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孔海苏 《当代畜牧》2006,(11):45-46
经过对石鸡人工驯养及繁殖试验,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所饲养的20只母石鸡在1个产蛋周期共产卵362枚,平均每只产卵18.1枚,平均卵重19.8g,平均大小39.6×30.7mm。入孵种蛋3批313枚,受精率96.5%。第22d开始出雏,24d出雏结束,共出雏191只,出雏率61.0%;育活101只,育成率为52.9%。其孵化出雏时间比家禽长2~3d。  相似文献   

2.
朱鹮引种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不同地区朱种群和加快繁殖 ,2 0 0 2年从洋县引种朱 6 0只到秦岭北麓 ,用人工孵化育雏和亲鸟自然孵化育雏相结合的方法 ,并加强幼鸟管理 ,对其中 14对繁殖朱进行了 2年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当年产卵 45枚 ,受精卵 35枚 ,受精率 77.78%,出雏 32只 ,成活2 6只 ,成活率 81.2 5%(2 6 / 32 )。 2 0 0 3年产卵 46枚 ,受精卵 40枚 ,受精率 86 .95%,出雏 35只 ,成活 34只 ,成活率 97.1%(34 / 35)。其中 ,2 0 0 2 ,2 0 0 3年亲鸟自然孵化 ,受精率分别为88.89%和 10 0 %,成活率均为 10 0 %,亲鸟自然孵化育雏优于人工孵化育雏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通辽西拉木伦公园1986年饲养2只雌雄东方白鹳,1996年第1次产卵,经孵化成活1只小鹳,后因多种原因夭折.199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雌鹳产卵2枚,孵化出雏2只,在饲养员的精心照料下,现在2只幼鹳生长发育正常.据了解,白鹳在笼养的环境里繁殖成功尚不多见,对研究东方白鹳在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内丹顶鹤、白枕鹤、灰鹤、白头鹤共4种7对鹤类自2004~2013年饲养管理及繁殖情况的总结,并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对比,得出在饲料的营养水平以及饲养环境相近的情况下,利用鹤类补卵的习性,通过捡卵人工孵化提高了鹤类的产卵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繁殖率。但同时长期人为干涉鹤类的产卵情况,有意识地增加鹤类产卵数量会导致降低种鹤的产卵年限、卵的受精率以及种卵的质量,从而降低鹤卵的孵化率、出雏率,以及鹤雏的质量,成活率降低。以亲鹤自然孵化以及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相结合的方式代替单纯的人工孵化减少了种鹤的产卵数量,但保持了鹤类原始行为,双亲共同孵化育雏使其关系更加亲密,更有利于繁殖行为的进行,同时提高了鹤雏的出雏率以及雏鹤的成活率,延长产卵年限。  相似文献   

5.
<正> 本县牛山乡畜牧兽医站为了综合办站和发展“三禽”生产,于1984年初购进电孵机设备,试搞孵化工作,历时4年,累计上炕39批,入孵量达234172枚,其中受精蛋182207枚,受精率为77.8%,出雏苗鸡161425只,出雏率为88.6%;中途死亡10773枚,中死率为5.9%;死胚蛋10007枚,死胚率为5.5%.炕孵鸭蛋(康贝尔、狄高)15500枚,受精11195枚,受精率达72.2%,出雏苗鸭6040只,出雏率为54%;炕孵鹅蛋1860枚,出雏苗鹅1300只。为了掌握孵化技术,提高孵化率,在三禽电孵生产实践中,初步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丹顶鹤雏鹤的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顶鹤 (Grusjaponensis)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频危物种。野生种群数量 2 6 0 0多只。繁殖于中国的东北、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 ,越冬于长江、黄河下游地区 ,尤以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为最多 ,达 10 0 0余只。丹顶鹤 3年性成熟 ,一雄一雌制 ,每年 4~ 6月份开始繁殖 ,野生时每窝产卵 1~ 2枚 ,极少数 3枚 ,人工驯养繁殖时可达 2 2枚 ;卵重 2 30~ 2 80克 ,长约 10 2毫米 ,宽约 6 1毫米 ;雌雄轮流孵化 ,孵化期 31~33天。丹顶鹤雏鹤为早成鸟 ,刚出壳的雏鹤全身被有浅棕黄色绒羽 ,其背部深 ,腹部浅 ,肩部为乳白色 ,嘴和腿为…  相似文献   

7.
火鸡感染组织滴虫病的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基本情况1983年6月20日齐齐哈尔市饲料公司实验场由北京种火鸡场引入尼古拉白羽宽胸火鸡雏125只和2000枚火鸡种蛋,7月12日经孵化出雏437只,留场23只,先后饲养于原多年饲养鸡的舍内。同时又从北京第二种禽场引入星杂579鸡种蛋3300枚。经孵化出雏后在同栋鸡舍内饲养。然而7月26日引入的火鸡开始发病,7月31日发生死亡。自孵的火鸡8月26日开始发病,9月1日发生死亡。虽然采取予防和  相似文献   

8.
2008-2010年,河南董寨保护区对来源于两地的朱鹮配对、产卵、孵化及雏鸟状况进行了研究。3年卧巢24窝,产卵69枚,受精卵46枚,受精率为66.7%;出壳45只,成活幼鸟43只,成活率达95.6%,繁殖成功率为87.5%,窝均成活数2.05只,繁殖生产力为1.79,种群增长率为71.7%,3年繁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次研究还对近亲繁殖出现的部分弱鸟、偏瘫及畸形雏鸟进行了纠正和治疗,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本县牛山乡畜牧兽医站位于县城西郊,全乡16个村,站内人员11名,其中退休3人,由于人员多收入少,过去连年亏损。该站为了综合办站和发展三禽生产,于1984年春初购进电机孵化设备3台,发电机组1台,总投资10700元,试搞孵化工作,历时6年.累计上炕76批,入孵量达365680枚,其中鸡蛋炕孵257100枚,受精率为85.7%,出雏193675只,出雏率为87.9%;炕孵鸭蛋(狄高、康贝尔)38260枚,受精率为85.2%,出雏61149只,出雏率为86.2%;炕孵鹅蛋25320枚,受精率为78.3%,出雏苗鹅16375只,出雏率达82.6%。一、技术措施1.东海县多种经营管理局和县畜牧兽医站对该站首次推广电机孵化技术十分重视,并委派1名专职技术干部,负责指导孵化工作,及时解决在孵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电孵生产稳步发展,在该站的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2007年9月,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彩鹬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彩鹬每年4月下旬迁徙到乌梁素海,常活动于乌梁素海东岸边缘浅水区、沼泽地带,6月下旬营巢于四边环水的土丘草丛中,产卵初期刨浅盘状小土坑,产卵3~4枚时逐步铺垫香蒲茎、苇叶等干草.其婚配制度为鸟类中非常少见的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制.窝卵数4~7枚,日产1卵.雄鸟承担大部分营巢和孵化工作.其孵化期为18~19 d,雏乌属早成乌,幼雏有绒羽,出壳毛干后即能入水.居留期约为170 d.  相似文献   

11.
出雏室保持适宜的温度是提高出雏率的重要条件。关于出雏室最适温度的报道多有不同,天津市食品公司养鸭场编写的《雏鸡的孵化》一书中认为出雏室温度应保持37.6℃,吉林市农科所鸡场采用37℃,我所曾采用37.5℃。为了查明最适宜的出雏温度,我们于1979—1982年四年间进行了多次试验,现报告于下。选用卵用型高产杂交白色鸡900—970只,笼养、47周龄,采取人工授精法、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孵化用的种卵标准相同,均为5天内的新鲜卵,保存种卵的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60—70%。每次选种卵2000枚,分为7组。种卵入孵前分别在21~23℃的孵化室内放15~20  相似文献   

12.
民勤县某孵化场11批累计入孵种蛋181 500枚,受精蛋166 073枚,受精率91.50%。孵化后期死胚5 431枚,出雏期死胚3 737枚,啄死病雏2 093只;出壳病雏6 942只,共淘汰死胚、雏鸡18 203只,占受精蛋10.96%。经实验室血清学及细菌学检验,确诊为败血霉形体和滑膜霉形体病。药敏试验选择高度抑制霉形体菌体的消毒液,对种卵和孵化、出雏设备、场所进行严格消毒,有效控制了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黑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993年对黑鹳先后组成4对配偶,共产卵32枚,受精卵14枚,受精率43.75%,出雏8只,出雏率57.4%,成活5只,成活率62.5%。黑雏在笼养条件下,3岁龄性成熟。齐齐哈尔地区4-6月份产卵,一般窝产卵4枚,年最多产卵16枚,孵化期31天。黑鹳为晚成鸟。自然育雏在雏鸟出壳后3-4小时开食,人工育雏24小时开食,15日龄雏鸟开始生长初级飞羽羽鞘,20-25日龄能站立,30-35日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将960枚昌图豁鹅种蛋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和是否翻蛋分成8组,每组120枚,在自然环境下(平均温度为13.7℃,平均相对湿度为78%)。分别保存1~3d、4~7d、8~11d和12~14d,其中4组翻蛋,另4组不翻蛋。保存期满后同机分批孵化,统计出雏数、健雏数、弱雏数和健雏率;在孵化试验各个处理中每组随机选择30只(共240只)健雏进行为期4周的雏鹅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种蛋保存时间在11d内对雏鹅健雏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时间超过11d健雏率下降;种蛋保存时间对孵化出来的健雏育雏成活率、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黑鹳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鹳的繁殖李仲逵,陈云霜,王桃兴,董国忠,史新利,顾海燕(上海动物园200335)我国饲养的黑鹳(Ciconianigra)在1984年开始配对产卵,经亲鸟或用孵化机孵化30天均能孵化出壳,因气候或人工育雏不当而失败。1986年5月末由亲鸟孵化出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天然孵化方法,每只母鸡一次只能孵化15枚蛋,最后出雏12~13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很低。如用人工炒谷孵化的方法,温度和湿度均很难控制,劳动强度大,加上天气的变化对出雏率影响很大,一般人难以掌握。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繁殖公甲鱼一般来讲,鱼类孵化时的温度会影响性别,温度偏高(一定要在孵化适宜温度范围内)则孵化出的鱼苗多雄性,甲鱼就是这样。甲鱼产卵大都在4月中旬至10月。1只甲鱼1年可产卵3~4次,经过50天后,小甲鱼就会破壳出世。在自然繁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自繁、自养,在适宜的季节出雏育雏,我们根据孵化小鸡及育雏所需要的条件,试用温缸孵化与炉壁育雏的方法,五批共入孵种蛋620枚,孵出小鸡452只,受精蛋的孵化率为81.73%(见下表)。育雏283只,成活280只,育雏率为98.93%  相似文献   

19.
一般孵化场对少量出现的病死雏均不甚重视,对其处理方式也简单而随意。我们常常看到以下情况:(1)孵化人员从孵化床上捡出的死维和出雏后剩下的蛋壳一起用大筐抬着扔到孵化场外,或在场内挖个垃圾坑,当作垃圾扔进坑里。(2)育雏人员把育雏室内的死雏捡出,扔到户外或者招个足够放下的小坑,然后用上理上。(3)孵化结束或孵化进行中,孵化床底的深处或其他不显眼的地方有一只或几只病死雏的尸体。(4)育雏室的铁架上或床底的深处,往往也有病死雏的尸体。问淘汰的公雏和死雏一起,成为狗的美食。这些病死维的尸体是病原体繁殖的理想场…  相似文献   

20.
目前部分中小型鸡畅使用的孵化机还是第二代产品——八角式孵化出雏两用机。该机一般入孵万枚蛋以上,而出雏箱则只能容纳4.000~5000枚种蛋。为解决入孵出雏矛盾,我们根据孵化箱内蛋架尺寸,设计了—套出雏盘。即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