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2条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抗赤霉病(抗赤)育种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抗源抗赤性与丰产性矛盾、抗赤类型及遗传基础复杂以及抗赤性鉴定方法局限等原因,至今尚未育成既大面积丰产又抗赤的品种。扬麦158等中抗丰产品种的育成,有效地扼制了长江中下游赤霉病的为害。从亲本选用、后代选择及鉴定观点与方法等方面,分析了2条抗赤育种技术路线的特点和取得突破的关键。第1条路线是选用抗赤性好、丰产性差的亲本与丰产亲本配组,后代在高选择压条件下,侧重抗赤性选择,兼顾丰产性选择;第2条路线是选用综合丰产性好、赤霉病轻的亲本间配组,对其后代注重综合丰产性好,兼顾以抗赤霉病为主的抗病、抗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抗条锈病育种的进展,品种抗病性不断有所提高。老的抗源材料,也是宝贵的种质资源。虽然品种的抗病性是其亲本抗病基因重组的结果,但必须进行精细的选择,才能纯化其抗病性。新育成的多个小麦品种(品系),与黑麦血缘有关,其抗锈性强。细胞学观察表明,它们均系1B/1R 类型,是难得的抗源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梅菲2号、74-105等籼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76-25菌株的抗性遗传。通过对抗病亲本与感病亲本之间杂交(包括正,反交)的F1、F2、F3和回交群体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1)梅菲2号的抗病性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控制;74-105、HA77331、IR22、IR50和740098的抗病性各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2)供试抗病亲本前后期一致抗病的模式,不因杂交世代的不同而改变。(3)梅菲2号、74-105等6个品种均可作为我省丰产抗白叶枯病育种的籼稻抗源。其中74-105可作为我国南方稻区兼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育种的抗源,740098、IR50可作为晚籼多抗性育种的抗源。(4)抗病品种梅菲2号、74-105分别与感病品种杂交,后代的抗病性质由细胞核决定;而抗病程度与细胞质有一定关系,表现为以抗源作母本的高于以抗源作父本的。  相似文献   

4.
大麦条纹病发生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条纹病是大麦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区青稞条纹病,严重影响青稞稳产高产.一个优良的青稞品种必须抗病性和丰产性兼备,两者缺一不可获得高产稳产,因此必须研究鉴定已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的抗性反应型,筛选出抗病性持久、稳定、抗病铺广的抗原亲本,为育种提供稳定优良的抗原亲本.本文主要介绍条纹病病害发生症状以及通过病原物的生物学特征、发病条件来进行病害防治研究措施,为以后青稞抗病育种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优质高抗为目标,在抗TMV育种组合中,筛选出2个杂交组合并繁殖种子,以扩大试验范围,进一步验证其应用价值;同时对抗病亲本的抗性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亲本TMV抗病性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为抗TMV F1组合配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高产感病亲本中花5号(Pm)、抗病低产亲本ICGV86699(Pf)和杂种高代家系(Fu)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亲本对杂种后代晚斑病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亲对杂种后代性状的影响互有强弱,在抗病性上感病亲本的影响大于抗病亲本、在荚果产量上低产亲本的影响强于高产亲本,育种目标不寄于亲本优良性状的简单互补。建议将高产-中抗、高产-高抗同时纳入育种目标,抗病亲本应选用已打破不良连锁、产量性状好的抗病品系,组合选配应考虑育种目标和双亲性状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丹东市的特殊地理条件导致作物病害发生频繁,是抗病育种的摇篮。本次田间抗赤星病鉴定材料161份,其中高抗、中抗材料48份,占本次田间鉴定的29.8%,为今后的烟草抗赤星病育种提供亲本奠定了基础。同时从外引的材料看,经本地区种植后多年的选择抗病优株,其抗病性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十三年来小麦品种抗叶锈性鉴定工作的系统总结。十三年来在温室和田间共测定了小麦材料6798份(次),鉴定出一批抗叶锈病的中间材料和抗源,为培育和推广抗锈良种提供了抗锈材料,并提出应压缩种植面积的感病品种,和不应采用的感病材料,对生产和抗病育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理论和方法上指出了测定品种抗锈性时应有群体观念,应研究品种与锈菌群体的关系。提出了生态类群概念和指出测定抗锈性时应注意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的锈菌的群体毒性可能不同。此外还提出不仅研究个体品种的抗锈性,还应研究几个品种的联合抗病性等,为提高抗病育种的功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麦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以"优质、高产、抗病"为目标,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通过借鉴小麦育种方法和引进育种材料,丰富了本地育种资源、扩大了遗传基础,拓宽了育种思路,创造了具有利用价值的中间种质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小麦育种水平,推动了育种进程。同时对引进材料进行评价、鉴定、选择与利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直接筛选和杂交创新选择,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甘薯抗病亲本材料的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甘薯抗病育种筛选出了可直接利用的抗性亲本,济薯10 号和鲁薯7 号尤为突出,兼抗三病,是优异的抗性材料。通过研究分析亲本的抗病性、干率与后代的关系,可看出亲本的高抗根腐病和高干率性状,可同时遗传给后代,杂交后代茎线虫病的抗性水平随干率的大幅度提高而降低,采用梯度杂交和回交的方法有望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建拓及其育种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小麦显性雄性不良基因Tal(ms2),通过多亲本聚合杂交和轮回选择建拓抗赤霉病基因库,通过表型轮回选择,可以使不同抗病基因重组积累,提高基因库中抗病基因和抗病基因型的频率,从而显著提高其抗赤霉病性。结合常规选育,可育成抗赤丰产的小麦新品种和抗赤性显著增强、农艺性状显著改进的新抗源,通过10多年的工作,已育成抗赤霉病丰产品系长江8809和TFSL037,高抗赤霉病的新种质W14,高产品系长江90  相似文献   

12.
利用系统育种的方法,以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为亲本,经过群体内连续单株选择育成棉花新品种石抗39。该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以及主要农艺性状较选择亲本SGK321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在杂交育种方法作为主流育种手段的今天,系统育种方法仍是作物新品种改良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黑穗病菌的人工接种,分析了甘蔗8个亲本品种及其按NCⅡ遗传设计交配的16个组合新植和宿根蔗抗病性的主要遗传参数.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均方都显著,揭示出甘蔗抗黑穗病遗传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的,但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说明抗病亲本的评价和选配在甘蔗抗黑穗病育种计划中的重要性.以三种方法估算的甘蔗抗黑穗病狭义遗传力(h2N)为0.39-0.57,以二种方法计算的新植—宿根蔗的抗黑穗病重复力为0.47-0.61,意味着甘蔗对黑穗病的抗性是中度可遗传和可重复的,可以在育种早期选择阶段优选抗病株系.遗传相关分析则表明,甘蔗感病性与产量、品质组分相关不显著,说明在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可以选择到抗病性强且产量品质综合性状好的株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理想株型、丰产、优质、抗病、抗冷性较好的青系96 为母本与籼粳交中间类型的丰产抗病BG902 杂交,利用籼粳杂种优势和地理远缘优势把高产、优质、抗病、抗冷聚集在一起,在其F3 不稳定株系中选择高产、优质、多抗株系再与株型好、丰产、优质、抗冷的下北杂交,经过多代系统选育、特性鉴定和中间试验的综合育种技术,多学科协作,育成了集高产、优质、抗病、抗冷和广泛适应性于一体的多优集成新品种超产1 号,这是我省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在对现有的种质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进而通过创造新材料,新类型作为桥梁亲本,进行广泛复杂,以扩大遗传基础和选择范围,并育成了稻米品质超过越富,亩产潜力可达650~700kg具有中秆大穗,耐肥抗倒,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的粳稻新品系,是粳稻育种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抗白粉病、条锈病、黄矮病小麦新种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选育和推广多抗、兼抗型小麦品种是今后小麦育种发展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回交,将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Pm4 +Pm13 +PmV、抗条锈病基因YrX(源自YW243)、抗黄矮病基因Bdv2向优异农艺亲本转育。利用抗病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聚合了3~5个抗病基因的兼抗白粉、条锈和黄矮病的冬性小麦新种质和春性小麦新种质,其中聚合Pm4 +Pm13 +PmV +YrX +Bdv2等5个抗病基因的冬性材料1株,聚合Pm4 +Pm13 +YrX +Bdv2d 的冬性、春性(BC2F3)材料分别为2株、3株,聚合Pm4 +PmV +YrX +Bdv2等4个抗病基因的冬性、春性(BC2F3)材料分别为6株和18株,聚合Pm13 +YrX +Bdv2、PmV +YrX +Bdv2等3个抗病基因的春性材料分别为7株和46株。本研究可为小麦多抗、兼抗育种提供遗传组成明确的丰富抗源和快捷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 grisea Sacc.)引起的稻瘟病遍布各大水稻种植区,引起水稻产量的严重损失,已成为水稻增收丰产的限制因素。在水稻的传统育种中,发掘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增强对稻瘟病的抗性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方法。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遗传研究概况及抗瘟性基因的抗病性机制、组织结构上的抗稻瘟病机制、抗稻瘟病基因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综合分析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机制,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产抗病虫早籼品种金早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良早籼品种南京11的抗病性为主要育种目标,以IR58为供本亲本,南京11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和1次回交,逐代严格鉴定和选择,育成兼具双亲优良特性的高产,早熟,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病毒病的新品种金早6号。  相似文献   

19.
1984~2010年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共育成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8个,其中5个为国审品种,3个为高产高油优质品种。逐步完成了由高产向高产优质的跨越,形成了以高产高油大豆为主要品种特色;同时品种在抗病、抗旱等抗逆性方面也有显著提高。在育种上,提出了杂交亲本应尽可能选择遗传基础好、产量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或材料作核心亲本,与地理远缘、配合力高的品种或中间材料配制杂交组合的观点;在杂交后代选择上,提出了早期应尽量扩大后代群体,并在水、旱交替条件下增加选择压力,可使选育品种具有较好丰产性、耐旱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麦育种的F1、F2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凡是用抗病品种做为亲本的组合,其F1代表现抗病的几率远较其它组合为高,在抗病亲本具有免疫的情况下,其组合大部分表现显性,且在以后世代分离出免疫植株的几率也大。F2代后代分离免疫与高抗植株的多少与亲本的抗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亲本的免疫或抗病的能力越强,后代出现免疫植株或高抗类型的植株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