管胞长度主要分布在2 500~4 500μm,均为中等长度。说明木材气干密度、年轮宽度和管胞形态等材性在湿地松无性系之间具有较明显差异。该结果为湿地松优质人工林木材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 μm,47.85 μm,11.47 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 μm,37.30 μm,20.45 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 μm,48.83 μm,11.70 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 μm,38.71 μm,18.82 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响应函数分析法,研究了人工林红松管胞形态对前1年4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选取的气候因子变化与红松管胞壁厚、早材管胞长度和晚材管胞直径的相关关系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是与早材管胞直径和晚材管胞长度存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气候变化对早材管胞直径径向变异的影响程度达52.8%,对晚材管胞长度径向变异的影响程度达72.2%.早材管胞直径和晚材管胞长度对气候变化响应并不一致.早材管胞直径主要对当年4~6月份的降水量响应强烈,当年4月、5月份的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早材管胞直径的形成,但是6月降水增加会抑制早材管胞直径的形成.晚材管胞长度主要对当年6月的气温和地温响应强烈,6月温度升高有利于晚材管胞的伸长.另外,前1年9月日照时间和前1年10月相对湿度对管胞的形成有显著的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山松木材解剖及其与台湾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自福建九仙山、向北直至大别山的黄山松(Pinushwangshanensis)试材9株,以及产于台湾的台湾松(P.Taiwanensis)标本2块,分别进行木材显微和超微结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对于黄山松木材解剖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年轮结构随纬度而变化,即由南向北,早、晚材变化具有渐变→略急变→急变的倾向。轴向树脂道分布亦然,由主要分布于早材带→早、晚材交界处→主要在晚材带。超微结构显示:黄山松与台湾松在木射线管胞内壁锯齿发育程度,以及轴向管胞径壁具缘纹孔的超微结构存在种间的明显差异。因此认为二者属于松属近缘,但不应归入同种。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杉木G木素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先进的UV显微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云南省西畴和彝良两产区杉木G木素分布。结果表明:1.两产区杉木纵生管胞次生壁吸收峰值为560nm。2.杉木早晚材纵向管胞次生壁层G木素浓度西畴低于彝良产区;轴向管胞胞间层G木素浓度彝良低于西畴产区。3.两产区杉木一年轮内,纵向管胞次生壁G木素浓度峰值,从早材至晚材的变化,西畴产杉木是逐渐降低的,符合正常材变化规律;彝良产杉木有波动,呈波形变化,说明构造不正常。4.两  相似文献   

11.
江西马尾松纸浆材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西吉安武功山林场9a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中采集9个代表性种源试样,测试28项木材构造、物理和化学性状,进行种源间比较选择,结果是:①经方差分析,各性状种源间差异远大于个体间差异;②主要造纸经济性状(管胞长度、晚材率、双壁厚、壁腔比和综纤维素含量等)遗传力估值均大于0.7,受强度的遗传控制;③材性与生长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在江西马尾松速生地区作高径性状的正向选择会导致种源或个体的管胞宽度、腔径和差异干缩增大,晚材率、壁腔比和径向干缩下降,为间接选择提供依据;④取与造纸性能关系紧密的11项木材性状,综合选择广东高州、广西宁明、贵州德江和江西吉安等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长白落叶松木材作为纸浆材的管胞力学强度,采用单纤维拉伸技术开展了长白落叶松早晚材单根管胞拉伸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早材单根管胞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的均值分别为9.64 GPa、714.05 MPa及6.01%,晚材的均值分别为12.74 GPa、963.85 MPa、和8.60%。方差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早晚材间单根管胞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存在极显著差异(0.01水平),晚材单根管胞力学性能显著高于早材;单根管胞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在径向年轮间的变异极显著(0.01水平),断裂伸长率在年轮间的差异性不显著。在株内径向上,长白落叶松单根管胞力学性质均随着年轮的增加而增加;在株内纵向上,单根管胞拉伸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变异性极显著(0.01水平),而断裂伸长率在纵向上的变异性不显著。该结论为长白落叶松木材的适材适用和定向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采脂材利用效率,对采脂后的马尾松材管胞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管胞长度平均值为3.12 mm;早、晚材管胞直径分别为37.79 μm和37.28 μm;早、晚材管胞腔径分别为29.78 μm和21.77 μm,晚材比早材管胞腔径下降了26.89%;早、晚材柔性系数分别为0.7826和0.5685,晚材柔性系数比早材下降了27.36%;早、晚材双壁厚分别为8.01 μm和15. 51 μm,晚材比早材双壁厚增大了93.60%.采脂用马尾松可作为优良的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14.
坡向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坡向(阳坡和半阳坡)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 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NaOH抽提物)等指标,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坡向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半阳坡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材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油松木材管胞纤丝角度的变异和纤丝角度与解剖、抗拉、抗弯强度间的相互关系。管胞次生壁S_2层的纤丝角径向变化由髓心向外,开始递减很快,13年后纤丝角度大小相对稳定。纤丝角轴向变异由基部开始向下逐渐减小,3.3m高处纤丝角度最小,然后向上增大,基部纤丝角度最大。单一生长轮内早材开始的纤丝角度小,然后缓慢增加,达最大值后逐渐减小,晚材的边缘稍增大,最大纤丝角位于早材部位,年轮外层近晚材80%处纤丝角度最小。纤丝角度与管胞长度间呈高度直线负相关,用方程y=a+b·θ模拟优于y=a+b·cosθ。纤丝角度与管胞宽度、长宽比、胞壁厚度等因子呈密切的线性负相关。纤丝角度对顺纹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马尾松管胞特征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马尾松家系进行了管胞特征与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具体相关性,并导出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长宽比和壁腔比,长宽比和柔性系数在1~14 a年轮段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15~22 a年轮段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壁腔比和柔性系数的相关性在整个年轮段都极显著。各个材性指标即气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冲击韧性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抗弯强度与其他材性指标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小,与冲击韧性没有达到相关显著水平。3个管胞指标与各个材性指标的相关性都极显著。3个指标中壁腔比与各个材性指标的相关系数最高。以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因变量,考虑每个试件所处年轮和晚材率的管胞特征为自变量的三元三次方程回归模拟结果显示,几个材性指标中拟合度最高的是抗压强度,R~2是0.717,最低的是抗弯强度,R~2是0.362。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最小的是气干密度,最大的是抗弯强度,具体误差值为7.59%和37.63%。根据回归模型,可以利用管胞特征定性预测部分材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马尾松初级种子园29个半同胞家系,研究木材管胞的年龄变异。结果表明:马尾松的管胞宽度、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厚、壁腔比、柔性系数、刚性系数等7个指标在同年龄早晚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管胞腔直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不显著,在早晚材间差异极显著;管胞形态基本呈现出幼龄材品质优于中龄材,早材优于晚材的规律。用管胞长宽比、壁腔比和柔性系数3个指标评价马尾松的造纸制桨性能,均属优良的制浆用材;胸径年增长量与管胞形态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造纸性能优劣的间接选择指标,尤其适用于大量遗传测定材料中的马尾松桨纸材家系的选择和改良,胸径年增长量越大,管胞的壁腔比越小,柔性系数越大,造纸性能越好;以纸浆性能和木材产量为前提确定马尾松家系的纸浆材合理采伐年龄为第15年。  相似文献   

18.
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Pinus koraisensis)木材材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对木材材质有很大的影响,间伐林的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纤丝角、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大于未间伐林;间伐林木材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壁厚、壁腔比、抗弯强度和局部抗压强度小于未间伐林。其中管胞直径、生长轮宽度、壁厚、壁腔比、抗变强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强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间伐能显著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采用综合坐标法,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进行评定,其材质的综合性能和纸浆材性能未间伐林好于间伐林,建筑材料性能间伐林好于未间伐林。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管胞形态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落叶松营林措施的正确设计和科学实施提供依据,运用协整分析法分析、探讨了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与气候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与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除了早材管胞壁厚度外,其它指标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1973-2003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2月和3月平均气温的升高对于落叶松的管胞长度增加有显著影响,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检验显示:2月气温短期内对早材管胞长度增加的影响存在4a的滞后期,3月气温短期内对晚材管胞长度增加的影响存在7 a的滞后期.2月和3月的日照时间减少,7月份的日照时间增加,有利于增加早材管胞直径,却不利于增加晚材管胞直径.7月份的日照时间增加也有利于增加晚材管胞壁厚,但是日照时间对管胞形态特征的滞后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降水量与管胞形态特征之间的协整关系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木材学     
挪威云杉(Picea abies)管胞交叉场内外的微纤丝角[刊,英],在落叶松年轮里早材与晚材细胞壁之间变化的关系[刊,英],年轮生长速度与气候变化[刊,英],用近红外光谱(NIR)估算生长锥所取木芯的微纤丝角(MFA)[刊,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