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深圳口岸从进境旅客携带红掌苗上截获香蕉穿孔线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圳口岸从进境旅客随身携带红掌苗中分离出穿孔线虫,经形态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该线虫为香蕉穿孔线虫。加强进境旅客随身携带花卉苗木及对来自疫区花卉种苗检疫工作,是严防香蕉穿孔线虫及其他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火鹤花衰退病诊断与检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绍升  谢志成 《植物检疫》2003,17(5):264-268
本文描述了火鹤衰退病病害症状和2种穿孔线虫(香蕉穿孔线虫Rodopholus sim-ilis和柑橘穿孔线虫R.citrophilus)的鉴定特征,提出了检疫检验和疫情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CLIMEX的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可能适生区域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similis)为热带地区果树上最重要的寄生线虫之一。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相似穿孔线虫分布的重要气候因子。根据相似穿孔线虫对温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反应,采用CLIMEX软件对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利用CLIMEX中的18个参数,以已知的澳大利亚适生分布区,反复调试修正上述这些参数值,使之与已知广泛分布的地区达到最大程度的吻合。预测表明除我国的新疆、青海、内蒙、黑龙江、吉林省(区)及甘肃(安西、玉门)以外,相似穿孔线虫在我国许多地区均能够适生(E>0)。辽宁及华北地区为相似穿孔线虫在我国可能分布区的边缘,我国的华东(江苏徐州除外)、华南、华中、西南及香港、台湾地区十分适合相似穿孔线虫的生存(EI≥20)。  相似文献   

4.
 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极具毁灭性的有害线虫,也是我国重要的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线虫通用引物对香蕉穿孔线虫7个不同群体的ITS进行PCR扩增、克隆及测序,获得ITS片段序列长度为706bp。经与国外香蕉穿孔线虫种群及近缘种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及同源性分析,构建设计了1对香蕉穿孔线虫的特异性引物RsF1/RsR1,特异性扩增片段长度为271 bp;同时引入D2A/D3B作内标,研究出特异性检测香蕉穿孔线虫的一步双重PCR分子技术和方法,该项检测技术特异性好,耗时较短、操作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5.
香蕉穿孔线虫又名相似穿孔线虫,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广泛分布于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本文综述了香蕉穿孔线虫作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为害性,包括其分布、寄主范围、为害症状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介绍了目前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所采取的方法与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香蕉相似穿孔线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危险性检疫线虫,引起香蕉根腐病、黑头病和猝倒,造成产量损失50%以上。本文简要介绍了香蕉相似穿孔线虫寄主范围、入侵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和根除措施。  相似文献   

7.
香蕉相似穿孔线虫[R adopholus sim iles(C obb)Thorne]引起香蕉猝倒病、根腐病、黑头病,是1种重要的危险性植物病原线虫,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对外植物检疫对象。香蕉相似穿孔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59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产量损失50%以上。本文简要介绍了香蕉相似穿孔线虫的起源、分布、为害症状、形态鉴别特征、生物学和侵染循环。外来入侵生物香蕉相似穿孔线虫及其发生分布@彭德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相似文献   

8.
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可以危害多种农作物、果蔬和观赏植物,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毁灭性植物病原线虫.鉴于其形态和分类上的复杂性,为了能有效鉴定该线虫,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穿孔线虫属的分类、形态和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外来入侵生物香蕉相似穿孔线虫及其发生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香蕉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Cobb)Thorne]引起香蕉猝倒病、根腐病、黑头病,是一种重要的危险性植物病原线虫,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对外植物检疫对象。香蕉相似穿孔线虫广泛分布于世界59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产量损失50%以上。本文简要介绍了香蕉相似穿孔线虫的起源、分布、危害症状、形态鉴别特征、生物学和侵染循环。  相似文献   

10.
香蕉穿孔线虫 Radopholus similis(Cobb)Thorne 是我国1986年1月18日公布的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名单中新增补的植物检疫对象。该线虫是一种重要的病原线虫,其生命力强,繁殖周期短,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为很好地防治和杜绝该线虫的危害,国际上对该线虫的研究十分重视。每年对香蕉穿孔线虫的研究都有新的进展和报道,笔者  相似文献   

11.
黑河中游张掖地区近48a气候变化及径流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学统计方法中的Kriging插值结合,分析了位于黑河中游张掖地区6个气象站的近48a的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并且空间显示了各季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张掖地区6站的年均气温在3.97-8.04℃之间,变暖最快的是山丹站气温倾向率为0.47℃/10a,变暖最缓慢的是高台站气温倾向率为0.19℃/10a。年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956年,为2.5℃,最高值出现在1998年,为9.06℃;降水地域分布不均衡,地区降水差值可达200mm以上。夏季张掖地区的降水变化范围为67.11-193.30mm,冬季降水是4.69-10.48mm,表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冬、夏降水变化幅度大;张掖地区气温在1991年开始发生突变,气温增加趋势明显。西支流地区和整个张掖地区气温突变时间一致,东支流气温突变是在1993年和整个张掖地区相比推迟了2年。整个张掖地区包括西支流和东支流在降水的时间的变化上没有发生突变。张掖地区年水变化周期现象明显,第一主周期为15年第二主周期为7年,但年均气温变化周期现象不明显;平原地区气温不是影响径流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但对河流径流的影响是正向的。降水和径流虽然在时间上拟合,径流总体的变化趋势在减少,但径流的降幅比降水要大。  相似文献   

12.
施红  卢志芳  熊建宏  王辉  唐艳龙  温小遂 《江西植保》2010,33(4):167-168,171
萧氏松茎象幼虫的死亡率与虫道形状关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当虫道形状为线形时,两种农药的致死率最高,对第一代幼虫可达80%,对第二代幼虫超过90%。虫道为S形时,致死率最低,对第一代只有不到40%,第二代略高,也只有60%。当虫道为T形、Y形和环形时,对第一代幼虫的致死率介于40%~60%,对第二代幼虫的致死率略高介于50%~70%。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甲醇-乙腈-氨水溶液(体积比75︰10︰15)为流动相,使用HypersilODS不锈钢柱,在245nm条件下使用紫外检测器,对甲维.毒死蜱25%水乳剂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外标法定量。测定方法中各有效成分回收率分别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99.06~100.00%范围内;毒死蜱99.83~100.04%,标准偏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为0.042;毒死蜱为0.095 0,变异系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为0.038%;毒死蜱为0.004%,线性相关系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为0.999 31;毒死蜱为0.999 72。该方法快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研究了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及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菜用大豆中茚虫威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6.8% ~90.1%,相对标准偏差为3.85% ~5.24%,最小检出量0.01 ng,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 mg/kg,该方法简便、准确、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茚虫威在菜用大豆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施用有效成分96.43 g/hm2的原始沉积量>施用有效成分48.21 g/hm2的原始沉积量,间隔期7 d连续施药两次的原始沉积量>施药1次;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早季的消解系数(︱k︱)=0.174 75±0.000 15,半衰期(T1/2)为4.0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26.3 ~26.4 d;晚季︱k︱=0.108 35±0.004 95,T1/2为6.1 ~6.7 d,T0.99为40.6 ~45.5 d。在安全使用技术示范试验区,茚虫威按常规施药量(有效成分67.50 g/hm2)及施药方法,2006年晚季施药1次与间隔期7 d连续施药两次,在末次施药后25 d、30 d,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65 ~0.102 mg/kg和0.032 ~0.081 mg/kg;2007年早季间隔期7 d 连续施药两次,在第2次施药后15 d,最终残留量为0.097 ~0.132 mg/kg,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均符合日本规定的MRL(0.2 mg/kg)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肿节风炭疽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病害发生后对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致病性,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参照2010年《中国药典》HPLC方法测定肿节风主要活性成分异嗪皮啶的含量。结果表明:肿节风炭疽病的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dematium,肿节风为其新记录寄主。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生孢子的适宜温度为24~28℃,pH值为5~9;肿节风炭疽病病情指数达到50~60时植株鲜重显著降低,当病情指数达到60~70时异嗪皮啶含量开始显著下降;表明肿节风炭疽病发生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药材质量下降,田间病害病情指数大于60时,药材不适宜应用。  相似文献   

16.
喀什地区近10a绿洲耕地变化及其地下水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喀什地区绿洲耕地面积和地下水位实测数据,分析近10a来耕地面积和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及其之间的关性。分析表明:1)近10a绿洲耕地面积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年均增长率3.40%,人均耕地面积经历从减少到增加的变化过程,年均递增1.14%;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巴楚县耕地变化率最大,年均达11.49%,岳普湖县最低,为...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胡麻脱粒物料在振动筛上实际的筛分效果,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胡麻脱粒物料在胡麻联合收获机风筛式清选装置中的清选效果进行研究,探究鱼鳞筛开口角度、气流速度、清选筛振动频率以及清选筛振幅对清选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统计胡麻籽粒含杂率和清选损失率来衡量不同工作参数下分离清选装置的工作性能。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鱼鳞筛开口角度最优为30°,鱼鳞筛透筛率为79.77%,茎秆透筛率为65.52%,籽粒透筛率为90.01%;振动筛振动幅度最优为15 mm,胡麻籽粒损失率为3.6%,籽粒含杂率为3.4%;振动筛振动频率最优为6 Hz,清选损失率为3.5%,籽粒含杂率为3.4%;风机风速最优为5.5 m·s-1,籽粒含杂率为3.2%,清选损失率为3.0%。结合优化工作参数进行大田作业性能验证试验,通过对机收后的收集物料测定试验指标可知,总清选损失率为3.58%,籽粒含杂率为3.16%,大田试验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机收后的胡麻籽粒外形完整,破损现象较少,含杂率与总损失率均达到相关试验标准要求,表明优化后的参数满足胡麻联合收获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核盘菌对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侵染及其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从陕西大荔采集的油菜及其后茬向日葵上的核盘菌和从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上采集的核盘菌样品进行单菌核分离、培养和纯化,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菌落形态、致病力强弱及菌株的草酸累积等,将两地的核盘菌分成A、B、C三种类型,其中A类来源于陕西大荔的油菜和向日葵,B、C类来源于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不同类型核盘菌对于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存在着分化现象,A、B类菌株生长正常、菌落均匀旺盛,B类对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致病力较强,草酸产量较高;而A类仅对油菜和向日葵的致病力较强对大豆的致病力很弱,但草酸产量最高。C类菌株生长异常,菌落稀疏不均匀,对3种作物的致病力均弱,草酸产量较低。2001年田问调查亦表明:A类菌株可导致油菜、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但未见其使大豆致病,由此提出油菜茬后,不宜种植向日葵,二者应与小麦、玉米等实行较长周期的轮作。本文也同时对各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和菌丝体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丰富但未发现与其致病性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19.
行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PBL)对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的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基于单柱模式(SCM)的乌鲁木齐单点理想实验,以及新疆2019年8月15—18日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的模拟检验及诊断分析,研究了YSU、ACM2、BOULAC、GBM、MYJ和QNSE 6种常用的PBL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大气比湿、位温等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民勤沙区不同气象因子分析,研究了不同年代气候特征及其演替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变化,气温的变化有不断增温趋势,每年平均增温0.28℃,以冬季上升最明显达0.38℃,这一点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一致的。(2)地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是一致的,有不断增温趋势,地温比气温增温更明显。(3)降水量在年际之间有递增的趋势,虽然有波动现象,但仍然在其平均线上波动。从60年代到21世纪基本经历了一个"少、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过程;(4)地下水位变化呈直线下降趋势,直线倾向率是0.6897;(5)蒸发量在年际之间有递减的趋势,直线倾向率是-20.5,其年代际变化过程与降水量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